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80节

事实上,刘备与刘邦是有本质差别的。

刘邦呢?就是有血有肉,他清楚自己的平凡,清楚自己的斤两,比起刘备,他识人,更识己,而刘备比起刘邦,更坚韧。

所以,同样是“夷陵之战”,若是刘备要做,他会说我或许不行,我或许不“度德量力”,但这事儿我定了,我非要打。

可若是刘邦,若是他要发动“夷陵之战”,他会说,不用“或许”,我就是不行,但我特么的很现实,你们来弄,你们说咋干就咋干,我能拿的住你们就行!

作为一个君主,刘邦识己所以放权,识己所以兼听。

在这点儿上,刘邦就比刘备成功。

那么刘备呢?

刘备起于微末。

他的成长经历,注定造成的是高祖刘邦截然不同的性格。

在中原时,他为了生存,反复横跳于各路诸侯之间,与吕布、袁术、曹操磕磕绊绊,他的折腾托起了他的名号,所以他一路一直在经营自己的魅力,打造自己的人设。

打击劫掠者,让百姓有饭吃,宽人待士,与民同乐。

连泰山的、徐州东的、汝南的山贼势力都知道,刘备这个人能打又仁义,有事儿他真上,故而来与他联合。

刘备又能克制自己的本性,喜怒不行于色。

客居刘表账下,他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当先去看主家的意思。

能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的人,最不好惹。

他客气的待周瑜;

他装可怜的对孙权。

为了目标,刘备何止是低头。

不夸张的说,为了目标,你让他磕一个,他都毫不犹豫。

正因是如此,他的德行吸引了很多人。

救孔融、陶谦于无兵之时,谦让徐州于无地之时;

不听诸葛‘攻刘琮’的上策,这是在刘备、诸葛亮鱼水之欢、如鱼得水之时。

不弃百姓于日行不足十里时。

境遇越糟糕,刘备越知道自己的选择。

天下丧乱,纲常不在,他唯一能坚持的人设,就是欲信大义于天下。

如今,半辈子的辗转,他好不容易占据了益州,却面临曹操的虎视眈眈…

别说治蜀中了。

每天,刘备与蜀中都在惊恐中度过。

生怕,那可恶的曹阿瞒又、又、又、又一次夺走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

终于,就在刚刚,他收到了一条急报。

襄樊的曹仁晕厥!

他,他,他晕厥的好啊,晕厥的妙啊,简直是晕厥的恰到好处。

而当刘备得知致使他晕厥的原因,不是二弟关羽的雷霆攻势。

而是…而是一枚“连弩”,准确的说是连弩内的一枚小小的暗器,是一个叫做“黄老邪”的神秘人布下的一个局。

刘备只觉得绝了…

他感觉黄老邪,简直是老天赐给他刘备的礼物,助他破此困局。

他激动的不能自己。

当此夜深,他忍不住派人去请诸葛孔明,去告诉他这一条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他…咱们的蜀中,终于能坐稳了。

随着“嘎吱”的一声,一阵风袭来,大门敞开。

诸葛亮进入了左将军府的正堂,刘备早就在此等待着他,他一把拉住诸葛亮的手,两人一道行至刘邦的画像前。

“孔明啊,当年高祖就是从这天府之国一步步的突围,攻取三秦之地,楚汉相争,建立大汉王朝的千秋万代…今日,襄樊曹仁晕厥,曹操势必驰援襄樊,蜀中局势稳固,隆中对的方略得以推进,一想到这里,我…我情难自已,故而…故而请先生来,就想与先生在高祖面前说几句话。”

刘备的激动溢于言表。

这就像是一只成长期的老虎,他的门前永远握着一只成熟期的雄狮,虎视眈眈、

随时就有可能把这小老虎给吞噬。

小老虎何止寝食难安,他都瘦了…巨大的压力快要将他压扁了。

而终于有一日,这雄狮因为不得以的原因,被迫撤离。

小老虎总算自由了,他总算能去狩猎,能去吃肉了,能茁壮成长起来。

这种心情,自是情难自已。

“主公,主公…”看着刘备那泪水“吧嗒、吧嗒”的就往下滴落,诸葛亮感受着他手心中的汗珠。

一路走来,诸葛亮最清楚这位刘皇叔的不易。

刘备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感慨道:“孔明,你的才能不弱于那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我知道…孔明你最缺的唯独是时间,现在好了,襄樊…襄樊出了个黄老邪,他,他帮你、我争取到了这份弥足珍贵的发展时间。”

『黄老邪是么。』

诸葛亮心头吟出这个名字,上一次让他的心情如此悸动,还是因为那洪七公。

因为洪七公那匪夷所思的行动,愣是将湘水划界废除,愣是将借荆州一事抹平!

那时候的诸葛亮对这洪七公是钦佩到不能自已。

呵呵…

现在想想,洪七公也好,黄老邪也好,这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乃至于这黄老邪,多半还是一个熟悉的“代号”。

“主公如何看待这位黄老邪呢?”诸葛亮笑着问。

今日刘备传诸葛亮来此,无关乎军务…

事实上,一旦曹操去驰援襄樊,也就不存在什么当紧的军务了,诸葛亮与刘备那根紧绷的神经,终于能松下来了。

趁着这个话题,诸葛亮索性向刘备提起这位‘黄老邪’。

而这个话题,刘备似乎颇有兴致,乃至于,黄老邪这个神秘人物,让他想到了另一个人。

刘备侃侃道:“兼弱攻昧,五霸之事,能用连弩、暗器布下此局…引曹仁上钩,如此谋略,虽是阴险,却能左右时局,此黄老邪如此行事当得起一个‘邪’字、而这份‘邪’气,让我想到的唯有庞士元!”

庞统,庞士元!

刘备将黄老邪比做凤雏庞士元。

而刘备的话还在继续。

“我是五十余岁时才遇到庞士元,是他告诉我,我此前几十年的路走错了,我一直陷入那‘每与曹反,则事竟成’的误区,却忽略了为大目标,有时候,不得以时是必须要放弃小目标的,我若总是追求与曹操不同,那我的路就是一条死胡同,而人都死了,哪来的欲信大义?哪来的理想?庞士元教会我,为了理想,我当先立足现实!”

“今日,观这黄老邪之布局刺杀,邪气凛然,我想到的正是庞士元哪!也唯独他,有此力挽狂澜之计略,这黄老邪,这局…让我莫名的又思念士元哪!”

说到最后,刘备的泪珠又一次滑落。

这…

诸葛亮的心头不由得微微触动。

是啊,如今的主公有了法孝直,有了他诸葛孔明,却依旧缺一个“邪气凛然”的庞士元哪…

缺一个为了大目标,能够阴狠狡诈,心怀理想却又立足于现实的庞士元。

如此算来…

呼…

诸葛亮轻呼口气。

他思虑再三,方才对刘备说道。

“主公可想知道,这黄老邪的真实身份么?”

第187章 赢项羽者很多,能赢曹操者有几人?

诸葛亮给关羽的儿子关麟出了三道考题。

这件事儿刘备是知道的。

乃至于刘备也很期望,这位被孔明考教的关麟关云旗,能一鸣惊人,得到孔明的青睐,收为关门弟子。

至于,孔明的考题,其实刘备也挺好奇的,但碍于身份,却又不便细问。

此刻的诸葛亮,将关麟那第一封答卷从怀中取出,缓缓展开,呈送给刘备。

刘备接过后,读了一遍,他下意识的感觉与诸葛亮第一次看时一般无二。

简直是敷衍、胡闹之作。

刘备不由得摇了摇头。

孔明的考卷都敢如此回答,看来…他是没有这个福分,成为孔明的弟子了。

可…很快。

刘备就晃过神儿来了,诚如诸葛亮刹那间的恍然一般,刘备也惊问道。

“他如何事先知晓,那襄樊的敌将曹仁即将遇刺晕厥?”

同样的一个问题传出。

刘备的脸上填得了几许惊讶。

诸葛亮淡淡的浅笑,慢慢的闭上眼睛,连带着缓缓讲述出他的推测。

“能提前知道曹仁遇刺的,敢断言蜀中局势,曹操南征之危机本就不存在的,依我之间,只有布下此局者。”

“而听威公讲,因为这条答案,关家父子几乎剑拔弩张,争得面红耳赤,云长固然是为此子好,可从另一个角度看,云旗如此坚持己见,又岂会没有原因?”

刘备露出了巨大的惊讶,他反问:“孔明的意思是,那布局刺杀曹仁的‘黄老邪’便是云长的四子关麟关云旗?”

说到最后,刘备的嗓音都在发颤。

他无法想象,让他刘备,让孔明,让整个蜀中寝食难安的困局,最终…最终是被十五岁的关云旗给解决的。

“我亦只是推测。”

诸葛亮睁开双眸时,眼睛里已只有宁和,他平静的望着刘备,声音平稳却又十足的坚定。

“事关云长父子,有些事亮不好妄自菲薄…或许‘黄老邪’的身份,云长是知道的!只是出于保护的目的,他并没有将这个身份昭然。倒是威公此行江陵,似乎颇为收获,云旗究竟是不是黄老邪?若要探寻真相,或许从威公的话中,必能揣测真假。”

“杨仪何在?”如今已是深夜,可刘备却异乎寻常的精神,他忍不住即刻就要传杨仪来此问话。

还是诸葛亮打断道:“威公星夜兼程赶来成都,让他睡个好觉吧,若是主公好奇,不妨我派人取来云旗的另外两封答卷…我与主公亦可品评一番,先睹为快…”

诸葛亮本是随口一说。

首节上一节280/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