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182节

“那你认为该怎么办?”

“我……。”

“你也没办法!那先把他叫过来谈一谈,看他的条件是什么?如果太过份了,那只有上奏王上,让羽林军出面了。

不过那样我们都察院的脸可就丢尽了,在其他官员面前,我们头都抬不起来了。所以,尽量还是要不出动军队才好。”

“那……,好吧!就问一下他的条件吧!”

“来人,请左副都御史常大人过来。”

常生正在自己值房中,听着外面的示威声,心情大好,他知道待一会儿就有人要与他谈谈了。

昨天,他被孙诚叫了过去,见到了汪绵,三人谈了半晌,最后常生是笑着出门的。他知道只要过了明天,他就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这些年,他从都察院调到街道司,又从街道司调回都察院,官职节节高升。

现在已是左副都御史了,别的官员都是羡慕他找到了一个好靠山,

但常生心中却不高兴,他自从调回都察院后,上到都察院最高长官都御史,下到小小七品御史,都在排挤他。

就是通过孙诚的推荐,宁王给他升了官,可都察院的人还是在排挤他。

常生是一个想为百姓做事的人,要不是他有这个品德,孙诚也不会看中他的。所以他不想在都察院中混日子。

可一个人想干出事业是不可能的,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

俞和、崔元在别人面前排挤常生,让别人都不敢靠近他,常生也就在都察院中成为孤家寡人,根本做不出什么事!

常生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拉拢来几个正直的御史。

可俞和毫不犹豫,马上就把那几个御史外放了,让常生无人可用,就是要将他架空。

弄得他也只好在值房中,练练字,画几幅山水,排遣心中的寂寞了。

结果,常生就在都察院中得了个外号,泥塑御史,意思也就是说,他在都察院中就是一个摆设。

现在孙诚通过以德服人的事,把都察院逼到了墙角,俞和他们也不得不与常生谈谈了。

这时,外面有人道:“常大人,俞大人请你一叙。”

常生淡淡一笑,“我知道了。”

他来到俞和的值房,敲了敲门,里面传了一个声音,“进来。”

常生整了整衣冠,清了清嗓子,迈着四方步慢慢的走进俞和的值房。

俞和与崔元看着他那不紧不慢,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就有气。

俞和压住火气,“常大人请坐,上茶。”

“谢过俞大人。”常生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端起盖碗,吹了吹茶上的浮沫,喝了一口。

“大人,叫我来不知有何事啊?”

“常大人,你也看见了,外面的事应该怎么处理?”

“这不是崔大人的事吗?那些遗民对都察院不满,可这不关我的事,我这些年在都察院可是什么也没干啊?”

“常大人,或许这些年我们做的有些过了,但你好歹也是都察院的人,都察院被别人看笑话,你也没面子啊!”

“面子?我天天在都察院无所事事,有人都骂我是尸素餐位,泥塑御史,我还有什么面子?”

俞和与崔元互相看了看,知道不拿出好处,他是不会出手的。

“明说吧!你想要什么?”

常生知道他们妥协了,淡淡一笑,“把我那几个人调回来,再给我的人一个佥都御史的位置。”

崔元怒道:“这不可能,你那些人调回来可以,但左右佥都御史的位置都有人了,不可能给你。”

“既然如此,那我还是去值房练练书法、画幅山水吧!”

说完,毫不犹豫的抬腿便走。

俞和急道:““慢,常大人,你的人我保证调回来,但佥都御史的位置确实不好办,但我们可以保证不干涉你了。”

“对不起,这个位置必须给我。如果那个位置不占住,我还是有被你们架空的危险。至于你们的保证,嘿嘿。”

常生冷笑,表示他根本不信。

这时,外面的抗议声越来越大了,吸引过来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了。再这么下去,迟早都要惊动宁王,那都察院可就要名声扫地了。

俞和叹了一声,“好吧!我同意了,但那个位置我需要时间运做,我需要时间。”

常生笑道:“不用运做了,要处理都察院在民间散布以德服人这件事,必须要有一人来背锅。

这个人的位置还不能低,不然我也处理不了,要知道民愤一起,要想平息可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都御史俞大人负责当然是不可能的,右副都御史崔大人想必他也不会愿意负责的。

佥都御史往下地位就低了,背不起这口锅。那只有在左右佥都御史中挑一个了,这样不就空出一个位置来了吗?”

俞和与崔元默不作声。

常生又道:“如果不找个人来背锅,那我也没办法了,再说了,好像右佥都御史戴森带头散布消息,污蔑兴盛侯。让他去背锅也没冤枉他。”

俞和长叹一声,“好吧!崔大人,你去和右佥都御史戴森去谈谈吧!要快。”

崔元默默的站起身来,“我明白了。”

出门前,狠狠的瞪了一眼常生。常生笑笑,不以为意,拿了这么大的好处,让他瞪一眼又有什么?反正又不少一块肉。

在崔元的值房中,两个声音吵了起来,不久,崔元出来了,看着常生道:“他同意了,你可以去了。”

常生点点头,对着众人道:“开门。”

都察院的大门缓缓打开,外面的抗议声停了下来。

常生稳步的走了出来,四下打了一个揖,“本官乃是左副都御史常生,特来倾听各位的民声,你们在海外已经生活了六十多年了。受尽了苦难,朝廷去晚了。”

常生的温言,让遗民们心里舒服多了,但又感到了辛酸,当场是嚎啕大哭。

京中百姓听到常生说的话,心中那股怒气也泄了一半。

第二八十六章 民族融合

过了一会,简之擦擦眼泪,“常大人,多谢了。不过,我们还是要一个说法。“

常生道:“这事我也了解到了,都察院中是有人散布了对兴盛侯不利的传言。

对遗民遭受的苦难没有了解清楚,就说出以德服人那些伤人的话。

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自古至理,那些菲尼人是该杀,兴盛侯做的没错。”

“那人是谁?不会是崔御史吧!”

“崔副都御史是有些责任,没有管好属下,但散布消息的却不是他,是佥都御史戴森。”

常生回过头,对着脸如死灰的戴森道:“戴御史,还不快对这些百姓赔礼道歉。”

戴森心中叹了口气,明明是崔元让我们去散布消息的,以舆论来搞臭兴盛侯。

可他这下一脚踢到铁板上了,就把我拿出来背锅。我这官位就是讨好他们才得来的,我如果不顶,分分钟就被他们整死。哎!

戴森走上前,一记深揖,“各位百姓,是我对圣人之言理解不够透彻,这才犯下此等错误,污蔑了兴盛侯。

本官已无颜面再见各位父老了,我明天就引咎归乡,从此老死家乡。”

常生道:“各位,戴御史学识不佳,污蔑了兴盛侯,

今日当众道歉,并引咎归乡,也是为此付出了代价,但都察院也是没有管理好下属,也有责任,本官代都察院向死去的五万多遗民赔罪。”

说完,对着西南方向,也是金明岛方向行了一个大礼。

简之见常生对他使了个眼色,知道这是让他见好就收,要是再闹大了,兴盛侯也压不住了。

简之叹了口气,“其实我等只是来讨个说法,既然常大人代都察院赔礼道歉了,那我等也满意了。

不过,都察院是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是国家重要部门。

我们还是希望都察院能如以前那样,弹劾权贵,刚正不阿,不徇私情。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不敢正面畅所欲言,而在私底下搞些龌龊的小动作。”

俞和与崔元在门后听着,心中大怒,这不就是在说我们吗?但他们不敢反驳,因为他们确实是在私底下搞这些龌龊的小动作。

“多谢这位仁兄指教,今后定当重现都察院的风采。”

“那就告辞了。”

“仁兄慢走。”

简之对着百姓喊道:“我们只是要个说法,现在我们得到了,大家还是散了吧!”

众人慢慢的散去,这让俞和叹了一口气。本来这都察院来了崔元,他是崔家的嫡系子弟,已经分了小半他的权力。

现在常生是孙诚的人,通过这件事他摆脱了架空,也拿到了一些权力,他也知道以后这都察院自己是不能掌控了。

当晚,常生去兴盛侯府拜谢,感谢孙诚通过以德服人这件事,让俞和不得不低头,让出了一些权力。

孙诚勉励常生,“常生,现在你手下有人了,今后就可以大展宏图了。”

“这些都要多谢侯爷了。”

孙诚点点头,“此时国中冗官甚多,这都是官员选拔制度的问题,许多官员都是察举上位的,有没有才能,有没有德行,那都是天知道。

察举里的弊病之处你也知道,大多都是世家之人,你察举我家,我察举你家,互通有无,致使朝中官员大都都是世家中人。

好在宁王已经知道了弊病,大力整顿了官场,压制了世家。

但事情已积重难返,官员没有经过甄别,贪腐、无能之人甚多,这对百姓是没有好处的,”

“侯爷的意思是……。”

“你要多多查一下这种人,把这些人踢出官场,以保百姓。另外,你要把卷宗做细。”

“侯爷要卷宗干什么?”

“这是数据,以后我有用。”

“下官明白。”

…………

汪绵准备回金明岛了,走之前,也来到兴盛侯府辞行。

“侯爷,下官要回金明岛了,不知侯爷有没有什么交待的。”

“你的任务很重啊!岛上居民以菲尼人为主,夏族人少。

而菲尼人一贯懒惰,夏族人勤劳。时间一长,两族人生活水平就会拉大,

这会让菲尼人不满,现在我立下京观,能震慑他们一时,但时间一长,震慑力就降低了。

那个时候,只要有人稍微一挑拨,他们就会造反,你准备怎么防止这件事发生?”

汪绵道:“增加移民,以平衡人数。金明岛位置重要,现在有斯图亚特王国的危胁,朝廷应该会增加军力。”

汪绵脸上闪过一丝残忍之色,“增加了百姓,增加了军力。如果菲尼人还敢闹事,我不介意仿效侯爷再建一座京观。”

孙诚摇了摇头,“你这个办法不妥的,你知道,夏族人一贯讲究故士难离。

首节上一节182/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