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04节

“那是当然,这可是我那小妾从哈斯堡王国带来的,据说是殖民地发现的。

他们只知道花漂亮,将它当作观赏之物,却不知此物可以充做主粮,与小麦,水稻一样,

而且此物耐旱耐贫瘠,产量又高,味道还不错,可做为蔬菜和粮食。

这可是天助我国啊!有了这个,小冰河气候根本不是问题。

有了这个,统一的时候,只要把这个拿出来,让北方人吃饱,再让他们种这个土豆以果腹,他们肯定会归顺我国。

我们再宣传一下天命在我宁王,不然上天哪会赐下此等神物,那时候,魏国的军民还敢抵抗王兄吗?”

宁王想了想,也是,孙诚可从没骗过自己。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这个……。”

“土豆。”

“对土豆,那这个确实是可以助我一统江山。只不过,这玩意真能吃吗?”

“那是当然,我们去御膳房,我现场烤一个给王兄尝尝。”

“快,摆驾御膳房。”

到了御膳房,将所有的厨子支开,孙诚捅开炉灶,将手中的土豆塞了进去。

过了一会,掏了出来,将外皮剥开,香气四溢。

汪恩上前道:“王上,让老奴先试。”

宁王迟疑了一下,“不用,王弟不会害孤的。”

孙诚听了这话,知道这是笼络人心,但听了心里总归是很舒服的。

宁王吃了一口,口感软糯,虽不如自己吃的御膳,但这味道确实不错。

“味道不错,百姓们应该会喜欢的。你再拿些来,孤也让王太后,王后也尝尝。”

“我的王兄,剩下的可就不能吃了,我们要留下种子,你吃的这一个土豆,说不定能救活几百万人啊!”

“什么?”这下宁王不吃了,别吃了一颗土豆,以后会饿死了几百万人,那可是真是罪过啊!

“王弟,这些土豆,你觉得应该怎么利用的好?”

“土豆只有四斤多,这个可以当做种苗,正在我府中种植。

明年就可以在农技司的田地上种植,后年再在皇庄里扩大种植,收割完毕,估计种苗就够了。

有了种苗,我们就可以北伐了,凡归顺我国,就发放种苗。不归顺的,自然没有种苗,我看在没有吃的情况下,他们还能抵抗我们吗?

那样我们就能灭掉魏国,统一夏族,王兄也就能称皇称帝,成了夏族之主。”

宁王大笑,“好,不过,还要看这土豆能不能亩产三千斤。”

“我相信一定能,这是上天要让王上统一夏族,所以才赐下这等神物,那既然是神物,怎么可能没有亩产三千斤呢?”

“这么说,也有道理。”

两人互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宁王有了统一的希望,对朝政也开始重视起来,这让保王派大臣们松了一口气。

他们还以为是北伐失败,严重打击了宁王的自信心,让他颓废了呢!

宁王打起精神,开始处理朝政,他重新整编部队,训练他们,以便三年后再次北伐。

海军这一次也立了大功,让他也看到海军的作用,

西方的斯图亚特王国对东方贼心不死,与魏国已达成盟约。

他们舰队现在已经有了火器,如果不造新舰,恐怕贸易线路会被他们封锁,那外贸就会受到沉重打击。

于是,宁王又下旨,拨下大笔经费,建造新式舰船。可这让军费大幅提高,让负责预算的孙尚是叫苦连天。

本来朝廷预算还是很健康的,每年都是小幅结余。但一到北伐,临时拨了大笔经费,让财政紧张起来。

可惜北伐又失败了,没有在魏国那里获得好处,现在又要抚恤伤兵,重建军队。这些咬咬牙,也能挺过去。

但这大建海军舰船,财政就受不了,海军可是很费钱的兵种。

如果一起开工,本来微红的财政就要变成赤红的财政了。

孙尚诉苦道:“王上,陆军要重建,海军又要造新舰,这两样能不能轮流着来。这两个项目一起上,国库吃不消啊!”

阜宁侯雷裕道:“这个不行,陆军在北伐一战中,损失甚大。如果不补充,万一魏国反攻,那该怎么办?”

“那让海军迟一点?”

涟水侯卢威也跳出来道:“不行,海军的现有舰只与斯图亚特王国的舰只相比,早已落后。

要是他们攻打金明岛,海军败了,那我们的远洋贸易就会被切断,那时你们户部收不到税,可不要怪我们。”

孙尚那个气啊!你们只知道要钱,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困难。那你们不考虑到我,那我就不管了。

他双手一摊,“这些年的天气越来越冷,有些能种两季稻的地方也只能种一季,粮食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现在都已经减产了。

绵清那边最靠北,现在都需要朝廷赈济了,户部的钱也是捉襟见肘,财政都已经赤字了。

所以军费就那么多,给了陆军,海军就就少,反之亦然,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众将知道国内有些地方受了灾,户部又是赈济,还要付战死士兵的抚恤金。

再同时重建陆军,海军,他们确实是撑不住了,只能轮流来。但谁先重建呢?是陆军还是海军。

陆海两方的将军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中有了燃烧的火焰,这表示他们要开始抢预算了。

要在以前,海军还是水军的时候,只能运运粮草,运运兵,根本不能打仗。

所以抢预算方面,根本就说不上话,只能在陆军拿到绝大部分后,分给海军一点他们吃剩下的渣子。

但现在不同了,海军也有后台了,那就是兴盛侯孙诚。

他对海军非常重视,不但给海军组建了陆战队,让海军在征南越之战中夺得头功。

后又将水军改为海军,收复了金明岛,保护了宁国的贸易线路。

最后是在北伐之战中,他带着海军力挽狂澜,将被围的陆军接应回来。

海军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又有了靠山,他们觉得可以与陆军争一争了。

镇国公张计是大都督,陆海军全归他统辖,看着陆海军都吵起来了,他也为难啊!

两方确实都需要军费,但朝廷确实也没有钱,这就要有侧重点。可他应该偏向哪一边呢?

正在头疼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女婿靠着柱子在那打瞌睡,气就不打一处来。

第三百二十三章 圣人曰,以直抱怨

镇国公张计朝着孙尚努了努嘴,孙尚顺着那方向回头一看,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父亲,岳父为军费分配的事都弄得焦头烂额了,你倒好,不给我们想办法,竟然还在那打瞌睡。

他慢慢的走到儿子旁边,大声道:“兴盛侯,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孙诚抬起了头,一脸怒色,“是谁叫我?不知道我有起床气嘛!”

众人愣了一下,又捂嘴暗笑。

孙尚脸一黑,“兴盛侯,是我叫你?”

孙诚这才发现是自己的老爹,忙陪笑道:“昨晚睡晚了,忘了今天是大朝会,所以就打了一个盹!”

宁王也是脸上抽了一下筋,脸色也有点黑。

“好了,这件事你怎么看?”

孙诚一脸茫然,“什么事?刚才睡迷糊了,你再说一遍。”

孙尚忍住心中气,又将陆海军争军费的事说了一遍。

“这个问我干什么?我是文官呀!他们争军费,要我发表什么意见?”

“你到底说不说?”

孙诚一脸无奈,心想,什么事都往我身上推,你们以为我真是多智近妖啊!什么都能办妥。

但老爹发话了,也不得不想一下,“这个让我想想。”

这就是钱不够了,但该花的还是要花。如果不花这个钱,弄出了事情,搞不好还要用更大的经费来填补。所以这钱必须花,可钱呢?

孙诚考虑了一下,突然眼前一亮,“这说到底就是没钱,没钱的话,就只有两种途径解决,开源节流。”

二辅崔进冷笑,“这是军费,节流或许可以,你说的开源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让军队去做生意,与民争利吗?”

“与民争利,那当然不会。”

“那你怎么让军队开源?”

首辅卫轩道:“崔大人,不要打断,让兴盛侯先说说。”

孙诚道:“办法我倒是有一个,能解决陆海军的矛盾。不过,有些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宁王一愣,“你有主意了?如果能解决此事,那当然是与国有利,怎会有人反对呢?快说吧!”

“那我说了,军费可以给陆军大头。”

雷裕松了一口气,兴盛侯终归是向着我们陆军的。

卢威急了,心想,兴盛侯不是一向偏向我们海军吗?这次怎么偏向陆军了?

“兴盛侯,这不……。”

孙诚挥挥手,制止他,“军费给了陆军,海军自然就没了军费,但涟水侯说的对,新舰是一定要造的。

不然被斯图亚特王国舰队切断了贸易线路,那我宁国会损失更大。”

张计道:“那你怎么解决海军军费?”

“这就要说到开源了,据西方的消息,斯图亚特王国当年没钱,但又要建海军。

所以他们的海军就充当海盗,去大洋上劫掠,抢来的钱大部分充做海军军费,少部分给海军官兵。

这样一连抢了几十年,海军的主力舰有了,海军官兵也获得了大量实战经验,成为仅次于哈斯堡王国的海军。

他们现在又把这一手施展在我们身上,抢了我们海商大量货物,补充自己,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报复呢?”

众臣大哗,知道了孙诚想出来的是什么主意,就是仿效斯图亚特王国的海军,也去当海盗。

卢威等海军军官也愣住了,叫我们出去当海盗,抢的钱充当军费?这个行吗?

崔元跳了出来,“臣弹劾兴盛侯,我国一向以仁义为根本,让军队出去当海盗,他也能说的出口。

这要传出去,让周边各小国怎么看我泱泱大国?圣人的教诲,我等都铭记在心,不知兴盛侯怎么忘了?说出此不礼,不仁,不义之言。”

众臣也都窃窃私语起来。

“我不礼,不仁,不义?”

“难道不是这样吗?别人可以干海盗,那是因为他们是蛮夷,不知圣人教诲。

可我们是泱泱大国,受圣人教诲,怎么能干出强盗这种事呢?”

“你的意思是说别人可以抢我们的,我们不能抢他们的?他们杀了我们人,我们还要忍?”

首节上一节204/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