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67节

张飞的提议不错,这确实是最快来钱来粮的法子,就连关羽的点头附和,“大哥,三弟说的在理,你且在城里与县令熟络,我与三弟兵分两路,每日挑他几个山寨不在话下。”

刘备坐在简陋的校场演武台阶梯上,脸上苦涩一笑,“此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须臾,他拧着眉头,不安道:“而且,我怀疑曹军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这就是没钱没人的弊端啊,没有钱养情报组织,你连对方的行动都不清楚。

关羽和张飞也不再说话,过去被人收留,不存在这些问题,现在出来单飞了,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才知道打江山不容易啊。

过了一会,刘备撑着双膝站了起来,“为今之计,只有向吕布和刘表求援。”

听到吕布的名字,张飞面露不屑,小声嘀咕了一句三姓家奴。

关羽则是沉声道:“吕布如今财大气粗,与我们又有间隙,只怕未必会有这么大度。”

他没提刘表,因为都知道,刘表在襄阳啊,书信一来一往那就得十多天了,人家也不是立刻就能答复,总得考虑考虑吧?

这样想来,眼前的情况,只有吕布能救自己了。

当然,还有一条路,南渡长江,直奔交州苍梧,太守吴巨是他的至交好友,去那里,不仅可以保存力量,而且粮草问题也能解决。

弊端也很明显,一旦渡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回中原了。

显然,刚刚逃离许昌,怀揣着天子血书的刘备不想这么干。

“我亲自书信一封给吕布,只希望他能记得当日收留之恩。”刘备走向一旁的军帐,取下竹简奋笔疾书,特意嘱咐要快马加鞭送到九江。

他知道现在吕布是在广陵的,而张辽在九江,想要最快速度知会到吕布,只有张辽能办到。

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等吕布的决定

第93章 征途,从这里开始

终于回到彭城了,站在林府的门口,林墨有种久违的亲切感。

还得是自己的狗窝让人安心。

“是回家住呢,还是在我府上住呀?”

大半年的相处时间,让林墨胆子肥了起来,带着几分暧昧低声道:“院内还有空房。”

把林墨送到门口后,吕玲绮骑着枣红马毫不留恋的离开,还不忘阴阳怪气的说道:“不必了公子。”

啊这

林墨幽幽的看着吕玲绮离去的背影,怨念够深的啊,这么久了还记着呢。

推门而入,还是熟悉的摆设,院内那株桂花盛开,浓郁的香味让林墨觉得很放松。

“公子终于回来了。”

已有大半年未见了,郭女王身披浅色流纱裙,踩着绣花鞋款款走到林墨面前,低头躬身做福。

哟,相比于最初入府时候一副楚楚可怜的流民模样,现下是面色含春,自带几分神韵,一双美眸中流光婉转。

林墨走上前特意做了个对比,点头笑道:“高了。”

然后目光下移,“也长大了。”

相比于最初的旺仔馒头,如今也是山包隆起,再过几年,估计就真有女王的模样了。

正是长身子的年纪,吃的好睡的好,发育起来倒也不奇怪。

不明所以的郭照羞涩一笑,“是公子太久没回来了,公子快用膳,奴婢是掐着时间准备的,还热着呢。”

在郭女王的引领下来到厅内,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六七个菜,菜式各异,不说色香味俱全也足以让人食指大动。

“坐吧。”

林墨坐下后看着站到一旁的郭女王努了努嘴,她才嬉笑着坐了下来,“你这半年多学了不少新的菜式啊,味道还不错。”

“公子离开后,奴婢在家待着也无趣,便去了巧翠阁学着一些手艺。”

巧翠阁是类似于后世的培训学院,被家里卖了的女孩或者流民在那学习各种技艺,次一等的就是丫鬟手艺,怎么照顾人,怎么烹调;有点姿色的,会被培训成舞姬甚至是花魁。

当然,也有像照儿这种主动花钱报名的。

除了这一手好菜,她的自称也变成了奴婢,不过林墨也没想纠正,随她去吧。

然后就是吃着饭讲着半年多来发生的一些事,大多是林墨在说,照儿只是认真的听着。

古代礼仪很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所以林墨不问,她一般也不主动开口。

直到结束用膳,消食过后林墨重新躺在了那张他自制的懒人椅上,闻着桂花香,别提多安逸了。

收拾了饭桌后,照儿站到了林墨身旁,这会话就多了起来,讲着她这半年来发生的一些趣事。

唔,说是趣事,其实挺无趣的。

至少,对于一个十四五岁青春年华的少女而言,林墨觉得这些事应该不是她喜欢的才对。

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直到看见林墨打了个哈欠,照儿才立刻会意的说:“我去给公子烧水沐浴。”

林墨点了点头,这就比军营里舒服多了,有人细心照顾,连洗澡水都给你放好,不至于像在军营那样,洗个澡都左右为男。

过了一会,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林墨便起身走向沐浴房,照儿已经放好了水,还在大桶里放满了桂花。

不知是因为水太热,还是太久不见,烛光下的照儿脸颊发红,朝着林墨走来。

下一息,开始主动为他宽衣解带。

啊这从前不都是放完水就离开的吗?

有些无所适从的林墨想说这没必要了,又本能的不想拒绝,只能尴尬道:“这也是巧翠阁学的?”

照儿小声嗯了一句便不再说话,伴随着衣服解下,展示出林墨蕴含力量的肌肉,散发着男人的阳刚之气,看的她眼神迷离。

这是大半年的强化训练换来的盛果。

当林墨只剩下最后一条里裤的时候,照儿似乎还没打算停下,“啊这就不用了。”

林墨直接窜入了桶里,双手搭在桶沿,仰着头闭目享受。

嗯?

本以为做完这一切照儿就该离开了,结果背后一双冰凉的小手已经开始揉捏林墨发酸的肩膀。

你是去的巧翠阁呢,还是教坊司啊。

玉兰柔夷在林墨发烫的身躯游走,让他不觉中口干舌燥。

林墨尽量让自己放轻松,就像前世明明初次去会所非要装成老司机的模样,要维护住男人最后的尊严。

最后,并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发展下去,看来照儿去的确实是巧翠阁,而不是教坊司,林墨对此表示有些失望。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笮融如约而至,吕玲绮也准时到达。

书院的前期筹备工作一直都是笮融在做的,在他的来领下,林墨和吕玲绮来到了一处三进的府苑,标准的开窗式院落,中间的池塘栽种了象征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笮融开始带着林墨一间间房的逛着,每一间房都错落有致的摆放着书架。

“贤弟,按照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兵法等等归置在不同的房间里。”

很庞大的布局,不过每一间房里的书架上,摆放的书籍并不算多,就算是已经把九江、庐江和广陵三郡府库的书都搬了过来,加上彭城府库里的书,也远远无法填充满这些书架。

毕竟,不是什么书都能往上面摆的,四书五经那些最多算是启蒙类,能被招揽过来的都是学子,出身寒门但肯定也是有些才华的,所以要秉持进修的原则摆放。

“看着有些单薄。”

林墨走到一处书架,取出一卷书册随手翻阅,喃喃道:“不过没关系,未来藏书会越来越多的。”

这里,不仅仅是培植己方势力的地方,未来,如果老岳父真的走向了鼎盛,这里也会是分化世家的地方。

“是也是也。”

笮融在一旁附和道:“有贤弟辅佐,用不了多久温侯便可问鼎中原,到时候这书院,还得扩建呢。”

笮融说话永远都是这么动听的。

“对了贤弟,书院尚未起名呢,要想推广,还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贤弟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林墨低头沉思了一会,“就叫.紫阳书院。”

紫色被赋予代表皇家权柄是从唐朝开始的,所以不用担心犯忌的问题。

笮融重复了几遍后,露出满口黄牙笑道:“紫阳书院好名字,朗朗上口。”

林墨走出了房间,来到院内,举目四顾,“后续的事情,还得靠帮忙。”

“这一点贤弟可以放心,已经有安排了。”笮融露出你懂得笑容。

紫阳书院的创办是为了吸纳天下的寒门学子,以便打造自己的士人力量填充到各郡县里去,所以,宣传很重要。

好在这些寒门学子或者有学士的闲散游侠都有各自聚集的方式。

比如,世家拉拢寒门学子的时候,最惯用的手段就是每季甚至是每月在指定的地方开办论政宴,以此来吸引士人们到访,再想办法收为己用。

也有像亮子他们那种三五成群躲在山野林下,隔三差五聚在一起卖弄才华为自己打广告的。

紫阳书院的后面是吕布,可依旧是需要去做宣传才能把这些人给吸引过来。

把这些都敲定后,笮融才从衣袂下取出一块帛布递给了林墨,“贤弟,白糖出售已有一季,这是收支,你过目一下。”

事情多到把这都给忘了,林墨看了一眼,好家伙,一个季度销售额高达两万金,刨去成本、运输费用,纯利润也有一万五千多金,算是一笔天文数字了,要知道攻克了寿春也才从皇宫里搬运出了两万金来。

没等林墨高兴,笮融又递上一张帛布,“这是铁的采购清单和花费。”

嘶~

林墨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这么多,你不说只采购到了两船吗,要一万两千金?”

笮融一副比窦娥还冤的表情,“我的贤弟呐,咱们这些铁可都是从私坊采购的,那肯定是要比朝廷兜售的贵啊。”

倒也是.

难怪人家说军队难养啊。

光是一项铁的开支就这么高了,两船铁全部投入到兵器铠甲上,都造不出两千人的用量,这还不算他们的月俸,抚恤金之类的。

养军队啊,真是个无底洞。

帛布的最后面是海沙及工坊花费了三千金,一旁的吕玲绮瞥了一眼后,嘀咕道:“海沙不是免费的吗,从海西那边运过来也用不着这么贵吧。”

笮融欲哭无泪,哭丧着脸道:“小姐有所不知啊,曲辕犁和龙骨水车出来后,耕种的人多了,跑运输的人出奇的少,所以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

还有,按贤弟要求的高温作坊是需要各类鼓风设备和熔炉,规格都赶上彭城的考军处了,再加上那些匠人,三千金我可真没中饱私囊啊。”

“瞧瞧去。”林墨笑了笑,示意他在前面带路。

书院是在议政厅的旁边,靠近一个郡的行政中心,也算是标注它的身份吧。

而新造的工坊因为占地较大,是在地价最便宜的城西。

笮融没撒谎,这的工坊确确实实可以跟彭城的考军处相提并论了,高温炼制的装备、熔炉一应俱全,甚至是吹制模型用的铁管也按着林墨的要求打造好了。

这工坊占地约莫半亩,四周砌了高墙,除了制造玻璃的熔炉,旁边还有专门堆放原料的仓库和备用间。

“烧锅吧。”

首节上一节67/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