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123节

  ……

  早朝,各部列班站好开始奏事。

  首先是接见外地官员,毕竟人家来京不易,朱元璋也很体量,把他们的事优先处理。

  之后是边关战事,主要是粮草和兵马调度,徐达汤和等人轻装北上,粮草兵马早已调动到位,就等他们到了就能出塞作战了。

  之后是六部诸事。

  轮到刑部的时候,张宗艺出班就迫不及待的提起了徐勇的事。

  “陛下,徐勇一案尚有诸多疑点,臣以为当由三法司会审,查明详情,还请陛下允准!”

  他们这些文官在得知后李伟在军器局做的事情后,皆是惊怒无比,这个李伟,之前就有重臣因他被罢免、杀头,现在成了驸马,更了不得了,成婚第二天就私自杀官。

  虽然朱元璋已经给这件事定性了,但是他们可不会轻易相信,这里面定然另有隐情。

  朱元璋闻言也是微微皱了皱眉,暗道麻烦。

  目光投向工部,薛祥会意出班,奏道:“陛下,徐勇贪赃证据确凿,此人一时性急,刺伤了驸马爷,这些也都有人证物证,臣以为无需再审。”

  “陛下,臣听说当时有许多工匠转观,臣以为应该将那些匠人也审问一下。”张宗艺赶紧道。

  这件事虽然人证物证齐全,但其中疑点颇多,反正他是不相信徐勇有这个胆子的。

  当时在场的人里,鲁提一口咬定是徐勇行刺在先,吴勇那些护卫更不用说,其他在场的管事现在也都死了,现在他能追查的也就那些工匠了。

  朱元璋微微皱眉,看向站在最前面的李善长;“都察院认为呢?”

  李善长微微一怔,立刻躬身道:“臣以为既然证据确凿,无需再审。”

  最近这段时间,李善长一直是老老实实,什么都不搅和,只有朱元璋问的时候才会顺着朱元璋的意思说两句。

  前一段因为李文忠的事情,朱元璋起了疑心,然后李善长就被自己手底下的御史弹劾了,他也因此挨了顿训斥,还被降了待遇。

  虽然他现在署理都察院,但是事实上这些御史都不听他的。

  他虽是文官,但事实上却与勋贵走得更近,都察院这些御史,除了像韩宜可、道同那样的死脑筋,就是朱元璋故意安排的传声筒,他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个摆设。

  李善长的说完,张宗艺却并不给面子,依旧坚持:“陛下,徐勇就算贪赃,也没有胆子行刺驸马,此事还是应审一审才能服众!”

  朱元璋目光微凝,话到这个份上,不走这个过场是不行了,他只得轻声道:“好,那你就审吧,另外既然是工部所属之事,就让薛祥协理吧。”

  “陛下,薛尚书执掌一部,不能擅离,臣以为还是让赵侍郎协理吧!”

  薛祥跟李伟走得这么近,张宗艺自然不肯让他来协助办案,还是找跟李伟不对付的赵俊更为稳妥。

  朱元璋也没有拒绝,因为他知道赵俊也会偏向李伟这边,卖放匠人这种事,上边没有人指使,凭徐勇一个小官是办不了的,这个人十有八九就是赵俊。

  赵俊为了避免贪赃的事追查下去,也会把这个案子尽快了结,不过多生事端。

  不过等这事办完了,赵俊他也不会放过,贪官污吏,肯定得杀!

第168章 回门

  “赵俊,那就由你来协理办案吧。”

  朱元璋轻声道。

  “臣遵旨。”

  赵俊闻言连忙出班领命,但是心中有鬼,低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朱元璋心里冷哼一声。

  刑部奏事完了,还有其他各部,最后是御史弹劾。

  “陛下,臣弹劾李伟指使工匠殴打官员。”

  “嗯,那就罚俸半年吧。”

  上次徐勇被打的事情,李伟担下了责任还没处罚呢,这时又被人拿出来说事,朱元璋也没拦着,直接下令罚了半年俸禄,不过这个俸禄是他的六品教坊使的俸禄,可以说是不痛不痒。

  “臣请陛下允准李大人官复原职之事,李大人当初虽然越权行事,但事后证明他是对的……”

  韩宜可也出班奏请道,这已经是他第N次上奏这事了,之前陛下都是置之不理,群臣们也都习惯了,就当他是例行公事,毫不在意。

  “嗯,准!”

  朱元璋轻声道。

  群臣:???

  “陛下,不可啊!李伟屡有不法,实在不宜再让他再身居要职!”

  “是啊,不可呀!”

  “怎么不可,李大人才能过人,就该当如此!”

  “李伟确实有才能,陛下英明……”

  群臣反对,韩宜可和薛祥据理力争。

  不管他们怎么吵吵,反正朱元璋圣意已定,他好不容易把这小子赶回工部去,当然不能让他这么闲着。

  就这样,李伟被罚了点俸禄,就又官复原职了。

  十日后,李伟携安庆回皇宫拜见朱元璋和马皇后,还有皇妃、太子、皇子等,都要见一遍,相当于是回门了。

  他们先是去乾清宫见了朱元璋,被朱元璋随手打发了,又去了坤宁宫拜见马皇后。

  坤宁宫里,李伟和安庆在女官的带领下见到了马皇后,马皇后穿着燕居服,面带笑容的接受了他们的拜礼,礼仪结束后,还赐了午宴。

  午宴上,安庆自然不会跟母后客气,指使着小红给她夹菜。

  而李伟虽然想讲究着点,但奈何他也不懂这些礼法,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食时稍微注意些。

  “在本宫这里不用拘束,就跟自己家一样。”

  马皇后和蔼的笑道。

  李伟恭敬道:“谢皇后娘娘。”

  马皇后笑道:“以后可以改口称母后了。”

  李伟低头称是,但是却并没有叫出口,马皇后无奈的摇了摇头,但也没有强求,转而又聊起了家常,李伟恭敬的应付着。

  马皇后跟朱元璋是两上极端,一个整天吹胡子瞪眼动不动就发脾气,一个就和蔼可亲很好说话,让李伟有种过年回家的感觉,虽然有些唠叨,但确实很温馨。

  算起来,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过父母家人了,心下也不由的有些思念,可惜相隔六百多年,再无相见的可能。

  用过午饭,李伟和安庆告辞,马皇后将两人送出门外。

  “皇后娘娘留步,我们就先告退了。”

  除了马皇后,可还有许多皇妃等着他们拜见呢,时间紧任务重。

  “嗯。”马皇后轻轻点了点头,顿了一下又说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有时候做事有些偏激,你要多体量他一下。”

  李伟闻言,微微沉默了一下,才道:“娘娘放心,微臣明白。”

  马皇后看他的样子也知道这句话没起到效果,只得微微叹息。

  李伟和安庆离开坤宁宫,又去拜见其他皇妃,然后又去见了朱标和诸位皇子,等转完这一圈,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终于完成任务的李伟,正要跟安庆一起离开,朱元璋身边的太监徐寿却找了过来,说朱元璋召见他。

  李伟微微一皱眉,知道这肯定是找他要算账了。

  让护卫和小红他们陪安庆先回府,李伟自己又去了乾清宫。

  “参见陛下!”李伟行礼。

  “免礼吧。”

  朱元璋随口道,然后他走到李伟身边,绕着他转了一圈,随后阴阳怪气道:“好啊,真是咱的好驸马呀,刚大婚第二天,就敢私自杀官了,这要是再过上几年,你还不得上天啊!”

  李伟收回手站好,暗中撇嘴,上天有什么难的,用不了几年,有几个月时间,弄个热气球就上去了。

  “陛下,徐勇贪赃枉法被我抓到了证据,我……”

  “行了,别跟咱说这些套话,你以为咱不知道你的心思?”

  李伟把之前准备好的说辞讲了出来,然而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打断。

  “军器局刚打了徐勇,被刑部斩了几个匠人,你回头就把徐勇给杀了,你好厉害啊!这下军器局里的匠人肯定都得对你唯命是众了是吧?”

  “还把那些管事给咱送来,你这是给咱递把柄,咱有了把柄就能放心的用你了,是吧?”

  “咱把闺女嫁给你,封你驸马,给你收拾烂摊子,又给你官复原职,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竟然还这么想咱?”

  李伟沉默不语。

  现在朱元璋可能确实没想着要把他除掉,但将来就难说了,不是他自傲,如果他真要全力以赴的搞科技,发现到最后肯定会引来猜忌的,这是必然的。

  以前一心躺平不必想这些事,但是现在要全力以赴,这些就必须得考虑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站在他面前沉声道:“军器局咱可以完全交给你,但希望你能拿出点像样的成绩来,不要让咱失望!”

  “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李伟心下微微松了口气,郑重的回道。

  这次他这么干,除了帮那些工匠复仇,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军器局完全掌握在手里,他也没有隐瞒这个目的,既然朱元璋答应了,那就最好不过了。

  他想要获得足以能保住自己和身边的亲人的权势力量,靠他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必须得有一批班底,军器局的这些匠人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哼!”

  朱元璋轻哼一声,停顿了片刻,才又淡淡的问道:“身上的伤怎么样了?”

  李伟微微了怔,才回道:“谢陛下关心,臣这只是小伤,已无大碍。”

  “下次不要这么鲁莽了,那个徐勇贪赃枉法,即使你不说咱也会收拾他的!”

  “是,臣明白。”

  “嗯,早点回去吧,照顾好安庆。”

  “陛下放心,那臣就告退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李伟施了一礼,退了下去。

  看着李伟离开的背影,朱元璋叹息一声,现在这小子的心思变得比以前重多了,他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按说这正是他想要的,这种人才能担起牵制淮西诸将的大任,但是看他的样子,跟自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直来直去的了,虽然现在成了他的驸马,但他反而感觉不如以前那么让他放心了。

第169章 铸炮

  张宗艺在赵俊的协助下对当初军器局的匠人进行了审问,然而这些人本来就没看清楚,他们就只记住了李伟最后喊的那句话,一口咬定是徐勇刺杀在前。

  张宗艺审了好几天也没审出别的来,而且因为有韩宜可代表都察院监督,也不许他用刑,最张只能无奈的草草结束了这个案件。

  李伟官复原职,回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并且有驸马的身份加持,地位更胜从前。

  当李伟回到工部衙门的时候,孙建这个曾经因左右脚先进门挨了两顿打的下属不由得暗自庆幸,幸好他没有因为李伟被贬就找茬报复,甚至过年的时候还送了拜贴。

  李伟回来之后,立刻就对所属的各个衙门进行了调整,军器局自不必说,徐勇死了,鲁提自然又被提拔成了正使,然后其他的管事也都换了一批,当初带头叫好的他都给提了上来。

  其他的皮作局、陶窑厂,也都换上了自己信得过的人。

  朱元璋默许了他的这些举动,就等着他拿出成绩来。

首节上一节123/2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