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逆子,你敢造反? 第17节

李靖和李,这两位大唐的战神一言不发,他们的功劳已经够多了,眼前的战功,就让其他人去抢吧。

“罗艺罔顾圣恩,死不足惜。”

“朕念他劳苦功高,一直器重有加。”

“朕对他委以重任,开府仪同三司,不仅把天节军交给他统制,还让他兼任泾州刺史。”

“没想到这个乱臣贼子,竟然敢造反。”

“真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世民拍案而起,脸色铁青气得不行。

李承乾嘴巴一抽,父亲的演技真不错呀。

“魏公,你看,派何人领兵征讨是好?”

李世民将目光看向了魏征,询问对策。

平时这个老倌,把他折磨的不轻,耳朵就没清净过。

一看到魏征的脸,脑瓜子就嗡嗡的,心里都有阴影了。

如今这么多人请战,就要让魏征干得罪人的活了。

“魏公,我老程闲不住,你快向陛下推荐我。”

陈咬金跃跃欲试,看着魏征的神色极其迫切。

“还有我。”

“魏公,快推荐我。”

“魏公,我们可是老交情了。”

十余位将领,都将目光看向了魏征。

“陛下,罗艺之乱不足为虑,我大唐兵强马壮,战将如云,随便派出两位大将,就能让罗艺授首就擒。”

“老臣只是区区的一介谏官,若是陛下有不当之处,自当秉公谏言。”

“这出兵的军国大事,我就不参合了。”

“再说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还请陛下,明断秋毫吧。”

魏征有理有据,将推荐权踢了出去,自己就不操心了。

李世民有什么心思,他不在乎,他就是这么的秉公直言。

李世民嘴巴一抽,这个老狐狸,竟然不上套?

既然如此,也就不为难魏征了。

身为帝王,可不能太小气,还是要大度一点。

他的眼神余光,瞥了一眼李承乾。

李承乾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就要说话的时候。

长孙无忌插话了,“陛下,依微臣之见,应该让太子领兵出征,陛下少年时,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围困于雁门,陛下能千里营救,那是何其的英勇,如今太子殿下继承了陛下的英武之风,当为国效力,消灭乱贼扬我国威。”

他拳拳报国之心,日月可鉴。

战场上刀枪箭矢防不胜防,若是太子命不好的话,只能命归黄泉了。

但是作为大唐太子,必须要为国效力。

他一切为公,这样做一点错都没有。

至于私心,就要夹杂在公事里面了。

李承乾咧嘴一笑,这个舅舅,真的是……好有心啊。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何况太子呼?”

李靖脸色一沉,呵斥道:“长孙大人,你将太子推向战场,到底意欲何为?太子身为储君,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定,岂能去杀贼呢?万一有个好歹,就算杀你十次也无法抵命?!”

他早就瞅长孙无忌不顺眼了,当下,也是开口针对。

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帮太子,而是帮大唐的储君。

所以在他看来,太子不应该去以身犯险。

“卫国公,你给我闭嘴。”

长孙无忌脸色阴沉,“太子为国杀贼,怎么就不行了?陛下从少年时,就征战四方,难道太子就养尊处优,不能为国效力了吗?”

“陛下,长孙大人居心不良,胡说八道,请陛下斥责。”

李靖看向了李世民,懒得理睬长孙无忌。

“陛下,长孙无忌身为太子的舅舅,这心思也太难以琢磨了,本应对太子照顾有加,可却将太子往火坑里面推,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居心?”

程咬金满脸的不解,吧唧着嘴巴问道:“诸位大人,你们说说,长孙大人一心为公的面具下面,难道就没有私心吗?”

“长孙大人,我看你,跟太子殿下素来不太亲近,难道盼着太子有个好歹吗?”

秦叔宝的眼神眯了起来,“要我相信,长孙大人没有私心,我是万万不信的。”

“卢国公,胡国公,你们够了。”

长孙无忌一本正经,认认真真的说道:“既然几位国公,都反对我的提议,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万一太子真的有个好歹,我要是落个谋害太子的罪名,可就死的冤了。”

李世民看着众位大臣,争来吵去,压了压额头。

他提高了声音,无奈的说道:“众位爱卿,不要争了,我们听听太子的意见吧。”

李承乾站了出来,大声说道:“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出征,可不能辜负了舅舅的好意。”

“既然如此,那朕就答应了吧,毕竟长孙大人的谏言十分合理。”

李世民的态度,就像是听取了长孙无忌的建议,然后气势陡然一升。

“太子接旨。”

“父皇,儿臣领旨。”

“朕命你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卢国公和胡国公为副总管,率兵五万,讨伐反贼罗艺。”

“儿臣遵旨。”

“谢陛下。”

程咬金和秦叔宝对视了一眼,陛下没忘了他们这两个老兄弟,他们也是非常的感动。

同时陛下将太子的安危,交给了他们负责,这是多大的恩宠啊。

第23章 他们盼着太子死,长孙无忌遭恨

李承乾领兵出征,程咬金和秦叔宝两位大将跟随。

他望了一眼身后的长安城,双腿猛夹马腹,策马奔驰。

“驾!”

李承乾骑在马上,好生惬意,全身的细胞,都在处于亢奋的状态,似乎一身的武力,有了用武之地,都在愉悦着。

骏马嘶鸣驰骋,四蹄飞扬,泥土飞溅。

“太子,你慢点。”

“太子,小心从马背上掉下来。”

程咬金和秦叔宝紧随其后,面色忐忑,就像是两个保姆一样,显得小心翼翼。

太子可是大唐储君,不能有半点闪失。

两位战场宿将,这个时候有些紧张,就怕李承乾出事。

好在李承乾在马背上,那是十分的潇洒,他们也就安心多了,只要没从马背上掉下来,这就是好事,起码不影响行军的速度。

另外此次出征,很显然是帮太子立功。

他们能有这个荣幸,护佑太子的安全,也是天大的福气。

城墙上。

李泰望着长长的铁甲队伍,目露羡慕之色。

若是他也有这个机会领兵出征,并且有卢国公和胡国公那样的名将护佑,他也能轻轻松松的立功。

可惜,这样的机会,始终落不到他的头上。

“大哥,此去山高路远,祝你一路顺风,四蹄朝天。”

“你若是血洒疆场,命归黄泉,太子之位就是我的了。”

“到时候,我一定给你多烧两张纸。”

李泰的拳头下意识捏在了一起,目露精光,心底想着美好的愿望。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战场凶险,不知道死了多少英雄豪杰,身为太子,竟然贸然领兵出征,真是不智。”

“堂堂的国之储君,怎么能以身犯险呢?”

“你要是死了,那就是活该了。”

李治也在城墙上,望着雄武的兵卒,心中热血翻涌,但是李承乾的做法,让他不理解,也很看不起。

身为大唐皇子的他,都知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可作为太子,就想着血战疆场,真的是自寻死路。

虽然李承乾的出征,是长孙无忌的谏言,父皇只是顺势而为同意了,可其中透露出来的消息,让人不得不多想。

李承乾此去,有危险,父皇知道,但默许了。

是不是说明,父皇有了废太子的想法。

要是李承乾死了,就要拥立他人为太子了。

而这个人选,只能落在李泰的头上了。

长幼有序,这是继承的传统。

“四哥,莫非你的狗屎运,要来了吗?”

李治望着远处的李泰,心底闪过了这样的想法。

“真想跟着太子一起去,可惜,我既不能搭弓射箭,也不能领兵杀敌,倒是一个文弱书生了。”

杜荷的雄心在蠢蠢欲动,奈何缺乏足够的实力。

为了不去送死,只能退缩了。

“我倒是学了一身的文武艺,奈何父亲反对,不让我去。”

李德謇脸色一沉,“否则,我早就跟着太子杀敌去了。”

首节上一节17/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