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5节

仿佛,哪怕是现在,他依旧不能接受,人的脚“早上小、晚上大”这个事实。

关麟很瑟的走到他的身边,“我记得‘郑人买履’的故事,寓意为做事不能太过死板,只信教条,老头啊老头,你到底读懂了没?郑人买履是对是错?你关注的是他的脚,你可曾一刻试过自己的脚!”

这话脱口…

这老头的人生观都发生了颠覆。

他一把拽住了关麟,他惊呼:“老夫终于找到有慧根、有趣、不古板的弟子了!”

关麟连忙甩开这老头的胳膊,“可别…找弟子你往别的地方找去,我可不当你弟子!再说了,连个‘郑人买履’你都没搞明白呢?咱俩谁教谁?”

关麟这话不说还好…

一说之下,这老头又拗上来了,“整个荆州求着、上赶着做老夫徒弟的,数都数不过来,老夫破例收你为关门弟子,你还不乐意了?你不乐意,老夫还非得收你做弟子!”

当听到这一番话时,关麟又一次懵逼了。

他觉得他也是傻了,陪一个老头瞎折腾这么久,有这功夫,回家睡大觉不香么?

可很显然,这老头是赖上他了…

不让他死心,他是不可能善罢甘休了。

于是,关麟就问,“你说你做我师傅,你总得让我知道,你会啥?”

说到这儿,关麟试探着问:“你可别拿一本《太公兵法》糊弄我啊,兵法的话,我知道的可比你多!”

这老头一捋胡须,倚靠在他的毛驴身上。

似乎,提及他擅长的事儿,他一改往昔的不正经,变得言谈清雅了起来。

“老夫可教不了你兵法韬略!”

“那你能教什么?”

“百工奇巧!”这老头语气泰然自信,不像是糊弄人的。

关麟眼珠子一定,“也不是随便阿猫、阿狗都能做我师傅的,成,既你这般自信,那明早儿,我绘制一张图纸,你若能依着这图纸能制造出实物来,我便拜你为师,如何?”

老头听到这儿乐了。

这小子还会化图纸?

当即答应…

于是,第二天,关麟给了这老头一张制造图,是前世从兵马俑中拆解出来的最完整的“秦弩”的制造图。

要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兵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很大的原因在于秦弩,在于射的远!

《战国策韩策》中记载的,换算过来,秦弩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八百多米!

当然,这多少有点吹牛逼的味道!

依着关麟琢磨,类似于宋代的神臂弩,三百米的问题还是不大的。

而关麟绘制的这张图,是秦弩中的“蹶张弩”,需要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单单制作图中的工序就超过百步。

再加上,许多尺寸、比例关麟也画的极其笼统,真要制造起来难度极大。

当然,关麟的目的也仅仅是让这老头知难而退。

只不过…

似乎是因为强大的“秦弩”在这个时代早就“失传”的缘故,当那老头拿到这“制造图”时,他的眼睛都泛出了绿光。

关麟以为他是害怕了,还瑟的说,“现在放弃还来得及。”

那老头只是收起图纸,一言不发的离去了。

然后就是十天、二十天,就当关麟都以为,这老头做不出来,没脸再来见他,世界都清静了的时候。

这老头又出现了。

他见到关麟的第一句话就是,“刘向这《战国策》忒不严谨了,竟是瞎编乱造,秦弩哪里能射八百步?至多四百五十步!”

这话脱口…

关麟懵了。

不会吧,不会吧,这老头真的制出来秦弩了?

第73章 奇门五行,百工奇巧,为我所用

不怪关麟惊讶于这老头制造出了“秦弩…”

要知道,秦弩在汉末时期可是彻底失传。

说起来,汉军强,强在兵器的锻造。

强在愈发成熟的炼铁技艺与百炼钢萌芽时期内,汉人长剑与战戟的锋利。

而秦军强,便是强在这秦弩上。

《史记》记载,自春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后,弩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诚如,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刀,宋国的秤,鲁国的匕首,吴越的剑…

在弩上,韩国闻名于世,所谓“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只是,在战国时期,韩国的弩制造技术在秦国发扬光大,其标准化施工之下,秦弩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远超六国。

秦人打仗也讲究“强弩在前,锬戈在后!”

无论是古籍中,还是坊间传言,有关秦弩的故事太多了。

相传…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被秦军断了粮草和援军,赵军饿了四十六天。

在这种境况下,赵人孤注一掷,组建了四支最精锐的突围部队,由赵括亲自统领。

可谁曾想,赵括才“一出门”,就被漫天的弩矢射中,殒命当场,突围的部队也鲜有生还。

这便是秦弩的威力。

除此之外,还有古籍上记载的。

秦军抵御匈奴,匈奴二十万飞骑来犯,愣是被秦将蒙恬以大盾在外围防御。

盾内则排上数十排弩手,秦弩之下,万矢齐发,匈奴二十万大军顷刻倒地一片,阵型大乱。

而接下来的战场,秦弩将匈奴的弓骑死死的压制,给了步兵掩杀冲锋的机会,一战诛杀匈奴十万,逼得匈奴后退七百余里,近二十年不敢进犯中原。

此亦为秦弩的威力。

当然…

在汉代,弩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比如飞将军李广的“汉大黄参连弩”,就曾射杀匈奴左贤王数人。

再加上十余种不同强弩的种类,汉军的弩也曾让胡人闻之胆寒。

只是,汉代的弩偏向“弩机”,而非用臂力或脚力施展的单人弩。

运输、机动难免不足。

综合射程、射速、机动力,秦弩依旧保持着绝对性的优势。

只是,汉末时期…天下大乱,随着边陲的动荡,许多制弩技术失传,别说是秦弩,就是“大黄具弩”、“六石具弩”,“八石具弩”的制作工艺也极难寻觅。

渐渐地,弩的威力越来越弱,射程越来越短,哪怕是“诸葛连弩”也仅仅只有七十米。

这种射程,也仅仅只能打打前排,根本威胁不到敌军的心脏地带!

正因如此,失去了威力、射程的“弩”,渐渐被时代淘汰,鲜有诸侯再去配备弩军兵团。

反倒是弓,成为了战场的主流。

当然,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技艺的失传,是因为乱世不会给一个诸侯充足的时间去对弩进行精研。

思虑间,关麟与这老头到了城郊的一处,他太好奇…这老头是不是唬他的。

却见这老头唤了一个壮汉,这壮汉也极是听话,向他恭敬行礼过后,就按照他说的,脚踏弓身,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

随着“嗖”的一声,弩机发射出的箭镞仿佛刺破空气,弓弦回弹与空气剧烈的摩擦,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这只是一支弩矢射出时的声音,若是万弩齐发…那“破风”的声浪会是何等壮观?

关麟不由得遐想连篇。

也直到此时,他方才能体会到,为何秦军战前要呼出那“大风大风”的声音。

这可不只是为了壮胆啊!

离弦弩矢,在空中穿梭的速度极快,目之所及,那弩矢已经落地,关麟无法确定究竟有多少步,但大致看来,定是超过四百步的。

那时的关麟还特地感受了下这边的风向,只是轻微的顺风…

若是风更大些,顺风的话,或许真能达到《战国策》记载的八百步!

一时间,关麟不由得心驰神往了起来。

那老头仿佛看出了关麟所想。

他张口道:“到不了八百步的,什么风向我都试过了,五百步都到不了,至多四百多步,这《战国策》看来也不严谨哪。”

看到这儿,关麟感觉遇到“大腿”了…

这货既然能制造出秦弩,那…其它的一系列图纸,他多半也能成功制作出来,关麟突然觉得这趟穿越的“前途”就光明起来了。

这一刻,他还真想拜师…

哪曾想,提及拜师,这老头一个劲儿的摆手,“你能绘制出此秦弩的制造图,老夫可不敢当你的师傅,老夫姓黄,不妨你就称呼我一声‘黄…’”

这老头本想让关麟称呼他一声“黄老”…

没曾想,关麟拱手直接称呼道:“老黄”!

这本是关麟随口称呼的,谁曾想,这老黄,一喊就喊了整整半年。

后来,这老黄就带关麟去了自己的山庄,关麟这才发现,这老黄除了家境殷实外,还真有两把刷子。

山庄里正经玩意没有,稀奇古怪的玩意倒是一箩筐。

比如一只黄狗,关麟都被骗了,以为是真狗。

走近了才发现是木制的…简直栩栩如生,足以乱真。

关麟称赞了两句,老黄却说,这是他闺女做着玩的。

还有一只木虎,若不是那木狗在前,关麟真的要以为,这老黄敢养老虎当宠物了。

最奇怪的,当数木人,这木人竟还会挥刀…

依着老黄说的,若是将这木人埋伏在树丛里,还能够出其不意,吓破敌人的胆!

而这些,都是他闺女做的。

那时候的关麟,突然对她闺女很感兴趣。

首节上一节65/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