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82节

  都不需要动兵,就能开疆拓土,谁不愿意?

  所以,这会儿她倒是不急着让这些王爷就番,放在自己眼跟前儿,她还能盯着点儿。

  真要就番了,天高皇帝远的,更加麻烦。

  杨贵妃也没坚持,在她看来,李恪还小,她也不放心,而她此番不过是表态罢了,最终的决定权,可不在她手上。

  如今,李承乾势力越来越大,她也不想自己儿子与其有什么冲突,前车之鉴还在那儿,做个太平王爷,便已经是她这个母亲最大的奢望了。

  出生皇家啊,万万人羡慕,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其中究竟是何等的荆棘密布。

  打发走了杨妃,李二才姗姗来迟。

  “怎么,杨妃跟你说什么了?”李二背着手,笑道。

  长孙笑了笑:“没啥,就拉拉家常。”

  这种事儿,她是不会说的,真要是李二一个兴起,让李恪就番了,她还得罪人,“陛下手里拿着的莫不是高明送来的千里眼?”

  李二闻言一喜,将其拿到身前,道:“别看这小东西不起眼,那可真是一宝贝。”

  对于这千里眼,他是真的爱得很。

  别看梳妆阁引起的轰动不小,但给李二,十个梳妆阁都敌不过他手里的这千里眼。

  “哦?此物究竟有何神奇之处?”长孙问道。

  她其实好奇许久了,但一直没机会问。

  一般的东西,可没办法当得起李二这么说。

  “你自己看吧,此物,当是名副其实。”李二笑道,说完,便把千里眼递给了长孙。

  长孙见李二用过,当下有样学样,可只是惊鸿一瞥,长孙便急忙将其放了下来,定睛再看两眼,没错啊,没看啊。

  李二见状,笑道:“当是一宝贝吧?若是当年朕征战天下之时,有此物?至少早一年便可平定天下。”

  他是何等聪明的人,这玩意儿一上手,知晓其用途后,便知其定是战场上的利器。

  料敌于先,这便是战机!

  “高明怎就大大咧咧的将这东西送了出来?”长孙有些好奇地问道。

  李二闻言,故作愠怒道:“怎的?朕的儿子孝敬朕,还有不当之处?”

  “不是那意思。”长孙说道,“这等齐物当是至宝,怎可人尽皆知?”

  李二点了点头:“算了,东西是他弄出来的,他又不能亲自来,告知王德全倒也是无奈之举。再说了,这王德全,大半年前还不过是一落魄商贾,如今摇身一变,那也是有官身的人了,他当知这一切是谁给他的。”

  “还是不妥。”长孙说道,“如今大明王廷好东西是屡见不鲜,要不臣妾再派些人手去?最起码帮着高明打理一二。”

  说完,长孙就看着李二。

  李二闻言,摆了摆手,道:“行了,孩子自己再外创下的那点儿家业,你就别惦记了,真要都被你惦记上了,瞧好吧,今后一准儿不会再有这样的新鲜玩意儿了。”

  等他说完,长孙笑道:“那也是,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怎么着吧。”

  话说完,她也松了口气。

第267章 卷三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

  长孙松了口气,李二也笑了。

  他啊,虽然贪心,虽然啥都想要,但还真不至于。

  只不过这话说出去,却是没几个人信罢了。

  谁不知道李二在某些时候,活脱脱一小心眼儿?

  “这孩子,能成事儿。”李二笑道,“说来也奇怪啊,自打这孩子走后,朕还真没为他操过什么心,相反,这孩子时不时的还能给朕一些惊喜。

  你瞅瞅这三字经,那是他以往能写出来的?

  虽然字数不多,也算不得什么雄文,但在蒙学一道之上,当真是开了先河。

  之前那王德全说,高明曾言‘实践方得真知者,非纯行也!’可他又何尝不是在实践之中得了真知?

  这些东西,旁人可教不了他,只有遇到问题,去解决问题的途中,他才能学会这些东西。”

  这一夜,李二说了很多。

  几乎都是围绕着李承乾展开的。

  他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作为一个皇帝,他其实也在不断的学习。

  ……

  姑且不论长安是什么反应,说回吐谷浑。

  自打从赤水源退兵后,慕容孝隽最近也是烦闷得很。

  在回来的路上,他便看到了李承乾正在交界处不远的地方修筑城池。

  虽然说是两地互通有无的榷场,但他又不是傻子,这榷场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他还能不明白?

  而且,邱博闻所部已经入驻其一,至于慕容顺的部下,如今正在草原上当苦力呢。

  说到慕容顺的部下,这也是他烦闷的一个因由。

  很神奇,这一次出征,慕容伏允不允许他抓回一个俘虏。

  这就有意思了,以往他们出征不就是抢人抢粮?难不成这一次慕容伏允改邪归正了?

  其实不是,具体原因,慕容孝隽明白,可明白归明白,但他就是想不通。

  “王爷,当日是妾身下令放走长孙冲等人的。”这日一早,慕容孝隽刚刚操练回来,他的王妃一边伺候着他更衣,一边说道。

  她的王妃也姓慕容,说起来,还是他沾亲带故的表亲。

  闻言,慕容孝隽笑道:“放了就放了,还能真把他们留在这里不成?暂时,大汗还没有和大唐开战的想法。”

  “可是婉秋……”王妃有些欲言又止。

  说到自己这个闺女,慕容孝隽也是叹了口气,道:“算了,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再说了,本王也舍不得将其嫁给达延芒结波,不是说别的,主要是他女人太多了,有几个落了个好的?”

  慕容孝隽戎马一生,倒也不是个爱钻营的人,而且,用他的话来说,他今时今日的地位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还不至于用自己闺女的幸福去交换什么。

  马上封王,那就是要比别人硬气一些。

  “听说那孩子跟着大明王廷的长公主去了长安?”王妃笑道,“也不知道一路上,这孩子会不会吃苦?”

  慕容孝隽也笑了,说道:“这个王妃倒是不用担心,李承乾这人我见过,当得起少年英才四个字,他清楚婉秋能起什么样的作用,不会为难她的。”

  在这一点儿上,慕容孝隽那是相当的自信。

  若是慕容婉秋真在大明王廷吃了亏,那他这个当爹的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至于说名声,草原人在乎名声么?

  充其量就是不能嫁给达延芒结波罢了,这对他来说,可不是啥坏事。

  “王爷,大汗传令,让王爷即可前往伏俟城。”就在这时,有人来报。

  慕容孝隽摆了摆手,道:“知会一声,本王即可动身。”

  待亲兵退下后,王妃问道:“王爷,大汗这是作甚?”

  “行了,这事儿王妃就莫要多管了,本王去去就回。”对于慕容伏允为何在这个时候召自己去伏俟城,慕容孝隽隐隐有些猜测,但也不好说。

  安排了一下浇河郡的事务,便带着亲兵快马而去。

  伏俟城,慕容伏允正坐在自己的大帐之中。

  这段时间,他其实很忙。

  主要还是忙着天柱王留下的一大摊子。

  对于天柱王,他没什么好埋怨的。

  不管这家伙生前做过什么,或者说准备做什么,但终究还是心系吐谷浑的。

  说起来也奇怪,天柱王活着的时候,他总是担心天柱王行不轨之事,可如今天柱王死了,他又有些怀恋当初他还在的时候了。

  不过,随着天柱王的自尽,吐谷浑内部的矛盾倒是缓和了许多。

  慕容伏允趁势将天柱王所部的兵马全部收归己有,这也使得他的势力愈发的庞大,对整个吐谷浑的统治力,正在一步一步的加强。

  可以说,天柱王的自尽,留给了慕容伏允一个更加强大也更加稳定的吐谷浑。

  “大汗,西海王到了。”恰在这时,有人来报。

  慕容伏允点了点头,示意将人请进来。

  片刻工夫后,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走了进来,单手捶胸道:“拓跋钊参见大汗。”

  拓跋钊也就是西海王,其父为昔日吐谷浑的裨王拓跋木弥,只可惜当初慕容伏允的老爹夸吕,年老昏庸,使得吐谷浑内乱连连,不少人在当时归顺了前隋,拓跋木弥便是其中之一。

  而拓跋钊则在那时,投效了慕容伏允,并没跟其父一起归顺前隋。

  之后,又辅佐慕容伏允收复了吐谷浑,因此得封西海王。

  “最近怎样?部落里可有难事。”慕容伏允问道。

  拓跋钊笑道:“大汗放心,微臣治下,当是无碍,胆敢有乱臣贼子蹿出来,必斩之。”

  听他这么说,慕容伏允笑了。

  要说他麾下,能力最强的便是慕容孝隽和天柱王,可要说到杀心最重的却非拓跋钊莫属。

  “对于天柱王之事,你怎么看?”慕容伏允问道。

  拓跋钊闻言,都没做多想便说道:“天柱王其心可诛,自尽算是便宜他了!为人臣子,竟有不臣之心,万死难辞其过。”

  “你呀……”慕容伏允说道,“天柱王纵然有过,但他心系吐谷浑却是做不得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莫要太过于苛刻。

  而且,他终究还是离世了,也算是为了吐谷浑尽忠了,哎……”说着,慕容伏允叹息了一声。

  也就是李承乾不在场,李承乾要是在场的话,估计都得感慨一声,好演技啊!

  妈的,这年头,不会演技的王爷都不是好皇帝啊!

  “大汗说的是。”拓跋钊道,“不过微臣还是觉得这老儿死的不冤。”

  慕容伏允摇头苦笑,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人也陆陆续续的多了起来。

  一直到临近下午的时候,才有人来报,高昌王到了。

  等慕容孝隽进到大帐的时候,一看这阵仗,就猜到了个八九不离十。

  “微臣参见大汗。”

  慕容伏允一脸热情道:“爱卿免礼,来人,赐座。”

  待慕容孝隽落座后,众人也是纷纷跟他打招呼。

  今日所谓何事,大家其实都猜到了,这会儿打招呼,也不过是提前恭喜罢了。

  “今日叫大家来,估计大家也知晓一二,不日之前,我吐谷浑的国相,天柱王,因大唐逼迫过甚,于军营里,以死明志,震慑了大唐的狼子野心。

  可天柱王一死,国相之位便也空了下来,今日,诸位就商议商议,究竟由谁来接任这国相一职?”慕容伏允那也不是个要脸的。

  天柱王的死跟大唐有什么关系?若非是吐谷浑内乱,天柱王会死?

首节上一节282/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