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23节

尤其是这些禽类此刻吵得正欢,这会儿若是要说话,怕是得凑到耳旁,还得大声才能听见。

朱棣对这养殖场有些不置可否,只是震惊于此间的规模有些惊人罢了。

可朱元璋敏锐的感觉到,此地设置这么一个养殖场,说不定还有深意。

只是,此刻容不得他们多想了,朱高煜带着他们一路走过养殖场,转而来到一个不起眼的库房门前。

推门而入后,朱高煜直接在朱元璋、朱棣父子目瞪口呆之下,挪开了原本挡在那里的墙壁,露出了一个巨大的楼梯。

朱元璋听着底下传来的熟悉的乒乒乓乓的敲打声,心中猛然一动,而后满脸惊骇的转头看向了外面的养殖场。

感觉自己隔着门都能听到外面那此起彼伏的叫声,朱元璋苦笑着摇了摇头。

也不说话,冲着朱高煜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朱棣有些懵,这爷孙俩干啥呢。

不过,他也是个机灵的,顺着朱元璋刚刚的动作、视线一看,再一琢磨,他也明白了。

同时,他也在心里为自家大儿子这番操作大叫了一声好!

显然,朱高煜便是利用这养殖场里各类牲畜的叫声,来掩盖底下打铁的声音。

而且不仅声音被掩盖住了,这地下摆明了就是有锻造炉的。

有这养殖场在,散发着阵阵恶臭,哪怕那锻造炉的烟囱在此间明晃晃的排烟。

恐怕也没人会在意这恶臭里又多了一股臭味吧。

朱元璋在心中为朱高煜感叹了一声事无巨细,显然非常满意。

可朱棣却猛然间心头灵光一闪。

‘这法子确实不错啊!’

‘本王今后若是真要造反,就这么干!’

不提这父子二人的心中的所思所想,朱高煜清楚的知道,真正让人震惊的还在下面呢。

带着二人兜兜转转的走进的甬道,而后边走边不断的按下一个个机关。

看得后面的朱元璋、朱棣一头的冷汗。

老朱家这麒麟儿也太过小心了一点吧,这防备也太骇人了点。

可等到他们二人终于,真正的走入这片朱高煜精心打造的地下城时。

二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刚刚那机关,还得多加点!’

朱元璋父子二人简直不敢相信,就在应天城边上,朱元璋眼皮子底下。

朱高煜居然不声不响的打造了一个如此庞大、惊人的地下城镇。

第三十一章 应天城下的世界,我的世界

此时此刻,朱元璋终于明白,为何自家大孙子昨日里对着自己那般态度了。

偷眼瞧了瞧一旁老四那嘴都合不拢的震惊模样。

显然,这逆子是真不知道这地下城的事的。

那么,这个左右看过去,一眼压根望不到头的地下雄城,真就是咱大孙子一个人弄出来的?

瞧瞧这到处忙忙碌碌的工人,看似喧嚣一片,可仔细一看却错落有致。

尤其明明处于地下深处,可却呼吸顺敞,半点不觉着憋闷。

显然,这是花了大心思,请专门的大匠下了功夫了的。

朱高煜一马当先,带着两位在这宽阔的地下城中漫步,时不时的招呼一下背后动不动就停下来的二位。

看着眼前这一幕,听着后面张老爷子和李叔那时不时的惊呼,朱高煜觉着太值了。

这两位,是首批非自己嫡系的“外人”,进入这地下基地。

自己辛辛苦苦这么些年,如今能在两位见多识广的“谋士”面前展示一波,朱高煜真心觉着挺骄傲的。

回味当年自己百般遮掩,大把撒钱,用尽各种手段,遮遮掩掩、起早贪黑的建设这座地下城。

那日子想起来至今都觉着头皮发麻。

尤其是为了掩盖行踪,大量挖出来的废土,需要辗转百里、遮掩行踪之后才能倾倒。

无形之中,多了不知道多少成本,也耗费了额外不知道多少精力。

但,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劳累,如今看来,都是值得的。

朱高煜此番要带二位“谋士”先要去看的,乃是自己的琉璃工厂。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将来自己是要举事的,那么,其他的诸如兵将之类的事情,借助自己老爹燕王的名号和权柄还能做到。

可粮草,就只能靠着不断投入大笔的银钱,慢慢的积攒了。

而此行,就是要让这二位,看到自己的财力。

给他们吃个定心丸,让这二位明白,自己不是在开玩笑,是真的在为将来的大事,全心全力的在做准备。

穿过长长的,堪比街道一般的甬道,一行人便来到了一个热浪滚滚的大房间之中。

此刻房间正中,是一台又长又宽的大熔炉,内里燃烧着熊熊烈火。

而一旁几位精壮的后生,正卖力的扶在栏杆上踩着脚下的踏板。

随着一脚脚踏板踩下,一股股猛烈的大风,涌入到了燃烧着的炉膛之中,让原本就高涨的火势愈发的剧烈了起来。

而一位满脸汗水的中年工匠,正带着厚厚地手套,举着一根长长的铁杆,在炉膛里面不断的翻转着。

见朱高煜停下了脚步,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此刻也兴致勃勃的看向了正在燃烧的熔炉。

不多时,举着铁杆的工匠师傅,显然是觉着火候到了,立马把铁杆拿了出来。

只见此时的铁杆顶端,一团烧制得红彤彤直耀眼的物件,正散发着滚滚热浪,让人避之不及。

可一旁等候着的另一位工匠,却毫不犹豫的凑来说上去,用一根黑黢黢的管子捅了上去。

而后脚下一踩,一个小型的风箱立马顺着这管子往里吹气。

随着吹入的气体越来越多,那红彤彤的物件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当中,那工匠便如同生出了一双巧手一般。

脚下不停的同时,拿起一旁的火钳,这里一拧,那里一夹。

半盏茶的功夫一过,那红彤彤的物件终于扔却了下来。

这时候,朱元璋父子二人才发现,这烧制的居然是琉璃器。

此刻经过这么一烧制以后,一个形态饱满、端庄大方、晶莹剔透的长颈花瓶赫然成型。

“二位,在下手里这工艺如何?”

“这便是在下为将来的大事所做的准备之一!”

“琉璃器看似精美,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倒是卖到那些豪商大户手里,能换来大把银钱、粮食。”

“故而,在下这里,十个熔炉几乎每天不停。”

“在下不仅往大明各处卖,同时也顺着海路往我大明周边的小国卖。”

“别看那些小国地小民少,可那里的王族是真的有钱,而且还都是真金白银。”

“往往一船货物运过去,最少都是十倍利!”

朱元璋听到这里,彻底沉默了。

眼前这神乎其神的技艺,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自己也算是见过世面的,可这两日在咱这大孙子这里,却如同一乡下老农一般,处处都透着新鲜。

自己也是头一回知道,原来这琉璃器压根不是靠着慢慢打磨、雕琢而成的。

居然是靠着烧制和吹气制成的!

想要什么形状,就能弄出什么形状,简直乃是神迹。

这时候,朱元璋父子二人也终于明白了。

为何金陵城中,突然冒出来一批质量那么搞的琉璃,合着都是出自这里。

朱元璋和朱棣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神之中的惊叹。

朱元璋心说,咱大孙子一个人居然能搞出了这么大阵仗。

更重要的是,这等深藏于地下,修建了多年不说,规模还如此巨大的工事,居然是瞒着锦衣卫,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干出来的?

这么多事,如果咱家大孙子不主动开口的话,自己可能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况且,这琉璃器如今在应天城可是供不应求。

简简单单一个摆件拿出去,便能换来大笔大笔的银钱。

此地,堪称财货之地啊!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冷汗瞬间下来了。

这可真是灯下黑了!

按照昨日里大孙子所言的后事发展的话,等自己龙驭宾天,允登基。

这小子届时再大旗一竖,这应天城能抵挡几个时辰?

想想到时候,这地底下藏着几千乃至上万精兵,而后甲胄齐全、粮草充足,猛然间攻向应天城。

这允,拿什么抵挡?

嘶~

别说允了,自己猛然间被这么一弄,恐怕也得懵啊。

朱元璋打了个寒颤,跟自家老四对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骇。

而当他们视线落到那位嘴角噙笑,依旧温润如水的青年身上时。

哪怕,仍旧是那般模样,可二人的心中,却多了一丝震惊以及后怕。

第三十二章 朱元璋:真乃镇国之器

父子二人在这神奇的琉璃工坊,看得彻底沉默了起来。

二人都是精明强干之辈,当然清楚这样一个能源源不断生产琉璃的工坊。

还就在应天城边上,一年到头能积攒多少银钱、粮草。

想想刚刚一路过来,那一个个铁将军把门的大仓库,以及仓库门上挂着的号牌。

朱元璋心中一寒。

首节上一节23/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