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49节

  “好!好!好!”袁绍抚掌大笑:“就依尚儿之言,即日起,你就是冀州刺史了。”

  袁尚得意的一挑眼,挑衅的看向袁谭和袁熙。

  袁熙扫了一眼不作声的袁谭,道:“父亲,孩儿请镇幽州。”

  选择幽州,袁熙是有考虑的。

  如今乌桓三王都臣服了,幽州没了外患,只需要努力治理幽州诸郡就可以了。

  袁绍又在涿郡,这有不懂的还能经常回来请教。

  父子关系,不就得经常相处才能融洽吗?

  若是去并州,还得跟高干争权,袁熙不想得罪高干。

  袁绍也同意了袁熙的恳请,然后目光看向长子袁谭:“那这并州刺史,就由谭儿担任了。”

  然而袁谭却拒绝了袁绍的安排,请命道:“父亲,并州有表兄在,孩儿若去,显不得本事。”

  袁绍顿时奇道:“你不肯去并州,那去何处才能显你本事?”

  袁谭慨然道:“请父亲许孩儿一支兵马,孩儿替父亲拿下辽东!”

  袁绍的瞳孔瞬间一缩。

  辽东,那可是公孙度的地盘。

  “谭儿,公孙度称雄辽东多年,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威势不减公孙瓒。”

  “你真的要去打辽东?”

  “若你兵败,即便你是我的长子,也得受军法处置,否则为父难以服众。”

  袁绍的语气有些复杂。

  袁谭是长子,也是袁绍准备过继给亡兄袁基当继子的人选。

  让袁谭去并州,有高干辅佐也能赚些名望,顺理成章的过继给亡兄袁基。

  但偏偏,袁谭的心气比袁熙和袁尚更高,竟然主动提出要去平定辽东!

  袁谭鄙夷的扫了一眼袁尚:“倘若只图安逸、知难就退,如何能扬我袁门威望?袁氏子弟,就没有畏难不前的!”

  “父亲已定幽冀并三州,又安抚了乌桓三王和匈奴王庭,唯有辽东公孙度不服。”

  “青州的刘备,是父亲大敌。”

  “倘若刘备勾结公孙度侵扰幽州,父亲就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若孩儿平定了辽东,就可南取乐浪,越海再取青州东莱诸县,父亲再统兵南下,与孩儿两路并进,刘备又如何能挡?”

  袁谭指桑骂槐,让袁尚颇不是滋味,当即反驳道:

  “大哥,你从未统兵,这个时候去打公孙度,若是损兵折将,岂不是毁了父亲威风?”

  “公孙度跟父亲本无仇隙,你去打公孙度,岂不是让刘备有了机会招揽公孙度?”

  袁谭冷哼:“三弟,大哥跟你不一样!”

  “你还在满地爬的时候,大哥就已经求访名师学习兵法武艺了。”

  “公孙度明知乌桓三王臣服父亲,却还要西取乌桓,这已经是对父亲的挑衅了。”

  “攘外必先安内,在父亲决战刘备之前,若不先平定辽东,那就是在埋下祸根。”

  “你不谙大势,就不要说这种愚蠢之言。”

  袁尚气得语噎。

  有心想跟袁谭辩解,但又自知辩不过袁谭,只能冷哼:“那愚弟就祝大哥马到功成了。”

  袁绍仔细斟酌袁谭的恳请。

  良久,袁绍问道:“谭儿要去辽东,需要何人同往?”

  袁谭道:“请父亲调拨郭图、辛评、陈琳、汪昭、岑璧、彭安,有此文武六人,再调拨三万兵马,足以平定辽东。”

  袁绍微微眯眼:“颜良文丑,你一个不要吗?”

  袁谭轻笑道:“若让两位上将军同往,又如何显得孩儿本事?”

  袁绍见袁谭笃信,也不再劝,壮言道:“谭儿有如此胆魄,为父深感欣慰啊。就依谭儿之意,调拨郭图、辛评、陈琳、汪昭、岑璧、彭安六人,以及三万兵马与你。”

  “待平定了辽东,为父亲自与你表功!”

  袁谭大喜,拜道:“谢父亲信任,孩儿必定不会辜负父亲期望,定会擒公孙度父子来涿城见罪。”

  袁尚暗暗握紧了拳头。

  袁熙则是眼前一亮,凑近袁谭道:“大哥要征讨辽东,若有用得上愚弟的,尽管提。”

  袁谭轻蔑的扫了一眼袁尚,笑道:“若让二弟相助,也显不得大哥本事。二弟坐镇幽州,静看大哥如何定辽东!”

第298章 刘备长子,梦日月故名昭

  兴平二年,正月。

  一只白鹤由西而来,飞入临淄城,落在左将军府内院阁楼,高鸣四十余声,望云霄而飞。

  凌晨。

  异香满室,呱呱婴啼。

  “使君,大喜,弄璋之喜,母子平安!”中年隐婆怀抱婴儿惊喜而出,小心翼翼的将襁褓中的婴儿递给刘备。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弄璋之喜,是祝贺别人家生了儿子。

  这中年隐婆是郑氏人,受郑氏家风薰陶,亦能吟诗。

  “蹉跎三十余载,终于有了子嗣。”刘备忍不住泪盈满眶。

  孙坚只比刘备大五岁,然而孙坚的长子孙策今年就及冠了。

  “快,速请军师将军来此!”

  刘备领左将军后,就将军师中郎将改为了军师将军,由郑平担任,署左将军府事,为左将军府的幕僚属官。

  而在刘备身旁,三岁的长女刘弈,却是踮着脚尖,奶声奶气的喊:“父亲,父亲。”

  刘备也没有冷落了长女,于是蹲下身子,让刘弈也瞧瞧襁褓中的幼子。

  刘弈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小手儿在婴儿的脸颊抚摸,语气有些兴奋:“阿弟,阿弟。”

  不多时。

  门口响起了虎豹般的嗓音。

  “大哥,侄儿诞生,你怎么只请军师不请俺。”

  “若不是俺恰好在军师身边,俺都不知道。”

  “大哥你太偏心了。”

  张飞的大嗓门由远及近,一见到襁褓中的婴儿,伸手就抢:“大哥,让俺抱抱侄儿。”

  刘备嘴角抽了抽:“翼德,你自己儿子诞生都没这么兴奋。”

  “那不一样,俺第一个就是儿子。”张飞脱口而出,完全忽视了刘备那忽然变得幽怨的眼神。

  郑平却是自后方摇扇而入,作礼而笑:“今早白鹤西来,声闻于天,我就猜到使君有必有大喜。如今终得麟子,使君也能安心了。”

  刘备见郑平到来,那一丝的幽怨也消失了,开怀大笑:“显谋博古通今,文采斐然,不如替这小子取一名如何?”

  张飞抬头笑道:“上次大哥对弈,就取名为弈,这次白鹤西来,怎么不直接叫刘鹤?”

  刘备瞪了一眼张飞一眼:“就你话多!”

  郑平略思一阵,询问道:“曾闻夫人夜梦日月而孕,不知真假?”

  刘备不假思索地道:“夫人的确有梦日月,次日寻医官把脉,这才得知有了身孕。”

  郑平笑道:“日月者,明也。”

  “《大雅.皇矣》传曰:照临四方曰明。凡明之至则曰明明。明明,犹昭昭也。”

  “《大雅.大明》《常武》传皆曰:明明,察也。”

  “《诗》言明明者五,《尧典》言明明者一。”

  “又有《礼记》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家父注释曰:谓显明其至德也。”

  “夫人名昭,昭,亦明也。”

  “可取名刘昭,既寓意了使君跟夫人鸾凤和鸣之情,又给予了使君对令郎德行才学的期盼,亦包含了使君扫荡世间黑暗、恢复汉室光明的大志。”

  郑平说的极慢,刘备听得仔细。

  郑平的一字一词,刘备都记在了脑海。

  “刘昭,刘昭,刘昭。”

  “好名!好名!好名!”

  刘备眉开眼笑,自张飞手中接过长子。

  “今后,你就叫刘昭了。”

  “在你长大之前,为父会扫荡世间黑暗,恢复汉室光明,让你不用如为父一般,生于微末,长于战乱。”

  “哈哈”

  刘备显然对刘昭这个名字很满意,抱着刘昭就往内屋走去。

  “军师,你这取名也太懒了吧。”

  “就将大哥的姓和嫂嫂的名合在一起?”

  张飞显然自动过滤了郑平的引经据典,只听到了“夫人名昭,昭,亦明也。”这句,认定郑平只是想偷懒。

  郑平摇扇,笑而不语。

  真要偷懒,我取名刘禅不更简单?都不用去引经据典的寻找“昭”的出处和寓意。

  但以刘备如今的地位,真要取名刘禅,那就是在给曹操等人中伤刘备的把柄。

  筑土为封,除地曰禅。

  古者天子巡守,到了四岳,封泰山祭天,禅小山祭山川。

  齐桓公欲封泰山,管仲设辞拒之,谓非有符瑞,不可封禅。

  到了秦始皇时,始皇帝惑于神仙之说,欲祷祠以求长生,遂以封禅为异典。

  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如果给长子取名为禅,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被流言中伤。

  朝中的那群公卿,可是巴不得刘备表露野心!

  “阿叔,抱。”小刘弈张开莲藕似的双臂,大眼盯着张飞。

  张飞一把提起小刘弈,直接扛在肩头,惊得小刘弈哇哇大呼。

首节上一节349/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