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42节

孙诚不耐烦的道:“你出去吧!我有些事还需要考虑考虑。”

袁方退下了。

过了一会儿,帐中又有人进来了,孙诚怒道:“不是告诉你们了,别进来,我烦着呢!”

一个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你烦什么?”

孙诚一惊,这声音好像是自己老婆,抬起头来,见帐中出现了两人,一个是自己的夫人张月,另一人是大师姐,宁国长郡主朱寒香。

看见是这两人,孙诚愣住了,不是师姐要来保护我吗?怎么月儿也来了。

“你们怎么来了。”

张月道:“师父让我们来的,他说这次很有可能灭了魏国,所以派我们来保护你这个主帅,怎么,你不高兴?”

孙诚讪讪的笑笑,“怎么会?两位师姐保护我,我当然高兴了。”

袁方守在帐外,好像听见了大帐中有别的声音传出,一时大惊,自己出来时,明明只有侯爷一人,那现在这个声音是怎么回事?不会是杀手吧!

他带人就了闯进去,进了大帐,还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觉得手中一麻,火枪就掉在地上。

袁方这才看清楚这两个人,她们虽然穿着男装,但他还认得的。

一人是侯爷夫人,另一人别人或许不知道,但袁方出身内卫司,当然知道这是长郡主,侯爷的师姐。

孙诚道:“不要紧张,这是王上派来保护我的,你们下去吧!”

袁方明白了,带着人退下了,边上一名亲卫埋怨道:“保护侯爷,有我们不就行了,为什么王上还派了两个娘娘腔?这两个人能保护侯爷吗?”

袁方冷笑,“这两个可是清风观的人,武功可是与魏国护国寺的那群和尚差不多的。

她们能悄然进入大帐,那群和尚当然也能。这样你还认为我们还能护住侯爷吗?”

亲卫一愣,苦笑着摇摇头。

“还有,你是不是觉得她们有些熟悉吗?”

亲卫有些迟疑的道:“有一个比较眼熟。”

“是不是很像夫人?”

亲卫恍然大悟,“对啊!夫人也是清风观弟子啊!我怎么忘了?那另一位…………?”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只要记住对他们恭敬点,不然谁都保不住你们,就连侯爷也不行。”

“明白,明白。”

帐中,孙诚看着两人,有些为难?

张月道:“晚上你一个人睡在内帐,我和师姐睡在外帐。”

“我一个人睡啊!”

“怎么,不行?”

“行,行。”晚上,孙诚一人睡在内帐,闻着两人身上飘来的幽香,心中感叹。

你们不来,我还睡得着。来了,两个大美女还住在外面,这让我怎么睡的着?这哪是保护我?这简直就是折磨我。

早上大军出发,孙诚也不得不顶着两个熊猫眼出征了。

一路上,宁军势如破竹,魏军也只能利用骑兵层层骚扰,因为缺少粮草,魏国的铁骑也不负当年之勇了。

只有少部分还能保持战力,但大部队骑兵马匹皆瘦弱不堪,被宁军骑兵冲了个七零八落。

宁军的战马虽然马种不行,但他们能吃得饱,还吃的好,冬天都是用小米喂养,长的膘肥体壮,对付魏军瘦弱的骑兵还是不成问题的。

宁军骑兵势如破竹冲到林风城下,将魏军四个卫围住了。

他们也向袁焕求援,让他发兵救援,当然,袁焕是按兵不动的。

孙诚按照计划,先开始招降,但魏军并未归降。他们现在就等于是军阀了,日子过的可比以前舒服多了。

要是降了宁军,日子可就没那么快活了,所以他们还是抱有侥幸心理,依靠着林风城继续抵抗。

于是,孙诚命重炮开始轰击,他不能拖时间,必须在五月份之前占领魏国绝大部分土地。

林风城虽是边境重镇,但比起幽燕城的防御来说,还是差了很多。孙诚拿出了针对幽燕城设计的万斤重炮,林风城的城墙根本抵挡不住。

第一天就将城墙上的炮台轰掉了,这仅有的几门炮可是守军节衣缩食才铸成的啊!

可一炮还没打,就被宁军重炮队轰掉了,这让守军士气大跌。

第二天,巨炮继续轰击,炮台轰掉后,目标转向了城墙,一炮下去,城砖被轰掉,露出了其中的夯土,造成城墙晃动。

这让城上的土兵面如土色,生怕城墙倒了。好在巨炮的威力虽然大,但装弹非常麻烦,半个时辰才能开一炮,这才让魏军安心了一些。

因为魏军在宁军进攻之前,就大肆搜刮民间粮草,然后龟缩于城中死守。

这让周围的百姓是哀鸿遍野,有些地方已经易子而食了。

他们没得吃,也只能求救于宁军了。开始,人还不多,宁军看他们可怜,也就给了他们一些粮。

这下好了,灾民一传十,十传百,大量的灾民都往这里涌来。

孙诚早有预料,没有足够的粮食,宁国根本不敢北伐,魏国的军队先不要说,就凭这些灾民,也能将宁国吃垮。

好在有了亩产三千斤土豆了,只要撑过这几个月,土豆成熟,他们就饿不死了。

孙诚马上调来大批粮食赈灾,还调来了土豆种苗,用以工代赈的名义,让农技司教导他们种植。

孙诚还使了骨肉计,林风城守军为了节省粮食,他们早就关闭了城门,让百姓不得进入。

可城中的士兵可是有父母,亲戚的,士兵们认为,这没进城,那想活下来就难了。

可现在孙诚命士兵家属拿个扩音器,在炮轰的间隙向城头喊话劝降,无非是快投降吧!这里有吃的,宁军救了我们一命等等。

城中的士兵见自己亲人不但没有饿死,还能吃饱饭,不由心中有了嘀咕,毕竟他们现在当兵也不能吃饱呀!

夜间,就有士兵坠下绳子,向宁军投降。一个晚上,就有一百多人归降宁军。

守将为了制止这种情况,采取连坐制度,一人投降,全什受罚,一什投降,全队受罚。

结果,投降的风潮反而蔓延开来,自己的什有一个人跑了,那为了不被罚,干脆一起跑了算了。

除了几十人运气不好之外,被军官斩首震慑外,大部分士兵还是翻下城墙投降了宁军。

第三百八十三章 幽燕城下

几天之后,经过巨炮轰击,城墙已是摇摇欲坠。魏军的士气也降到了谷底,每天都有上百人投降宁军。

魏军的四卫将军见事已至此,援兵已是断绝,战况已无力挽回,只得开门献降。

攻破林风城后,左右两路分别行动,左路军往西北而去,孙诚亲率右路军直插风观城,准备接受袁焕归附。

宁军到达风观城,袁焕见前面四卫还没顶上十天就归降了。他在宁军强大武力震慑下,放弃了最后一丝侥幸,开门归附。

孙诚亲自接受归附,袁焕将部队调出城外改编。

他见到孙诚后,跪下道:“见过兴盛侯。”

孙诚连忙上去扶起,“袁大将军,不必多礼!今能顺应天时,归附我宁国,我王定会奖赏于你。”

“惭愧啊!惭愧。”

袁焕归附,天下震动,有人称赞兴盛侯用兵如神,短时间内,魏国南方军就烟消云散了。

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这就是孙诚走了狗屎运,碰见了袁焕这个怕死鬼,别人领军去也能这样。

可宁王却知道,为了灭魏国,孙诚可是提前三年就开始准备了,没有以前的准备,哪能获得今日的战果。

现在整个魏国就只有都城幽燕城没攻下了,只要攻下了幽燕城,魏国就完了,

曹靖听到袁焕都投降了,他是暴跳如雷,在朝堂上大骂袁焕是叛国之臣,并要将袁家满门抄斩。

经过别人提醒后,曹靖才知道,宁军北伐前,袁焕就将家人接到了身边,现在家中也只有一些仆人,这让他想杀人泄愤都找不到人。

曹靖冷静下来,“那个斯图亚特国怎么样了?我们可是把火器技术都给了他们,他们作为盟友,总不能不出力吧!”

毛修道:“使者已经派出去了,但他们能不能出动舰队,我们就不知道了。”

“哎!这些红头发,绿眼镜的人一点都不靠谱,我们还是要靠自己呀!”

宁军左右两路汇合于幽燕城下。雷裕统领四军,到了城下就按孙诚的计划,大挖壕沟。

这些壕沟是用来限制魏国骑兵的战力,禁军四卫加上玄甲卫,骑兵可是有不少,而且这些兵马并没有因为粮草不足而战力衰弱。

曹靖知道这些兵马是他最后的本钱,所以战争一开始,他就大肆搜刮粮草,魏国太仓中虽然只有五十万石粮草,

但他还有一个内库存了粮草,能供给部队一年消耗的,当然这都是袁焕提供的情报。

孙诚知道曹靖有一年粮食,那这仗就难打了。禁军是魏王亲自统领的,军饷也都比其余部队要高。

就是在魏国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曹靖也没降低他们的军饷和粮食,所以他们都对曹氏家族忠心耿耿。

至于玄甲卫,那更是不用提了,他们可是以全国之力供给的,更不可能缺少后勤供应。

孙诚知道禁军战力末减,所以才下令先挖壕沟,限制敌军骑兵的机动能力,骑兵失去了机动能力,战力也会下降一大截。

在雷裕督促士兵大挖壕沟时,孙诚正领着羽林军到处赈灾。

一批批粮食从宁国运了过来,又一批批的发下去,羽林军也分散开来,加上袁焕被整编后的队伍,维持各地秩序。

那些散兵游勇,土匪流氓都被一一剿灭,以保持新占领的地方秩序井然。

剿匪,赈灾之后,宁国大批文官和一些廉洁的魏国官员到处安抚百姓,劝流落他乡的灾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土豆种苗也发到了他们手上,在农技司的指导下被种下了,等到十一月份这批土豆成熟后,饥荒就可以过去了。

等到孙诚将魏国百姓安顿好后,他这才带着羽林军来到幽燕城下。

看着幽燕城周围那密密麻麻的壕沟,孙诚不仅赞许的点点头。这样一来,魏军骑兵就发挥不了作用了。

雷裕带着众将迎接孙诚,“参见大帅。”

“不必多礼,起来吧!”

“谢大帅。”

众人寒暄了几句,被众将拥入大帐。

孙诚看着众将见他们士气高昂,也是高兴,“最近几天,魏军没什么动作吧?”

雷裕道:“以前他们还是敢出来的,想阻止我们挖壕沟,不过都被我们打回去了。

就是他们出动了玄甲卫,也被神机营用新式火枪打了回去。

以后他们再不敢大规模的阻止我们挖壕沟了,最多也只是骚扰了。等我们壕沟挖好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出来了。”

孙诚点点头,“限制了他们的骑兵,我们明天就可以攻城。

不然到了冬天,我们这些南方士兵在野外可受不了北方的寒冷,会冻坏的。

现在这个气候,一年比一年冷,所以要在入冬之前结束北伐。”

众将大喜,挖了几个月的壕沟,士兵们都哀声载道,现在终于可以攻城了。

张宇上前请战道:“大帅,末将愿为先锋。”

别的众将也都请战。

孙诚摆摆手,“不急,我们是热兵器部队,要发扬火力,离你们登城还早着呢?”

首节上一节242/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