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我真不是卧龙诸葛! 第235节

诸葛明转过身来,看着诸葛亮:“这件事我便全权托付于你,务要记住,在江东面前,不可过于弱势,要让他知道,我荆州为主,不须依附任何人!他江东立刻我荆州,便无法抵挡曹操的大军。但我荆州却无求于人,即便没有江东的相助,同样不惧曹贼!”

诸葛亮点头应允,他与诸葛明皆是人中龙凤,心意相通,寥寥几句话,已经彼此完全了解通达。

诸葛明沉吟一会,背负双手,缓步来回走着,到了文聘面前。

“仲业,你依旧回樊城去。告诉子龙,一切以守城为上,他能顾全大局,不致生乱,我与主公心中甚慰。”

“另外,可把我的原话转达南蛮王:鹰击长空、展翅万里,在于不为安逸。若他的虎狼之师变成了猪狗之师。我会很失望!”

诸葛明的目光忽然充满了杀机,令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那股莫大的威压,乃至如张飞、陈到等沙场老将,斩敌如同砍瓜切菜的贯战之士,听到诸葛明的话,也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噤。

文聘更是被这几句蕴含着浓厚杀意的话,震惊的半晌说不出话来。

在所有人的眼里,南蛮王孟获的二十万兵马,都是惹不起的存在。

他们在樊城,也犹如是高人一等的大爷军,享受最好的粮草,最好的大营,最好的安居设施。

但诸葛明的话,却似乎并未将南蛮王放在心上。

“军师……”

“你这话若转达到南蛮王的耳朵里,万一激怒了他。恐怕樊城战乱突起,不但子龙身有危险,一旦事态扩大,襄阳和江夏都要受到牵累……”

刘备心中顾虑重重,唯恐这事处理不当,引得南蛮王性起,指挥二十万兵马来个六亲不认,倒戈相向。

以南蛮兵的勇武和凶悍,真的反水倒戈的话,恐怕整个荆州都无法抵挡!

“南蛮王?”

诸葛明忽然啪的一下,将手里的折扇展开,轻轻的摇动扇着细风。

“他南蛮兵在我眼中,草芥一般!但我一举手,则具为齑粉矣!”

“我既然引他北上,作为前敌,便有制他之法。若他乖乖听从,则我自然想办法供应粮草,保他衣食无忧。若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请看我荆州,我便让他回不了南疆!”

诸葛明嘴角一扬,冷笑了一声,说道。

这些话若出自第二人之口,恐怕任何人听了,都会引为笑话!

但出自诸葛明的嘴里,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撼无比,没有人觉得他是在开玩笑。

恐怕天下若真的有人不畏惧悍勇无敌的南蛮兵马,此人也只能是军师诸葛闻德了!

“好!”

刘备站起身来,双手在桌案上使劲的一拍,像是下了莫大的决心。

“樊城南蛮王的安抚,便交给诸葛军师了。至于粮草嘛,还得孔明多多劳累了!”

……

午后。

刘备离开太守府,乘马而行,往军师府方向过去。

他起于布衣,戎马生涯,如今虽然已经坐拥荆襄九郡,但依然不忘自己乃是军旅出身,不管是出巡还是代步,皆以乘马为行,从来不会坐轿子或者乘马车。

军师府里,并无军师。

不知道诸葛明去了哪里,还是根本便不在军师府中。刘备下了吗,步入军师府,便看到了院落之中的大柳树下的书案上,正挥毫笔走龙蛇的诸葛亮。

诸葛亮看到刘备进来,微微点头示意,手里的笔墨并未有丝毫的停顿,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没想到孔明的书法,也如此的优秀。”

“倒是比军师,你兄长的书法,强了数倍有余了。”

刘备站在侧方,看着诸葛亮面前的纸张上的字迹,赞叹的同时,心里也在想,果然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诸葛闻德军师,谋算天下,犹如神鬼。却偏偏书法平平,似乎不符合他的气质和当代书生的能力。

“兄长智谋皆在心中,不在笔端。”

“刀笔之吏,比比皆是。可是诸葛闻德,天下却只有此一人。若主公以他笔力不足而选为瑕疵,那可真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了。”

诸葛亮书写完了,将书信递给刘备,轻轻笑着说道。

“卧龙先生所言极是,倒是刘备肤浅了。若诸葛军师此等大才,岂能以微末之技的书法论之。”

刘备接过诸葛亮刚刚写成的书信,仔细研读起来。

书信是以他的名义写给江东孙权的,诚邀孙权派人前来荆州,商议会猎中原一事。

“今刘备坐拥荆襄,诚望吴候前来,共商大事。你我即是同盟,当善始善终,备最守信义,断不做失信之人。”

“若吴候不便前来,可派得力之人,前来荆州,备虽不才,愿与吴候携手并进,会猎中原!”

“但若郡侯不信,或不愿前来。则备亦不失信义。他日天下争锋,你我再论英雄!”

书信之中,丝毫没有提及粮草之事,但字里行间,却充斥着一股火药味。

没有一句话提到战争,却又每一句话都不离战争,处处蕴含着杀机和浓厚的战意。

“卧龙先生。你这书信,可是真的?”

刘备从怀中取出他的打印,在书信的末尾处盖印,用以证实此信确实出自他的手笔。

“当然!”

诸葛亮将笔墨搁下,长袖一挥,神态傲然。

“曹操便是那中原最肥最壮的一只麋鹿。主公若有意,可马踏中原,会而猎之!”

刘备震撼!

那颗大印盖在书信上,沉重的犹如万里江山,令他转瞬之间,竟觉得沉重的无法拿起。

便在不久之前,他还一世飘零,流窜于徐州、豫州、北地。被曹操四处追赶,茫茫如丧家之犬……

好不容易来到荆州,依附于刘表,却又恰逢蔡氏弄权,架空刘表,更赶上刘表身体重病,他又被日渐疏远,安置在新野县委曲求全。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刘备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他能够和曹操掰手腕,甚至可以主动出击,挑战曹操的权威!

“若无军师诸葛先生,刘备此生不会有今日!”

125.第125章 老好人鲁肃,入襄阳

柴桑吴候宫里。

阳春三月,江东已经是花朵满枝头,香飘万家。

吴候宫里,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寻常时候,每到上午日近中天的时候,步练师便会陪伴孙权畅游后花园,欣赏着院中的奇树异花,湖中的各色虫鱼。

优势在湖中的小船上浅杯小酌,畅叙幽情,有时候也会在花树间摆一长桌,孙权饮茶在上,步练师挥舞罗裙,款款曼舞于花前。

悠悠琴韵,曼妙舞姿,纵然孙权有再多的烦恼和忧愁,也会在瞬息之间化为乌有,统统忘记。

但今日,已经过了晌午,整个花园里依旧是一片死气沉沉,不见一个人来往,就连湖中时常采莲的宫女,也不知道转往哪里去了,留下数条锦船,毫无生机的漂在水面的一角。

大殿上,此刻却气氛压抑。

昨夜时分,孙权便收到了荆州使者送来的刘备亲笔书信。

大殿上,文官居多,张昭、张、顾雍、阚泽、步骘、鲁肃皆在其列。

而武将近乎全部跟随周瑜,在鄱阳湖练兵,此刻在朝的,只有太史慈、贾华、宋谦等聊聊几个人而已。

“刘备邀我往荆州,共商会猎中原的大事,对于此事,你们如何看法?”

孙权沉默良久之后,将桌案上的书信分发给底下的文武众官,沉声说道。

“刘备傲慢无礼,竟然口出狂言,还邀请主公会猎中原,我看他是唯恐自己不能抵敌曹操,勉强要拉上主公,分散风险,将我江东数百万百姓拖入火坑!”

“主公不必理会,我不信他敢奈何的了主公!”

太史慈还未看完书信,便气的将信纸扔在一旁,怒目呲牙说道。

“不可!”

太史慈的话音刚落,文官阵中,一人应声制止说道。

“主公,刘备势力不可小觑,若惹得他性起,我江东恐怕难保啊!”

众人视之,正是孙权的爱妃步练师的族兄步骘。

太史慈大怒,转头看着步骘,高声说道:“刘备不过区区荆州十几万兵马而已,我江东有大都督在鄱阳湖二十万水军扼守咽喉要地,他要东下,也并非易事,你等懦弱,难道还要主公对着那刘备俯首称臣不成?”

身边的贾华和宋谦身份低微,论能力也要比之太史慈差的很多,想要跟随太史慈据理力争,但是看到文官阵容的强大,精锐尽出,心里不由的发颤,只要微声说道:“太史慈言之有理,我们有大都督主外,主公不必担心,我想此时还需听取过大都督的意见之后,再做决断为时不晚……”

两人声音未曾落地,文官阵容之中,首席军师张昭横眉一瞪,宋谦和贾华戛然而止,低头不敢再多言半句。

只因他们虽然也是文官,却与太史慈和鄱阳湖那边武将截然不同!

太史慈直接听命与主公孙权,完全可以对这些文官不理不睬,根本无需买他们的账。

鄱阳湖的武将,皆以周郎马首是瞻,而周瑜脾气火爆,又备受孙权的信任和倚重,尤其在此多国纷争,兵荒马乱之际,武官的分量明显比文官更重。所以同是托孤众臣,周瑜便可以在张昭面前颐指气使,甚至直接拔剑斩杀了张昭的同僚密友陆绩!

所以周瑜手下的武将,也不畏惧这些文官。

宋谦和贾华则最为尴尬,既不能得到主公孙权的爱护,也得不到鄱阳湖大都督周瑜的庇护,身后没有靠山,说话自然就难以硬气起来了。

张昭轻轻咳嗽了两声,缓步上前,躬身行礼说道:“主公且不可听信太史慈之言,误了大事。”

孙权眼皮一抬,凝视着张昭,眉头略皱,低声说道:“哦?难道子布也认为,荆州有实力可灭我江东不成?”

在两月之前,曹冲中毒而死的事件之后,曹操便遣使来书,对着孙权一顿狂骂,还扬言要出兵伐谋,覆灭江东,完全将他孙权当成了囊中之物。

此时刘备又来书,名义上是请他前往议事,但言辞之中丝毫没有恭敬之意,反而给他一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感觉。

堂堂江东,历三世之基业,却屡屡被人轻视,孙权此刻心中,也是郁郁不乐,难以决绝。

张昭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非也!臣绝不敢如此轻贱自己,抬高他人!’

“荆州虽不至于灭我江东,却能使曹操安然东下,鲸吞江东。此事再也清楚不过,二十天前,若不是刘备的樊城死磕曹操,百万曹军岂能无功而返,折回宛城?主公莫要忘了,曹贼曾以我江东毒杀他幼子为由,亲自发书,要灭我江东的!刘备樊城之战,可谓是求了我江东百姓臣民!”

顾雍也出班,来到张昭身边,躬身施礼:“主公,臣还有一事,也是刚刚得到密报,来不及禀报,此刻不妨当着众臣之面,公布出来。”

孙权原本愁容面面,听到顾雍声音有异,极为严肃,也不免的心中一动,急忙端正身姿,打点精神,仔细侧耳静听。

顾雍从袖中抽出一纸文书说道:“根据我江东在北地的斥候密报,曹贼退居宛城的初心,原本不过是防御西凉马超的来袭。不曾想马超有勇无谋,只顾着将精锐集中在帐下,却忽视了粮道的防护,被曹贼以亲信‘千里驹’曹休引领铁骑偷袭了粮道,烧毁了储量库,还差点要了韩遂的性命,马超心慌,手下众将又各怀机心,所以草草收兵,无功而返。”

“如今曹贼又施诡计,私下之中,将宛城的兵马,偷偷的往合肥县转移,据说连帐下的大将张辽也跟随而来,此刻也许已经离合肥不远了。”

孙权大吃一惊,忽然站了起来,圆睁双目,诧异问道:“曹贼在荆州打了败仗,不思报仇,为何却将兵马,转移到了东线合肥?”

张出班,凝眉说道:“此事有何难猜之处?曹贼百万兵马想要吞并荆州,却没想到空费半月,连个樊城都啃不下来,最后还被南蛮王的兵马冲杀一阵,损失惨重,狼狈退兵。他此刻将阵营转往东线,很明显便是想绕开大都督的西线阵营,偷袭柴桑!”

满朝文武,震惊不已。便是刚刚理直气壮的太史慈,此刻也不知事情的真假,愣在当地一言不发。

一直沉默不语的鲁肃,此刻忽然站了出来。

“数日战前的斥候折报,不是说曹操在宛城集聚兵马,打算再打荆州么?怎么现在又变成了偷偷转移到东线?此事是真是假,还须斟酌确认才行啊!”

他此刻所想的,与其他众人还有所不同。若真的如信中所说,曹操有偷袭柴桑之意,那么这个消息,应该也已经传到了鄱阳湖,为何大都督周瑜,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

到底是他还不曾知晓,还是他虽然知道,却并不相信,置之不理呢?

首节上一节235/2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