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96节

“赢了…”

“打赢了,我们打赢关羽了。”

“是啊,我们打赢关羽了!”

无数人惊呼,再没有什么比溃败之后,一场胜利更让人兴奋的了。

“真的赢了?”

就连夏侯都觉得不可置信。

心里嘀咕着

『关羽…什么时候这么容易战胜了?』

夏侯是有些疑窦,可架不住周围将士们告诉他,那地上的…那些身着敌军铠甲,倒在地上,再也无法醒来的兵士。

这些都无比真实的证明,他们赢了,他们的埋伏大获全胜

曹植也惊喜的朝李藐道:“果然,李先生说的没错,关羽会追逐而来…我们赢了,这一次埋伏,我们重重的挫了他关羽的锐气,现在…现在我们可以安然撤离了。”

撤离…

是啊,所有魏军兵士都期盼着撤离,何况是现在,这一场埋伏,让他们找回了些许面子。

哪曾想,众人的兴奋与庆祝并没有让李藐的面色发生一点点的变化。

李藐只是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道:“还不能撤离…”

啊…

李藐的话,让众人一惊。

可更惊讶的还在后面,李藐继续吩咐,“传我军令各将士继续埋伏…”

这…

这是为何?

所有魏军兵士都懵了,打赢了?还不溜?这是埋伏上瘾了?竟还要接着埋伏?

一时间,原本因为埋伏的大获全胜,对李藐另眼相看的一干军士,这一刻迟疑了,徘徊了,犹豫了…

『这个儒生模样的男人,他到底懂不懂兵啊!』

『他方才的埋伏,只是单纯的幸运吧?』

倒是唯独夏侯,他眼睛看不见,可听觉与嗅觉,乃至于感觉均无限倍数的放大。

他像是恍然间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十几年前的一场战役,也是发生在这宛城,也是曹军百倍,敌军追逐…也是…

此刻,李藐的声音再度传来,“我现在没有时间向你们解释,所有人即刻回到各自的位置,继续埋伏”

李藐的声音虽然传出,可一干兵士却是一动不动。

这时,夏侯张口了,“尔等是要造反么?都没听到李先生的命令么?李先生的话就是我夏侯的话,违抗军令者,立斩不饶”

无疑,夏侯送来的助攻,使得这些兵士哪怕心里再不情愿,却依旧是各自回去,埋伏在各自的位置。

李藐这才长长的吁出口气,他行至夏侯的身旁。

“多谢夏侯老将军。”

夏侯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淡淡的吟道:“现在,你才是将军,谁不听你的,你便杀谁!”

就这样…

这支魏军又埋伏了起来。

一刻钟,一炷香,半个时辰…

整整半个时辰的埋伏,消耗着这些魏军兵士本就不多的耐心。

已经有兵士已经开始抱怨。

“这李藐是个大傻子吧?都打赢了,还不撤?这是要干嘛?”

“是啊,我听闻他以往就是个狂士,他懂什么统兵。”

“不许你们这么说李先生,若不是他…我等早就葬送在那宛城里了。”

“哼…不懂统兵的腐儒而已…”

“你再说…”

眼看着,一些魏军兵士都要自己打起来了。

就在这时,这片银杏林外的官道上,突然想起了“嗒嗒”的马蹄声,马蹄声响彻…越来越近,震耳欲聋。

而随着这声音的加重…在无数魏军兵士惊愕的眼神中,关羽带着数千骑兵又、又、又、又追了上来。

这次骑兵更多,来的也更汹涌。

不过…他们似乎在面对这杏林时如同此前的一次般,没有任何防护,特别是前排的“关家骑兵”,全然没有在意这杏林间,是不是还有埋伏。

这一刻。

无数魏军都傻了一般,手握的弓弩都因为惊讶而变得颤抖。

这…

几乎同时,这将近万余魏军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倘若,倘若他们不是又一次埋伏在这里,而是撤离的话,那…他们会很快被这支关家骑兵追上,然后摧古拉朽的痛击…

最终的结局一定是生死难料。

而就在所有魏军兵士愣神儿之际。

“放箭”

李藐那拉长了的声音吟出,顿时间,无数魏兵本能似的弯弓搭箭,箭矢密集如雨,这次…前排的关家军几乎悉数殒命。

也这使得关羽大惊失色。

一边后撤,一边朝着那银杏林大喊:“埋伏之后竟还有埋伏?”

“杀…”

随着李藐的一声令下,在关家军军阵大乱之际,魏军再度杀出。

关羽两度中伏,不敢恋战,勒马回转…

“撤,撤…”

随着关羽下令撤离…

此间,唯独留下那新倒下的几百具尸体。

又是一场成功的埋伏。

两次埋伏,葬送了关家军一千余兵勇,这已经算是“挽回颓势”中巨大的成功了。

而随着这场大捷,无数魏军兵勇没有欢呼,而是齐刷刷的望向李藐,眼神中充满了钦佩之色。

曹植更是高呼:“李先生神算哪…”

李藐却依旧保持狂傲,他笑着道:“昔日曹丞相兵败宛城,那时贾诩尚且在张绣手下,张绣执意追击曹丞相,不顾贾诩的劝阻最终落得惨败,可张绣回去后,贾诩却让张绣再攻,这一次却大获全胜…”

言及此处,李藐深深的呼出口气,继而喃喃:“曹丞相统兵如神,尚且会因为追兵之后还有追兵,从而吃了大亏,于是我就想…关羽会不会效仿张绣的那次,故意败下一阵,就是为了诱我军撤去埋伏,从而笃定埋伏之后绝不会再有埋伏…”

“而我,只是反其道而行之罢了!”

李藐的这一番话脱口。

那些望向他的钦佩目光,一下子变得更炙热了。

宛若一个个小迷弟一般。

其实,也只是经历了短短的一个时辰,整个一万多的大魏宗室兵勇,悉数对他李藐心悦诚服。

乃至于夏侯都激动的扶着李藐,不住的感慨道:

“汉南(李藐),你是我的眼睛啊,你也是我大魏的眼睛啊!”

是啊…

李藐享受着这一道道炙热的目光,享受着老将军夏侯的赞许。

他的心头在笑。

仿佛在说。

是啊,我是你的眼,因为我能带你看到…这大魏的另一面,这世道的与众不同!

而随着夏侯的话,一众魏军兵士悉数拱手,“吾等愿听李先生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随着这一道声音,有那么一个瞬间,李藐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

大魏,属于的他的时代!属于他的变革!

已经来临了!

Ps:

(不得不说,被你们喷多了,我也是进步了,比如这段,几乎没有切镜头,算是三章一镜到底了吧。)

(当然,我也不知道好不好…)

(另外我发现,有时候请假半天对思路有很好的帮助,比强行写挨喷强多了,至少我心态不会崩。)

(所以…今儿也就这一章…晚上的话,容我去理下后面的剧情与思路)

第414章 避其锋芒?或转守为攻,孤注一掷?

关羽带兵追逐,却两度陷入埋伏,损兵折将。

吃了败仗的关家军疲惫不堪的回到宛城,呻吟声、叹息声不绝。

鲍三娘恨恨的吟道:

“宛城这么难打,都兵不血刃的攻下来了,可明明…那些逃窜的魏军惶惶如丧家之犬,却…却接连中了他们两次埋伏,真是…真是…”

鲍三娘想说“真是窝囊”,可最后“窝囊”这两个字到了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她想到这次统兵是她的“公爹”啊,哪有儿媳妇说“公爹”窝囊的,这岂不是大不孝?她还想不想进关家的大门了。

王桃、王悦也是灰头土脸,还有王甫一个劲儿的长吁短叹,拼命的擦着身上的灰。

只是,哪怕是王甫也忍不住抱怨:“谁能想到埋伏之后还有埋伏,可…那夏侯双目已瞎,就是退一万步说,他哪里能如此缜密的心思,同一处地点两次埋伏,有这么厉害,当年博望坡那场火就烧不起来了!”

王甫整个就觉得这仗打的匪夷所思。

周仓与赵累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些人立刻收了声,周仓与赵累彼此对视一眼,眼神中多少也添得了几许落寞。

明明攻下了城,可偏偏…两度遭遇埋伏,损失过千兵马…

首节上一节696/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