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逆子,你敢造反? 第160节

“父皇,吐蕃寇边,必须要打回去。”

李承乾笑道:“最大程度的杀伤吐蕃的有生力量,才能让吐蕃知道我大唐的厉害,以后也就不敢轻易的进犯了。”

他心中一沉,父皇将和亲的事压了下去,看来皇叔任城王李道宗的女儿,被封为文成公主的宿命,嫁给松赞干布的历史轨迹,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

他暗自咬牙,一定要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不管历史上的文成公主,留下了什么样的名声,但嫁给松赞干布,这不是她的选择,更是大唐的耻辱。

“诸位爱卿,太子的想法,你们觉得如何?”

李世民心头满意,太子攻打的建议,倒是与他不谋而合。

群臣态度不一,有人想打,更有人想和。

李世民最后拍板道:“封袁崇焕为主将,祖大寿为副将,统领所部兵马,火速支援松州。”

就这样,袁崇焕和祖大寿领兵出征了。

三万关宁铁骑,外加十万仆从军,朝着松州挺进。

一路上,大军浩浩荡荡火速行军。

若是粮草支援还没到,就杀马充饥。

他们只想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松州,然后出其不意,向吐蕃大军发动雷霆一击。

第209章 斩首十万大捷,和亲继续

袁崇焕和祖大寿,得到了太子的指示。

不计任何代价,最大程度的消灭吐蕃的有生力量。

所以他们秉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兵贵神速。

麾下的关宁铁骑,得到了最好的照顾,至于十万仆从军的生死,他们不太在乎。

杀马充饥是无奈之举,但也不得不做。

当抵达松州境内的时候,仆从军已经剩余了七万,三万困乏饥饿的仆从军没了战马,也为了节省粮草,全部成为了尸体。

李世民安插到关宁铁骑里面的数百军官,此刻也是感受到了这两位将军的铁血和冷酷。

吐蕃大军依旧围困着松州城,袁崇焕和祖大寿没有任何的休息,当即展开了攻击。

“朝廷援兵来了,好快的速度,哈哈哈,太好了。”

松州都督韩威大喜过望,当即率领着麾下兵马杀出了城。

吐蕃大军不曾想到,大唐竟是如此的霸道,前来支援的大军,来的这么快也就罢了,竟然还是如此的凶悍。

刚一接触,吐蕃大军就面临着致命的威胁。

这场战斗,持续了半天的功夫。

最后吐蕃大败,松赞干布只能退兵三十里,占据了险要的地方,同大唐的军队僵持了起来。

让松赞干布大为恼怒的是,二十万大军,如今只剩下来了十万,这让麾下的各部落酋长们忐忑不安,撤兵的心思,蔓延到了所有人的心头。

“伟大的赞普,撤兵吧,唐军兵锋锐利,势不可挡。”

一个臣子这般建议。

松赞干布不悦,坚决不撤兵,誓要讨回公道,报仇雪恨。

这个臣子抽出腰间的剑,直接就自杀了。

然后接下来,又有七位臣子一个接一个的劝诫松赞干布撤兵,松赞干布的态度逐渐的松动,可是撤兵的决定,并没有轻易的下达。

这七位臣子,自然全部都自杀了。

当第九位臣子开始了劝诫,也要自杀的时候,松赞干布叹息道:“撤兵,撤兵……”

就这样,吐蕃撤兵了。

从大唐境内撤走了,回到了吐蕃境内。

松赞干布这位神灵一般的统治者,在属下接连自杀的劝诫下,总算是做出了懦弱的决定。

松州城。

韩威感激涕零,“多谢两位将军,夙夜兼程赶来支援,否则松州城,迟早都会沦陷,而松州的大唐百姓,也会成为吐蕃的奴隶。”

他知道,袁崇焕是左威卫大将军,祖大寿是右威卫大将军,这两位朝廷新秀,深受陛下的喜爱。

此战斩获很多,回到朝廷之后,一定会得到厚赏。

对于这样的猛将,他一点骄狂的底气都没有。

发自内心的敬佩,还有羡慕。

“韩都督客气了,我们同朝为官,理应为国效力,诛杀不法之徒。”

袁崇焕笑道:“敢向大唐耀武扬威,竟敢纵兵侵犯,自然要承受大唐的怒火。”

“此番吐蕃损兵十万,应该能老实一点了。”

祖大寿笑道:“我们能取得如此战果,多亏了韩都督牵制住了敌人,才让我们有了可趁之机。”

“两位将军英勇,才是真正的猛士。”

韩威惭愧的说道:“我起初大意了,率领着七千兵马冲阵,倒是吃了一个小亏,到时候陛下责怪,我也无话可说。”

“韩都督谦虚了,此战大胜,是我们共同的功劳。”

袁崇焕神色认真,“到了陛下面前,我们也会这么说。”

“韩都督不惧敌军二十万之众,就敢率兵迎战,也是难得的悍勇,我十分敬佩。”

祖大寿表情严肃,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韩威心绪激荡,深受感动,能被袁崇焕和祖大寿如此对待,他的心中也是一片火热,更加的感激。

袁崇焕和祖大寿麾下的大军,稍作休整之后班师回朝。

韩威热情相送,直到送出了松州,这才骑马回城。

捷报,早就传回了长安。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禄东赞听闻消息后,大惊失色,“我吐蕃的勇士刀枪不入,所向无敌,悍不畏死,彪悍无比,怎么可能一战,就损失了十万大军呢?”

他望着天空发呆,心头极为震惊。

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他难以接受。

松赞干布好不容易达到的巅峰声威,也会深受打击。

禄东赞接到了松赞干布的来信,命令他继续求娶大唐公主,威胁的办法没有奏效,只能采取怀柔的手段了。

所以禄东赞求见了李世民,也在朝堂上露了两次面,就把自己的心思说了出来。

现在的态度,那是相当的谦逊,再也没有了任何的桀骜。

关于嫁公主和亲一事,朝堂进行了又一次的讨论。

“吐蕃求娶公主,此事关乎甚大,大家议一议吧。”

李世民面向群臣,脸上看不出悲喜之色。

“吐蕃没有了起初的骄狂,如今谦逊有礼,诚意十足的求娶公主,我们理应同意。”

王仁说道:“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吐蕃的友谊,这是明智的选择。”

“陛下,请从宗室当中,挑选一个秀外慧中,容貌端丽的女子,册封为公主,将其嫁给松赞干布,这是一桩大喜事。”

萧建议道:“能够同吐蕃,维持和亲的关系,这是我大唐鼎盛的原因所在,也能让吐蕃敬仰我大唐文化。”

李承乾嗤之以鼻,意味深长的看了这两位岳父一眼,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如今获胜了,还要把公主嫁过去,也太说不过去了。

原本的历史上,松赞干布大肆入侵松州,大唐也获得了胜利,可依旧还是把公主嫁了过去。

和亲是大唐的一贯手段,动不动,就牺牲宗室女,维持着和亲的局面,换来了一定的虚假友谊,维持着表面的繁荣,一旦大唐呈现出来虚弱态势,将会遭到猛烈的反噬。

大唐万国来朝的背后,不知道牺牲了多少宗室女。

这个风气不好,李承乾觉得有必要,扭转一下这个不利的局面。

先等着大家发表意见吧。

然后,自己再去扭转乾坤就可以了。

“哪个宗室女,有这个荣幸,能被册封为公主呢?”

李世民作为皇帝,自然会权衡利弊,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利益,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所以和亲的想法,在他的心里就一直存在着。

第210章 太子发怒,长孙无忌吃瘪

李世民神色淡然,就这么看着群臣。

至于选哪个宗室女,嫁给松赞干布,就让大家去决定吧。

和亲是大家的意见,得罪宗室重臣的事情,自己不应该承担。

反正他的宝贝女儿,不可能嫁给松赞干布,他可舍不得。

从宗室当中,挑选一个女子,封个公主的头衔就行了。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吐蕃的暂时友谊,也是一件好事。

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掷地有声的说道:“启奏陛下,任城王李道宗的女儿秀外慧中,落落大方,可封为公主。”

他与李道宗是宿敌,一直以来都不对付。

也就顺势而为,将李道宗的女儿提了出来。

李道宗的女儿,就是历史上的文成公主。

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死后,长孙无忌会栽赃陷害李道宗谋反,然后将包括吴王李恪在内的一大批宗室封王,全部给一网打尽了,死伤可谓是非常的惨重。

到头来,长孙无忌也走了迫害别人的老路,以谋反的罪名连累了全家,最后被迫自缢在了乌江之畔。

可谓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朝堂权力的倾轧,一向都是这么的无情而残酷。

长孙无忌是贵族的代表人物,更是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领头羊,他的决定,甚至是谏言,任何人都不能轻视。

他所代表的势力,与宗室就是天然的敌人。

身为凌烟阁第一功臣,他对大唐的贡献不言而喻。

可弄权的下场,也是相当的凄惨。

猛踩李泰,将李治抬了上来,并且当了辅政大臣,权力也是达到了顶峰。

可没有功成身退,外戚专权也会贻害无穷。

首节上一节160/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