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5节

  “先生亦说,他三年后才成婚,俺又岂能着急?”

  “大哥,俺决定了,三年内俺也不娶妻!”

  张飞一副先立业后成家的决然模样。

  但不论是刘备还是郑平,都觉察到了不对劲。

  张飞这反应过于反常了。

  “看来翼德心有所属,县尊啊,你可能真得准备聘礼了。”郑平轻笑,凑近刘备低语了一阵。

  刘备捋髯点头:“昔日征战黄巾的时候,翼德才十七岁,这些年跟着我东奔西走,也未娶妻纳妾。”

  “如今既然心有所属,我这当大哥的,也不能不上心啊。”

  虽然张飞不承认,但刘备和郑平有的是方法,去调查张飞跟胡昭堂妹之间有什么偶遇。

第51章 卢植尚在,恩师厚德如父

  回到高唐县,刘备将娶妻一事告知了年近五旬的老母吴氏。

  一听要迎娶平原王刘硕的外甥女,吴氏又是高兴又是担忧。

  高兴的是刘备终于肯再续妻了,担忧的是对方的身份地位。

  毕竟刘备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爷爷和父亲早逝,亲叔叔刘刘子敬受战乱波及不知所踪,连一向资助过刘备的叔父刘元起也在前两年病故,如今家中也没个能主事的长辈。

  这让吴氏颇为烦恼。

  刘备这一想,同样有些烦恼。

  虽然有刘子平说媒,但刘备这边却少了一个能跟平原王刘硕平坐的长辈在。

  烦躁的刘备,来寻郑平问策。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县尊家中虽然没有了能话事的长辈,但恩师尚在,何不遣人去幽州上谷郡请卢尚书主持?”

  “素闻县尊跟公孙瓒相交莫逆,公孙瓒如今是奋武将军,又受封蓟侯,县尊要娶妻,公孙瓒岂能不来捧场?”

  “县尊在幽州亦有不少好友,如此大事,也得通知下旧识好友啊。”

  即便刘备不来问,郑平也有这样的盘算在。

  刘备娶妻,虽然是私事。

  但若是合理的运营一下,也能替刘备再次营造名望。

  卢植若能来,即便是平原王刘硕都得对卢植礼让三分。

  而这些年,卢植的门生故吏可不少!

  若刘备能得到卢植的青睐,以长辈的身份亲自来替刘备主持婚事,这对刘备今后立足青州是有很大帮助的。

  刘备心中一喜,但随即又有些忐忑:“先生,我并非恩师亲传,只是其门下学子,恩师未必会来啊。”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刘备在卢植门下就是个学渣。

  郑平摇扇轻笑:“县尊何必妄自菲薄呢?卢尚书不仅仅海内大儒,亦是大汉的忠臣良将。”

  “灵帝驾崩时,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采纳袁绍的建议征召并州牧董卓入京,卢尚书苦劝,但何进不听,以至于酿成祸事。”

  “后因董卓乱权,意欲废黜少帝而立陈留王,召百官商讨时,也唯有卢尚书一人出言反对,最后卢尚书被免职,无奈称病回乡,这才隐居上谷郡。”

  “卢尚书虽然隐居,但必然还在心忧国事,此刻县尊若去信卢尚书,言明心中大志以及我等在青州的部署,卢尚书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即便不成,那也对县尊没什么损失。”

  “若是卢尚书不愿来,我便去请家父来替县尊主持也可以的。”

  刘备微微咬牙,眼神渐渐变得坚定:“先生言之有理,成与不成,需要试过才知道。我这就遣人去送信。”

  “县尊,让翼德去幽州吧。”郑平摇扇踱步,尽显智者之风:“去给卢尚书送信的同时,也让翼德去公孙瓒处借点兵马。”

  “借兵马?”刘备有些惊讶:“平原郡的兵马不够用吗?”

  郑平笑道:“倒也不是不够用,而是有兵马的卢尚书和没兵马的卢尚书,这其中的区别是很大的。”

  “卢尚书是知兵的,他若知道了县尊意在整个青州的黄巾,就不会单单只为了县尊的婚事而来了。”

  “这多一份力量,解决青州的黄巾问题,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毕竟这些黄巾,始终得跟他们打一场的!”

  “当然,若是卢尚书不愿意来,这些兵马也能成为我们的助力。”

  “另外,县尊跟公孙瓒交情这么深,让他派遣一个善于统领骑兵的武将来助阵,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薅羊毛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脸皮厚。

  不论是卢植还是公孙瓒,都在郑平的算计之中。

  只不过这之前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向公孙瓒借兵以及让卢植入青州。

  但现在,理由有了。

  刘备要迎娶平原王刘硕的外甥女,缺少一个长辈,所以能厚颜去请卢植。

  而身为刘备的好兄弟公孙瓒,又怎能不借点兵来给刘备捧捧场?

  “先生,这样算计恩师和伯圭兄,会不会有些过了?”刘备的脸色有些发烫。

  郑平却是摇头轻笑:“县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卢尚书和公孙瓒这次帮了县尊,县尊今后亦可以回报。这只是同门之间的人情世故,怎么能称之为算计呢?”

  刘备转念一想,郑平的话也不无道理。

  都是同门,互帮互助是常事才对。

  当即,刘备也不迟疑,给卢植和公孙瓒分别撰写了一封书信,又交给郑平润笔。

  待得信中表达的意思没有什么遗漏偏差后,刘备这才重新誊写了一份,交给张飞、仔细叮嘱。

  “大哥,俺若去了幽州,这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万一这高唐县遇到了贼人,二哥一个人如何能抵挡?”张飞只是莽但不傻。

  这高唐县的部署,张飞知道的也不少。

  秋收之后,必然会跟黄巾有一场硬仗,这个时候去了幽州,那张飞就来不及返回了。

  刘备轻轻摇头,凝声道:“翼德勿忧,有先生和云长在,对付高唐县的黄巾是绰绰有余的。而你去幽州的任务,更甚于高唐县抵御贼人。我身边能用的人不多,只能让翼德亲自跑一趟了。”

  张飞又看向郑平,语气难得的凝重:“先生,大哥武艺不似俺和二哥,上回去渔阳征讨张纯的时候,差点就死在战场上。”

  “俺和二哥早有约定,不论大哥去哪,身边都得有俺和二哥其中之一护卫。”

  “如今俺去了幽州,这大哥的安危可就托付给先生了。”

  “俺最近也读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先生切勿让大哥轻易涉险。”

  刘备不禁笑骂道:“翼德,你去幽州就去幽州,还这般叮嘱,真将你大哥我当小孩了?”

  郑平笑道:“翼德对县尊有维护之心,我又岂会疏忽?答应你便是!”

  张飞这才松了一口气,向刘备一抱拳,随即藏好书信向幽州而去。

  而在这期间,陈纪和刘子平的联名举荐信,也送到了青州刺史府。

  一看这举荐信,焦和顿时疑惑了。

  “举高唐县令刘备为茂才?”

  “这刘备是何许人也,连陈纪和刘子平都亲自举荐?”

第52章 汉家宗亲,青州刘氏底蕴

  这青州六郡六十五县,两百余万人中,每年就能推举一个茂才。

  真.万里挑一!

  但话虽如此,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举茂才已经不再如一开始一般考虑才干和节义了。

  看的是举荐人的份量!

  而不论是颍川三君之一的名仕陈纪,还是跟平原王刘硕有莫大牵连的刘子平,都是当世有名望的人物。

  “使君,这刘备不可小觑!平原县有传闻,说平原王刘硕,有意将其外甥女嫁给刘备为妻。”

  “而刘备麾下的县丞郑平,亦是海内名儒郑玄的次子,这郑平还是北海太守孔融的准女婿。”

  “有消息称,这郑平是刘备在当了高唐县县令后,亲自去高密县请的。”

  从事将有关于刘备的情报一一陈述给焦和,这让焦和的眉头忍不住一皱。

  这一个多月,刘备的名声在青州已经有了鹊起的迹象。

  “这岂不是说,这刘备的茂才名额,本刺史不得不给?”焦和语气有些不乐意。

  茂才的名额就一个。

  这焦和本来是想用来举荐世家大族的贵公子的。

  毕竟举荐大族贵公子,对于焦和而言,能得到的好处可比举荐刘备这个非亲非故的强多了。

  从事不敢直视焦和的目光,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使君,郑玄是青州名仕,民望颇高;孔融又是海内名儒,最近在积极的跟青州各郡的郡官结交,声望不小。”

  “这平原相陈纪和平原郡长史刘子平都在举荐刘备,使君若是不同意,恐怕会惹得不快。”

  焦和眼一瞪,怒气随即而来:“一群郡县官吏,难道还敢威逼本刺史不成?”

  从事不敢多语。

  但内心却是有不该属于下属的鄙夷之心。

  这青州六郡,如平原相陈纪和北海相孔融等人,都是名义上尊焦和这个青州刺史,实际上如何施政完全不理睬焦和。

  焦和实际上能发布命令的,也只有济南十城、乐安九城和齐国六城。

  即便是这三郡,阳奉阴违的也不少。

  见从事不说话,焦和不由冷哼一声。

  “去给博昌任家说一声,本刺史今夜设宴。”

  博昌任家,是乐安郡的大族。

  有一名仕任,字子,颇有贤名。

  中平年间,黄巾军到了博昌,听闻任的名号,互相传言:常常听闻任是天下贤人,今天我们虽然做了贼,但也不能去侵犯他的家乡。

  于是黄巾贼退去,任也因此远近闻名,州郡都推举任为孝廉。

  这其中的真假虽然有待考证,但任家在乐安郡,却是连焦和都得忌惮的本土豪族。

  茂才的名额,本来是焦和留着跟任家利益置换的。

  毕竟最近的青州黄巾事,让焦和有些焦头烂额,如任家这样的地方豪族,是焦和需要拉拢的。

  结果陈纪和刘子平这一举荐,直接让焦和的原有想法受挫。

  这茂才名额给了刘备,那就没有跟任家置换利益的筹码了。

  “该死的刘备,非得来坏本刺史的好事!”焦和骂骂咧咧的退出了衙署。

首节上一节3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