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98节

可是,可是啊,我找了个女婿,竟然被大儒钟迪称之为独享天下八斗才华的人,光宗耀祖了,光宗耀祖啊!

吕布的眼眶,竟然湿润了.

他是真的很高兴,而这种高兴,不像是夺得城池的一时兴奋,像是把多年积压在心里的恶气,一口出了个尽。

允文这臭小子,跟玲儿去骑马为何不骑赤兔,万一摔伤了怎么好,不行,见到他要骂上几句。

“兰陵侯为何不到场?”

终于,有人问起了这个问题。

“是啊,他可是诗魁,才高八斗之人,听说还不到弱冠之年,请温侯让他出来,好让我们也见一见啊。”

“在下颍川陈进,请见兰陵侯。”

“请见兰陵侯!”

这一声声的吆喝下,吕布终于感觉到自己东道主的身份被众人记起来了,这些酸臭腐儒,前两日对我视而不见这会就礼貌的不行了。

还得是我女婿呀。

“行行行,我这便派人去传他。”吕布很自豪的一挥手。

好似在这一刻,诗会的氛围才算真正的高涨了起来。

人们似乎也终于反应过来,钟迪说的不仅没有夸大,应该还低了一些。

因为,林墨他从来就不是以诗文见长,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兵法奇才啊。

尤其是火烧安丰县一役,身在彭城,却能助刘备破敌,当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呀。

派去请人的军士还没来得及跑出校场,入口处便走来一人。

那人身一袭白色儒袍,湛青色的辔头尽显儒雅,腰间挂着一柄宝剑,身后披风猎猎作响,端的是一副周游天下的游侠装扮。

白袍少年行至演武场中间,朝着点将台上的诸位大儒抱拳拱手,“晚辈林墨林允文,见过各位先生!”

周遭是一张张呆滞的脸。

他就是林墨?

兰陵侯林墨?

当真是年少有为,无论是风度、才华,俱是当时一流。

远处的大乔也忍不住歪着脑袋打量着林墨,风度翩翩的少年,才高八斗的诗文,无往不利的战绩,堪为当世第一人啊。

本就清冷的大乔感觉到芳心摇曳了。

小乔也眨巴着眼睛,心里忍不住嘀咕,江南才子无论是才华、名气还是样貌,都远不及此人。

由于大小乔都本能的朝着林墨的位置走动了两步,这个举动被不少士子看在眼里,心里在呐喊。

可恶啊,要是站在台上的人是我该多好,不仅一举成名天下知,还能赢得美人芳心,必为千古佳话呀!

莫说是他们,就算是吕布,心里也在感慨,允文啊,你这臭小子今日可比我当年虎牢关一战还要威风八面。

“好,好,一表人才,温文尔雅,英雄出少年啊。”钟迪点了点头。

“敢问先生,晚辈可算得上是此次诗会的诗魁?”林墨依旧抱拳,朗声喊道。

庞统心里冷嗤了一声,装上了是吧,还要再强调一次?

“当然!你一夜成诗九十九,每一首都足以传唱,诗魁,实至名归。”钟迪给出了回复。

“多谢先生,不过”

众人凝神屏息,出神的看着林墨,“实际是作品一百,而非九十九,请允许晚辈将最后一部作品当众朗读,若是先生们觉得此篇也算佳作,这诗魁才算实至名归。”

“噢?”

这下,十位大儒又来了兴致了,“还有佳作?快快读来!”

方才的九十九首,已经是让大家觉得心中意气激荡,有年老者也生出万丈雄心。

这压箱底的最后一首,必然是要比先前那九十九首更为出彩,否则他不会选择在这种时候要求当众读初。

是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

不仅仅是钟迪等十位大贤,就是在场的士人们也觉得肯定是如此,不由都伸长了脖子,咽着口水,静待林墨。

“不过,我这不是诗,而是一篇檄文。”

“檄文?”

众人没等来佳作,却只等来这么一句话,不免有些茫然。

要知道,檄文可是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理论上来说,这种载体不可能出现比刚才那些诗句还出彩的地方才对。

可他是林允文啊,独享天下八斗才华的男人,士人们愿意相信,便是急促的催道:“说好了题材不限,诗词歌赋皆可,檄文也算了,请兰陵侯速速念读!”

好。

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

林墨缓缓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后,猛然睁开,朗声呐喊: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这本是陈琳的讨贼檄文,被林墨一口气背诵完后,整个校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除了风声,再无其他。

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林墨,不知所措.

这这这.

这是在声讨曹操吗?

这是要攻打曹操吗?

不愧是才高八斗的林允文啊,檄文里把曹操骂的是狗血淋头,可偏偏整篇檄文又彰显一股霸气,必是可以传扬海内外的绝世精品啊。

徐庶踉跄着后退了两步,再看林墨的时候,眼神里不见方才的钦佩俱是惊恐和畏惧。

此等权谋心术,此等城府算计,惊天手段,惊天手段啊!

他终于明白林墨到底想干什么了。

这诗会从头到尾就是个由头而已,他真正要做的,就是当着众人的面念出这篇讨贼檄文。

先是用九十九首诗坐定诗魁的位置,最后的讨贼檄文就成为了压倒其他作品的首席。

试想,众人若是认准了他是诗魁,就代表着赞同他的檄文,自然而然是要遵照檄文里的内容一并声讨曹操。

这分明是逼着大家跟他一起讨逆曹操啊。

天呐,此人.徐庶咽了咽口水,只觉得头皮发麻,脑袋发颤,甚至想不到该用什么词汇去描述林墨。

一个不到弱冠之年的人,竟然用心如此之深。

终于明白为什么吕布能崛起如此之快了,谁得此人辅佐,必成千秋大业啊!

如果说,一开始的徐庶还有些犹豫,那么到这一刻开始,他是不会离开徐州了。

吕布,就是他要辅佐的人。

不因为吕布,只因为林墨。

无论是司马徽、诸葛亮还是庞统等人,包括他所熟知的颍川俊杰,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让他生出恐惧的心里。

这天下,不是归于他,还能归于谁。

“还走吗?”徐庶看向一旁的庞统,发现他也呆滞了,连酒从葫芦口倾斜而出也浑然不察。

“走马上就走。”

庞统掉头便离开,然后折返回来小声道:“此人太过危险,用心歹毒,留在吕布营中,只恐迟早会.”

徐庶嘴角抽了抽,讪笑着问道:“那你就不怕将来在战场上遇见他?”

庞统呆立了一会,明显是有一阵心悸,随后不屑道:“战场之上,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况且,就算要投吕布,且看他能否战胜曹操,我再做权衡。”

庞统跟徐庶终归是不一样的。

他需要考虑庞家的利益,如果搭上的是一艘沉船,那不仅是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连带着家族也可能被其他三家吞并的。

谨慎,是永远不会错的。

徐庶没有这些担忧,亲眼见识到了林墨的手段,他已是心悦诚服。

不走了!

(麻烦各位把136章订阅一下呀,为啥跟137差这么多的,均订都被拉下来了)

各位是不是很反感开车,是的话我就不写那些

120.第120章 第一百一十九 来自林墨的威胁(

诗魁是林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没人不服气。

可是在诗会结束后,世家公子里有些头脑的人都终于意识到被林墨给耍了的事实。

没办法啊,当时他一口气拿出九十九首诗,就已经坐实了诗魁之名,钟迪的盛誉更是现场就造出了一个成语:才高八斗。

在这种时候,林墨喊出了讨贼檄文,尽管当时没反应过来,可你也不能说他有什么不对。

因为他是站在一个汉臣的角度,端着为国除贼的忠君爱国之心,谁说他不对,不就相当于附逆了?

但这些世家公子脑子里装的也不是稻草,终归是明白都被他给利用了的事实。

出奇的是,却很少有人骂林墨。

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没有带来愤怒,反而是让这些人更加惊骇于他的手段。

看似为他人做嫁的诗会,到最后,所有的好处都被他林墨一个人给捞了,成就了才高八斗之名,阻断了世家们支持曹操的路。

当然,还有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是他们没看到的,那就是紫阳书院在一天之内,得了两千多名寒门学子拜门。

这还只是暂时的,随着诗会上林墨的九十九首诗加那篇讨贼檄文传开后,只怕会源源不断的有人慕名拜入紫阳书院门下。

“天纵之才,天纵之才呀,这世人都成了允文的棋子。”陈宫忍不住的赞叹。

这样的手段,连徐庶都被吓的不轻,更何况是陈宫呢。

不过因为追随吕布后,东郡陈家也就随之解散,他不用像刘晔、鲁肃他们一样为了家族利益去,倒是没有手中捞月的遗憾。

一向听到有人夸奖女婿就与有荣焉的吕布这次只是干笑了两声,连附和都没一句。

这女婿,太妖孽了,一个诗会堪称名利双收,还顺带着把曹操给架在火上烤,连他都清楚,讨贼檄文一旦在四海传开,对曹操的后果有多严重。

很大可能他得放弃攻伐徐州,至少短期内能够迟缓他的兵锋,即便是强行用兵,后方也可能出现不稳定,而且士气必将低迷。

所以,贾诩得知了这件事后直呼:“允文的讨贼檄文,堪比十万大军!”

以至于吕布会经常出现细思极恐的状态,每每想到林墨的可怕,他都会安抚自己,幸亏是我女婿,幸亏他是我女婿啊,要不然就惨了。

诗会结束后,各大世家陆续离开了彭城,庞统也走了,走的很坚定。

首节上一节98/3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