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86节

  论年龄,郑平其实比周瑜大不了几岁,但论成就,却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周瑜。

  周瑜的目光又扫向郑平身后的祢衡和诸葛瑾,亦觉两人不凡。

  祢衡的年龄偏大一些,而诸葛瑾却只比周瑜大一岁。

  席位跟周瑜相近的鲁肃,低声介绍道:“周郎,显谋先生左边的是平原名仕祢衡祢正平,文章辞赋堪称一绝,连陈留文礼公和北海文举公都称赞不已。”

  “右边的是琅琊才俊诸葛瑾,亦是显谋先生的结义兄弟,虽然年幼但才能不浅,未及冠之前就出任过青州济南国国相。”

  周瑜顿时心惊不已:“如此年幼,就出任国相一职?如此才俊,我竟不识,是我小觑天下人了。”

  鲁肃却是笑道:“诸葛瑾虽然有才,但这才能也就跟我差不多,不值得惊叹。”

  “真正值得惊叹的,是诸葛瑾的二弟诸葛亮,虽然年仅十二岁,但论天赋,却是青州诸俊杰之冠!”

  “不仅仅是康成公的亲传,还是玄德公和显谋先生共同培养的门生。”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玄德公麾下才俊,能接替显谋先生的人,必然是诸葛亮!”

  “哦对了,诸葛亮还有个昆仲,是庐江太守陆康的从孙陆议,你也是庐江人,想必也听说过陆议的名声。”

  “这小子只比诸葛亮小两岁,但天赋也是绝佳,尤其对兵法最有兴趣,将来必定会跟诸葛亮一并,名震当世。”

  周瑜听得更是心惊:“青州竟有如此多的才俊,令人惊叹。”

  鲁肃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今日的话特别多:“这还不止呢!听说过淮南人刘晔吗?汝南许劭善于观人,当时杨州避难,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刘晔如今也在康成公门下,时常跟诸葛亮和陆议比试,互有胜败。”

  周瑜愕然道:“刘晔也去了临淄城?”

  淮南距离庐江不远,周瑜自然是听说过刘晔之名的。

  鲁肃笑道:“这还只是年少未出仕的,这年长的俊杰还很多。比如冀州名仕田丰和沮授吗?此二人都有佐世之才。”

  “又有如琅琊名仕赵昱、彭城名仕张昭、中山名仕刘惠......”

  这一连串的人名,自鲁肃之口,入周瑜之耳,让这个自负才学的少年,逐渐呆滞。

第249章 长安易主,刘协的疑心病

  长安。

  吕布一戟将李斩落马下,宣告西凉诸将叛乱的结束。

  “温侯神勇,当世无人能及。”陈宫策马立在吕布右方,由衷而赞。

  吕布将方天画戟扛在肩头,开怀大笑:“若非公台设谋,本侯又岂能入得了这长安城。”

  “待见了天子,本侯定在天子面前,表奏公台之功。”

  吕布、张邈、陈宫一路势如破竹,灭樊稠、郭汜、张济、李,余众或降或逃。

  关中之境,彻底由吕布和张邈执掌。

  大殿。

  马日早已请出刘协和公卿百官,迎接吕布、张邈、陈宫。

  见吕布提着李的首级到来,刘协这心中的担忧顿时少了许多。

  董卓在时,虽然刘协称呼董卓尚父,董卓又时常凌辱宫中妃子,但那些妃子都跟刘协没什么直接关系,刘协勉强还有个天子样儿。

  李在时,直接不装了。

  若不是贾诩拦着,刘协的伏皇后还有刘辩的遗孀唐姬,都差点被李凌辱。

  如今见李已死,刘协彻底舒坦了。

  “大将军神勇,朕没有看错人。”刘协对吕布的印象还是蛮不错的。

  诛董之战,是吕布背着刘协逃出了西凉诸将的追赶。

  虽然李郭汜十万西凉兵围城,吕布跑了,但那不是吕布的错,兵权被王允架空,吕布有心无力。

  想到之前的教训,担心吕布又被架空了兵权,刘协封赏道:“大将军,你屡次救朕,足见忠心。”

  “朕今日封你为建威大将军,持节,掌天下兵马。”

  大将军本就是军职最高,冠以称号则是皇帝对大将军赐与的殊荣。

  吕布大喜:“谢陛下!”

  对于吕布而言,大将军前面加个建威,这种殊荣让吕布很是受用。

  虽然大将军跟建威大将军权力都差不多,但这听起来的感觉却不一样。

  尤其是吕布这种好面子的,建威大将军比大将军霸气多了。

  而“持节,掌天下兵马”,更是刘协对吕布莫大的信任,这让吕布如何不感动?

  吕布不是袁绍袁术,不会想着将刘协取而代之,一个“建威大将军、持节、掌天下兵马”足以让吕布对刘协效死力。

  当然,这个死力的前提是吕布不会兵败。

  只要吕布不兵败,刘协就安然无恙。

  但若是吕布兵败,抛弃刘协也是转瞬间的事。

  吕布得了好处,自然也没忘记张邈和陈宫,于是道:“陛下,臣只谙武事,对这治理国家一窍不通。”

  “陈留太守张邈,东郡郡丞陈宫,皆是当世少有的俊杰,这次臣能入关救陛下,张邈和陈宫二人,功不可没。”

  “臣以为,可赐封张邈为司徒,录尚书事,陈宫为尚书令,协助张邈执掌政事,统率百官,恢复关中民生。”

  “待关中稳定,陛下可亲率臣、东出虎牢,荡灭乱臣逆贼。”

  “天下一统后,以陛下之功,定可青史留名,成中兴之主。”

  吕布这番话,提前跟张邈和陈宫合计过,此时说出来,令刘协十分受用。

  张邈和陈宫都认为,要想在长安立足,不被长安的公卿谗言排斥,就一定要让刘协有掌权的快感。

  若跟董卓、李一样,只顾着挟持天子,擅自发布皇命,会让刘协反感愤怒,最终也会步董卓、李后尘。

  因此,张邈和陈宫让吕布在话术上进行一些细微的主次变化。

  比如,吕布主动提出只管军不管政;吕布替刘协东出虎牢,改成刘协亲率吕布东出虎牢;又云刘协之功,可以青史留名、成中兴之主。

  刘协是不可能真的亲征的,但这样一说,刘协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感,有一种掌权的快感。

  这种尊重,让刘协内心感叹不已:“温侯有如此大功,却不似董卓、李专权,反而替朕设想,真乃我大汉第一忠臣。”

  朝中公卿百官,亦是纷纷惊愕的看向吕布,仿佛第一次认识吕布一般。

  这是要,还政于刘协?

  真的假的啊?

  对于刘协而言,吕布、张邈、陈宫,是勤王有功的忠臣。

  但对于朝中公卿百官而言,大部分人心中想的是“又来一个董卓、李,一丘之貉罢了。”

  结果,吕布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

  被赐封“建威大将军,持节,掌天下兵马”,竟然主动提出不管政事!

  “这吕布,怎会有如此心计?”

  “难道他就不怕王司徒之事重演,再次被张邈陈宫架空兵权?”

  “这吕布跟董卓、李都是一丘之貉,今日肯定是故意这般说的。”

  “哼,这世上就没有不贪权的臣子。”

  “拭目以待吧,这关中肯定还会乱起来的,到时候我等诛杀吕布,定然能受天子器重。”

  “区区武夫,也配当大将军?我等可是世代公侯。”

  “......”

  公卿百官心思各异,对吕布多有仇视敌意。

  经历了董卓、李专政,还活下来的公卿,个个儿都是奸猾之辈,虽然心中鄙视吕布,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冒头。

  刘协这个时候正在迷恋的享受掌权的快感,于是提议道:“朕自初平元年登基为帝,一直都受到董贼及西凉余孽挟持,诸事皆不能由朕做主。”

  “即便是自诩忠臣的王允当司徒的时候,也以朕年幼为由不让朕亲政。”

  “如今是初平五年正月,李已灭,朕决意亲政,改年号为兴平元年,意为兴天下太平。”

  “诸位,意下如何?”

  刘协要亲政,要改年号,吕布第一个出言支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陛下乃天子,岂能由臣子专权?”

  “臣,建威大将军吕布,谨遵陛下之命。”

  “自今日起,年号为兴平元年,亦是陛下亲政之年。”

  张邈和陈宫也纷纷附议。

  好家伙!

  大殿的公卿文武,都被吕布、张邈和陈宫的手段给整迷糊了。

  改年号,天子亲政?

  这真的是吕布?

  但吕布及新任的司徒和尚书令都附议了,其余公卿文武不附议,那不是故意在给刘协找事吗?

  无奈之下,诸文武只能纷纷附议。

  但一个个看向吕布、张邈和陈宫的眼神,却多了忌惮。

  相对于董卓和李,吕布三人组的手段更高明!

  这是类似十常侍的玩法!

  只要听皇帝的,那谁也撼动不了吕布三人组的地位。

  朝会结束。

  刘协兴奋的留下了吕布、张邈和陈宫三人,询问今后的朝廷大略。

  虽然刘协口称亲征,但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这国家大事,刘协还处理不了。

  吕布没有说话,而是上前一步,侍立在刘协身边,如护卫模样。

  张邈和陈宫对视一眼,由张邈出言回答刘协的询问:“陛下,方今天下,两帝同天。”

  “涿城的刘陔虽然是伪帝,但有袁绍支持,又有传国玉玺在,其名望和号召力并不弱于陛下。”

  “陛下跟刘陔之间,注定只能以战事决定胜负成败。”

  刘协忿忿道:“袁绍逆贼,忘却了大汉对袁氏的殊荣,如今扶持一个伪帝,定然有王莽之心。”

  张邈对袁绍本就有仇怨,此时跟刘协亦有同情之心,又道:“如今并州的马腾韩遂,已经倒向了袁绍。”

首节上一节28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