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96节

所有朝臣都明白,这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大儿子让道呢。

但既然都已经让道了,为何今日里又出现了呢?

朝臣们一个个低着头互相递着眼色,可始终摸不着头脑。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十有八九是有大事要来了。

这不,这朝会才刚刚开始,兵部尚书便出列奏道。

“殿下,臣有本奏,兵部昨日收到加急战报,阿鲁台部今日再次南下袭扰我大明边疆,战事一触即发,如何应对还望殿下示下。”

“另外,东南倭寇之患,眼下也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还望殿下能尽快给个章程,兵部也好协调一应事务!”

兵部尚书这话一出,所有朝臣的表情都变了。

文臣们就没喜欢打仗的,因为打仗就是烧钱不说,打赢了都是武将的功劳,可在后方劳心费力组织钱粮的可都是他们。

他们能喜欢打仗就怪了。

朱高煜看着有些躁动的朝堂,抬了抬手沉声吩咐道:“此事孤已有定论,凉国公何在?”

蓝玉闻言面色一肃,自队列当中站出来躬身一礼,朗声道:“回殿下,蓝玉在此!”

看着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将,朱高煜暗自点了点头,沉声道。

“孤受皇爷爷委托监国执政,自当护佑大明全境。”

“眼下小邦贼子杀我百姓、侵扰地方,孤不能坐视不理,故,封凉国公蓝玉为平夷大将军,领十万精兵,操练三月后出征东瀛彻底灭绝倭寇之乱。”

蓝玉哪怕早就知道这消息了,此时听到这赦封的旨意仍旧心花怒放。

当下一撩衣摆单膝跪地拱手喝到:“臣凉国公蓝玉领命,臣此行自当身先士卒、奋勇争先,为我大明一扫阴霾,震慑宵小!”

蓝玉舒服了,这一众朝臣看傻了啊。

这啥意思啊,打个倭寇而已,怎么就变成十万兵将出征还是直达倭寇本土了?

而且,这倭寇真有那么容易打?

朝臣们虽然不通战事,但也是有脑子的,心里多多少少觉着此事怕是有什么内情。

但谁都不傻,有些事儿下了朝打听归打听,但要是敢在这个时候提出来,那怕是当场最少就得扒了官衣。

不过,朱高煜今天是打定主意要毕其功于一役了,再次朗声说到。

“太子朱棣,曾为燕王,镇守北平多年,知兵事、擅军略,加封征北大将军,领北平军政事,辖北境诸军,征讨阿鲁台部。”

如果说之前蓝玉的赦封只是让朝臣们震惊的话,那么此时朱棣的这个征北大将军一出,那可就彻底把朝堂引爆了啊。

一应朝臣都没等朱棣出列领命就站了出来,一个个义正言辞的劝谏起了朱高煜。

“太孙殿下,此举不妥啊!好战必亡啊!”

“太孙殿下,此举大谬,我朝如今财货不丰、粮草不满,如何撑得住如此大战,还望殿下收回成命!”

“殿下,切切不可拿国事当儿戏啊!”

“殿下……”

看着一众朝臣们如同争先恐后一般的上来劝谏,朱高煜嘴角闪过了一丝冷笑。

他知道,其实这里面不是没有大明的忠臣。

肯定有人是真心为了大明着想的,毕竟按照大明摆在明面上的情况,确实没能力同时支撑两路大军。

可朱高煜很清楚,这里面九成的人其实是为了谏言而谏言,以直邀宠的手段而已,自己又不是没见识过。

但,自己定下来的东西,岂容他人置喙?

朱高煜拿起御案上的一方镇纸在御案上轻轻一敲,镇住了众人后,才沉声道。

“此事,孤自有定计,诸位臣工无需多言!”

这话一出,朝臣们傻了。

啥意思?

就这么决定了?

那你拿到朝会上干啥啊?

这时,又有人以粮草不足为由,试探着再次劝谏了起来。

这次朱高煜就真心没给人好脸色了。

直接站起身厉声喝倒:“此事,刚刚孤已然讲明,孤自有定计,无需尔等操心,怎么?当孤在看玩笑不成?”

这话一出,彻底没人敢回话了,连刚刚站出来的官员都满脸冷汗的连声说着不敢。

站在朱高煜一旁的内侍也是个聪明人,这会儿眼见着局面僵住了,干脆一声大吼:“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见真没人吱声了,朱高煜冷哼一声一甩袖袍去了后殿。

而一众朝臣虽然不甘,却也拿朱高煜没办法!

毕竟老朱此时不在宫中,朱棣这位太子父王俨然又是个有子万事足的模样,此时还真没人能站出来了。

而就在朝堂上众人忧心忡忡之际,江南等地暗地里两支规模庞大的运粮队悄悄的奔赴东南和北方。

而同样就在今天,京城外兵仗局里同样离开了两只队伍,趁着夜色分头向南北两个方向驶去。

第一百四十章 朱允的臣工团,再次启航!

作为监国太孙,其实朱高煜按理来说是没有调兵之权的。

毕竟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哪有监国把兵权都监到手里的。

可谁让朱皇帝自信满满的同时还死命的宠溺这个大孙子呢。

调兵虎符、玉玺、金牌令箭三样东西自朱皇帝离开皇宫的时候就交到了朱高煜手里。

所以,朱高煜自己写好了赦封恩旨、调兵旨令,自己哐当一声用玉玺扣了个印,便算是一道合理合法的旨意了。

朱棣和蓝玉可都是等打仗得得身上快起毛了的猛人,如今接到这旨意,可不就等于蛟龙出海了嘛,那叫一个兴奋啊。

当晚在自己府上跟家人吃了个团圆饭后,连一天都不肯耽搁,第二天一早就打理着行装住进了军营。

又有三日,紧急集合到一起的几营兵马便要开拔了。

这不是出征,只是先行军而已,南北两只大军均需各自带到地方开始整训,待一切准备就绪才能开始本次的战事。

朱高煜为此专门准备了一个盛大的出征仪式,为两位雄心壮志的大将军以及众将士送行。

至此,朝堂上再次陷入了如往日一般的风平浪静之中。

这日,自东宫搬出来的朱允,正在自己府上无能狂怒。

如今的朱允那真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呐!

原本离着太孙之位只有一步之遥的他,如今不仅搬出了东宫,甚至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了。

毕竟他如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孙,没有其他职司在身的话,哪有他上朝的份。

而这种天旋地转般的落差,仿若蚀骨毒药一般日日夜夜摧残着朱允的内心。

尤其是上次黄子澄错估了形势,一通乱弹劾,别人没弹劾下来,朱允屁好处没到手,倒是黄子澄自己的小命被朱高煜给一道反参给送走了。

黄子澄的殒命成就了朱高煜的威风,同时也彻底打落了朱允身上原有的那点光环。

这时候朝臣们才发现,原来这小子就是个没兵没将表面光的泥塑菩萨啊。

这来自龙椅之上的雷霆暴雨一下,便把朱允身上的泥沙冲了个干干净净,让他一下便现了原形。

朱允原本还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心理,想着时间长了皇爷爷或许就回心转意了。

又或者朱高煜那个民间来的土狗崽子上不了台面,处理不好国事就把皇爷爷给恼了,那他的机会岂不是就来了?

可等来等去,最终的结果却是朱高煜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仗着太孙和监国的身份大权在握之下,不曾有半点避讳。

不仅天天高坐龙椅,还直接大刀阔斧的处理起了国事。

这让得到消息的朱允彻底傻眼了。

在他心中,眼下朱高煜手里的这些东西本应该属于他才是!

若不是朱高煜横生枝节的话,此时的他怕是也已经坐在那龙椅上发号施令了,哪里会跟眼下这般憋屈。

一想到自己眼下的凄慌模样,朱允便更加的愤怒了。

这些天朱允在府上虽未外出,可整日里喜怒无常不说,还动不动就拿家伙事以及下人出气,动辄打骂、乱砸。

早已没有往日里那贤王做派了。

这日,朱允本来吃饭吃得好好的,不知怎的又想起了朱高煜,顿时心头一阵烦躁,抄起手头的碗筷就往地上一砸。

可恰在此时,府上的下人忽然急匆匆的赶来禀告道:“殿下,齐大人几位求见!”

朱允一听是自己那些废物老师,顿时心中一阵恶心。

他也是最近这段时间反思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些师傅是真的废物。

谋略谋略不行,人脉人脉不通,除了能鼓励他几句以外,在朝堂之上既不能为他摇旗呐喊,朝堂之外也不能替他勾连势力。

综合起来一琢磨,简直废物到了极点。

一想到诸位师傅的表现,朱允本能的皱了皱眉头,压根不想见!

不过直接拒绝的话,有些不好听,哪怕如今他只是个普通皇孙了,但多少还是要点脸面的,干脆不耐烦的吩咐道。

“就说我身体抱恙,无力接待!”

下人正要领命出去呢,不曾想齐泰等人居然直接闯了进来,看着朱允直接说道。

“殿下,可是不愿见我等?”

朱允有心怼一句“确实”回去,可终究还是忍住了,吸了口气勉强挤出点笑容道。

“诸位师傅哪里话,我不过是身体抱恙,不愿过病于诸位师傅罢了!”

这话傻子都不信,齐泰等人自然也明白这不过是朱允的托词而已。

但托词这东西本就是为了遮掩而来的,齐泰等人自然也只能顺着这话叮嘱朱允注意身体。

朱允跟齐泰等人客气了两句以后,这耐性便消失殆尽了,直言问道:“师傅们今日到我府上,可有要事?”

这话就差没指着鼻子说有事儿就说没事儿就滚了。

好在齐泰等人谋划已久,所求甚大,不然这会儿恐怕当场就得拂袖而去。

齐泰等人对视一眼,都发现了对方眼中的轻蔑以后,才拱了拱手道。

“殿下,我等身为殿下师长,自当为殿下排忧解难。”

“经过我等多方奔走,近日里终有收获。”

“我等联系上了几位懿文太子当年的门生故旧,经过我等的反复劝告后,这几位都觉着殿下才是大明正统。”

“如今正好今上、太子都不在宫中,我等便想着毕其功于一役,直接扶殿下上位。”

“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朱允听到这心头一热,本能的问道:“皇爷爷不在宫中我倒是知晓,只是这太子怎么不在了?”

首节上一节96/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