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逆子,你敢造反? 第130节

“母后的恩情,我永远记下了。”

李承乾嘿嘿一笑,铁骨柔情也不错,但没说出来。

“你呀!”

长孙皇后笑着摇头,有时候这个儿子就是太过重感情,她觉得这样不好,应该适当的铁石心肠一点。

她已经旁敲侧击教诲过了,既然儿子打马虎眼没听进去,也就这样吧,以后再找机会教育就是了。

身为太子,未来的皇帝,不能有太多的柔情。

这是她的想法,也是对儿子的期待。

“有件事,我不想提,但是不得不提。”

长孙皇后犹豫了一下,就这么看着李承乾。

“母后,请你吩咐。”

李承乾眨了眨眼睛,显得慢条斯理。

“我可不敢吩咐,只是一个提醒罢了,听不听由你了。”

长孙皇后无奈的笑道:“你是太子,喜好美色可以,宠幸再多的女人也没关系,你有这样的权利,但是不管怎么胡闹,都不能耽误了正事,知道吗?”

她提起这一点,有些郁闷。

实在是儿子,有时候太过放纵了。

作为母亲,就要明目张胆的说了。

这是她的权利,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避讳。

“母后,你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李承乾拍了拍胸膛,掷地有声的说道:“相信母后也清楚,我对美女的抵抗力,确实不怎么强,但是也有自制力,从来没有因为爱好女色,就出现过问题,也不会沉溺于其中,请母后尽管安心吧。”

“嗯,如此最好了,希望你引以为戒,不要学那些荒唐的君主,为了女色丢掉江山的人太多了。”

长孙皇后欣慰的笑了,“我儿念头通达,确实优秀。”

随即摆了摆手,吩咐道:“行了,你也回去吧,跟你说了这么多话,我都有点累了,你爷爷病重,我也没有睡好,现在就要睡一觉了,就不要再打扰我了。”

“母后,你舒舒服服的睡吧,儿臣走了。”

李承乾满脸笑容,然后转身离开了立政殿。

“我儿,越来越优秀了。”

长孙皇后望着李承乾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洋溢着满是开心的情绪。

一想到李治这个儿子,跟太原王家走得很近,也就有些郁闷了。

摇了摇头,也就不去想这些事了。

多想无益,再慢慢的筹谋解决的办法吧。

只要晋王陷得不深,总能拉回来。

长孙皇后躺在了床上,不一会儿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169章 太子监国,他们反唐了

李世民当起了孝子,不管孝心有多少,但做给天下人看的孝道,必须要做好了。

而且都无心治理国家了,可见孝心有多浓。

李承乾往返于朝堂和东宫之间,兢兢业业的忙着。

这一日的朝堂上,终于不太平了。

李承乾正襟危坐,群臣躬身朝拜。

见礼过后,房玄龄站了出来,“启禀太子,边关传来六百里加急军报,党项族反叛了,效忠到了吐谷浑麾下。”

“启奏太子,洮州羌也反叛了,与党项族一样,离我大唐而去,回归到了吐谷浑麾下。”

杜如晦声音铿锵,将得到的军情简单的陈述。

“异族邦国,一向如此,畏威而不怀德。”

“今天反叛,明天归降,本就没有忠心可言。”

李承乾神秘一笑,“至于党项族和洮州羌,征讨起来路途遥远,又要耗费大量的钱财粮草,现在只能斥责了,我这样安排,诸位大人觉得如何?”

对于这样的反叛,他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就以仁义之心监国吧。

这样的话,唾骂自己残暴的骂声,也能轻一些。

暗中,自然有应对的办法。

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着三万关宁铁骑在候命,只要时机合适,就能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现在的麻烦,来自于吐谷浑。

“太子仁厚,就该如此处置。”

“向我大唐朝拜的邦国,数不胜数,党项族和洮州羌,也算是两支不可忽略的力量,这个时候讨伐,只会劳民伤财。”

“就让他们去吧,大唐少这两个朝贡者,无关痛痒。”

王仁和柳,一唱一和出声了。

紧接着,像他们这样的望族官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起码现在看去,太子顺眼多了。

要是动不动就大开杀戒,也太吓人了。

他们的日子,已经够艰难了。

就怕大势所趋,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大行其道,一旦丧失了垄断官爵和俸禄的门路,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只要当朝主君温厚,他们还有喘息的机会。

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也许他们,还会迎来重新翻盘的机遇。

“太子优柔寡断,微臣以为不可取,若是今日这个部族反叛了,明日那个邦国又要反叛,那我大唐的威严何在?”

长孙无忌掷地有声,“以微臣之见,应当发兵征讨,让反叛者知道我大唐的厉害,他们才会乖乖的称臣朝贡,其他的邦国,即便怀有二心,也就不敢动作了。”

他也清楚,这个时候不是征讨的时候。

对于反叛的邦国,不一定非要刀兵相见。

以前这样的事,也经常会发生。

大唐都是一笑置之,并没有太当真。

只要不伤及大唐的核心利益,对于四周朝贡的无数邦国,大唐都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现在就看太子,如何反应了。

“长孙大人所言,有一定的道理。”

李承乾微微一笑,“但劳师远征,实属不智,此事暂且搁置,就以训斥为主,发兵攻打一事,之后再议。”

“此事就先这样,不可再提!”

末了,意味深长的强调了一句,也就没有大臣,再谈及这事了。

“妄动兵戈,确实不智,也不划算。”

李靖心头嘀咕,太子这样做尚可。

“太子的表现,倒是越发的稳重了。”

李心头思忖,不禁暗自佩服。

党项族和洮州羌,生活在深山峡谷当中,据险而守的要塞众多,民风彪悍,弓马娴熟,聚起来就是汹涌的骄兵悍将,散开就是山林当中的民众。

这样的部族势力,征讨的意义不大。

一个不慎,还会损失巨大。

就算占据了这些地盘,也无济于事。

大唐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稳固地盘。

隋末以来,百姓死伤太多了,广大的中原地区,荒地良田无数,短时间之内,都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开垦。

李承乾的目光,从众位大臣的脸上扫过,也就长孙无忌提了攻打的想法。

其他人没有这样的心思,也没有表态。

可见,对于所谓的党项族和洮州羌,那是相当的轻蔑。

也是,不过是两个酋长罢了,确实不足为虑。

只要不劫掠大唐的百姓,也就大度多了。

“吐谷浑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李承乾面向众人询问道:“这两个部落的反叛,应该跟吐谷浑有着一定的联系吧?”

不少大臣,看向太子的眼神充满了惊讶。

看来太子,确实成熟多了。

吐谷浑是大唐的大敌,反唐而去的势力,自然少不了吐谷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了。

“太子,从目前得到的情况来看,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以及隋朝光化公主动作频频,不仅将身边的党项族和洮州羌策反了,而且还在聚集着兵马,似乎有进犯的迹象。”

房玄龄回禀道:“从得到的有限情报来看,吐谷浑入侵边境的可能性极大。”

“光化公主心属母国,同义成公主一样,都是大隋的拥护者,能够给我大唐制造麻烦,是她一直以来所干的事情。”

李承乾神色一冷,“我在这里放句话,总有一天,光化公主的人头,将会放在我的面前,不管死于谁手,都是我大唐的功臣,我会格外的感谢。”

“希望如太子所愿吧。”

杜如晦神色微变,也没泼凉水。

像这样的和亲公主,对大唐怀恨在心很正常了。

但是吐谷浑的势力很大,疆域面积很广,又地处雪原和草原之上,地势复杂而多变,讨伐的代价非常大。

太子想要看到光化公主的人头,恐怕可行性不大。

除非吐谷浑大肆寇边,彻底的触怒了唐朝,重兵进攻的话,还有可能实现这个愿望。

否则,光化公主的影子都碰不到。

“想看到光化公主的人头,做梦吧。”

“太子本事不大,这口气倒是挺大,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太子还是很稚嫩,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

首节上一节130/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