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16节

  若不是张紧闭了四门,不许任何人出城,郭图都想跑路了。

  ......

  渤海入海口。

  青州盐商的商船停泊在浅水处。

  一袋袋的盐被卸下船,交给了买家清点。

  这些都是许逸介绍来的买家。

  而在岸边的帐篷内,许攸正跟郑平同席而坐。

  从第一眼见到郑平开始,许攸就对郑平有一种奇怪的熟悉感。

  然而,郑平这次北上,只要对外见人,都会进行伪装,许攸虽然有熟悉感,却难以辨别郑平的真实身份。

  郑平却是十分的热情,一边替许攸斟酒一边攀交情:“久闻许太守是南阳人,青州许氏一脉,两百年前因为王莽篡权,也是从南阳迁徙到青州的。”

  “或许两家祖上,还有一些渊源。”

  “今日能跟许太守同席饮酒,实乃我的荣幸。”

  郑平这攀交情的言语,让许攸的戒心降低不少。

  一樽仙人酿入喉,香醇直冲肺腑。

  许攸试探了一阵,渐渐相信了郑平的身份,聊及正事道:“许家主,你为何非得要免死诏令呢?”

  “你是不相信大将军,还是不相信本府?”

  郑平笑道:“许太守误会了,并非我不信任大将军和许太守。我是个商人,这商人讲的就是一个白底黑字、画押有效。”

  “大将军气吞海内,许太守智冠当世,他日必然能扫清寰宇,再现中兴盛世。”

  “只是到那时候,我这小小的青州盐商,就入不了大将军和许太守的眼了。”

  “与其将来徒增仇怨,不如今日各取所需。”

  “我求一份免死诏令,而许太守则可得到大量的钱财,何乐为不为呢?”

  郑平话说得漂亮,许攸也听得舒坦。

  尤其是那句“许太守智冠当世”,听得许攸心花怒放。

  “许家主倒是快人快语。”许攸大笑,内心对郑平的戒心更少了。

  墙头草,逐利的商人。

  这是许攸对郑平的判断。

  “免死诏令本府可以替你取得,只是这”许攸似笑非笑,故意只说了一半。

  郑平会意而笑:“能认识许太守,是我的荣幸。这次令侄替我寻找的买家,除了一些定金外,都还没有回款。”

  “听闻涿郡最近战事频迭,想必这涿郡百姓也深受其害。”

  “许太守勤政爱民,我十分钦佩,愿将这些钱财赠给许太守,用于抚民赈灾。”

  “只是许太守得辛苦一趟,要亲自向这些买家收账了。”

  许攸大笑:“许家主,你果然是个妙人啊!”

  “就冲你这份心,你想要的免死诏令,本府一定给你办到。”

  抚民赈灾,这话说得多漂亮啊!

  哪怕是审配那老家伙,也寻不到理由来弹劾我!

  许攸心中欢喜,对郑平的戒心也彻底放下了。

  仙人酿的度数偏高,这几樽酒下肚,许攸就有些醉意了。

  然而,即便有醉意,许攸也不忘记拉拢人:“许家主,本府给你说实话,公孙瓒快死了,刘备也是成不了气候的。最多三年,大将军就会南下青州,你不如给本府当个内应,以后立了功劳,本府也能给你表功。”

  郑平看似也有醉意:“许太守,恕我直言,包括我在内的青州盐商,都不认为目前的大将军能赢刘青州。”

  “有些秘密,我本来是不能说的,但看许太守之面,我也多说两句吧。”

  “关中大旱,刘使君给天子上表,请天子迁都青州,用不了多久,天子就会来青州。”

  “到时候,青州就是天子所在之地,大将军要打青州,其余各州岂会不派兵相助?”

  许攸暗暗吃了一惊,故意挥手:“许家主你想多了,长安的小皇帝去不了青州。”

  “那吕布张邈,还有那曹操,怎么可能让小皇帝去青州?”

  郑平摇头:“许太守,吕布和张邈是阻止不了的,关中大旱,天子迁都势在必行。”

  “吕布和张邈肯定想让天子迁都陈留,可陈留很快就会遇上天灾,将会彻底毁掉吕布和张邈的野心。”

  许攸顿时好奇:“陈留会有什么天灾?”

  郑平徐徐而道:“许太守可曾听说过,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关中大旱,蝗虫必定东飞觅食。”

  “而陈留和东郡,首当其冲!”

  “许太守,我虽然只是个商人,但对各地的灾情预知却是很敏锐的。”

  “毕竟这灾情,也影响盐的售卖。”

  许攸的眼神,逐渐凝重。

第273章 通敌之罪,郑平密计初成

  “这许平,知道的消息不少啊!”

  许攸看似醉意朦胧,但心底儿门清。

  不论是刘备奏请天子迁都,还是关中大旱,都不是寻常人能知晓的情报。

  眼前这自称是青州盐商的许平,却对这些事信口拈来。

  不仅如此,还能预测兖州蝗灾,继而断定刘协必然要迁都青州。

  “许家主在青州,认识的人想必不少。”许攸借醉试探。

  郑平本就是故意给许攸泄露情报,见许攸试探,不假思索地道:“要当盐商,认识的人少了,可成不了事。”

  “就连贩盐的护卫队,都是青州曾经最大的海贼,只不过这海贼如今不当贼了,改当护卫了,还是刘使君指定,青州盐商惟一可以聘请的护卫!”

  “许太守现在明白,为何我不愿意当内应了?”

  “藏不住事儿啊!”

  “但我这人,也没什么野心,就想当一个商人赚些养家糊口的钱。”

  “今日我给许太守说的,出了这个门,可就不会认的。”

  许攸大笑:“许家主,言重了!来,再喝!再喝!”

  半个时辰后,许攸醉醺醺的返回马车。

  但一回到马车,许攸眼中的醉意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邃的冷意。

  “叔父,这许平没什么问题吧?”许逸见许攸面色有些凝重,不由有些担忧。

  许攸目光冷峻,静静地道:“有一些问题,但也不算大问题,这许平极有可能是假名。”

  许逸两眼一瞪:“假名?那许平敢骗我!叔父,给侄儿五百精骑,我去砍了他!”

  许攸轻斥道:“一开始让你砍你不砍,现在你在这激动什么?”

  许逸有些委屈:“一开始我不知道许平是假名啊,既然是假名那就很可能是刘备的暗探,自然要砍了他!”

  许攸冷笑:“阿逸,让你平日里多看些书,你就会捣鼓敛财的事。既然猜到了对方是假名,叔父我就可以将计就计了。”

  “不管他是真的盐商,还是刘备派来的探子,既然敢接近我,自然是想从我这儿得到些好处。”

  “阿逸,以后你多跟这许平接触,我偶尔会告诉你一些情报,你有意无意的告诉那许平。”

  “记住!钱不能要得太少了!”

  “哼!小觑我许子远,可是会付出代价的!”

  许逸对许攸更是佩服:“叔父果然是大将军麾下第一智者,将计就计,既能立功,也能获得大量钱财。”

  “若那许平是真的盐商,大将军赢了刘备,叔父直接可以替大将军招揽。”

  “若那许平是刘备的探子,叔父偶尔给一些假情报,足以将刘备玩弄于股掌之中。”

  许攸大笑:“这世上想算计我许子远的人,还没出生呢!”

  许攸的办事效率很快。

  这收了钱,第二天就让许逸将免死诏令送到了郑平手中。

  “看到没?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可是用传国玉玺盖的免死诏令。”许逸有些得意的指着免死诏令上的玺印。

  郑平仔细端详诏令上的玺印,询问道:“贤弟,不是为兄信不过你。你这速度也太快了些吧?”

  许逸不屑地道:“若是别人,没有半个月休想盖玺印;可我叔父是谁,那可是大将军最信任的人,盖个玺印,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吗?”

  郑平惊讶:“这事都惊动大将军了吗?”

  许逸笑道:“传国玉玺在大将军手中,大将军若不同意,谁敢盖玺印啊。”

  郑平小心翼翼的将免死诏令收起来,又偷偷给许逸塞了个小盒子,歉意道:“贤弟,别怪为兄多疑。这乱世之中,不多点心思,估计早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许逸将小盒子往袖口一塞,热情地道:“许兄你太客气了,你我如此交情,愚弟又岂会计较这些小事。许兄准备何时返回青州?”

  郑平不假思索地道:“若不是要等贤弟来,为兄昨日就要返回了。如今要事都办完了,为兄也得返回青州了。”

  许逸却是凑近压低了声音:“许兄,叔父让愚弟给你传个话,只要不涉及太机密的事,我们之间都可以精诚合作的。”

  郑平闻言却是婉拒道:“贤弟,你这可就为难为兄了,为兄早就说过,不会当内应。若只是言商,我肯定不会让许太守吃亏的。”

  看着从容登船的郑平,许逸的眼中多了疑惑:难道,这许平真的只是个逐利的盐商?

  而回到船舱内郑平,将伪装卸下后,却是将免死诏令扔垃圾般的扔在一旁。

  “贪婪,是人的恶性之源啊。”

  “许子远,连传国玉玺的印都敢私刻,你这胆子可真是大啊。”

  许逸说的话,郑平半句都不信。

  哪怕袁绍再信任许攸,都不可能连夜给许攸在一个免死诏令上加盖传国玉玺的玺印。

  许攸这是欺负许平没见过圣旨呢。

  谁家的圣旨盖的是传国玉玺的玺印啊。

  更何况,给一个盐商的免死诏令,加盖传国玉玺的印玺,这盐商至少都得是袁绍的爷爷辈才有资格享有。

  许攸比郑平预想中更贪!

  “阿晔,敢孤身去趟涿郡吗?”郑平召来刘晔,询问刘晔的意见。

  刘晔凝声道:“晔既敢随军师北上,又何惧去一趟涿郡?”

首节上一节31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