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99节

  “贾琮啊,父皇有你祖父那样的忠臣良将,打得万国不得不会盟瀚海,尊父皇为天可汗。你可要赶紧长大,替朕再征漠北,让鞑靼与瓦剌的可汗为朕舞上一曲太平乐。可好?”

  这还有别的答案吗?

  贾琮当即跪在皇帝面前,拍着胸脯表态:“不但漠北,辽东、南海、西域……凡陛下想要,臣将来都会给陛下打下来,使我大夏威慑宇内,万国来朝!”

  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不爱?

  刘恒搓着贾琮的脑瓜子,心中的烦闷尽去。

  “好!好!好!起来,朕的冠军侯……”

  旁边的夏守忠心中一个激灵,暗中感慨:幸亏咱家眼神毒辣,早就看出了贾小三在皇爷心中的不同。啧啧啧,这都冠军侯了,贾家怕是又要再开一府了!

  “好了,朕喊你来就是跟你说一声,徐青藤是父皇与朕为你选的老师,跟着他好好学。等过几年,朕有大事要交给你去办……”

  只见刘恒满意的将贾琮拉了起来,往其怀里塞了一盘御案上独有的点心,哄孩子一般说道:“这点心不错,拿下去慢慢吃……”

  贾琮立马往嘴里塞了一块,一咬之后两只猫眼睛都亮了:“陛下,这真好吃……还有么,臣想多带些回去跟家里人分享!”

  月票推荐票

第149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南安郡王府除爵撤藩,霍家满门尽数被贾琮填了运河。消息很快传遍天下,岭南立马乱了起来。

  广东布政使司八百里加急将求援信送抵京城,元四年朝廷开印的第一天,皇帝下旨镇国公一等伯牛继宗,领四万京营精锐南下。

  京中武勋之家几乎家家提着礼物往镇国府钻,想让自家崽儿跟着老牛去岭南蹭蹭功劳。

  “真是可笑,这些人真以为人人都是我二哥不成?老师您看着,这柳家连柳湘惠这等快住在青楼的废物都往军营里塞,真不怕死在岭南战场上啊!”

  开印第一天,一大早贾琮就来到了都察院门口。在去龙禁卫要了相关案件的材料后,师徒二人在一队龙禁卫的护卫下,马车悠悠往京城东南方向的宛平县驶去。

  徐晋悠悠说道:“正是你二哥表现的太亮眼了,这些人家也想要仿制你二哥的成功之路。可惜啊,在他们心中,你二哥还是那个只好秦楼楚馆的公府贵哥儿,压根就没想过曾经的琏二爷也是苦练弓马刀剑的荣国府继承人!”

  嘎吱嘎吱……

  车轮辗着路面上厚厚的积雪,车辙印缓缓拉长。

  徐晋掀开车帘子,寒风立马从车窗吹了进来,贾琮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寒颤。

  “看那里!”

  贾琮顺着徐晋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见前方不远处的城池边上,已经搭建起一圈圈的芳草屋,积雪覆盖下,有炊烟升起。

  “看这大雪覆盖掩尽尘世肮脏,谁又能看见白雪皑皑下的累累白骨呢?”

  “老师……”

  徐晋沉默许久,说出了一串数字:“年前宛平县报上来的受灾人数,高达一千四百二十二户,合计七千八百四十一人。看看城门口的这圈茅草屋,够住吗?”

  “怎么可能?宛平县全县总共才多少人?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灾民?”

  京畿之地的州县,贾琮还算有所了解。

  宛平县乃京城南大门,商客众多,民生经济向来不错。可按照他的记忆,宛平县在昭武四十八年时,也不过六万余人。

  一场雪灾,灾民竟然占了全县总人口的八分之一,这怎么可能?

  却听徐晋说道:“这是官府报上来的,还有好多人根本不在册,龙禁卫的探查,至少有两万余百姓生存艰难,不得不往宛平县城或是左近州县求生……”

  “户部不是拨发了足够的粮食布匹以救百姓,难道还有人敢在天子脚下贪墨?”

  贾琮实在难以想象,天子亲自总掌救灾,龙禁卫虎视眈眈之下,还会有人敢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去贪墨救灾粮食。

  马车已经停在了宛平县北城门处,城门口摆了足足十口巨大的铁锅,十口巨大的木桶,不断的熬着稀粥,热气腾腾的救灾粥食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个衣衫褴褛的灾民,手中拿着瓦罐碗盒,伸长了脖子往冒着热气的地方看去……

  “叮叮叮……”

  树上绑着的铁片子被人敲响,已经饥肠辘辘的灾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施粥的节奏,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不由自主往前挤去。

  却见一名身着衙役服饰的中年汉子猛的抽出腰间长刀,狠狠往旁边的树上砍去。

  咔!

  木屑横飞,有一部分甚至飞到了锅里。

  “都安静~”

  “再往前挤,今日粥食减半!”

  “凡是不听某家之言者,笞十,送去西山挖煤一月!”

  随着中年衙役的威慑之言,人群果然安静不少,遵照着规矩一个个等待放饭。

  粥还算浓稠,每人还有一个热气腾腾的粗面馒头。看来户部这次也知道刚刚亲政的皇帝老爷要拿这次赈灾收揽民心,没敢在粮食问题上出什么幺蛾子。

  “琮哥儿,可看出这群灾民有什么特别的?”

  贾琮摇了摇头,他实在看不出这群灾民有什么特别的,同样的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与书上记载的没什么不同。

  至于说前世影视剧中的灾民形象……算了吧,哪个灾民红光满面、面白无须、精致的脸蛋!

  只听徐晋幽幽说了两个字:“年龄!”

  轰!

  明白了!

  贾琮为了印证心中所想,直接掀起帘子跳下了马车,往施粥的地方走去。贾十一连忙跟上,生怕小主子出了什么事。

  “什么人?”

  原本维持秩序的衙役帮闲还想阻止来人的靠近,却见其衣着华贵,金冠玉带、锦衣裘袄,腰间的一枚令牌蟠龙怒目,金光闪闪。

  “荣国府办事,退开!”

  贾十一将衙役帮闲喝退,贾琮已经靠近了排队领粥的灾民。

  老人、小孩、明显病弱的男男女女……

  仅有少量的青壮男子以及年轻的女子,这很奇怪,也不奇怪!

  贾琮的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他看着躲在老人身后偷偷看自己的一双双稚儿眼睛,不由长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出来了吗?”

  不知什么时候,徐晋也来到了灾民跟前。

  原本还算有秩序的领粥队伍,陆陆续续跪倒在地。

  徐晋身上的绯色官服彰显了他的地位,县尊老爷见到绯色官服的老爷都要行礼,何况这位的身旁还跟着一队人见人怕的龙禁卫。

  “獬豸纹饰!”

  “是御史!”

  那名负责此地施粥之事的中年衙役眼睛一缩,立马跳下高台,跑到徐晋跟前跪下:“小人宛平县皂班班头鲁冲,拜见御史大人!”

  徐晋嗯了一声,抬手道:“起来吧,继续组织施粥,本官就是恰逢路过,看看而已。”

  鲁冲心中有万分吐槽欲,却也不敢露出半分不快。御史老爷,有几个人惹得起?

  他连忙起身恭敬的说道:“大人,此地风大,若是歇脚,小人让人给大人腾出一间值房……”

  “不必,本官这就要进城了,你自去忙便是。”

  见徐晋不愿再说,鲁冲好奇的偷偷打量了一下贾琮。这位小爷衣着华贵,金冠玉带好不俊俏……嘶,金龙令!

  他连忙躬身向两人拜了拜,飞快的跑回了高台,尽心尽力的组织着施粥之事。

  徐晋看着还死死盯着一个个灾民的小徒弟,悠悠说道:“这只是宛平县,京城那些大家族的庄子里,这一次不知收拢了多少青壮。还有那些女子,一碗小米换一个小丫头……琮哥儿,你猜猜这些人名下的田地,又能换几碗小米?”

  月票推荐票

  更到这儿,明天三更继续。

第150章 去他娘的昭元盛世……

  土地兼并,历代王朝始终逃不开的兴亡规律。

  京畿一场大雪,饥寒交迫的贫苦老百姓卖儿卖女卖媳妇,含泪卖掉了祖传的一亩三分地,拿着带血的一小碗米,最终还是端着破碗来赈灾的粥棚前求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贾琮这个食肉者,站在寒风中一直盯着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灾民,眼巴巴的盯着粥棚中飘忽的热气……

  “老师,我家是不是要这么做了?”

  “嗯。”

  简单的一个嗯字,让贾琮心里堵得慌。

  徐晋的大手按在贾琮的肩膀上,叹了口气却没有说什么。宁荣两府在京畿有大片的土地,远远超过了开国至今朝廷的赏赐。

  怎么来的?仅靠一亩亩的购买可能吗?

  人,都会贪利。

  “进城吧,为师再带你去一个地方。”

  徐晋在贾琮肩膀上使劲拍了拍,转身往马车方向走去。

  贾琮看着一位领到粥饭的老人,颤颤巍巍的走到一顶草棚下,慢慢将碗里的粥喂给一个瘦瘦小小的娃儿嘴中。

  那娃儿穿了好几件破破烂烂的衣裳,但仍旧冻得瑟瑟发抖。直到喝了几口热乎乎的米粥后,方才冲着自己的爷爷笑了起来。

  那笑容,刺痛了贾琮的神经。他想将身上的锦裘送过去,最终还是忍住了。

  他忍不住骂了一句:“去他娘的昭元盛世,去他娘的国强民富,去他娘的天朝上国……”

  大不敬的话吓傻了站在贾琮身旁的两名龙禁卫,贾十一皱眉提醒道:“小三爷,慎言!”

  “慎什么言?”

  贾琮手指这群可怜的灾民,怒斥道:“高堂华服的文武百官,会把这真实的场景禀报圣人与陛下吗?他们只会用团锦簇的文章,去彰表虚假的盛世。毕竟天子垂拱而治,百官牧民。还不是他们说什么,天子就只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说着,贾琮将目光转向那两名龙禁卫。

  目光中带着探究,沉声问道:“龙禁卫身为陛下耳目,可把这些也禀报陛下了?别骗本官,本官会亲自入宫去问陛下。”

  那两名龙禁卫相互对视一眼,迟迟不敢言语。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贱民而已,堂堂天子亲军,又怎会在乎贱民的死活?

  哼!

  贾琮甩袖而去,登上马车后脸上的愠怒之色没有丝毫减少。

  徐晋早已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平静的说道:“王朝更替的危机,历来是从土地兼并开始萌芽。不过这已经成了最难解之题,为师遍游四方,至今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要得罪的人太多了,但有触动,立马会遭到难以阻挡的进攻。不是一个人或一部分人,而是几乎遍布朝野的勋贵宗亲、文武百官甚至是九成九的读书人!”

  “流民啊,没了土地的百姓就被称之为流民,真是可笑啊!老师,朝堂诸公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冻死不成?等到有一天,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揭竿而起的流民又怎么会放过曾经的肉食者,他们就不害怕吗?”

  看着满脸稚气的徒儿,徐晋苦笑道:“治理天下,何时能离得了读书人?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换个皇帝而已。”

  嘭!

  贾琮狠狠一拳砸在了车厢上,不甘的说道:“那勋贵呢?勋贵依王朝而生,他们就不担心王朝覆灭时,自家陪葬吗?”

  “勋贵左右不了朝政,还是那句话,治理天下,何时能离得了读书人?乖徒儿,为师今日给你上的第一课,就是让你明白一件事,不读书科举,就永远做不到宰执天下,永远无法施展你的抱负。”

首节上一节99/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