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153节

  于是李斯发现,自己和赵高迟早有一天会成为死敌,而且那一天根本不会太远。

  届时,不是他死,就是赵高亡!

  “需要早做打算了……”

  看了一眼关押着蒙恬的牢狱,李斯的目光闪动。

  ……

  病榻上,嬴政洒脱一笑。

  “还请仙人保下十万卫尉军,让那些将军随我一同沉睡!”

  秦天点头应允。

  病榻上,嬴政忽然睁开了眼睛,发出了声音。

  这让在一边守候着的赵高和李斯顿时惊恐不已。

  始皇帝醒了,那他们之前所做的那一切……

  一瞬间,两人别后冷汗直冒,只觉得大祸临头。

  “让……让卫尉军与我陪葬。”

  似乎是知道了自己命不久矣,始皇帝的言辞有些不清晰:“十万卫尉军,还有将士……蒙恬……”

  “让扶苏北击匈奴,王平……南下百越……不得,不得入关……”

  话音未落,始皇帝便再也没了声息。

  嬴政很聪明,他知道,如果没有自己的口谕,这两人纵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其他将士下手。

  但现在,有了自己的口谕,应当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大秦的力量,让大秦对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

  反正这两个人已经打定主意要让胡亥即位,即便自己否认也无济于事。

  倒不如直接交代,让扶苏前往北方镇守边关,击退匈奴。

  既然是自己的口谕,加上这些刚好对他们二人有利,因此嬴政自然不怕这二人不遵守。

  尤其是嬴政让将士给自己陪葬的命令,更是深得赵高李斯二人心意。

  这不就是一个绝妙的排除异己的机会么?

  不听话的,自然都要给始皇帝陪葬!

  可那些陪葬的人,恰好正是嬴政未来所需要的忠正之臣。

  有这些人在,何愁未来大秦会不兴?

  至于剩下的,无非就是明哲保身或者和他们同流合污之人。

  不管是明哲保身,还是同流合污,嬴政都不需要这些人在未来再次醒过来。

  反正接下来的乱世,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赵高李斯二人对视一眼,接下来便是一阵狂喜!

  本来还需要担心伪造手谕带来的祸患,但现在,有了始皇帝陛下的亲口承认,他们根本就不必担心什么了。

  他们这不是在伪造始皇帝的口谕,而是遵从始皇帝的命令!

  但随即,李斯便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既然始皇帝亲口发话了,那李斯就没有任何把柄在赵高手中了,赵高将失去对他的最大的钳制!

  至于之前陷害蒙恬的手谕,那些都是小事,以他的手段,轻易就能将其消弭在无形之间。

  既然如此,那未来等到胡亥即位,李斯便有信心何其一较高下!

  赵高有自己的优势,那便是他乃胡亥恩师,但李斯也有自己的优势!

  他有自己的家族,有自己的人脉关系,有自己的后代!

  “大事可成!”

第162章 山中无岁月,天道气息,祥瑞再

  始皇帝艰难选择逝去,接受另类永生,期待后世大秦再出世!

  而扶苏统帅三十万长城军击匈奴。

  “纵使吾大秦要亡,亦不使匈奴南下半步。”

  这是扶苏说给全天下听的话,

  而王平南下统领百越军团,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

  大秦的四大军团中战斗力最强的三大军团都遵从着嬴政的安排消失在了世人眼中。

  而胡亥手中只剩下二十万骊山军团,这些都是刑徒军,只负责给始皇帝修陵,不但没用,而且还不怎么听胡亥的命令。

  这就导致,胡亥被李斯和二人赵高架空。

  整个大秦成为了赵高和李斯斗争的角斗场!

  正如秦天所说的那般,胡亥即位之后,残暴无道。

  确切的说,是在赵高的威胁下,开始大肆铲除异己。

  不过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杀戮是被人胁迫,又有多少杀戮是他纯粹不爽,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皇帝是不会错的,错的都是皇帝身边的小人,不是吗?

  从古至今,历来如此!

  而因为有始皇帝的口谕,李斯的底气也充足了许多,因此他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很快被赵高过河拆桥。

  然而朝堂上的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和真正的战争比起来,其实也并未相差太多。

  很快双方的斗争的惨烈程度便一再升级。

  这反倒是加速的大秦灭亡的速度。

  都去忙着政治斗争了,谁还来关注民生?大秦自然是吏治崩坏,国家机器彻底瘫痪!

  当李斯和赵高二人意识到这一点之时,已经为时已晚。

  冲突一再升级,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控制得了的了。

  当叛军打进咸阳之时,两人不约而同的丢下胡亥一起逃命。

  胡亥虽然残暴,但也并非蠢货,知道自己无望活下去,于是他选择了自尽,给自己留了一个体面的死法。

  大秦正式宣告灭亡不久之后,便来到了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期。

  只是谁也说不清楚那扶苏以及大明的众多名将去哪了。

  大秦的灭亡来得如此轻松,简单到让人根本无法相信。

  但事实正是如此,争天下的两个人并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操心那消失的人去哪了。

  只要他们不影响自己争夺天下即可!

  ……

  将嬴政亲手封印起来之后,秦天并未直接回到自己的洞府之中。

  他感应到自己红尘炼心的契机就在这大秦的乱世之中,因此他便只身来到了民间。

  战争是惨烈的,是会给人带来无限的痛苦的事情。

  走在大秦的国土之上,看着那一场接着一场的战争,秦天忍不住一直叹气。

  这个场战争最终或许能够角逐出一个胜者,但对于百姓而言,他们永远都是输家。

  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儿子,妻子,父亲,失去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兄弟姐妹。

  换来的是什么?

  可曾有人记得他们的付出与贡献?

  乱世人命如草芥,而最让秦天揪心的,则是那些在乱世之中无父无母的孩童。

  这种人连被征兆成为炮灰的资格都没有,哪怕他们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未来。

  秦天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说自己的劫难会出现在大秦末年的乱世之中了。

  因为他有能力拯救这些孩子,他甚至本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但他选择了遵从天道,遵从世界的选择,而放弃了干涉大秦的命运。

  这给他的道心之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于是在这大秦末年里,秦天悄悄一人在乱世之中开了一家孤儿院。

  但凡是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是沦落到人贩子手中的孩童,只要秦天见到一个,就必定会救下一个。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这孤儿院里便已经有了数十个孩童。

  不是秦天不能拯救更多,而是很多孩子都不愿意相信他这个大人。

  乱世之中能够独自存活下来的孩童,都有着极高的警惕心,他们轻易不会相信别人的话语。

  哪怕秦天表现出了神异。

  于是秦天所做的,仅仅只是给他们一顿饱饭,顺带随手给他们一道强身健体的法术,让他们能够存活更久罢了。

  所以几年的时间里,秦天只得到了几十个真正愿意相信他,愿意跟他一起走的孩子。

  秦天并未养着这些孩子,而是告诉他们,不劳无获,想要获得食物,就需要自己努力。

  有他的庇护,在这乱世之中开辟出一块不受他人干扰的农田还是较为轻松的。

  空闲之余,他还会教授这些孩子读书认字,塑造他们的三观。

  如果有天资过人者,秦天也不介意引领他们走上修仙之道。

  但很可惜,这里面并没有出现有天分的孩子,最好的一人,也只不过学习到了秦天的一点皮毛。

  在秦天看来,这其实跟路边的杂耍也戏法一样,并没有太大区别。

  大秦比原本预计的灭亡时间要提前了两年,而刘邦项羽的战争,因为各种因素,竟然多持续了三年。

  而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秦天也一一送走了孤儿院当中的孩童。

  到了后期,孤儿院之中基本上就很少增加新的孩子了。

  不是秦天放弃了,而是战争持续到这个时候,没有成人庇护的孩子,基本上不可能活下去了。

  秦天也在教授这些孩子的同时,慢慢抚平了内心的心魔。

  这件事情真的怪他吗?

  并不是。

  真正应该责怪的,应该是那些肉食者,应该是造成乱世的这些人!而非并没有能够拯救下这些孩子的秦天。

  在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之后,秦天离开了这个孤儿院,只身回到了山脉之中开始闭关。

  此间事了,大秦已经再也和秦天没有任何关系了。

首节上一节153/2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