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18节

  根据龙禁卫传回的消息,徐晋临出发时明明下令任城卫调兵剿匪的,可直到徐晋在曲阜县外没了踪迹时,任城卫始终没有一兵一卒走出大营。

  “十三爷,我想去任城卫走一趟……”

  刘恪直接打断了贾琮的话:“你不想,乖乖在府衙呆着,本王会传令任城卫指挥使马靖前来。”

  开什么玩笑?当下兖州府上下文武就没一个可信得,贾琮去了任城卫鬼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堂堂钦差都能在曲阜县城外不知所踪,再丢一个钦差副使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贾琮闻言叹了口气,正要再次请命,却见随行的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吕效祖带着两名书吏,携带一沓账册走了进来。

  “王爷,小贾大人,情况比下官想象的还要糟糕,兖州府库仅有一千石存粮,库银两万两,还都不是官银,折合市银最多一万七千两出头。”

  哗啦啦……

  吕效祖让人将账册全部堆在刘恪面前的桌案上,随便翻开一本再次叹气。

  “都是作假的账册,若按账册所载,府库存粮应该在三万石以上,存银应该有八万两白银。可下官亲自带人去查了,粮库里是已经发霉的一千石陈米,银库只有成色很差的市银摆在架子上。”

  刘恪还算冷静,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制止了吕效祖继续说下去。

  当务之急是赶紧筹集钱粮,根据四处送来的消息,听说钦差驻跸兖州府城,各地的流民已经往这里汇聚过来了。

  贾琮站起身来,抱拳请命:“下官请命筹粮,明日午时前定会筹集到万石粮食!”

  “荒唐,你去哪里筹集粮食?”

  刘恪正心烦着,挥手打断了贾琮的话。

  却见贾琮神情郑重,再次拱手说道:“下官真有办法筹集到粮食,不过需要借王爷的名头一用……”

  ……

  兖州闹匪,天灾人祸齐至,城外哀鸿一片却丝毫不影响城里歌舞升平。

  泗水河从兖州府城穿过,沿河两岸颇有秦淮河畔的韵味。府衙东南的泗水河畔,酒楼茶馆、青楼画舫一应俱全。

  贾琮倚着木栏凭眺远处的灯火,吕效祖看着手中的名单有些疑虑。

  他不禁开口问道:“大人,这些人真的会把粮食卖给咱们吗?囤积居奇向来是这些商人的手段,如今城中粮价一日三涨,他们怎么可能会平价售于官府?”

  贾琮摸了摸腰间的雁翎刀,冷冷说了一句:“他们便是不想卖,本官也会让他们乖乖卖给咱们的。”

  咚咚咚……

  贾十一推开雅间的门走了进来,抱拳禀道:“除了曲家、秦家、晏家外,城中其余乡绅、富商共计四十二户主事人具已到来,正在楼下候着。”

  “十一叔,那三家可有说过不来的原因?”

  贾琮摘下了腰间的蟠龙金令,轻轻搓着上面的龙纹。

  只听贾十一回道:“曲家家主让人回话,感染了风寒,暂不得行。秦家的管家说,他家家主的第八房小妾今日待产,没时间过来。晏家在城外的老宅遭了白莲教的毒手,祠堂被毁,族人死伤多大二十余人,晏家家主晏徽吐血昏迷,其长子晏承霖倒是回了一封书信……”

  说着,贾十一将那封信递了过来。贾琮打开一看,书信的内容很简单,晏家家主晏徽昏迷,家中子女皆在家中侍疾,无法赴宴。

  略过那几句致歉外,晏承霖估计是想到了贾琮邀请的原因,附上一道盖有晏家家主印记的手书,凭此可去晏家粮铺拉走千石粮食。

  晏承霖信中说,粮食无偿捐献,只求官府为晏家死伤的二十余族人报仇雪恨。

  贾琮收起来书信,同时将手中的蟠龙金令递给了贾十一。

  “既然曲家跟秦家给脸不要脸,那本官也就不打算继续给他们脸了。十一叔,你亲自带人查封这两家的商铺和仓库,把所有的粮食连夜拉去府库存放。若是有人阻拦,杀无赦!”

  咕咚!

  吕效祖忍不住咽了下口水,他犹豫了下硬着头皮劝道:“大人,这样做有些不教而诛之嫌。查封了铺子仓库便好,杀人的话……”

  “不杀,何以震慑宵小?”

  贾琮冷漠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杀气,他摆了摆手:“去吧,既然曲家和秦家的人不愿意来,那就再也别来了。吕大人,随本官下楼去会会这群兖州名流吧。”

  沂蒙楼是兖州府城最大、最奢华的酒楼,一楼、二楼坐满了贾琮邀请而来的兖州名流。

  贾琮与吕效祖自三楼楼梯往下走时,原本喧闹的酒楼立马变得安静。

  紫袍在身的贾琮让这些人既好奇又畏惧,这位小爷有一个混不吝的爹,百无禁忌。

  他们曾想过联手对抗贾琮的邀请,可商量了一个下午最后还是没敢像曲家、秦家那样寻了理由拒绝。

  毕竟不是谁都有高官显爵的背景,或许他们头上有举人、秀才的功名,家中有一二官绅撑腰,可谁的腰也比不过面前这位小爷的腰粗啊。

  况且,这位小爷的背后还有一尊大神,名传天下的忠顺亲王还在府衙坐着呢。

  “拜见贾大人,拜见吕大人……”

  贾琮走到了楼梯的半腰,面色平静,俯视行礼的众人。

  他抬了抬手,沉声说道:“诸位不必多礼,本官今日邀请诸位过来是有求于诸位……”

  四下当即有有嗡嗡嗡的窃窃私语声,贾琮并未在意,反而直截了当的将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

  “白莲教匪作乱的事想必诸位都知道,天灾人祸齐至,百姓流离失所。兖州府出了硕鼠,府库半点存粮都没了,故而本官今日邀请诸位来此,就是想跟诸位买些粮食应应急。”

  “鄙人洪世兴,敢问贾大人,兖州没了粮食,为何不像济南府调粮?”

  贾琮看向向自己拱手发问的白须老者,摇了摇头回道:“鞭长莫及,流民眼看就要汇集至府城,大雪漫天,从济南府调粮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本官方才说了,是想跟诸位买些粮食应急。”

  洪世兴拱手再问:“若是能助朝廷赈灾,我等自是义不容辞。不过……”

  “洪老先生大可直言!”

  只见洪世兴面带自嘲之色,与周围的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说道:“不瞒贾大人,若是千八百石粮食,我等凑一凑也能拿的出来,别说购买,就是无偿献给朝廷都行。可方才大人也说了,府库几无半点粮食,我等便是筹集千八百石的,那也是杯水车薪啊!”

  月票推荐票

  感谢迷途的回忆的打赏!

  今晚先更到这儿,明日继续。晚安!

补充知识中,今晚的更新推迟到明天白天

  ……

  买的几本资料到货啦,今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正在努力汲取知识,更新推迟到明天白天。

  书到用时方恨少,想要填充红楼中的各种剧情,要用到的知识太庞大了,脑瓜子明显不够用。

  买了好几本关于古代服饰、军戎、文化、制度等等方面的资料,翻了翻真是大开眼界。

  今晚先挑着近期要用的看一看,争取把后面的剧情写得更圆润些。

第272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洪世兴是兖州商会会长,在兖州四州十八县拥有别人无法匹敌的名望。

  洪家或许不是兖州府最有钱的,但绝对是声望最高的。洪世兴身负举人功名,在府治所在的滋阳县当了二十余年的县丞,知天命之年正式致仕。

  其子洪腾、洪骄分别于昭武四十一年、元二年考中同进士,孙辈亦有举人、秀才的功名,当得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之称。

  今日午后,身为钦差副使的贾琮,发帖宴请城中士绅富商。

  收到请帖的第一时间,府城名流基本上都聚集在了洪家大院内。除了晏家那是真的不宜赴宴,像是曲家、秦家背后有靠山的人家,余者都担心这场宴请会是鸿门宴。

  最后还是洪世兴对朝中官员的了解颇多,没胆子拒绝贾琮的邀请,而且还劝住了想要跟风曲家、秦家的人。

  每月他都能收到朝廷的邸报,御猫贾琮是什么样的人,他自认比兖州府的其他人都了解。

  对抗这位小爷就是对抗荣国府,更直接点,那就是跟皇帝陛下作对。

  别说曲家、琴架的背后有贵人,再贵能贵得过皇帝陛下?

  可惜兖州府的粮食基本上都被……

  唉,有心讨好却无力筹粮啊!

  越是琢磨越是遗憾,善于察言观色的洪世兴,在看到贾琮逐渐冷峻起来的神色后,忙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不是我等不愿襄助朝廷,实在是有心无力啊。兖州府的粮食向来都被曲家、秦家把持,便是我等家中的产出,也仅够自用罢了。整个兖州府的粮食铺子,只有曲、秦两个姓!”

  “是呀是呀,我等也是有心无力,朝廷缺粮,在下愿捐两百石,再多在下家中的人也要饿肚子了。”

  “小民也愿鼎力相助,除却留足家中所需,小民愿将剩下的粮食尽数献于大人……哦,不对,是献于朝廷。”

  “我……我……我家没粮食啊。要是筹银的话,我倒还有不少,我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了……”

  嗯?

  说话的是一位胖乎乎的中年男子,面相憨实,见众人都在表着忠心献粮食,急的涨红了脸。

  贾琮抬手压了压,冲那人问道:“这位是……”

  胖乎乎的中年男子看到了贾琮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跟自己说话,有些受宠若惊。

  “回大人,小民郭林冬,家中是做陶瓷生意的。”

  陶瓷?

  “大人,郭家世代烧制瓷器、陶器,自开国就是山东仅有的皇商家族。”

  洪世兴的介绍让贾琮对这位看似憨实的胖子刮目相看,怪不得敢说他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人家是真的不缺银子啊。

  既然不缺银子,那么……

  贾琮轻咳了两声,面色更加凝重。

  他长叹了一声:“实际上兖州府的银库基本上都被贪官污吏掏空了,王爷刚刚上奏朝廷,请求户部紧急调银。但你们也都知道,当下大雪封路,运河都被冻住了……”

  “没事啊大人,银子的事您交给小民就行!”

  郭林冬一听是要银子,不但没有丝毫的抗拒,反而将胸膛拍的啪啪响。

  贾琮一脸诧异,什么时候商人有这么高的情操了?

  “郭员外,本官缺的可不是几百几千两……吕郎中,你核算所需的银两是多少来着?”

  吕效祖拱手回道:“以下官的估计,最低不能少于白银五十万两。”

  嘶!

  洪世兴倒还罢了,只是微微皱眉,其他人都深吸一口凉气,五十万两啊,他们一人凑一万两都一定够。

  反倒是郭林冬脸上的笑意更盛了,竟然往袖子里掏啊掏,掏出一沓银票出来。

  只见郭林冬大步往前,双手将银票递上:“大人,这是十万两银票,今日来的急,小民就带了这么点,一会小民回去后,就再送四十万两过来。若五十万不够,小民还能再凑五十万两出来!”

  嘶!

  这回就是洪世兴都深吸了一口凉气,郭家豪富这事大家都知道,但没想到会这么豪。

  抬手就是五十万,不够还有……

  贾琮都被郭林冬的大手笔给震撼到了,亲兵将银票呈上来后,厚厚一沓银票,最低都是一千两一张的面额。

  “郭员外……”

  郭林冬拱手解释道:“家父说王爷跟大人宴请城中士绅,不外乎筹粮筹银,粮食我家没有,但银子真的不缺。家父腿疾不良于行,便让小民一定要将银子送到大人手中。”

  “郭家忠义,本官记下了。待将来回京后,一定将郭家忠义之举禀报陛下。”

  贾琮也没有犹豫,颔首回礼将银票交给了身后的吕效祖。并给了郭林冬承诺:“当然,这银子算朝廷借的,户部的银子一到,本官就命人送去你家……”

  郭林冬谦让一阵,说郭家世受皇恩,这些银子就当献给朝廷用作赈灾剿匪。

首节上一节218/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