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412节

“今晚不回来了…”灵雎摆手,随口大大咧咧的说了句。

不等貂蝉回过神儿来,她已经与关麟消失在了此间。

啊…啊…

经过了一个清奇的脑回路,貂蝉方才口中喃喃。

“今…今晚…不…不回来了?”

这话,难免让她这个当娘的想入非非。

蜀中,沿着岷江,刘备与一干文武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前行。

终于,在一处石塔遍布的区域,车队停止了脚步。

这个时代的巴蜀之地,本就信奉巫蛊之术,类似于这等的石塔在村落中极其常见,有的是作为祭坛,有的则是一些教会的据点。

只不过,自打张鲁与刘璋决裂后,五斗米教被广泛的驱逐,许多石塔便空了下来,鲜有人在问津,更不会招致官员的注意。

刘备当先下了马车。

他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彼此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方才迈着沉重的步伐往这石塔中踽踽前行。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的斜长。

一干官员观察四周…

只听得“哇哇哇”的叫声不住的传出。

几只乌鸦在天空中盘旋。

落日的余晖洒照在这片大地上,黑色的雄鹰飞来,黄昏正式的来临,为此间平添了许多落寞与凄凉。

所有文武官员不由得脚步一顿,有一种感觉,今日怕是有大事儿要发生。

随着朝那石塔越走越近…

莫名的这空气中竟带着些许血腥的味道,这种味道让人觉得十分的反胃。

马谡问杨仪,“这是去哪?”

杨仪摇了摇头:“我只知道,诸葛军师为这一天准备了许久…”

这…

马谡微微咬住嘴唇,他有一种,身为诸葛亮关门弟子,却在这等重要行动中,毫不知情…乃至于是被排除在外的落寞感。

可偏偏,空气中那逼的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让他无暇多想。

“什么声音?”

马谡突然听到了什么…不是乌鸦那“哇哇”的叫声,也不是老鹰盘旋在空中寻找食物的声音,更像是…啜泣声。

是小孩儿,不…是娃娃的啜泣声。

这些声音隐隐从那一座座石塔中传出。

与此同时,马谡还看到几个老叟正背着空落落的竹篓从石塔中走了出来。

“这是…”

不等马谡深思,眼前石塔上那醒目的牌匾已经跃然眼前:

鹰塔!

马谡不由得沉思。

『这名字的由来…是老鹰盘踞的石塔么?』

这时候,刘备已经走向了那几个从石塔中出来的老人,他故意抬高了声调问这老人:“老翁来这里是做什么的?”

“我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做…”见到了这么多人,这么大的阵仗。

老者一时间无比恐惧。

“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他与几个搭伴儿的,连忙转身跑进了这鹰塔中,不多时再出来,身后的竹篓内多出了几个婴儿,准确的说是女婴。

他们再度面对刘备时,一个劲儿的磕头,“这位官爷…我们,我们是猪油蒙了心,我们这就带着她回去,带着她回去…”

说着话,这几个老翁背着竹篓快步的跑远了,因为跑的颠簸,竹篓一晃一晃的,其中的女婴“哇哇”的哭泣不止。

可这些老翁只顾着跑,哪里去管她们?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满座文武都惊诧连连。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诸葛亮站在鹰塔那牌匾之下,他朝刘备道:“臣请主公允准,打开此鹰塔石门,开始此次的祭奠仪式…”

“准!”刘备轻吟一声,似乎是因为知道这鹰塔石门后的是什么,他的语调悲怆。

咚!

石门被推开,一干侍卫进入其中,举起火把。

随着石塔内的亮光。

“呜呜”的哭泣声愈发响彻。

在这中间,随着一阵“嗷”的声音,有几只老鹰展翅飞起,飞出了这石塔之中,喙上还带着血与尚未吞咽下去的肉食。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愈发诡异的气氛,使得所有文武的心情都不由得深深提起,一些胆小的竟还有些胆怯。

随着他们走入其中,顺着那火把…这鹰塔内部映入眼帘,一清二楚。

那是一个个被鲜血浸透的冰冷的石板;

那是一个个在石板上或者已经死去,或者还有一口气,却任凭那虫蚁噬咬的女婴…

一瞬间,所有人心头不由得沉吟。

『难道这血是这些女婴的?』

『难道…方才那些老叟是把家里的女婴送到这里么?』

想到这里,无数人瞪大了眼眸,简直对于面前的景象不可置信。

不少心善的官员连忙抱起那些还有气,还在啜泣,身上已经开始爬有虫蚁的女婴,听着她们“呜呜呜”的哭泣声…

或者是另一些,早已哭干了最后一滴泪水,没有力气哭喊的孩子。

官员们的心情无比沉重。

谁能想到,这巴蜀…竟…竟会有这么一处石塔,藏匿着这么一群女婴。

其实不止是巴蜀…

整个大汉,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这样一处残忍的地方。

这些读遍了圣人书的官员,他们又怎么能想象的到,朗朗乾坤之下,竟会有如此黑暗与阴森恐怖的地方!

就在这时,就在这种悲怆的气氛中,诸葛亮张口了,他语调很高,语气却是无比悲怆。

“诸位都看到这鹰塔了,我派人去查了一下,单单蜀中,如此鹰塔就有不下七百多座,与其说是鹰塔,不如说…说是婴儿塔!”

哪怕是早有准备,可当真身处这鹰塔中,身处这女婴的啜泣声中,看到这血腥的一幕,诸葛亮依旧是一阵哽咽。

他沉默了片刻,平复了下心情,方才继续开口。“我也是近来方才得知,这鹰塔的实际作用,是用来‘安葬’女婴的尸体,从先秦起到如今的大汉,数百年来,许多年幼的婴儿因为是女儿之身,就惨遭家人弃于此石砖垒成的婴儿塔中!”

“任凭这些鲜活的生命躺在无数的…或已成白骨、或正在腐烂、或是刚刚没了气息的女婴中!虫噬蚁咬,自生自灭!”

诸葛亮的声音尽可能的平静,可那份悲怆,那份抱怨时代不公的悲鸣是藏不住的。

而随着诸葛亮的话,此间文武一片惊愕…

每个人都屏住呼吸…不敢相信诸葛亮说的是真的。

马谡连忙问:“怎么会有人如此残忍?怎么会有父母,如此狠心…将这些女婴放入这鹰塔?”

马谡的一双眼睛几欲爆裂而出…

作为荆州的世家,眼前看到的景象已经与他理解的世界出现了巨大偏差。

“理由?这需要理由么?”诸葛亮无奈的摇头,“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婴儿因为是女儿之身被家人溺死,随手抛尸于大街小巷,任凭日晒雨淋,野兽果腹!尸骨都未能保全!”

“你读过书,又岂不识《韩非子六反》中不也曾提到过,‘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这话,起初我还不信,可最近走访了不少村落,按照他们的讲述,每一个村落,每个月都会有老妇人,在艳阳下熟练地提起一个刚出生的女婴,丢进院内的大水盆中,操起一块厚木板,狠狠地压在女婴身上,将你女婴的头部完全浸入水中…只需半刻钟的工夫,女婴就僵硬了,只剩一截脐带在水中飘荡…这在民间称之为「溺毙」”

诸葛亮深深的呼出口气,他说这些,心头亦承受着无穷无尽的悲痛。

可他还是强忍着这份悸动,他继续在说。

“如果自家人下不去手,还可以请邻里街坊来帮忙,或者是类似于方才的老翁,在看到儿媳诞下的是女婴后,就由他们这些老人将它们带到这鹰塔,任这女婴哭干了力气,在鹰塔中自生自灭!”

诸葛亮所展现的,是周朝以来,历经千年,乃至于到如今大汉税赋制度下最阴暗的一面。

他的声音愈发凄厉。

“溺女婴本就是民间恶俗,整个大汉城郡之外的乡社中都有此鹰塔,先秦时便多有记载,汉朝依旧如此,无论是治世、乱世…史不绝书!比起溺死,随手抛弃,这看起来丧心病狂、残忍至极的鹰塔,反倒是这些女婴最好的、最体面的归属!”

诸葛亮尽可能的控制着他的情绪。

这时,文武之中已经有人忍不住站出来。

是黄忠…他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

他是最不能理解这等丧心病狂行为的。

“为何?为何女婴就要被抛弃?就要遭受这样的枉死?她们不是父母亲生的么?军师你告诉我们,为什么?”

黄忠目眦欲裂,指着那一块块朱红色、冰冷的石板。

“因为那算赋,因为那人头税啊!”诸葛亮像是突然爆发了一般,他大声嘶吼。“若是生下一个女婴,那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便要多一双碗筷,多一份粮食,多一份赋税!”

“可因为是女娃,哪怕是长大后,也无法下地干重活,太小的又卖不出去,十五岁若不嫁人,还要支付五倍的人头税,只能徒增家庭的负担!如今的百姓连…连自己都养不起了,如何去养女儿?也正是因此,把她们送到这鹰塔,或许一家人还能活下去,可若是不这样,一家人都会因为这繁重的人头税被拖死,被饿死!”

诸葛亮罕见癫狂一般的大声吟道:“否则,否则…但凡有一条活路,哪个父母亲人又舍得将孩子送到这鹰塔之中,让她自生自灭呢?”

人头税…

一切罪恶的源头,都在于农耕时代繁重的人头税啊!

“那…”黄忠方才激动的语调一下子哑然了不少,他一双眼睛睁的硕大,俨然…今日的所见所闻,是他五十多年生长的环境中,从未遇到过的。

这震碎了他的三观。

“那这些女婴最后会怎样?”

“若是有好心的老爷,或许会抱走一、两个女婴,养大为女奴,甚至做儿子的填房丫鬟,这已经算是这些女婴最好的归属,而更多的则是在这鹰塔中自生自灭。”

说到这儿,诸葛亮仿佛听到了什么,他连忙喊道:

“听,你们听”

哇哇哇…

首节上一节412/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