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我真不是卧龙诸葛! 第213节

黄承彦冷笑了一声:“这也是他咎由自取!”

“无道之人,挟天子而令天下,亲杀其子,而嫁祸江东,树立强敌。荆州未下,又贪得无厌,杀马腾,招来马超的西凉铁骑。如今的局面,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与人无尤!”

“哈哈!”

庞统忽然一阵大笑。

“士元,不可对前辈无礼!”

庞德公见侄儿庞统如此放旷,沉声叱责道。

“曹冲之死?马腾之死?我看曹丞相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只是荆州的这位谋主,到底是何方神圣?我在江东,他竟直入江东,吓得孙权唯命是从,大都督周瑜诚惶诚恐。”

“我倒想见识见识,此人到底是谁!”

庞统猛然抬起了脸,那张黝黑的眸子里,散发着异人的光芒!

襄阳城,太守府里。

樊城的斥候,如流星一般,不断前来,将战场的形势,点滴不拉的细细奏明。

“子龙分派调度,部下众将各自用命,镇守四门,静候来敌!”

“曹操七路分兵,对樊城展开猛攻,十四万曹兵,同时攻城!”

……

“子龙英勇,曹操七路兵马,无功而返。但并未退去,整顿之后,恐怕要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

……

“东门城墙倾倒,几乎沦陷,但好在南门李严及时赶到,帮助守城,重新建造城墙,如今安然无恙。”

……

“三日之间,曹操七路兵马,已经连续发起了十二次攻击。但此刻樊城,依然在我子龙将军的手里!”

……

“曹操兵马再次退去,似乎有卷土重来之意,或许会酝酿更大规模的冲锋……”

……

刘备听得心惊肉跳,步步惊心。一会儿眉头紧皱,一会儿又喜笑颜开。

听了这一条信息,急的如热锅里的蚂蚁,来回趟着大步,但不大会功夫,捷报传来,又忍不住捧腹大笑,端坐喝茶。

“没想到子龙不但有虎胆,不畏强势,还有将帅之才,区区五万兵马,愣是将曹操的五十六万兵马,阻隔在樊城以北!”

马良看到曹操的十二次进攻,都无功而返,欣喜的说道。

刘备也点头,颇感意外的说道:“我与子龙,相识多年。虽然没有结义之名,但情同手足,与关张二人无异!”

“我一直以为,三位兄弟之中,兵法韬略,云长最好。冲锋陷阵,翼德最有霸气,且不惧强敌,昔日虎牢关战吕布,便是个例子。子龙虽然文武双全,但失之儒雅,既不具备云长的运筹帷幄,有缺乏翼德的悍勇之力。”

诸葛亮在旁听了,轻轻一笑,看了看不远处端坐在桌案前的诸葛明,悄声说道:“主公,今日一看,却又如何呢?”

刘备双目睁的老大,作吃惊装,万分感慨的说道:“樊城一战,足可证明,子龙韬略非凡,不次云长,而悍勇之处,以一人之力,敌曹操五子良将,更胜我三弟张翼德多矣!”

“是我识人不明,还不如我诸葛军师,虽然出山未久,但对我部下众将,了解透彻,各自使用,丝毫不差。”

刘备说话之间,眼光又落在诸葛明的身上,赞许之中,更多了诸多钦佩敬慕。

若没有诸葛军师,刘备自忖,断不敢以五万精锐,固守樊城,阻敌五十六万精兵。纵然是下了决心,估计也会调云长驻守樊城,赖以退敌,也不会选上赵云。

诸葛亮走进马良和刘备,悄声说道:“非是主公识人不明,而是今日之子龙,早已不是昔日新野之子龙了!”

刘备大奇,马良也满眼困惑,两人四目不转,盯着诸葛亮,刘备摸着脑袋,低声问道:“孔明之意?”

诸葛亮转头看了兄长诸葛明一眼,微微一笑:“岂不闻听圣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听说诸葛闻德初到新野,子龙便殷勤拜访,虚心求教,我兄长感念他的诚意,多少加以提点。只这旦夕的教导,以足可令子龙成为世之名将了!”

“原来如此!”

刘备恍然大悟,不觉叹息说道:“我与云长孟德两位兄弟,三顾茅庐而得诸葛军师,认识的更早,但他们两人,却不知道请教学习,反而从来没有跟随我前往卧龙岗的子龙,却能虚心求教。”

诸葛亮淡淡一笑:“翼德过于粗豪,军师的书生性格,他忍受不来。云长嘛……”

诸葛亮忽然又住口不言。

“云长又是如何?”

刘备正在倾听,忽然间诸葛亮不说了,急忙催促着问道。

“云长身有傲气,不肯低头。他虽然对军师诸葛兄长佩服的五体投地,但也不过是佩服而已。若令他低头求教,恐怕便如杀了他一般,难以接受。”

刘备点了点头,深以为是:“我二弟极为自负,天下没有他钦佩的人,军师是唯一的一个。不过孔明说的也有道理,我还从没见过,我二弟向何人求教过,或者求援过。纵然是他身在重围,宁可身死,也不愿向别人求救。这份骨子里的自负,实在如蛊毒一般,难以祛除。”

马良眉头微微一皱,心里忽然想起了自己的五弟马谡。

马谡身上,也有一股傲气,自负且自以为是,难以听进去别人的忠言,与云长极为相似。

但云长胜在沉稳干练,经验丰富,马谡却年轻气盛,头脑冲动,虽然有大才,马良却始终不敢大用。

“报!”

樊城的斥候,再次驰马而来,直到太守府前,径直入府,来到院中。

“报主公,军师!”

“曹操新增虎贲六万,以许褚为先锋,会集原班十四万兵马,合计二十万,不日将再次攻打樊城!”

“当啷!”

刘备的手一抖,手里的茶碗掉落在地上,摔成了两半。

“军师,曹操又要攻打樊城了。声势愈大!”

“我怕子龙军马,真的撑不住了……”

刘备想起七路进兵的时候,东城墙塌,差点陷落。虽然并未看见当时的场景,但只要微微一想,已经令他心惊胆战,神色更变了。

诸葛明此时正襟危坐,手里拿着毛笔,练习着书法,全神贯注,对刘备熟视无睹。

“军师,救救樊城。若再不增派援兵,子龙危矣……”

待诸葛明完成了最后一笔,终于长身而起,刘备再次上前一步,急切的说道。

诸葛明丝毫不乱,反而将手里的毛笔递给刘备,轻笑说道:“主公,你且写一个字来。”

“哎呀,军师!”

刘备额角汗珠都滚落下来,将手里的毛笔扔在桌案上,眉头紧皱。

“我此刻心如油煎,哪里写的了字!你先解樊城之危。我便是写上三天三夜,也无怨无悔!”

诸葛亮乍听讯报,也是着急不已,跟着马良一起过来,站在刘备身后。

“兄长,子龙虎将,不可舍弃啊!”

“连日征战,人马俱已疲惫。曹操的攻势却一浪高过一浪。稍有差池,城毁人灭……”

诸葛明忽然伸出两个指头,淡淡的说道。

“曹操平添了六万兵马?”

“我却给子龙安排了二十万援军!”

107.第107章 二十万援军

刘备大喜,却惊异不已!

“二十万援军?军师府并无调令发出,太守府也没有移师的公文。军师何时安排的!”

诸葛明朗声大笑。

“十五日前襄阳大会,我便已经安置妥当了!想此刻云长所载的兵马,也该到达樊城了!”

“好饭不怕晚。孟获赶上了好时候,终于可以有机会,来实战检验他的藤甲兵、象阵营和御兽营了!”

正在此时,黄忠从外进来,拜见刘备,诸葛明。

“禀报军师,江夏发来讯报。云长令廖化关平守江夏,防备东吴,他与周仓,带领一万水军,驾船五百搜,已于三日之前从赤壁出发,预计今日抵达樊城!”

黄忠从怀中掏出云长的信件递给诸葛明。

诸葛明并未拆看,而是直接转交给了刘备。

“原来主公半月之前,早已将一切安排停当!早知如此,我也不跟着气急了!”

刘备拆开书信,信中详实描述如何拆开锦囊,如今依计而行,驰援樊城之事,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所有的一切。

诸葛亮长叹一声,慨然说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昔日子房所行兵事,至今流传。但我诸葛兄长,却能谋算如神,半月之前,已料定了今日之事。时机、火候,都恰到好处!比之昔日张良,又不知高明了多少倍了!”

马良、刘备等人,各自敬服,愈发信任诸葛明。

但诸葛明浑然不以为意,又拿起桌上的毛笔,开始了新的书写。

……

樊城。

曹操的七路兵马退去,只留下城外尸横遍野,堆积如山。

七路兵马,奋力而来,本就是抱着必死之心,曹操早已下了严令,只要能拿下樊城,所有牺牲士兵,皆已校尉之礼抚恤安葬。

但十二波攻击,无功而返,七路兵马,都是疲惫不堪,因畏惧城内兵马趁机杀出,更增伤亡,所以不敢收拾尸体,抛下死伤之人,狼狈撤离。

樊城东西北三门之下,惨不忍睹!

两阵之前,中箭着伤的士兵,本无性命之忧,然而一旦落马,便被身后的骑兵和城墙上抛下的滚木雷石砸成了肉泥!

此刻,残兵败去,留下战场,旌旗凌乱,撕扯的七零八落,在战火的燃烧之下,冒着浓烟,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尸体枕藉,断肢残体更是遍地都是,夹杂其间的,更有不少尚且掩口残喘,并未断气的重伤士兵,但此刻深陷绝望,等待他们的,注定只有死亡。

樊城远山的秃鹫,数日来被战火惊扰,躲开不敢觅食,此时战事暂停,人马退去,秃鹫起落在城下,大快朵颐。

数只秃鹫,围住一具残肢,不停的啄咬,被咬处,鲜血汩汩而出。

只有那张扭曲的脸,和那带血的双目,绝望的眼神,章示着生命的存在,和战争的残酷!

但他早已无法挣扎,只能任由秃鹫随心所欲的争夺蚕食。

咔!

不远处的一株枯树,被战火烧断,掉在地上。

秃鹫受惊,展翅飞出,落在旁边的一具旗杆上,警惕的四处张望着。

枯树落在地上,燃烧的火焰被地上的血水浸灭,散发出带着血气的浓烟,更加诡异。

但秃鹫似乎已经沉醉于这种血腥的滋味,确认并无危险之后,三只秃鹫折返而来,围住那名并未断气的重伤士兵,开启了新的盛宴.

……

樊城内。

赵云带领蒯越,巡视四门。

首节上一节213/2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