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34节

  赵氏之亲族,白狄之属?

  然白狄之属与赵人世代通婚,而今纵使有以狄人自居者,亦是秦人矣。

  不过,此谶语既是天人所留,两人必须要慎重以待。

  而且今日上天门台,实在是所获甚多。

  蒙恬与扶苏对视了一眼,两人突然齐刷刷地举起手。

  “吾,大秦内史九卿,恬!”

  “吾,大秦公子,扶苏!”

  蒙恬继续开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扶苏亦唱和:“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两人一边摇衣袖,一边以宛如唱歌一般的口吻言毕,大袖轻轻一挥,恭敬地拜伏于地,齐声唱曰:“吾等,愧受天人厚赐也!”

  “吾等,谢天人赐!”

  一线天中,蒙喜等人亦虔诚下拜。

  场面宏大,震呼山野。

  ……

  “都尉,已找见上将军与公子!”

  与此同时,一个声音,陡然在山坡上响起。

  开口的是一名斥候,而他报告的对象,正是王平。

  “吾已知矣。”王平此时正端坐在战马之上,一双眼睛扫过对面,精光闪耀。

  他此时正站在蒙恬当日偷窥异人的地方,山谷中,以及对面平台发生之事,尽收眼底。

  无需斥候报告,他就已经发现了扶苏和蒙恬的身影,以及,两人对面站着的那只猿猴。

  “令伍,”他漠然地开口,“此处便是楚人们所言,神仙地么?”

  令伍此时已经躺在了一个树枝搭成的担架上,他之前本和蒙恬等人在一起,只不过兽潮经过时,他被大虫所惊,不小心掉下了山石,然后被野猪撞了一下。

  因其已无法行走,更别说攀登一线天,故蒙恬和扶苏将其托付与斥候,留在了山石上。

  听到王平的问话,令伍勉强抬起身子,看了一眼,讷讷地开口:“都尉,此处正是天门台。”

  他小心地避开了神仙之类的说法,而王平亦不以为意。

  他眯着眼睛再次打量了一眼天门台上的情况,淡漠地开口:

  “雅言啊,自周亡后,已经许久不曾问世了!”

  “何人能想到,吾大秦始皇帝之大子,与内史九卿,官拜上将军者,竟会对一只楚地之猴子行如此大礼!”

  “不知尔等置始皇帝于何处?”

  令伍脸色灰白,一字不敢言。

  不过王平亦不是要令伍回答。他冷冷地开口:“裨将何在?”

  “某在!”一名年轻的将军越众而出。

  “去往天门台,宣始皇帝之喻。”王平冷漠地开口。

  “始皇帝曰:蒙恬扶苏其行乖张,其心叵测!”

  “今着都尉王平接替蒙恬之位,以将全军!”

  “蒙恬,打入槛车!”

  “扶苏,禁足于轻车上!”

  “着令都尉王平,率大军押送二人速至琅琊郡!”

  “朕,欲亲自于琅琊,询问此二贼!”

第46章 始皇帝恐与天人冲突!

  王平的声音淡漠,毫无感情,然而裨将却如遭雷击。

  说实话,他亦觉得蒙恬与扶苏向一只猿猴行大礼,而且还用上了雅言,确实有些过。

  所谓雅言,乃是周礼至高礼节。

  周时乃有礼乐,周公将礼乐入制,从饮食,起居,谈吐等各个方面入手,把天下人之一举一动皆纳入礼制。

  此举为天下推崇,且意义深远。直至后世,周礼依然在规范人们的一举一动。

  比如父丧,子需于灵前守孝,以及逢年过节祭拜祖先,便是周礼遗存。

  而按照周礼,贵族在庄重场合,需要用雅言。

  也就是使用《诗经》等古书中的诗句,来隐晦表达自己的含义。

  如蒙恬唱《北山》,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是,我身为王臣,不得不勤王事。非是我有意冒犯,实在是王事命我如此。

  而扶苏唱《雄雉》,其意乃是将对方比美人,自己思贤若渴,美人却不知何方,心中慌乱茫然。或许是我太贪婪了吧,我渴盼见到你,想要去找你。

  此又叫唱酬,乃是最高礼节,非大德者不配受之。

  以裨将所见而言,蒙恬为大秦上将军,扶苏为公子,朝一只猿猴行此大礼,还以雅言唱和,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然而也不至于直接让两人沦为囚徒!

  “二叔,此是为何?”他情不自禁地开口。

  “仅仅只是言神仙事而已,便要治罪,也要经过廷尉斯!”他低头说道。

  王平冷冷地扫了这位年轻的裨将一眼。

  这位裨将是他被始皇帝启用之时,特意带到军中的。

  乃是大兄王贲之子,王离!

  王离十岁起就随父祖于军中征战,王氏对其寄予厚望。

  时王翦为天下名将,世人将其与武安侯白起相比,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白起威名天下赫赫,一位武将能够与白起相提并论,乃是偌大的褒奖。

  然而名将光环背后,却是王氏之窘境。王翦因老迈归隐后,世人评价王氏“再无有名者”。

  此一方面是因为王贲在灭六国后,亦随王翦一同归隐,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蒙恬风头太盛。

  毕竟华夏与匈奴乃是千年死敌,蒙恬驻守北疆数年,追亡逐北,北境终于得安,北地之人深念之。

  蒙恬去了北境,而今挟大功归朝,名满天下。而王氏虽然同样是将种,比起蒙氏,却无比落寞。

  王翦王贲父子归隐,王氏只剩下王平一人在朝,且仅仅只是担任一个小小的都尉,身上连军功都没有,跟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完全没得比。

  还好还有个王离。

  王离“少有勇名”,且“有智”,比起王平靠“呆若木鸡”赢得的所谓名将之风,更靠谱。

  唯一的问题在于,王离虽然有勇有智,却没有大局观!

  用后世之话说,是没有政治智慧!

  一位上将军,以及始皇帝之长子,突然一个被装进槛车,一个被禁制在轻车上,只是外表好看点,实际上和被关进槛车差不多。

  这种事,确实很容易让人惊诧。

  然而,既然这是始皇帝之喻令,那么即使是惊诧都是一种对始皇帝的冒犯!

  更别提质疑了!

  廷尉斯?

  所谓廷尉斯,便是目前掌管廷尉的李斯,他负责贵族之决狱事。若是按照职责来看,论一位内史九卿,以及一位公族公子之罪,确实要通过李斯之手。

  然而,始皇帝威权之下,区区李斯算什么?

  “王裨将,尔可相信这世间有神仙之属?”王平冷漠地称呼王离的官职。

  “不知都尉可信乎?”王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

  少年人有几分傲气也正常,而且自己侄儿还随父祖获得了军功,王平亦不以为意。

  他淡漠地开口:“吾当然不信。”

  “不论是神仙,天人,异人,方士,吾都不信!”

  “可是……”王离想要反驳,毕竟今天的兽潮大家都看在眼里。而且之前有异人踏虹之事,令伍已经告知了,亦有楚人乃至之前那一百秦兵为证。

  然而王平不给他开口的机会,直接一摆手,制止了他。

  “此皆荒谬之谈也!”他不容置疑地说道。

  “因为,始皇帝认为此事荒谬!”他意味深长地看着王离说道。

  而王离则是微微一愣,他瞬间就明白了自己二叔的意思。

  王平的意思很明显,他相信神仙方士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皇帝不信!

  始皇帝言神仙方士皆是骗子,那便是骗子!

  始皇帝言蒙恬扶苏有罪,那便是有罪!

  这天下,是始皇帝之天下!

  “喏!”他低头受教而拜,飞快地向着山谷对面跑去。

  而王平眯着眼睛,眼中异光闪耀。

  他方才有个点,由于外人太多,没有对王离言明。

  王氏,与少子胡亥,乃是天然之盟友!

  其因,便是因为公子扶苏有楚人血统,而王翦,乃是灭楚之人!

  扶苏之外祖父,也就是楚国最后一位王,昌平君,便是死于王翦之手!

  谁敢保证,若是始皇帝无法长生不老,而扶苏接替大位后,是不是会翻旧账?

  始皇帝担忧,王氏,亦如此!

  而始皇帝亦知王氏之忧,此番让王氏重新掌军,而掌军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监视扶苏与蒙恬,甚至羁押两人,未尝没有打压扶苏,替胡亥增强实力之深意!

  而这,才是王平的真实含义。

  这天下,什么都不重要。

  始皇帝如何想,最为重要!

  “都尉!”

  一声呼唤声,把王平从沉思中唤醒。

  他抬眼看去,只见王离已经重新拜在身前,却不见蒙恬和扶苏。

  “都尉,”不等王平发问,王离已经主动开口,“某至一线天中时,上将军与公子已然自缚,言其已知罪!”

首节上一节34/2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