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51节

  “但有这群降卒叫门,却能减少城头黄巾的惊惧之心。”

  如邓旭猜测的一样,有这群黄巾降卒去劝降城头上的黄巾,可比郡兵直接劝降容易多了。

  这些黄巾,大抵都是乡邻,也有不少亲朋兄弟。

  很快。

  城头上的黄巾便打开了城门,纷纷跪在城门口,迎接郡兵入城。

  而此时。

  吃饱喝足的郡兵,也整肃了阵型,又将伤亡的同袍装在车上,走向城门口。

  那肃杀之气,让跪地的黄巾不敢抬头!

  “邓都尉,立即将榜文张贴四门!”

  “再让骑兵队巡喊各街巷,黄巾贼已经被击退,有愿意出仕的士人,可即刻来县衙!”

  郑平提笔研磨,唰唰唰的写了四份榜文。

  这榜文除了安抚百姓外,更是一份求贤令。

  般县令不战而逃,城内官吏也被黄巾杀得差不多了。

  郑平没有闲工夫在般县逗留,需要求贤招募这般县的士子,来恢复般县城的秩序。

  这般县城的黄巾败得太快,直到骑兵队来回巡喊了好几遍,这才有百姓士子探头出门。

  “黄巾贼真的被击退了?”

  “不会吧,中午的时候黄巾贼都在,这才傍晚就击退了?”

  “是谁在统兵?”

  “我刚才听到了,是郡丞郑平,还喊愿意出仕的士人去县衙呢。”

  “郡丞郑平?北海康成先生之子?我久仰大名啊!”

  “黄巾贼将县中的官吏都杀得差不多了,郑郡丞肯定继续贤才委任,这好事怎么能错过?”

  “哈哈,终于,黄巾贼终于走了,老朽这几天吓得饭都没敢吃多少。”

  “.....”

  随着四门榜文的张贴,以及骑兵队的来回巡喊,大街小巷的百姓士人,终于相信黄巾贼已经被击退了。

  大大小小的议论声也渐渐响起,有劫后余生般的庆幸,也有对郑平求贤令的热议。

  西城。

  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推开了紧闭的房门,长袖一挥,眉宇之间尽显傲气。

  “求贤?”

  “世间士子,大抵都是腐朽不堪的俗人,整个青州也唯有孔文举能入我眼。”

  “有传闻郑玄的儿子是孔文举的准女婿,不知才学如何!”

第72章 量才而用,磨灭祢衡傲气

  少年姓祢名衡,自幼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文采和辩才天赋,博览群书,有过目不忘之能,辞赋文章亦是精彩绝妙。

  但祢衡的性格急躁、傲慢、怪诞,指摘时事、点评世人时往往不分场合、随兴而言,以至于这个孤傲的士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常被同县士人孤立。

  以至于别的士子都渐渐扬名,或是被官吏举荐,或是被大儒称赞,而祢衡却是污名盖过才名,连族人都不肯跟祢衡亲近。

  堂堂一个般县世家子,活了十七八岁,除了这两袖清风,家中都没有多余的钱粮,也算是一个奇闻了。

  但祢衡我行我素,对旁人的指点丝毫不当回事。

  大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世人污浊我自清”的超脱之态。

  恃才傲物这四个字,在祢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哟,这是不祢少吗?怎么祢少也想来求官?你加冠礼了吗?”

  “祢衡,你可千万别来掺和了,你那张嘴除了会损人还会做什么?”

  “郡丞可是会统兵杀人的,胡言妄语别害了自己,还牵连了我们。”

  “满口文章,却无一点经世才能,就别来祸害百姓了。”

  “真是晦气,怎么会跟祢衡这家伙同列。”

  “......”

  一见祢衡也来到县衙求官,众士子纷纷表现出了对祢衡的厌恶之色。

  毕竟在场的士子,就没一个没被祢衡给骂过的。

  偏偏祢衡骂人,还引经据典、文采斐然,让这些士子难受不已。

  有心欣赏文采辞藻,却发现这文采辞藻是在骂自己,这是个人都觉得别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祢衡傲目仰视,对周围的士子不屑一顾。

  但渐渐的,祢衡有些着急了。

  这士子在县衙进进出出,但就是没有喊祢衡的名字。

  即便是比祢衡晚到的,都已经离开了。

  众士子虽然骂不过祢衡,但却能耍些小手段去孤立祢衡。

  眼见这时辰都到了亥时了,祢衡还在吹着夜风。

  秋风萧瑟,让祢衡越发的觉得孤冷。

  这若是以前,祢衡早就挥袖离去了。

  可今日这么多的士子都见到祢衡来求官,若是不见一见郑平就离去,祢衡这面子就挂不住了。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

  尤其是祢衡这样高傲的人,同样要争一口傲气。

  “这郑平,也是个俗人!”祢衡心中有些不耐。

  直到这场中只剩下祢衡一人,散吏这才通知祢衡入内见郑平。

  “哼~”

  祢衡轻蔑的扫了一眼散吏,整了整衣襟,将诗礼对士人的仪容步伐的要求表现到了极致,尽显儒士儒雅之气。

  祢衡已经在脑海中想好了辞藻,准备怒斥郑平一顿,然后挥袖离去,以求念头通达。

  但到了内堂,祢衡却没见到郑平,只有邓旭在内堂静候。

  “祢先生,显谋先生已经歇息了,请你明日再来。”邓旭一脸的笑意,这看似无礼的话却说得十分的自然。

  祢衡脸色一变,语气也多了愠怒:“歇息?那你们唤我进来作甚?”

  吹了大半夜的秋风,正准备开骂了,却发现正主让明日再来?

  祢衡感觉一腔热血全都堵在了喉咙,上不上,下不下,难受极了。

  邓旭将一封书信递给祢衡,笑道:“祢先生勿怪!显谋先生知道此举有些无礼,故而给祢先生留下了一封书信致歉。”

  “显谋先生连日征战,今日又见了诸多求官的士人,早已疲惫不堪,还请祢先生体谅!”

  祢衡看向书信,心中却是通达。

  有写书信的时间,却无见自己的时间,这话也就能忽悠忽悠傻子了。

  哼!

  我倒要看看,这郑平如何致歉。

  祢衡也不离开,直接当着邓旭的面拆开书信,一扫内容。

  但下一刻,祢衡的双眸变得惊骇,下意识的退后一步。

  这书信的内容,说是致歉信,但却是四首诗。

  诗仙李白的四首月下独酌组合诗。

  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这四首诗,描写的是郁郁不得志的士人在月夜花下独酌,但却无人亲近的冷落场面,虽然心中愁闷却只能以月为友,对酒当歌。

  但士人看似能自得其乐,但内心深处却有无尽的凄凉之意,有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有失意中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去看同样的诗,感触是不同的。

  若是邓旭来看这四首组合诗,估计只会觉得辞藻华丽,但没什么共情。

  然而祢衡却不同!

  这四首组合诗,不正是祢衡的内心写照吗?

  “北海郑显谋,竟知我祢衡?”

  虽说对同县士人的鄙视不屑一顾,但祢衡内心依旧是希望得到认同的。

  若真的不在意周围人的想法,祢衡早就归隐山林,而不是时常出来点评时事、评断世人了,更不可能今日来求官见郑平。

  然而,郑平故意不见,却赠祢衡这四首月下独酌组合诗,让祢衡惊讶之余又生羞愧之意。

  毕竟祢衡是准备了大量的华丽辞藻,要来怒怼郑平的。

  结果郑平却以诗相赠。

  而这四首诗,不论是辞藻还是意境,都让祢衡惊为天人!

  “祢先生,祢先生”邓旭见祢衡愣在原地死死的盯着书信,出言提醒。

  祢衡惊醒过来,整了整仪容,不失礼仪地道:“既然郡丞行军劳顿,晚生就不叨扰了。劳烦转告,晚生明日一早,便来拜会。”

  随即,祢衡作揖倒退出了内堂,这才转身离去。

  晚生?

  邓旭目光惊讶,看向祢衡离去的背影,仿佛听到了什么奇怪的言语。

  “不是说这祢衡恃才傲物吗?他刚才自称晚生?”邓旭看向右边的散吏,这散吏是刚招募的士子赵瑞。

  赵瑞此时的表情,也极其的复杂。

  同为般县士子,祢衡是什么样的性格赵瑞是非常清楚的。

  上至公卿下至小吏,这天下间的士人除了北海孔融得到过祢衡的赞誉外,其余的士人在祢衡口中都没句好话。

  但现在,祢衡仅仅见了郑平的书信,就自称晚生,甚至在离开的时候,都是作揖倒退,这谦恭之意也太明显了。

首节上一节51/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