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180节

京观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每一次京观,都是百姓的悲哀,因为这要死很多人。

所以他们认为孙诚是个残忍好杀之人,不然怎会建京观,这让孙诚的名声一时降到谷底。

就连孙氏商行的生意都受到影响,销售额也直线下降。

孙诚通过内卫司的大妈情报处,知道这是崔元干的,因为散播消息的人,都是那些御史和他们的仆人。

看来上次在朝堂上打了崔元两耳光,他这是来报复了。

好在他早有防备,马上找来了汪绵让他们可以开始了。

汪绵马上在遗民中放出消息,遗民都是来故土祭祖的,听说有人攻击兴盛侯残忍好杀,凶狠暴虐。

认为他不该建京观 ,滥杀无辜,应该对待菲尼人要以德服人,要通过教导,让他们慢慢归附。

他们听到此事后无不心中火起,他们可是死了二万多人啊!

加上前几次菲尼苏丹收割遗民,足有五万多人死在了菲尼人的屠刀之下,其中有不少都是他们的亲人。

现在说兴盛侯为他们报仇做的不对,还要惩处兴盛侯。说应该以德服人,安抚那些凶手, 这些话让他们是怒火中烧。

一是为孙诚鸣不平,二是对挑起此事的腐儒恨之入骨,纷纷痛骂此人。

在汪绵的住处,汪绵也愤怒的道:“兴盛侯救了我们,又为我们报了仇。

现在居然被人污蔑为残忍好杀、凶狠暴虐之人。这是我们绝不会允许的,我们一定要为兴盛侯正名。”

“汪大人,我们也不是那种上屋抽梯之辈,你说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我已经查过了,这个消息就是都察院的人放出来的,带头的就是左佥都御史崔进。

他污蔑兴盛侯,那我们就要去都察院讨个说法,问问他们为什么要污蔑兴盛侯。”

“汪大人说的是,我们同去。”

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们要讨个说法

这时,汪绵布下的心腹道:“汪大人,你就不要去了,你可是金明知府。

你若是去了,朝廷怪罪下来,那你……,我们回到岛上还要靠你呢!还是让我们去吧!

反正我们都是百姓,都察院也有倾听民声的任务,我们就让他们知道金明府的民声是什么样的?让他给我们一个说法。”

汪绵故作沉思,“哎!那好吧!不过简之,不能打砸都察院,要以理服人,懂吗?”

“我们明白。”

出去后,心腹简之道:“我们应该准备一些标语,让京诚百姓能了解我们的诉求。

我们不是暴民,我们是要给死去的亲人一个说法,给兴盛侯一个说法。”

众人齐道:“就这么办!”

于是,京城的百姓都看到一群人手拿着标语,一边喊,一边都察院而去。

“反对都察院污蔑兴盛侯。”

“我们死了五万多人,都察院却要以德服人。”

“反对都察院那些腐儒。”

…………

这种事可是京城百姓从没有见过的啊!一时间懵逼了。过了一会才回过神来,兴奋的跟着那些人,这下可有大瓜吃了。

一时间,前面有几十人示威游行,后面却跟着上百人在后面吃瓜。

街道上,顺天府的衙役想要制止他们聚集,却被一些便衣大汉制止了,给他们看了一下腰牌,衙役们也就偃旗息鼓了。

他们只是一个小衙役,谁会跟内卫司的人作对。再说了,顺天府是宁国最窝囊的衙门。

出了事,顺天府府尹可不会给他们做主,他还会骂你多管闲事,自己脑子傻了才会管这事。

于是,那些衙役掉过头,跑到另一条街上巡逻了,就当没看见这事儿。

队伍来到都察院,都察院守门的人见了几百人拿着标语冲了过来,一时间目瞪口呆。

不管什么事,先关上门再说,要是被他们冲进都察院,那可就不好办了。

那几十个遗民也不撞门,听从汪绵说的话,不打砸都察院,要以理服人。

简之登上门前的上马石,含着泪,发表了一通催人泪下的演讲,“乡亲们,我们 在前朝灭亡的时候,为了躲避灾祸出走海外,成为夏族遗民。

在金明岛上,我们被菲尼人残酷压榨,我们每天辛苦的劳作,大部分收获都要给菲尼苏丹当作赋税。

每年还在苏丹的生辰,王妃的生辰,他儿子的生辰,我们也要送礼品贡贺。

甚至他养了一条狗生了一窝小狗,他都不放过,还是要我们送礼。

我们的日子过的苦呀!那真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众人听到他们过的这么凄惨,也是给他们鞠了一把辛酸泪。

“如果花钱能保平安那也就罢了,那苏丹还每隔二十年,为了减少我们的人口,都要来一次屠杀,顺便抢走我们辛苦积攒的财富。

我们又不能回归故士,只能忍耐,那些年过的日子,简直就是生活在暗无天日地狱中啊!”

汪绵布下的水军道:“当时你们虽不是我宁国人,但你们是夏族人的啊?你难道没有对那个苏丹说吗?”

“我们也曾向苏丹抗议过,我们可是夏族人,他不能这样对我们。

他怎么说,说宁国算什么?你以为我怕他们吗?天高皇帝远,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他们又奈我何。

同样都是夏族人,为什么我们就要活的那样惨呢?

就是前几月,在西洋斯图亚特王国的挑唆下,苏丹竟然向我们展开了大屠杀,我们本来就五万多人。

几天时间,就被他们杀了两万多呀!男人被杀,女人被强暴,就连孩子他们也不放过呀!两万多人,两万多人啊!全都死了,全都死了呀!”

说完,嚎啕大哭,边上的遗民也是大哭,凄惨的情景,让京城的百姓也是不住的抹眼泪。

心腹收起哭声,擦了擦眼泪,“正在我们绝望的时候,兴盛侯闻听此事,报请宁王,发兵金明岛,以解救我等遗民。

他说,遗民虽不服王化,但终归也是夏族人。就是要惩罚他们,那也得宁王出手,岂能让外族人插手。”

观看的百姓中,另一水军大声道:“金明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士,只是借与菲尼人居住。

他们住的久了,竟以为此地是他们的了,还残杀我夏族人,这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百姓们听了心腹的哭诉,心中就像一块石头压住了一样,心中十分的不爽。

后来一听,那块地方竟然还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借给他们的居住,他们竟然鸠占鹊巢,反过来还杀我夏族人,这下心里更加不爽了。

“那苏丹真不为人子,住了久了,竟然真以为那金明岛是他的了。”

“就是,这种人,换到我们这里,应该揍他一顿,再一脚把他踢出去。”

“踢出去便宜他了,他可是杀人了,还杀我们夏族人,这种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若是以前,宁国百姓是不会这么说的,天天被魏国人压着打,打的多了,心气都没有了,还管得着别的地方发生的事吗?

就是听到了遗民悲惨的遭遇,也只能说说几句可怜的话,叹了口气散去了。

可现在不同了,上次对魏国的战争,反败为胜,打的魏国连议和费也不敢要了。

这让他们的心气提上来了,民族自尊心也起来了。闻听有人敢杀自己的族人,还是一个小国干的,他们当然忍不下去了。

那心腹看到已经挑起了百姓中的愤怒,又道:“兴盛侯率兵出征,收复了国土,解救我等遗民。

为了给我们报仇,也是为了震慑外族,故而建了京观,这有何错?

他又不是用本族人建京观,是用外族人的尸骨,以扬我宁国雄威,这有何错?

而且这些人建京观的人都是菲尼军队,也是残杀我们的人,这又有何错?

而且兴盛侯已经很仁慈了,我们遗民这些年被菲尼苏丹屠杀五万有余,侯爷只杀了他们六千多人。

而且这些人还都是屠杀我们的军队,个个手上都沾有我们的鲜血,他并没有屠杀平民,这还不够仁慈吗?这是残忍好杀吗?这是滥杀无辜吗?”

众人一听,心想,对啊!兴盛侯只杀了六千多人,这只占了菲尼人屠杀我族人的零头,残忍好杀之名扣到他头上确实有些冤枉了。

要是我,还觉得杀的少了呢!最少也要杀他个五万多人,和我们持平。

而且兴盛侯只用菲尼军队建京观,并没有杀屠杀平民,这滥杀无辜的名头,也扣不到他的头上啊!

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们要什么说法?

简之见百姓陷入了沉思,心中一喜,知道百姓正在反思这些天对孙诚的看法了。

他又悲愤的道:“可就是这都察院,他们竟说兴盛侯太过残忍,不讲仁德。

在金明岛滥杀无辜,将菲尼人尸首建成京观,说这样会丢了大国风范。

应该以德服人,不能以暴制暴,要用仁德去感化那些菲尼人,我呸。

菲尼人杀了我们,他们袖手旁观。兴盛侯为我们报仇,他们却跳出来了,说要以德服人,难道我们被菲尼人屠杀就这么算了?

要知道我们也是夏族人,是同族,他们不向着我们,反而向着菲尼人,他们的屁股到底坐在哪一边?

兴盛侯对他们的污蔑是不屑一顾, 懒得理他们。

可我们不行,我们要来都察院讨个说法,我们是为了兴盛侯,为了那死去的五万多人讨个说法。”

那些遗民举起标语大呼。

“我们要个说法。”

“要为五万多死去的人要个说法。”

“为什么要对杀我们的人以德服人。”

“为什么要污蔑兴盛侯。”

“都察院的人出来倾听民声。”

…………

声音传开了,经过简之的鼓动,遗民的抗议,再加上百姓中的水军带头抗议,三管齐下。

本来是吃瓜的百姓也不知不觉的喊起了口号,纷纷要求都察院给个说法。

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引来了更多的百姓,这加起来都快要超过千人了。

都察院的都御史俞和得到下属的通报,他是满不在乎的,认为这问题不大。那些遗民虽然归附了宁国,但终归还是百姓。

都察院可是官府衙门啊!百姓怎能与官斗,除非他想造反。自己只要派人去驱赶一下,他们还不得乖乖的散了。

这事是崔元弄出来的,那就让他处理吧!

“崔大人,本官念他们新归附,不懂我国律法,就饶他们一次。你去将那些遗民轰走,让他们散了。”

“是。”

崔元也不在乎,不过是一群百姓吗! 他们又不敢造反,自己出去呵斥一番,他们难道还敢不听?

常升却道:“俞大人,遗民并未冲击都察院,让崔大人去驱赶他们未免不妥。毕竟我都察院有倾听民声的义务。”

崔元冷冷一笑,“这些遗民分明是受了某人的蛊惑围攻都察院的,哪是什么民声?分明是在蛊惑京城百姓。

我只是驱散的他们,已经是放他们一马了,如果他们还敢聚集在督察院周围,我就会通报顺天府,将他们全部抓入牢中。”

首节上一节180/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