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94节

  “然而,邺城城高水深,极难攻破,与其浪费兵力在邺城,不如转战并州。”

  “马腾韩遂高干以及匈奴部骑兵都离开了并州,如今并州空虚,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赵云凝声道:“若取并州,高干和匈奴部骑兵必然返回,如此一来,马腾韩遂在许都就孤立无援了。”

  “没了援兵,马腾韩遂难以战胜曹操,而曹操也难以拿下许都,维持平衡对使君更有利。”

  郑平摇扇赞道:“子龙一点就通,这打并州的先锋印就交给子龙了。”

  孙策顿时不服道:“军师,子龙兄是主将岂能当先锋,这先锋还是让给末将吧!”

  郑平扫了一眼孙策:“刚才的话,你听懂了吗?”

  孙策顿时愣住:“末将需要懂吗?”

  此时周瑜这个外置大脑不在孙策身边,孙策压根就没听明白郑平跟赵云的对话。

  孙策的憨愣,顿时引起众将一阵大笑。

  “伯符,你暂时留在军师身边,这先锋印就不要抢了。”赵云虽然是孙策妹夫,但平日里孙策都得喊一声子龙兄。

  赵云一开口,孙策的气焰顿时便弱了三分,最终还是由赵云接下了先锋印。

  有张燕在,去并州的路都不用经过袁绍抢占的关隘。

  在郑平准备偷袭并州的期间,文丑也带着残兵返回了邺城。

  见文丑狼狈而归,袁绍惊骇不已:“文丑,怎么回事?你的三万骑兵,怎就回来万余人?”

  郑平还了五千降卒给文丑,文丑沿途又聚拢残兵数千,勉强凑了万余骑兵返回邺城。

  见袁绍询问,文丑没有直接回答:“明公,还请屏退左右。”

  待得屋内只有袁绍和文丑两人时,文丑这才将郑平给的锦囊递给袁绍。

  “这是何物?”袁绍有些奇怪。

  文丑凝声道:“这是许攸给郑平的密信,郑平又将其给了末将。”

  袁绍更是奇怪,于是拆开了锦囊,取出锦囊中的字条。

  一见内容,袁绍霍然而起,面有怒色:“这不可能!这必然是郑平的离间之计。”

  内容上写了六个字,是“合黑山,斩文丑。”

  文丑却是道:“末将亦猜测,这可能是郑平的离间计。郑平将此信转交给末将,必然是想让明公问罪许攸。只是奇怪的是,末将这次战败,的确是被黑山军和郑平联合拦截。”

  “郑平怎么会跟黑山军联合?末将想不明白!”

  袁绍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复杂。

  即便猜到郑平在用离间计,但袁绍心中依旧难以释怀。

  黑山军为什么会跟郑平合作,又为什么能在文丑回邺城的途中上埋伏,这是袁绍想不明白的地方。

  一切太巧合了!

  而往往,太巧合的事就有猫腻在其中。

  “文将军,你先退下吧!”袁绍挥了挥手。

  见袁绍果然没有怪罪自己,文丑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哼,郑平这家伙,以为我文丑是个没脑子的吗?”

  “竟然想用这种拙劣的离间计,借我之手除掉许攸?”

  待文丑离开后不久,许攸被袁绍召来。

  袁绍将纸条递给许攸,道:“这是文丑刚才给本将的,说是子远你给郑平的,然后郑平又给了文丑。”

  许攸扫了一眼,顿时眼皮一跳,然后不动声色地道:“如此拙劣的离间计,郑平技穷了。”

  袁绍亦道:“本将亦知这是离间计,故而不曾相信,只是本将不太明白,郑平为何能跟黑山军联合一起,还在文丑必经之地设伏。”

  这文丑!

  许攸心中有些恼怒,语气平和地分析道:“明公,攸有一事不明。”

  “何事?”袁绍疑问。

  许攸道:“文将军的勇力比之颜良如何?”

  袁绍不假思索:“不如颜良!”

  许攸又道:“然而,河北军中盛传,文丑以负伤之躯,一人独战关羽、孙坚、张飞、赵云,尚且能全身而退,当为无双猛将。”

  “可颜良,却被关羽斩了!”

  袁绍的眼神,顿时变得阴沉。

  许攸又道:“文丑在南皮兵败后,回来就跟郭图一起构陷逢纪。攸虽然跟逢纪不和,但逢纪也是攸在洛阳的时候就举荐给明公的,哪怕说逢纪私通曹操攸都能信,但攸决不信逢记会私通刘备。”

  “那么文丑,为何要构陷逢纪呢?”

  “明公跟黑山军本就有仇隙,黑山军跟郑平联合拦截文丑并非不可能,文丑这次战败其实是非战之罪,只要说明情况即可,可偏偏文丑手中却有构陷攸的字条。”

  “文丑是如何得到的这个锦囊?”

  “难道郑平败文丑的时候,还专门遣人把锦囊送给文丑?”

  “都能将锦囊送给文丑还让文丑带话了,郑平难道就不能直接生擒文丑吗?”

  一阵阵的分析,听得袁绍心中直发抖:“子远之意,是文丑,背叛了本将?”

  许攸摇头:“文丑未必背叛了明公,但文丑极有可能被郑平生擒了,然后郑平又让文丑回来,欲行离间之计!”

  “此事也不难查证,只需要询问文丑带回来的万余残兵就可以了。”

  袁绍黑着脸,当即唤来几个亲卫,让其去文丑的万余残兵中调查。

  半个时辰后,袁绍得到了答案。

  得知其中有一部份残兵是郑平主动释放的,袁绍勃然大怒:“文丑竟然真的敢欺瞒本将!”

  最信任的大将,竟然会欺瞒自己,袁绍心中感到一阵阵的悲凉以及难以遏制的愤怒:“传令,罢去文丑一切军职,押入大牢,等候审问!”

  虽然知道文丑并未真的背叛袁绍,但许攸没有替文丑辩驳。

  没有背叛,但也有欺瞒和构陷之意。

  若不惩治,真当他许攸没脾气?

咳咳,新书发了

  起点上架周期长,双开了本,求支持,作者号打开有链接。

  【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

  厚脸求支持。求追读。让我上个推荐

第330章 许攸定计,刘协被劫走了

  待袁绍怒气渐消,许攸这才徐徐开口:“如今黑山军跟刘备结盟,攸担心,郑平可能会借道黑山去取并州。明公可召高干回并州,以防郑平和黑山军。”

  在料敌的本事上,许攸向来都有先见。

  “若调回高干,许都的马腾韩遂,未必能敌得过曹操。更何况,如今刘备在黎阳赢了本将,必然也回返回许都。”袁绍有些迟疑。

  对于曹操这个老对手的战力,袁绍还是很清楚的。

  若无高干援军,马腾韩遂深入颍川,未必能久守。

  待得刘备回军许都,马腾韩遂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许攸却是冷笑:“明公,若非逢纪煽动马腾韩遂,攸之策略又岂会变得被动?”

  “黎阳之败,归根结柢在于逢纪贸然进兵许都,导致明公在魏郡仓促聚兵。”

  “若非如此,明公有黄河天险,刘备又岂能轻易渡河而战?”

  “好好的一个坐山观虎斗,就因为逢纪贪功,逼得明公分兵而战,黎阳之败,逢纪当为首罪。”

  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

  许攸献四路进兵之策的时候,不论逢纪首罪。

  如今战事不利,再论逢纪首罪,足以让袁绍对逢纪心生厌恶。

  作为一个老牌阴谋家,年轻时就敢煽动王芬废灵帝的许攸,走过的路比逢纪吃的盐还多,真论阴谋算计,逢纪还真不如许攸。

  袁绍一听许攸这话,心中更迟疑了。

  许攸论逢纪首罪,袁绍初时还不觉得有什么,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许攸说得颇有道理。

  本来都跟曹操议和了,结果因为逢纪煽动马腾韩遂进攻许都,就导致了整个战场局势变成了曹刘结盟共讨袁绍了。

  虽说袁绍聚兵并非如许攸说的仓促,但有了许攸说的理由,袁绍越来越觉得,是因为聚兵太仓促,所以导致了黎阳战败。

  “哼!逢元图这蠢货,先坏了颜良,后坏了议和,导致本将征战不利,合当首罪!”袁绍思虑半晌,最终给逢纪定了个首罪。

  许攸见袁绍不满逢纪,又道:“逢纪有罪,明公以逢纪为饵,就不能算是陷臣了。”

  “调走高干的援兵,不仅可以提防黑山军和郑平的意图,亦可让逢纪收起侥幸之心。”

  “届时,逢纪守不住许都,必然会劫持刘协和众公卿。”

  “倘若逢纪再狠一些,直接杀了刘协,那就更妙了。刘协一死,那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变得不可调和。”

  “曹操没了天子,就失去了大义;而刘备则会认为是曹操保护天子不利,继而讨伐曹操。”

  “曹操若败,必投明公。明公则可趁机斩逢纪首级,用以安抚曹操,并纳曹操为己用。”

  “如此一来,这天下就是明公跟刘备之间的争斗了。”

  “谁都没有大义,胜者为王,败则为寇!”

  倘若逢纪能提前知道许攸是这样的盘算,回来第一件事必然是跟许攸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这太狠了!

  许攸竟然提出拿逢纪的人头去安抚曹操!

  反正都是首罪,回来就该问斩的,现在还能拿逢纪去安抚曹操,这不就是废物利用吗?

  原本对逢纪就有了杀心的袁绍,此时听到许攸的提议也不禁抚掌称赞:“若能以逢纪的首级让孟德投效本将,倒也不枉本将以前对逢纪的恩赏。”

  “就依子远的策略,即刻召回高干,回防并州!”

  袁绍的信使去得很急。

  许攸担心许都战事有变故,万一高干抽不了身,不仅不能算计逢纪,反而还会让黑山军和郑平抢得并州。

  而在许都战场。

  因为高干的援军到来,曹操的进攻变得更加不利了。

  “刘备已经在黎阳击败袁绍,明公不如以司空之名,召刘备回许都。”

  “如此,则可避免刘备立功太甚,也能以大义束缚刘备。”

首节上一节394/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