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131节

不过,这件事毕竟是会折辱了徐庶这类士人最看重的气节,所以,免不了要演一出戏了。

“这好办,我们翁婿联手,文则都得纳头就拜,又何况区区徐庶。”吕布表示,我可不是龙套,经验丰富着。

少顷,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对了允文,说到徐庶,当初问你为何要杀他的时候,你还提了一个人的名字,荆州诸葛亮对吧?

能让你记住的人可不多,一个是子龙,一个是子扬,再加上徐庶,干脆我也给诸葛亮写几封信试试?”

林墨干笑了两声,老刘家还要三顾茅庐呢,你几封信怎么可能说服他诸葛亮,“只怕他未必心动,罢了,反正现在刘备也还没能结识他,迟点或许可以引为己用。”

林墨的想法是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要留着武侯的,不说他的兵法韬略,光是治国能耐,也是自己未来急缺的人才。

如果,一切真的朝着最理想的方向发展,那就是击败袁绍后,又击败了曹操,鲸吞中原六州,那时候自然该请他出山了。

而这,只是林墨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老岳不敢苟同,他眸子转了转,暗暗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因为啊,刘备还在新野呢,能让我女婿赞不绝口的人可少之又少,别让这两人厮混在一起,以后少不了麻烦事。

除了抢占徐州这件事,安丰那一战也把刘备坑的不要不要的,该说不说,两家已经是势同水火了。

就算自己不去找刘备的麻烦,一旦这家伙崛起了,肯定也会给自己使绊子。

他又想起了当初刘备败走后自己压根不关心他的死后,可自家女婿却还要派人去调查刘备去向,不就是担心这家伙秋后算账嘛。

几番思虑后,吕布觉得自己应该要斩草除根。

你刘备武艺不弱,又有关张在身边,想刺杀那是天方夜谭。

但是杀个儒士诸葛亮,还能不成功?

得,回了彭城就安排几个刺客过去找诸葛亮。

不过是捎带手的事情,甚至都没必要跟女婿商量了,吕布如是想到。

149.第149章 第一百四十八 林墨布局,徐庶拜

彭城,紫阳书院。

最初的时候,这里是一套两进的院落,每一个单独的房间都摆放了书架,包括中间的客厅都用隔板挡开做了藏书库。

然后按照天文地理、农耕水利、兵法战书等等归类。

后来,诗会大获成功,引来了两千多的寒门学子,这两进院落反而是显得小了很多。

笮融便又把隔壁的库房也纳了进来,足可容纳个几百人读书了。

容纳不下的,便只能将书借走到他们落脚的民房里苦读。

可惜啊,最近并没有攻掠性的战斗发生,致使藏书这一块并没有得到增加,整个书院里也就只有五千多册书籍。

诗会过后,一些投靠而来的寒门学子倒是将手中藏书捐了出来,也堪堪破六千罢了。

要想扩大书院,就只能是攻陷其他州郡,从那些府库里搜罗出来。

要是能攻入冀州,那不开玩笑的说,可以轻松把书院扩大两倍规模,如果实行掠地战法,世家也不放过,那五倍也不在话下。

不过就眼下来看,其实也挺不错了。

至少老岳父是很满意的,他环顾四周忙碌的学子身影和被堆放的整整齐齐的书册,有些感慨,“允文啊,当年在洛阳的时候,蔡邕号称是天下藏书最盛之人,家中藏书过了万卷,经学大儒从来就是受人尊重的。

可我从来就不敢想,有一天也能像他那样藏书。”

确实,在这个世界,书是最好的装饰品了。

二人闲聊间,内屋一个年约二十六七,身穿洗的褪了色的儒袍的男子迎了上来,朝着翁婿二人作揖,“在下单福,见过温侯、兰陵侯。”

男子容貌平凡,属于放在人群中也不会让人多看一眼的那种。

翁婿二人对视了一眼,吕布笑道:“跟我来。”

一行三人离开了安静却人头攒动的书院,来到了隔壁的议政厅内。

徐庶站在厅中间,林墨站在台案旁,吕布则是一屁股坐在了帅椅上,随后看着徐庶,上下打量一番后笑道:“徐庶,徐元直。在萧关的时候啊就天天期盼与你见面了。”

很简单的开场白,却让徐庶倒退了两步,原本古井无波的脸上浮现出惊骇的神色,嘴巴一张一合,欲言又止。

一旁的林墨压了压手,解释道:“元直当年在闹市杀人,为了避祸而改了名,即便如今到了徐州,担心家中老母的安全,也不敢以真名相待,毕竟颍川就是曹操的老巢,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如果说刚才吕布的话让他心生不安,那林墨的话便是让他如遭电击,开口就将他的底细都给刨了个干干净净。

他一会看看吕布,一会瞧瞧林墨,原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却什么也记不得了。

“敢问兰陵侯,如何对区区在下这般了解的?”林墨会调查紫阳书院的学子,这一点他是早就清楚了的,毕竟他也清楚这紫阳书院说到底就是林墨在培植自己的势力。

可自己用假名这事除了荆州几个至交好友,也就剩下昔日颍川几个同窗知道了,没理由这么快就查出来吧。

吕布得意一笑,“徐元直大才,可不是区区之人,你可听过赵子龙的名字?”

“赵将军英勇无敌,单枪匹马闯入数千曹军阵地寻找兰陵侯,尔后又全身而退在典韦手中救主,这事谁人不知。”徐庶面露狐疑,不晓得吕布为什么这么问。

“那可知,他在公孙瓒麾下不过是一介军侯,后来还在常山赋闲三年。”

徐庶点了点头,“此事在下也有耳闻,听说是兰陵侯于阡陌之中识得千里马,温侯书信十三封,终请得赵将军出山相助。”

“说的好,我女婿有伯乐之才,便是籍籍无名之辈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在我女婿囊括之中。”

吕布食指中指并拢,指向徐庶,“便如你徐元直之名,就是允文告知于我。”

关于林墨能识人断物的本领,他也曾听过,比如甘兴霸,比如徐文向,比如赵子龙,只是徐庶很意外自己竟也在对方的囊括之中。

不过,徐庶对于自己的才华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不了解林墨为何能知道这么多的事情,一时间更为好奇了。

“元直,你既然选择留在了紫阳书院,自然是与我们志向相同,以后还望以诚相待。”

徐庶对着吕布做了个揖,“温侯当年手刃国贼,今又欲救天子出狼窝,在下虽不才,却愿意竭诚辅佐,略尽绵薄之力。”

光是这句话就足以让林墨肯定自己的判断,他也是个有气节的人,对大汉忠诚。

虽然老刘家如今已是人才凋敝,朝廷式微,可天下间还是有不少人心向汉室的。

这也是翁婿两人要给徐庶上一堂课的原因。

“元直,我且问你,当今国贼是谁?”林墨突然开口发问。

“曹操内挟天子以自重外凌诸侯以自威。如今的朝廷在其淫威之下,早已纲常沦丧、礼乐崩塌,曹操自是国贼,兰陵侯何必明知故问?”徐庶说这话的时候,昂首挺胸,肃目起敬。

“对,不全对。”

林墨朝着徐庶走前两步,目视着他,不急不缓道:“还有一个国贼,袁绍。”

徐庶眸子微微一沉,试探道:“兰陵侯说的可是袁绍不救天子这事?”

“当时,天子已诏令各路诸侯勤王保驾,袁绍完全可以从邺县派快马赶赴东都洛阳救援,可他却没去,个中道理,还需要我再言明吗?”

关于这件事,他在荆州的时候就跟司马徽、庞统他们几个都谈论过,基本可以肯定袁绍目光短浅,忙着进军并州鲸吞公孙瓒的地盘,否则,以他当时的实力,曹操肯定抢不过。

一个称帝,一个不奉天子诏令,袁家这对兄弟,也算愧对四世三公的汉室圈养了。

“这件事袁绍确实昏昧了些,至多也是未尽臣道,论不上国贼之名吧?”徐庶对袁绍也没什么好的观感。

“眼下是没有,可你细想,一个能把吞并他人州郡看的比营救天子还重要的人,未来若是灭了曹操,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吗?”

林墨辞色锋利,目光灼灼,端的一副忠臣帝党的做派,冷声道:“还有一件事不知元直知否,袁术兵败后曾向北国求援,袁绍怎么做的你知道吗?他竟然选择了接纳。

袁术可是篡逆称帝之人,袁绍如此行径,难道不是附逆吗?这等人,不算国贼吗?”

徐庶是何等样聪明的人,当然知道林墨说的句句在理。

真要细究起来,他也觉得袁绍要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后,大概率是会跟袁术一样称帝。

而且,到了那个时候,可没人能阻挠的了他了。

思忖片刻,徐庶便朝着林墨拱手,“兰陵侯话里意思在下明白了,欲救天子,扫清寰宇,必先联曹抗袁,再行灭曹。

只不知温侯与兰陵侯需要在下如何做。”

看吧,这就是聪明人,一点就通,不需要太复杂的解释了。

“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军械更是取之不尽,便是与曹操联手,我们胜算也极低,而且,照我估计,他应该会派一队人兵出青州牵制我们,然后举大军从冀州南下猛攻兖州。

曹操若是败亡了,我们自然是唇亡齿寒。”

林墨说完,吕布直接从帅椅上站起,走到徐庶面前双手搭在他的肩头,语重心长道:“所以,为了还政天子,为了中兴汉室,我们需要元直屈身前往北国,引为内应。”

徐庶心头一沉虽说两军对垒,兵不厌诈,可诈降做卧底这种事对于心中有气节的徐庶有些难以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评书喜欢说,诈降计是东吴擅用、曹魏偶用、蜀汉弃用,自诩正统的人多是看重气节,对于诈降会不屑。

二爷总骂东吴是鼠辈,这里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林墨适时补充道:“此次入北国之人,不仅要才智过人,更要有为大汉忍辱负重之心,这等人才放眼天下能有几人,非是逼不得已,我们断不会向元直开口的啊。”

这与徐庶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不过在翁婿二人的配合下,他确实动摇了。

为救天子,为扶保正统,我辈中人屈膝又如何

“我愿献身前往北国!”

短暂的考虑后,徐庶朝着吕布与林墨做了个揖,随后有些尴尬的说道:“可是,区区在下,如何能助温侯战胜袁绍啊?”

他是自认有些才华的,问题是北国士人想投靠袁绍的能从冀州排队到豫州来,远了不说,连郭嘉都在袁绍帐下做过事。

就名门声望而言,他还远不如郭嘉呢,寒门身份只身入北国,怕是连见都见不上。

“这一节元直尽可放心,允文早就为你安排妥当,只等你动身。”

见得徐庶已经答应,翁婿二人皆是松了口气。

这都能安排好?

徐庶当然知道这林允文的手段通天,借着那诗会占尽了便宜,当时也是看他这一身才华,才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

可他连这种事情都已提前做了部署,饶是聪明如徐庶也觉得有些发怵,“请兰陵侯示下。”

“你去河内找张扬。”

“张太守?”

林墨点了点头,“你去北国,他们可能瞧不上,可张太守去了,自是会有一定地位的。”

徐庶后退了一步,原来张扬也是你们的人

随后,他混沌的脑子瞬间就清明了起来,妙啊,张扬是太守,当然会被重视,至少做也做出来给天下人看。

可他毕竟是武夫,有勇无谋,深入敌后无法联络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拿主意,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谋士帮着出谋划策了。

这盘棋可不小,林允文的手段,还是一如诗会初见时那般惊人。

“张太守的手上还有两万多兵马,应该不会都带去北国,即便带过去也会被袁绍提防而充入各营,所以兰陵侯应该是准备让他以败兵姿态进入北国吧。”徐庶顺着林墨的思路往下猜。

“元直聪慧过人,确实如此。”

林墨给了一顶大帽子给徐庶带上,后者却面露犹疑,“最后一个担心,败兵姿态出现,以袁绍如今的实力,就算接纳也不会委以重任,如何破局?”

林墨露出一抹笑,“放心吧,应对之策我早已给了张太守,你人到了那头,他便可随时动身。”

连这都安排好了,徐庶哑然失笑,拱手道:“敬佩敬佩,兰陵侯这么一说,我倒是想立刻动身前往河内,倒要看看你的手腕如何让我与张太守在北国站稳脚跟。”

看林墨成竹在胸的表情,徐庶知道他不是在装腔作势,可是这里头的分寸拿捏真的太难了。

最基本的一点,过去后必须得到足够的地位,别的不说,至少要能参与议兵,光是这一点就万难了。

首节上一节131/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