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90节

  见众公卿如此,本就没有多少主见的刘协,采纳了陈宫的建议,决定只论袁术一人的罪行。

  聊得太久了,刘协也感觉疲惫,对于迎接关羽的兴趣也淡了许多。

  “没想到,袁术竟然被关羽生擒了。刘备的权势越来越大了,他未必会听陛下的号令。”退朝后,陈宫跟张邈私下密聊,隐隐多了担忧。

  张邈亦是蹙眉:“我等还需要借助刘备来对抗袁绍,亦不能对刘备过分相逼。”

  “可若不限制刘备,他日权势必然会位于你我之上。”

  “刘备又是汉室宗亲,他若把持朝政,这天下谁能指责?”

  “我有意遣人去请孟德入长安,公台以为如何?”

  陈宫眼神一凛:“孟卓,曹孟德亦不是久居人下之辈,请他入长安,孟卓准备许他什么官职?”

第252章 关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贼

  张邈摇头:“并非如此!请孟德入长安,只为对抗袁绍、制衡刘备,孟德依旧得回豫州当豫州牧的。”

  “孟德如今已经是豫州牧、征东将军、许侯,不宜再升官。”

  张邈的想法,陈宫不怎么认同。

  不给曹操升官,却又要让曹操对抗袁绍、制衡刘备,这种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些。

  “孟卓,既无好处,曹孟德又岂会同意?”陈宫摇头道:“不如请陛下给刘备下诏令,让其讨伐袁绍。”

  “袁绍兵马强劲,即便刘备讨伐袁绍成功,其麾下兵马也会折损不少。”

  “我等稳坐长安,坐看刘备和袁绍两虎相斗,方为上策。”

  张邈不认同陈宫的判断,道:“公台,刘备已经遣关羽生擒了袁术,倘若再让刘备击败袁绍,刘备的功绩将会在温侯和你我之上。”

  “刘备功高盖主,就难以制衡了。”

  “要打袁绍,一定得由天子亲征,刘备随军出征,如此才能将灭袁绍的功劳归于天子而不会让刘备功劳太大。”

  “而天子亲征,麾下将兵又不能只有刘备。”

  “我引孟德入京,便是要在天子亲征袁绍的时候,将兵马分成四路。”

  “一路由温侯统率出并州,一路由子源统率攻打魏郡,一路由孟德统率进攻清河,一路由刘备统率进攻渤海,四路同时进兵。”

  “孟德和刘备分袁绍兵势,子源兵围邺城,温侯速破马腾韩遂后出壶关入魏郡,跟子源汇合。”

  “如此一来,这生擒袁绍之功就不会由孟德和刘备得到。”

  “天子有此大功,天下谁敢不服?”

  “而你我身为布局者,必将成为天子最信赖的辅政大臣,封侯入史,此生足矣!”

  张邈没有太多的野心,他只想当一个青史留名的辅政大臣。

  因此。

  替刘协立威名,是张邈首要的选择。

  只有刘协的皇威鼎盛,才能震慑群臣宵小,而张邈的地位就不会被动摇。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这对张邈而言,有十足的诱惑。

  看着意气风发的张邈,陈宫却是暗暗摇头。

  张邈的想法虽然好,但却太小觑曹操、小觑刘备、小觑这天下间的智谋之士了。

  陈宫没有继续劝阻。

  现在说太多,只会引起张邈的反感。

  张邈自以为说服了陈宫,于是遣胞弟张超前往许县,邀曹操入长安一叙。

  次日。

  关羽押送袁术抵达长安城。

  刘协亲率公卿文武在皇宫外迎接。

  “关君侯,你承诺过的,要保本公一命。”袁术不忘提醒关羽:“若你毁诺,本公拼着一死,也要两败俱伤。”

  关羽有些厌恶袁术的语气。

  卢植为何会一夜白头入长安,关羽可一直都没忘记!

  若不是郑平要布局,关羽不能为了一时之气而坏刘备大事,早在路上就将袁术给砍了,哪里还容得下袁术在身边放肆?

  如今的关羽,早已不是那个路见不平拔刀就砍的愣头青了,哪怕恨不得杀了袁术,关羽此时也得忍住情绪,去顾全大局。

  “显谋先生,希望你说的是真的。”

  “否则,关某真的会忍不住拔刀的。”

  关羽暗暗调整情绪。

  在让关羽押送袁术入长安之前,郑平就给关羽保证过:袁术活不过今年!

  “袁公放心,关某行事,向来以信义为先。”关羽冷着脸,丹凤眼中的厌恶之色也在这一瞬间按纳住。

  袁术暗暗松了一口气,来长安并非袁术所愿,若是来了长安也是一死,必然要鱼死网破。

  “臣,汉寿亭侯关羽,已擒得伪九江公袁术,今日将其献与陛下!”关羽见到刘协,下马上前、行礼而拜。

  刘协见关羽骁勇非凡、不亚于吕布,这心中亦是高兴:“汉寿亭侯有心了,快快请起!”

  因为卢植的临终嘱托,刘协对关羽颇为喜爱。

  寒暄一阵后,刘协问道:“汉寿亭侯立下如此大功,不可不赏。朕有意封汉寿亭侯为光禄勋,执掌宫中禁卫。”

  此话一出。

  不论是关羽,还是朝中公卿文武,纷纷吃了一惊。

  关羽连忙婉拒道:“臣,谢陛下好意!然,臣出身低微,不识皇家礼数,又时常跟人有忤,难以胜任光禄勋一职。”

  “臣之夙愿,是完成卢师未尽之愿,统率百战强兵,替大汉荡平天下群贼。”

  一旁吓了一跳的张邈也连忙道:“陛下,关君侯善于征战,是今后征讨伪帝的大将。若让其出任光禄勋,未免大材小用了。”

  刘协本来也就临时一想,此时见关羽婉拒,张邈也不同意,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张邈暗暗松了一口气,若让关羽当了光禄勋,以后都要在关羽的眼皮子底下进出皇宫,这会让张邈感受到约束。

  更重要的是,关羽当了光禄勋,几乎天天都会跟刘协在一起,这近臣关系会远胜于张邈!

  万一刘协说漏了嘴,让关羽知道这长安有人在天子面前有意无意的树立刘备威胁论,以关羽的脾性,必然要提刀砍人的。

  就在此时,袁术却是插嘴道:“还争什么争啊,陶谦都被曹操给杀了,关羽都被徐州人共举为徐州牧,暂领徐州。”

  “如今关羽擒了本公,这徐州牧也该实至名归了。”

  张邈和陈宫愕然的看向袁术。

  关羽暂领徐州牧的事,张邈和陈宫都是知道的,两人商议后,决定装聋作哑,没有将其告诉刘协。

  张邈和陈宫担心刘协脑子一热就封关羽为正式的徐州牧了。

  原本张邈和陈宫,还想潜移默化的让刘协明白刘备的威胁,另外委派贤士去当徐州牧。

  结果,袁术直接当面来了这么一出戏。

  你是袁术啊!

  你是被关羽生擒的袁术啊!

  你搁这儿给关羽请赏是什么道理?

  你被生擒了,感到很有成就感吗?

  袁术可不管张邈和陈宫怎么想,这本来就是跟郑平约定的内容之一。

  也就袁术这种没节操的人,会说出“如今关羽擒了本公,这徐州牧也该实至名归了。”这样的话来了。

  刘协见关羽拒绝了光禄勋,又听得徐州人共举关羽为徐州牧,当即便道:“徐州人共举汉寿亭侯为徐州牧,足见汉寿亭侯深受徐州人的爱戴。”

  “既如此,朕稍后便下诏,令汉寿亭侯关羽,出任徐州牧,再加封为镇南将军。”

  关羽上前一步,不给张邈和陈宫反应时间,谢恩道:“臣,关羽,领旨谢恩!”

  阴谋!

  这绝对有阴谋!

  张邈和陈宫对视一眼,纷纷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还未等两人有所动作,关羽又道:“陛下,这次能生擒袁术,还有一人功不可没。”

  刘协顿时来了兴趣:“不知此人是谁?”

  关羽凝声道:“此人是东莱人,复姓太史,单名一个慈字,乃是北海康成公之子的结义兄弟。”

  “袁术遣将孙坚攻打扬州诸郡时,太史慈义助扬州刺史刘繇,然而刘繇嫉贤妒能,竟然将太史慈驱逐,还扣押了太史慈在吴郡购买的商船。”

  “之后,刘繇被孙坚击败,兵败逃亡,扬州大半落入袁术之手。”

  “太史慈不忿,于是来青州寻关某兄长,借得一部分兵马南下扬州。”

  “其后,太史慈游说了庐江太守陆康、豫章太守华歆、会稽太守王朗,三郡共抗袁术。”

  “王朗又游说了袁术任命的吴郡太守许贡,许贡投降。”

  “四郡之兵共围丹阳郡,而丹阳郡的太守周尚,亦是袁术任命。”

  “此人乃大司农的族人,太史慈晓以利害,亦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说降了周尚。”

  “若无太史慈定扬州五郡,关某也难以生擒袁术。”

  “关某以为,扬州刺史刘繇兵败辱君,不可再出任扬州刺史;太史慈能得五郡支持,定然能替陛下治理扬州。”

  “此人又是康成公之子的结义兄弟,康成公海内名儒,常言当今天子、乃是少有的聪慧贤明之君。”

  “以太史慈为扬州牧,再有关某和青州刘使君在,定可助陛下定鼎中原,复我汉室荣光!”

  太史慈在青州,一直都没有个正儿八经的官职。

  哪怕是关羽和张飞都是出任过平原国国相,太史慈一直只是个部将。

  所以,关羽这半真半假的话,此时也没人能质疑。

  而太史慈在刘繇麾下任职过,这也是有迹可查的。

  关羽又按郑平的吩咐,将郑玄抬出来。

  就差直接给刘协说:太史慈是郑玄举荐的,郑玄夸陛下你是少有的聪慧贤明之君,陛下你看着办吧。

  身份不俗、又有名仕举荐、还有兵不血刃拿下扬州五郡的功绩。

  再有关羽最后那一句“以太史慈为扬州牧,再有关某和青州刘使君在,定可助陛下定鼎中原,复我汉室荣光!”,直接将刘协的热血给飙升起来了。

  张邈和陈宫再次傻眼了。

首节上一节290/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