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239节

林墨一怔,有些恍惚,喃喃道:“我当爹了,我有孩子了.”

有了孩子,这便意味着,自己在这个世界,真正意义上有了一个家,有了一盏永远等待自己回去的、照亮归家之路的油灯。

林墨当然是很开心的,甚至有冲动想立刻就回彭城去,见见玲儿,也见见自己的大胖小子林川。

可惜,大战在即,现在实在抽不开身子。

“玲儿没什么事吧?”林墨兴奋了好一会儿才赶忙问道。

“公子放心,有夫人们照看着,小姐好着呢。”听郭照这么说,林墨算是彻底放心了。

理论上来说,现在当然是该知会老岳父一声,让他也跟着高兴高兴。

但,怀里的郭照,体香沁人心脾,属实让憋了几个月的林墨走不动道,他直接一把抱起郭照,朝着床榻走去。

伴随着床帏晃荡,一阵翻云覆雨后,林墨便无力的趴在了郭照的身上。

“公子,你这么急着召我来,肯定是有事吧?”郭照脸颊绯红,香汗淋漓,却没忘了正事,当真是个合格的丫鬟。

“我想你了,这算不算大事?”林墨喘着粗气,任凭彼此汗水交融。

“公子这么说,奴婢当然开心。”

郭照咬着下唇,我见犹怜,然后又柔声道:“可是红袖招是公子的心血,小姐现在身子不便我这一走,红袖招就得搁置了,肯定不只是为了见奴婢吧。”

林墨这才笑着看向身下的郭照,在她鼻头亲吻了一下,“你要去一趟清河。”

“清河?”郭照秀眉紧蹙。

“崔家有个女孩叫崔娴,与岳丈大人联姻了,但我总觉得这事怕是没这么简单。”

林墨说着最严肃的事,做着最不正经的举动,继续道:“我派人调查过,什么也没查出来,你能把红袖招的暗线打理的井井有条,查一个女子,应该不在话下吧。”

近期都在晚上更新,只能保证是十二点前。

247.第247章 第二百四十六 狼烟起,四方乱

红袖招的暗线负责的工作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打听军情,也有可能是刺杀、嫁祸、策反,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靠近目标人物,她们不仅姿色得出众,还得有献身精神,学会琴棋书画,伪装、舞艺等等。

最关键的是,她们的身份、来历,几乎是查不出来的,并且每一个人安排的身份,也都是做了周密部署。

也因为这样,对于崔娴,林墨一开始就本能代入的是恶,自己能办到的事情,别人一样是可以办到的。

所以,作为即将成为这个家庭一份子的崔娴,总是要先经过最基本的考验,真要是身世清白,以后当小娘一样给她供着便是了。

“他们怎么查的?”近乎脸贴着脸的距离,让林墨可以清晰的嗅到郭照的幽兰之气。

“查了一下族谱,也盘问了下照顾起居的丫鬟,这些方面都查不出问题。崔家说她从小到大便足不出户,所以,外人方面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林墨的话让郭照微微颔首,“这样查确实没有任何意义,公子放心,我若去了清河,肯定能查的清清楚楚。”

“但是.”

林墨顿了顿,“崔家毕竟是北国首屈一指的世家,所以,你只能暗查,不能明面进入崔府。”

不能进府?

郭照秀眉紧蹙,这可就有点难办了,沉思了一会,她还是点了点头,“有点难办,但也是有办法的,不过我需要点时间。”

林墨一边亲吻着郭照,一边口齿不清道:“时间不多了,还有一个月崔家就会把人嫁过来,你速度要快一些。”

从邺城去清河就算是骑快马也需要两天,正常速度赶过去三天打底,也就是说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

心里默算了一下,郭照便嗯了一声,“足够了。”

“对了,红袖招的暗线,安排两个上太行山。”

“对付张燕吗?”

郭照已经不再是昔日唯唯诺诺的小丫头,掌管红袖招后,便是杀人技也要了然于胸,加上这条暗线本身从事的工作,让郭照对于天下各路势力都能了如指掌。

“到时候把人带过府上来,她们是去太行山的,不用担心跟我接触会暴露,而且,我也有东西要教给她们。”

“小事,张燕不过是一介山匪,混上去一点问题也没有。”

两人一边谈工作,正经事也没耽误,看着好像聊了很久,其实过去才小半柱香的时间而已,但看着媚眼如丝的郭照,林墨又放弃了要把吕玲绮诞下麟儿的消息立刻分享给老岳父的打算,便又是一阵床帏摇晃。

相比于低头不见脚尖的玲儿,腹黑小蹄子郭照身段没有这么大的冲击力,但架不住她漠漠水田般的吸引人,让人无法自拔。

所以,告知岳丈大人的事情是从正午拖到黄昏,又从黄昏拖到了晚上,最后变成了第二天。

翌日睡醒的时候,已经快要到午时了,林墨扶着墙艰难的离开了房间,惹得郭照抿嘴坏笑。

小蹄子还挺厉害的,我竟然拿她不下,林墨有种挫败感并发誓等她从清河回来一定要报仇。

老岳父看到林墨这副模样,本来想教训几句的,可一听到吕玲绮生了个大胖小子,高兴坏了,整个袁府都回荡着他的笑声。

这一日,老岳父直接在邺城开了粮仓,全城的流民随便吃,管够。

到底是今非昔比了,比从前阔多了,为了庆祝吕玲绮生下儿子,算是全城跟着沾光。

其实现在的条件远没有到可以挥金如土的地步,尽管有了曲辕犁和龙骨水车,尽管有了化肥生意,但因为富民政策,收取的税赋并没有从前那么狠,加上地盘大了,用度其实也是很大的。

吕布不是袁绍这种超级豪门出身的人,可以罔顾百姓死活,名义上现在其实占据了冀、青、徐三州和半个扬州,地盘大了,今儿有蝗灾、明儿有水患、后天又有疫病,要想救济,花钱的地方可多了。

而且,随着实力的提升,甘宁也写了信来,要求广陵明年的军费要翻两翻,这倒可以理解,甘宁可是负责打造水师的,走的时候只是丢给了他几千人,用的也不过是笮融船坞里的几艘商船罢了。

要想真正历练出一支可以抗衡江东与荆州的水师,要花的钱、要走的路,远了去了。

当然啦,对于吕布的放纵,林墨也并未加以制止,就当给林川那小子积福了。

邺城军营里,颜良文丑的效率属实是高,八百多陷阵营被抽离后的空缺,他们几乎是无缝衔接的补上了空位,其实大多数补缺的并不是先前被撤下来的人,而是另外被提拔起来的。

猜想,那些人里,应该有不少是张与高览提拔上去的,这部分人,只能是认倒霉了。

他们呈上来的奏报刚刚被吕布批了朱砂赵云就带着徐盛去点兵马了。

“兄弟,马上要打仗了。”徐盛去点兵,赵云则是走到了颜良文丑的身旁,像是说着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打哪里?并州?兖州?”颜良开口问道。

“并州.”

二人刚松了一口气,赵云又继续道:“还有幽州。”

幽州,是袁熙的地盘,他手上的五万大军里,有不少都是颜良文丑昔日部将,所以下意识的便皱起了眉头想要说点什么。

赵云直接压了压手,示意二人不必紧张,“放心,允文说了,答应你们的事,他说话是算数的。”

“打并州,我们哥俩当先锋。”文丑觉得,这算是一种弥补,对吕林翁婿信任的弥补。

置换将领这件事,一口气选拔了八百多人,这件事在北国军中造成了很大的反响。

不管怎么说,到底是给了他们一种错觉,颜良文丑回来了,所以他们也得以一展抱负。

可站在颜良文丑的角度来看,他们很清楚,这是吕林翁婿对他们的诚意,推心置腹的诚意,如果不是拿他们当自己人,这种位置的将官,怎么可能让他们自己做主呢?

但,对袁熙动手,他们终究是做不到的,因为那意味着要对昔日的弟兄大开杀戒。

“我建议们还是去吧。”赵云双手抱胸,认真的看着二人。

“怎么,温侯会迁怒?”颜良皱着眉头问道。

“那倒不会。”

赵云摇了摇头,“温侯和允文从来就是一诺千金的人,是我个人的建议罢了。”

“为什么?”这回是文丑问的。

对于赵云,他是心服口服的,不只是他精湛的枪法,还有这些日子相处来的行事作风,都足以证明,这是个值得交心的兄弟。

“允文出手,袁熙根本招架不住,到时候我自是要领先锋冲阵的,免不了一场杀戮。”

赵云长叹了一口气,目光有些深沉的望着天边,“你们去了,袁军会有所忌惮,到头来,杀戮反而能够减少许多。”

这么一番解释,两人心底都明白了,今日之幽州,便是昨日之黎阳。

问题不在于他们去不去,而在于林允文要不要取,他如果要取,这北国又能有谁拦得住他呢,区别不过在于会死多少人罢了。

二人对视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中都读取到了那一丝不安。

多好的北国儿郎,他们实在不忍因为袁家的权力之争而埋骨。

焦虑、困惑、为难纠结在一起,萦绕在了兄弟两人的心头之上。

一方面是先主公袁绍的儿子,对他下手,便是不义;

可一方面,又是五万北国手足的性命,如果自己不出手,他们被迫死战,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不着急,允文说了,要用兵的话,还有些日子,应该会在温侯纳妾之后吧。”赵云在颜良文丑的肩头拍了拍,转身离去。

这件事,对于他们两个来说确实挺难取舍的,一时半会大概是下不了决心。

所幸按着林墨所说,要年后才开战,还是有充裕的时间。

荆州,长沙郡府,大厅设了灵堂,祭奠着刘表的灵位。

“父亲,孩儿不孝,只能在这里给您安灵,请父亲宽恕。”刘琦噙着泪水在灵位前跪拜。

刘琮发来了哀疏,让他去襄阳城里给刘表扶灵,可诸葛亮却拦下了他。

先前,刘表病危的时候他要去襄阳,诸葛亮没拦,因为那会刘表还活着,襄阳城里各大世家看在眼里,蔡瑁还不至于敢公然的对刘琦下手,他若不去就是不孝。

可现在的情况不同,刘表已经死了,再去襄阳,蔡瑁当然也是不敢对他痛下杀手的,可软禁问题不大。

现在刘备能够在长沙栖身,打着的可是刘琦的名字,他若是被软禁了,换一个太守,分分钟能把刘备赶出城去。

鸠占鹊巢?那显然行不通,因为道义上吃不开,且不说刘备以仁义为本,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就算他愿意,城内的各大世家也会反他的。

所以,现在的刘琦是一定不能去襄阳城,去,就是送死。

在晓以利害之后,刘琦也是个明白人,只能在长沙这里为刘表立个牌位进一进孝道了。

“先生,景升兄遗立二公子为主,往后军政大权必然是落在蔡瑁的手上,他早就将公子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今后当如何自处?”厅外,身披孝服的刘备双手掬在前,面露惆怅神色。

“大哥说的是啊。”

同样披着孝服的关羽叹了口气,“如今他们以哀疏为引,诱公子入襄阳本就是阳谋,他若去了,会被蔡瑁软禁,若是不去,便是有失孝道,即时蔡瑁以此大做文章,只怕长沙郡里也会文武离心啊。”

读春秋的二哥可不是一个莽夫,除了人比较傲一点他是足以独当一面的统帅之才,眼光自然是很独到的,能够清晰的剖析这道哀疏背后的利害。

诸葛亮向他投去了赞善的目光,点了点头道:“关将军所言不错,不过先前公子已经去过襄阳却被蔡瑁拒之门外,此事当时有多人目睹佐证,所以现在就算不去,也是可以称做蔡瑁从中作梗的。”

“难怪先生当时是同意公子去襄阳,想来先前便已经想好了对策,佩服,佩服。”

诸葛亮只是微微颔首,随后看了一眼身后的大厅,确认没人留意,他才低声道:“其实,蔡瑁不可怕,刘琮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曹操。

如果我没猜错,他必然是会趁着刘景升丧期对荆州施压,蔡瑁这个莽夫如何能挡,即时只怕会主动开城献降。”

刘关张三人先是一怔,互看了彼此一眼,显然都被诸葛亮的推理吓的不轻。

这种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天下大势的分析,进行的精确判断,所以,他们只是揣摩了少顷,就知道,这事八成会发生。

曹操是什么人,对荆州早就垂涎三尺了,而蔡瑁呢,一个世家培养出来的莽夫,哪里能是曹操的对手,稍用手段就能把他给收拾了。

“先生可有妙计破敌?”刘备这下变得有些慌张了。

“有,只恐主公不肯听从。”诸葛亮看向刘备,目光灼灼。

“先生且说来。”

首节上一节239/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