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105节

“来来来,玄德,不要再论他事,今夜就住襄阳,我们可秉烛长谈。”

“恭敬不如从命。”

说是秉烛夜谈,其实吃过晚饭后,刘表就在蔡氏的搀扶下就寝了。

翌日一早,刘备起了个大早过来拜别了刘表,便要返回新野。

寄人篱下就是这样的了,就算你清醒的知道眼下是个合适的时机,可对方不听,也只能乖乖照做。

刚出城门不多远,便见得公子刘琦坐在马上,似在等刘备。

“公子。”刘备点头示意。

“皇叔。”

主动做了个请的手势后刘琦便与刘备并驾齐驱,“请不要怨恨父亲,其实,早些年父亲不是这样的。”

“岂敢,只是心中有些不解而已。”当初曹操说刘表是看家护院之流时,刘备也不认同,毕竟是单骑入荆州收拾乱局的人,不可能没点权谋心术才对。

“皇叔可知荆襄四大家族?”刘琦骑着马,一脸漫不经心。

“黄、蔡、蒯、庞四家,听闻这四大家族能人辈出,为景升兄分担了大部分的治理重担。”

刘备这话说的太过委婉,连刘琦都忍不住想笑。

四大家族的力量渗透到了九郡军政,自太守到县丞,从将军到司马,非四大家族的人,几乎是不可能掌权的。

“四大家族中,以蔡家实力最盛,尤其在蔡氏嫁给父亲生下刘琮之后,军中大部分的人都换成了蔡家亲信。”

刘琦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襄阳城,咬着下唇都发白,“蔡家姐弟,对外笼络人心,对内欺上瞒下,以至于很多事情父亲都无法了解实情。

再加上蔡氏惯用媚术,父亲他.”

后面的话,刘琦有些羞于启齿了。

不过说到这里,一直萦绕在刘备心头的疑惑总算是解开了。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刘琦会绕过刘表密信邀请自己入荆州,因为蔡氏太过受宠,加之军中多是蔡瑁一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表极有可能会做出废长立幼的昏事来。

就算他不想做,也会有人帮着他做的。

所以,刘琦需要外援力量,在这种时候,自己皇叔的身份就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了。

“其他三大家族中,可有公子的拥护者?”弄明白了原委,刘备便开门见山了。

他敏锐的察觉到,刘琦的境遇与自己太想象了,都是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际。

或许,他上位后,才能有机会让荆州走上抗曹救国的路上来。

刘琦眉头紧蹙,低沉道:“只有以江夏太守黄祖为首的黄家是支持我的,蒯家和蔡家一个鼻孔出气,庞家首鼠两端,从不在这种事情上表态。”

那情况,还不算太糟糕,刘备如是想到。

不过黄家一支的力量,连蔡家都对抗不了,遑论还有一个蒯家。

“若是能拉拢庞家站在公子这一边,局面或可缓和。”不管是被引以为援,还是在自己山穷水尽的时候伸出了援手,刘备都觉得自己该帮刘琦的。

更何况,废长立幼自古就是取乱之道,自己与刘表同为皇室后裔,也有责任和义务纠错。

“这一节小侄自是明白,可是”

刘琦有气无力的摇摇头,“我曾多次拜访庞家,终是一无所获。”

“庞家家主是何人?”刘备问道。

“庞家有名的大贤便是襄阳名士庞德公,不过他不理家族事务,如今能引领庞家的,当属新一代的翘楚俊杰庞统庞士元。

庞德公就是他叔父,曾赞其有经国济世、安邦定国的之才,称其为凤雏。”

刘琦停顿了一下,闷声道:“可惜,庞统其人,仙踪不定,我竟从未见过他。”

凤雏庞士元?

经国济世、安邦定国?

这些用词堆砌在一起,让原本只是抱着帮刘琦就是帮自己态度的刘备心中惊骇不已。

他太需要一个仰观天下、运筹帷幄的智囊来辅佐自己了,吕布不过是将死之人得了林墨辅佐后,便可纵横两州,实力暴增。

不知此人与林墨相比,才华如何

“公子,庞德公居于何处?”刘备不动声色的问道。

“鱼梁洲。”

刘琦指着西面,道:“距此往西三十里处,岘山南沔水中有一处堤岸,庞德公就居住在那。”

随后眼中闪烁异彩,“皇叔莫非想亲自拜访?”

“尽管他不理家族事务,可毕竟是庞士元的叔父,我愿以诚意动之,说服庞家鼎力支持公子。”刘备望着西面出神。

他希望,可以说服庞家助刘琦一臂之力。

更希望.庞统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经国济世、安邦定国.能撑得起这八个大字的人,该是能与林墨扳手腕的存在吧。

就算是过去心动于林墨的才华,他也从来不觉得林墨在谋略方面的造诣,会像吕布在武艺上的造就那样,当世无敌。

作为天下英才的摇篮,荆州和颍川,曹操占了一个,所以麾下谋士如云。

那么,只要自己能拉到庞统入麾下,便有机会一洗颓势。

毕竟,庞统的背后既然是庞家,那庞统若是愿意鼎力相助,就等同于等到了庞家的支持。

一旦刘琦上了位,自己肯定不可能在蛰伏于区区新野县,分一个郡给自己不算过分。

到了那时候,世家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庞统或许是我扭转局面的关键人物。

“如此,多谢皇叔了!”刘琦朝着刘备拱手作揖。

远处,襄阳城的城关上,一名身披玄色甲胄,头戴缨盔的彪形大汉正眯着眼瞧着二人,他教之寻常武将,肤色更为白净一些,鼻梁两侧的法令纹让人望而生畏。

“几次了?”作为蔡家当代掌权人,荆州上将军,掌管十二万大军的蔡瑁,目光不善的盯着并行的刘备与刘琦。

“算上今日,已经第三次见面了,来襄阳当天见过一次,没多久,公子又私下去过一趟新野,加上今天,一共三次。”一旁的军士低声回应着蔡瑁。

“人心不足。”

蔡瑁冷哼了一声,“我没强行拦着主公收留他,就是念在他皇叔身份,今日妄图游说主公发动兵戈,险些让荆州百姓置于水火之中。

如今又与刘琦相处过密,看来,该找个合适的时机收拾了他。”

随后,蔡瑁背对着那名军士沉声道:“盯紧点,刘琦见过什么人,去过什么地方,一个不许落下。”

“上将军放心!”将士作揖后,便转身下了城关。

蔡瑁的右手攥着腰间宝剑的剑柄,拔出又收回,听着剑鸣之声,眯着的眼睛里弥漫着噬人的渴望。

荆州,蔡家耕耘多年,好不容易把刘琮给推到了这个地步。

就目下情况来看,只要不横生枝节,刘表一死,必是刘琮上位。

到了那个时候,蔡家就可以成为荆州真正意义的掌权人,要收拾黄家,就有的是手段了。

作为立志要把蔡家推向荆州第一大家族、同时也是唯一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他三大家族,都是他的未来劲敌。

相反,他从没把刘琦看在眼里。

不过刘备的出现,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安。

在蔡瑁眼中,刘备的仁义是假的,可皇叔之尊却是实实在在的,关羽、张飞的勇猛也是没有掺水的。

就这两点,便决不能容忍他与刘琦搅合在一起。

126.第126章 天乏力,林墨危亡之际

来到萧关的时候,眉间一条长长刀疤延伸至左侧脸庞的郝萌已经等在了门口。

“林太守!”尽管入得这支队伍已经一年有余了,可是跟郝萌,实实在在只见过三次,一次在彭城,两次在萧关,言谈间难免有些生疏。

“知晓内情的人都被换防了,如今这萧关,除了我以外,无人知道密道的存在。”

“辛苦将军了,我自己去看看便成,不叨扰将军。”

林墨打了个拱手后,直接迈步而入。

从彭城到萧关有九十多里路,又没什么紧急军务,所以林墨一行只是正常速度行进,来到这里已经是正午了。

要想在今天赶回彭城,便不能耽搁太久。

林墨带着吕玲绮和赵云,来到了萧关内的一处府邸,这里最早是堆放军械的库房,后来被改造了一番。

虽然略显破败,不过这样也好,不至于引人注目。

三人穿过中堂的圆形拱门,来到了最里间的内室,走到榻前,将被子掀开,林墨扣住暗格的把守向上一翻,黑漆漆的洞口就出现在了三人的面前。

交换了一下眼神,赵云就提着油灯当先开路,林墨第二个,吕玲绮最后。

原本以为这应该是一条形如前世隧道一样的通道,结果却是宽度只有一尺五,高不足三尺,以至于三人必须蹲着身子行进。

这样的姿势,要走七八里的长度,对于体力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那群摸宝贼显然挺有经验的,每一里左右就会有一个能供人直立身子的休息室。

而且,里面还摆放了两块大盾牌,盾牌的底座有抵钩,这是防止地道内有人追击,可以将盾牌抵住狭小的通道。

行了五里多地,林墨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

好在接下来已经到头了,所谓的七里长度应该是还把尽头处向上攀爬的距离也算上去了。

沿着绳梯爬上去,推开一块掩护的木板,三人便站在了萧关西面的山岗上。

经历了小半个时辰的幽暗终于得以重见天日,三人任凭初冬裹挟了几分寒意的凉风吹干脸上的汗渍,惬意且畅快。

“要通过这样的地道后还能作战的部曲,必须得是精锐中。”赵云没有像林墨那样喘着大气,可脸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我看啊,得是精锐中的精锐,陷阵营才行。”林墨以手拂面,换取一丝凉爽。

“哪有夸张,你近来是不是没练开弓了。”吕玲绮抿嘴一笑。

她今天又换上了一套新的皮甲,不过是黑色的,远了看似铠甲,可能,她觉得这个风格更像自己吧。

“该死,忘带水了。”

林墨摸索了一下,郁闷的骂了句,“走回萧关吧。”

于是,三人又沿着山岗返回萧关。

这一遭确实够累不过挺有价值,至少对这个地道有了清晰的认知。

用不上当然是最好的,可万一有一天派上用场了,好歹也知道该让什么人来,能带多少装备。

别的不说,像陷阵营这样的部队,带着装备肯定是无法通过的。

那些家伙本来就体格健壮,穿上厚重的铠甲,举着大盾牌后,一个个都像人形高达。

当然啦,人甲分离的话,还是可以进来的。

首节上一节105/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