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第224节

朝堂之上,贾芸便是率先开口,说道:“臣有本奏。”

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不由得看向这个最年轻的户部侍郎,以及雍太皇帝身旁最为得宠之人,亦是心中纳闷,“此人上朝多日,不曾献言献策,为何今日突然奏请?”

忽然,有机灵的大臣发现雍太皇帝似乎并不惊讶,亦是心中有所计较,深深地看了贾芸一眼,说道:“此人当真是简在帝心啊!”

下一刻,贾芸便是将昨日的摊丁入亩之国策,全部道说出来,引得众人连连称奇,目瞪口呆。

第444章 加官进爵

“摊丁入亩?”

那些大臣们在得知了贾芸的提议之后,深感贾芸的才情惊人,不仅仅科举文章写的漂亮,就连这治理国家的方针大略也都是信手拈来,不由得感慨出声,道一声:“难怪他之前隐忍不发,只怕就是为了等今天这个日子,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啊!”

原来那些之前瞧不起贾芸的文武大臣们,如今皆是被贾芸的惊天手笔和操作给震惊得说不出话语。

雍太皇帝则是看向贾芸,说道:“芸爱卿,言之有理,实乃国之栋梁,不知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说罢,便是俯瞰着下面的众人。

众人闻言皆是愣神,心想着这件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若论及影响,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方上的乡绅豪强。

与他们这些京城为官的老爷们,虽有干系,总体而言,利益影响不大。

既然对自己的利益影响不大,那么他们还不如就做一个顺水人情,拉捧贾芸一把,也好讨皇帝一个开心。

他们可不是傻子。

这庙堂之上的规矩,可都心中懂得。

看似这个国策是贾芸提出来引起众人讨论和公议,实则乃是贾芸背后站着雍太皇帝支持。

没有雍太皇帝的亲自点头,贾芸他敢在这里开口说话?

涉及国策的事情,非皇帝点头,不可妄为。

旋即,众人便是随声附和道:“芸大人,所言有理,我等恭请皇上圣断。”

顷刻间,这皮球又给丢回来,将决定权交给了雍太皇帝。

雍太皇帝见状亦是微笑着说道:“此策乃是治世济民之策,你们要下去要勤政爱民,务必执行到位。朕勤求民瘼,事无巨细,必延访体察,务期利民。而于征收钱粮尤为留意,惟恐闾阎滋扰,此念时切于怀。”

雍太皇帝接着就分别向各省督、抚、司、道及府州县各官分别发布谕令,要求他们务必要把钱粮征收放在所负之责的首位,不得任意苛索。

且对直接征收钱粮的州县官谕令尤严,指出:“州牧县令,乃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也。至于钱粮,关系尤重,丝毫颗粒皆百姓之脂膏。”

“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累,减一分则民沾一分之泽。”

“前有请暂加火耗抵补亏空帑项者,皇考示谕在廷,不允其请,尔诸臣共闻之矣。”

“今州县火耗任意增加,视为成例,民何以堪乎?”

“嗣后断宜禁止,或被上司察劾,或被科道纠参,必从重治罪,决不宽贷。”

雍太皇帝心怀大志,立志要做一个千古圣君,名垂青史。

这就是说,他除了需要确保国家太平稳定之外,还需要确保财政足额。

如此方才能够使得天下安定,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史书上也才可以称其为太平盛世。

而这件事情就必须要有银子使唤才行。

户部的亏空由来已久,关于户部亏空的追缴也是在持续进行。

只是此事与贾芸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充其量也就只是打打下手,不负主要责任,因此,也就不表。

因此事贾芸得到雍太皇帝的青睐,当即雍太皇帝就命戴权宣读圣旨,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爱卿,天惠聪颖,屡立奇功。更不辞辛劳,于是夜仍不忘操劳国之大事,朕心甚慰。着吏部从重议奖,特加封为总管内务府大臣。钦此。”

如此贾芸的身份则是多了一个官职,总管内务府大臣。

这个大臣极端重要,相当于管理皇帝的钱袋子。

谁能够当官到这个位置,也就意味着皇帝十分宠信此人,未来还可能快速提拔。

旁边的众人见到皆是眼神里面流露出来一抹羡慕之色。

如今这贾芸才升官多久?

满打满算也才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月的时间,便是再次升官加爵,心中能不羡慕?

此刻,上朝听政的贾政也是心中难受,想到自己几十年了,还是这个芝麻大小的官位,一辈子也没有希望,提拔不上去,而贾芸如此年轻便是爬到自己头顶上去了,这可当真是又喜又悲。

喜,贾芸乃是贾族之人,升官加爵,也算是贾族荣光,与他们有一荣俱荣之大利益。

悲,贾芸如此年轻,竟远胜过自己等人。便是整个贾族最高的官位,也得是贾芸说了算数。

贾政望着春风得意的贾芸,心中甚是感慨,“若非当初我名爵,与了这一桩姻缘过去,只怕难有今日之大欢喜。”

林黛玉与贾芸之间的婚姻,直接绑定了贾族的未来。

这一层关系甚是亲密。

一时间,与贾族有往来的四王八公们也是同贾芸道喜,“芸大人,恭喜,恭喜啊!”

“芸大人,如今发达了,可别忘了提拔我们这些小老弟啊!”

贾芸亦是笑看着众大臣,谦虚的说道:“同喜,同喜。”

..........

随着摊丁入亩的国策执行下去。

一时间,无数的黎明百姓就都知道了朝廷之内还有贾芸这号为国为民好官。

替他们发言,诉苦,谋福利,真乃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官。

百姓们可不是傻子,他们虽然不懂几个大字,可内心精明着呢!

谁是好官,谁是贪官污吏,他们心中能不清楚?

其间虽也有那骂贾芸的乡绅豪强,可到底是少数人,代表不了绝大多数人的声音。

也正因为贾芸仗义执言,将这个国策给推出来,顿时就让他在朝野内外的声望大涨,从之前的大红大紫,直接达到了一种举世闻名的高度。

简而言之,那就是破圈儿了。

之前贾芸仅仅只是在神京有名气,为一地之气,而今他则是全国有名气。

这其中的区别和差距,真不可谓不大。

欲取天下,需得笼络民心,民心所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此刻,荣国府内众姑娘才刚刚从芸府回来,就听见报喜的人过来了。

“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大喜,大喜啊!”

那报喜的奴仆赶忙过来报喜。

正在屋子里面调戏丫鬟的贾琏,和正在书房里面调戏丫鬟的贾赦,听到动静儿亦是走了出来。

第445章 为二爷贺

这日晴空万里无云。

荣国府内,许多小厮和丫鬟们都在议论着贾芸再次升官加爵的事情。

“你们说这芸二爷可真真是利害,这芸府的光景可真是羡煞我等,而且芸二爷的本事,如今越来越厉害,见长起来,得皇上隆恩,便是连家里面的老爷们或许也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谁说不是呢?那林姑娘的命可真好,能够遇着这么一桩上好的姻缘,若非如此的话,可真真是令人难堪的。”

“唉,你们之前不是还在背地里面嚼舌根子说,林姑娘是那克死父母的丧门星?怎么今儿可全部都换了一副嘴脸了呢?”

“谁说过这番话语了?你可别胡说八道,故意来冤枉人,要是被老太太、太太她们知道了,还不得将我们给撵出去?”

不提荣国府内丫鬟和嬷嬷们的私底下议论。

便是连贾赦和贾琏、贾宝玉等人在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亦都是各自心欢喜起来,忙吩咐着下面的荣府小厮,说道:“你们快出去鸣锣放炮仗,今儿可是大喜的事情,不可怠慢了。”

“还有,你们去厨房让厨子们准备丰盛的晚宴,今儿晚上我们要请芸哥儿过来吃酒。”

“还有,你们去通知一下林姑娘她们,也让她们开心开心。”

“诺。”

一时间,整个荣国府都陷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忙碌当中去了。

贾芸这边才下了朝,则是没有立刻出宫,而是折返回去,再次入深宫求见雍太皇帝,说道:“皇上,微臣却还有一事相求。”

“爱卿,你还什么事?”

雍太皇帝一脸疑惑地笑看着贾芸说道。

“微臣之前的婶子王熙凤如今已被贾琏休妻,至今还落在贾族祖宗祠堂旁边的屋子内居住,臣想要请皇上开恩,饶过她这一次,放她出来自由行走。”

贾芸亦是将王熙凤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听见贾芸的话语,雍太皇帝略作沉吟,后才看向贾芸,说道:“这件事情既然是爱卿亲自开口求朕,那么朕就允她出来活动吧!”

此事本来也就只是一件小事情。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不是涉及造反和夺权之类涉及根本地位的原则问题,至于其他的问题也都只是一些小问题。

今日贾芸替他办了一件大好的事情,摊丁入亩的国策,深得雍太皇帝的赏识,所以,在面对王熙凤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则是一句话就揭过,不再追究。

贾芸跟雍太皇帝禀告了关于王熙凤的事情之后,便是从皇宫里面出来,就看到贾政因贾芸还未出来,特意等候在宫门外边儿,抬头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感慨道:“到底是我贾族麒麟子,就是比我们厉害,如今我们贾族的荣光以后可全都要仰仗他了。”

正说着,就看到贾芸从里面走出来,亦是笑看着贾政,作揖行礼,笑说着:“二爷爷,你怎么还在这里候着,没有随着其他大臣们回去?”

“我今儿特意在这里等候贤孙,打算同贤孙一道回去。”

贾政慢悠悠地的看着贾芸,眼神里面充满了一种欣慰之色,说道:“你今日大放异彩,犹如鸾凤伏窜,鸱枭翱翔,从此真真是出人头地。说不得未来还可以封相,我们贾族都还得仰仗贤孙你啊!”

“二爷爷,过谦了,我如今只是鸿鹄展翅,算不得鸾鸟,神凤。”

贾芸自然知道鸾鸟和神凤都是古代的神鸟,作为镇国神鸟,亦是比之鸿鹄不知道高出几许,如今面对贾政的夸赞,亦是面色不动如山,敛色不变,颇有一种成大事者处变不惊,宠辱不惊大气度。

贾政见状心中更是感慨道:“我们这贾族后代子孙当中,竟然没有想到还能够出这么一位少年天骄,再次中兴我贾族门楣,堪称祖宗福泽,绵延恩德,九泉有灵了。”

说罢,两个人就各自上了宫门外的轿子,打算打道回府。

“起轿!”

抬轿子的人,喊了那么一声儿,便是让众人抬着贾芸和贾政回荣国府去。

........

此刻荣国府内众人也正在忙碌和欢笑。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震颤众人的心神。

旁边街道的左邻右舍,也是见到荣国府和芸府的阵仗,亦是心中震惊,多方打听之后,才知道那芸府的大老爷贾芸再次升官加爵,沐浴皇恩浩荡,而且还提出对他们都有好处的摊丁入亩,一时间,整个神京各处得到消息的普通百姓都是喜极而泣,奔走相告这个好消息。

鞭炮欢笑的声音,逐渐从神京响彻整个天下。

......

首节上一节224/3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