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10节

  前一句话,他还是一个父亲,后一句话,他就变成了一个帝王。

  这就是李世民。

  而在大殿之下,巢正却是不知所以。

  他没出去,文武百官,他不算,东宫亲卫他也不是,这会儿,他正在天人交战,他知道,他要做一个决定了。

  “陛下,卑职也想随太子西行。”咬了咬牙,巢正还是开口了。

  一直到他开口,李世民才发现这大殿之下还有一人,倒是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是觉得朕不如他?”

  “如果单论医治外伤的话,陛下的确不如。”巢正就是个医痴。

  “放肆!”李二还没发飙,他身旁的太监便呵斥了起来。

  巢正面带微笑地说道:“卑职只不过实话实说罢了,虽然与陛下想比,殿下差之甚多,但就算是陛下要砍了卑职的头,卑职还是那句话,单论医治外伤,与殿下相比,普天之下,无人能出其右。”

  痴人有一点儿很让人厌恶,那就是认死理!

  不过好在巢正遇到的是李世民,他虽然狠,但你必须得承认,他真的有足够的心胸包容一切对大唐有利的人或者事。

  李承乾说,大唐是一个包容兼蓄的时代,其实这话还真不是李承乾说的,是后世无数人总结出来的。

  而真正让大唐做到包容兼蓄的人,是李二。

  是的,就是这个杀了自己兄弟,逼自己父皇退位,甚至在未来还杀了自己儿子的李二!

  他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污点,但你必须承认,他真的有博大的胸怀。

  不管是如今对魏征这个东宫旧臣的包容,还是对那些异族将领的信任,都在证明着这一切。

  上行下效就是大唐包容兼蓄的原因。

  “去吧,照顾好他!他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他何尝又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也未必能做好一个合格的太子,但他却是一个合格的亲人。”李二有些颓废,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讲这些。

  巢正躬身施礼后,也就离开了大殿,一时,大殿中,除了内侍,再无旁人。

  而此时,在太极殿外,朝着宫门走去的路上,房玄龄,魏征,李靖等人走在李承乾的身后,也是不知道说什么。

  “诸位,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留步吧,”眼瞅着就要到了宫门,李承乾回过身,施礼说道。

  众人更是五味杂陈,这事儿闹得。

  好好的一个早朝,结果,怎么就闹成了这样?

  哎……

  无数的言语,最终只化作了一声叹息,房玄龄摇了摇头,说道:“殿下一路珍重,若有不遂,回来就是。”

  “回得来么?”李承乾笑道。

  众人不再言语。

  是啊,还回得来么?

  他们又怎不知。

  经此一事,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间,终归是有了一道隔阂。

  哪怕此时李世民表现得很平淡,但大家都明白,李世民心中早已是怒火冲天!

  看了看站在人群中的李泰和李恪,李承乾腰间拆着一支带血的簪子,走上前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说道:“我走之后,太子之位,你们尽可去争,但有句话我说在前面,争可以,不能流血!如若有人这么做了,哪怕我在万里之外,也会马踏长安!”

  前面,语气还算温和,说到最后的时候,李承乾的语气突然就变得狠厉了起来,配上他那诡异的造型,属实有几分威严。

  听他说完,李恪和李泰都愣住了。

  这样的李承乾,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而李承乾见他们没说话,怒声道:“听到没!”

  “听到了。”两人又是一愣,赶紧回答了一句。

  对付两个小屁孩,李承乾是一点儿压力都没。

  哪怕你们再怎么早妖,但年纪摆在这里,阅历摆在这里。

  这一幕,让一众文武百官更是惋惜,这一刻的李承乾,真的有了那么几分长兄的威严,这该是一个多好的太子啊!

  李承乾没管他们,又拍了拍李泰,说道:“青雀,我走了之后,帮我多给父亲、母亲大人尽尽孝,也多帮我照顾一下弟弟妹妹,就当是我这个当大哥的拜托你了。”

  “一定。”李泰这会儿是真的有些茫然。

  他没想到李承乾真的要走了,而且还要去那么远,西域啊?

  此番西行,还能不能再见,都是两说。

  李承乾又重重的拍了拍李泰的肩膀,权当感谢,跟着,又拍了拍李恪的肩膀,说道:“三弟,我们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毕竟都是父亲的孩子,是兄弟,亲兄弟,大哥不要求你别的,就记住一点,父亲其他的孩子,也是你的兄弟姐妹,对他们都宽厚一些,包容一些,我们彼此不是仇人,是亲人,是留着一样血脉的亲人!”

  李恪也是一脸的呆滞,不知道该说什么,只知道点头了。

  但这一切看在满朝文武眼里,那就是长兄风范!

  只是这一切,都迟了。

  当然,李承乾之所以愿意跟他们在这里废话,其实只是为了将来做准备。

  如果将来有机会,他肯定还会回来的!

  ps:本书已签约,合同已邮寄,因为某些管控原因,至于何时改状态,未知,更新不受影响,放心投资,放心阅读。

第17章 卷一 风雪出长安

  就在李承乾他们三兄弟上演兄友弟恭的时候,巢正却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拱手施礼道:“殿下,我也想去西域看看。”

  嗯?

  李承乾有些不懂。

  像巢正这种有一技之长的,留在哪里都将有一个不错的发展,没道理跟着自己去西域吃沙子。

  现在可不是后世,去西域可不单单是吃沙子,能不能回来都是两说。

  也许是看出了李承乾的疑惑,巢正说道:“我最近对外伤颇感兴趣,还望殿下成全。”

  这么一说,李承乾懂了。

  这家伙可能是以为自己对外伤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什么的,当下就点头算是答应了。

  他们一行人多个大夫,倒也是好事。

  这年头,大夫太稀缺了。

  就在这时,一个老太监夹着腿走了过来,躬身说道:“殿下,这些都是陛下让老奴送来的。”老太监身后,跟着几辆马车,其中还有两辆马车上,装着各种物资,在马车后面,还有人牵着几十匹好马。

  到了这一刻,李承乾才算彻底的松了口气,他之所以和文武百官在这里寒暄,和李泰、李恪在这里上演兄友弟恭,就是为了等李世民的态度。

  皇帝,往往都是反复无常的。

  这一点,无数的史实已经证实过了,容不得李承乾不小心。

  不过,这会儿倒是好了,李世民的态度,已经表现出来了。

  对此,李承乾也没拒绝,躬身说道:“还请替不孝子,谢过父亲大人。”跟着,李承乾一挥手,道,“伤势没痊愈的,都上马车,其余人,上马!”

  说完,他自己率先就上了中间第二辆马车,在进入马车之前,他又回头看了看满朝文武,拱手道:“诸位,就此别过,还请诸位莫要计较小子的狂悖,今后,当齐心合力,辅佐父亲大人,为我大唐开万世之太平!建不世之功!千年之后,定是一桩美谈!”

  “定当如殿下所言,开万世之太平,建不世之功。”李靖拱手道。

  房玄龄这会儿,也笑道:“若是如此,定是一桩美谈!”

  “将来殿下西归而回,吾定当西出长安三十里迎之,彼时之盛世,定当如殿下所愿也!”魏征也是一脸向往地说道。

  李承乾又看了看卢御史,崔大人一行,笑道:“卢御史,崔大人,我等在朝堂争锋,并非图一己之私利,皆是为盛世大唐而争,而辩!在此,承乾为之前多有不敬,向诸位长者告罪。还望诸位不计前嫌,辅佐我父亲大人,为这盛世大唐,夯实根基。

  也请房仆射,李仆射带我转告父亲大人,我之选择,非他人之过,莫要牵连他人。李承乾在此拜谢。”

  说着,李承乾又重新走下了马车,向一众文武大臣施了一礼。

  而卢御史听李承乾这般言语,当时就跪了下来,满脸泪痕地说道:“老臣糊涂,糊涂啊!”

  他知道,他活下来了!

  就因为李承乾的这番话,他活下来了!

  要不然,逼迫太子自废,自戕,他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但现在,李承乾说,他们的争论,是为了盛世大唐而争,这就给了他一个活命的机会。

  但他们之前为何争论,他很清楚……

  崔大人等人,也是瞬间反应了过来,很快,就齐刷刷地跪了一片。

  感激之言,不绝于耳。

  房玄龄,魏征,孔颖达,李靖,程咬金等人,则是遗憾地看着这一切。

  此时,他们心里其实也不平静,因为这样的太子,真的是他们想要的,这会儿,他们很想跟李承乾说一句。

  殿下,有乃父之风!

  对于这一切,李承乾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不管那跪下的一群人,再次走上马车,道了一句珍重,就吩咐人赶车。

  走了,可以走了。

  该装的逼都装完了,再留下去,也没任何意义了。

  这一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看着并不长的队伍,走出太极宫,房玄龄摇了摇头,正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一旁的程咬金抬头看了看,突然道:“下雪了?”

  众人闻言,也抬头看了眼。

  “是啊,下雪了。”孔颖达第一次没有反驳程咬金的话。

  “可我们的太子殿下,却在大雪之日,西出长安……”也不知道是谁嘀咕了一句。

  众人又是一番感慨。

  这般想着,众人又看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卢御史等人,心中却是多了一些温暖。

  这些家伙是真的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啊。

  若不是李承乾那些话,他们只怕今天连宫门都出不去。

  而李泰和李恪,这会儿却是叹了口气。

  他们很清楚,什么太子,什么储君,今后都跟他们没多大关系了。

  不说李世民从头至尾都没有褫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看看这满朝的文武,哪怕是卢御史他们这些人,估计心中认可的太子,如今也只有李承乾一人!

  那气度,那心胸,那抱负,就算是他俩,不也在刚刚折服于前么?

  不过转念一想,他俩又松了口气,若是不再有那些幻想,做个逍遥王爷,怕也是快活的一生!

  “回去吧,陛下还在等我们。”房玄龄又一次叹息了一声,还是说道。

  毕竟,早朝还没结束呢。

  另一边,李承乾一行人已经出了皇宫,直奔金光门而去。

首节上一节10/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