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09节

  她当哪门子宰相啊,长公主不比宰相过得舒服?

  宰相几年换一个,长公主可是当一辈子的。

  这笔账,她会算的。

  “走了,我要去收回我的猎场了。”说着,长乐拉着武媚就朝学堂外走去。

  而侯氏一听,也管不得那么多,当即跟了上去。

  至于苏氏,她又迷茫了。

  这大明王廷越是了解,她越是迷茫。

  有规矩么?

  在日月山,别人只要见到她,也会立马躬身施礼,她能感受到那些人的真诚,和自己的仆役不一样。

  这说明大明王廷是有规矩的。

  可为什么她就是觉得这么奇怪呢?

第284章 卷三 到底是谁不要脸

  大明王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其实很多人都说不明白。

  哪怕是来过日月山的魏征、萧,他们也说不清楚。

  大明王廷似乎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来过的人就不愿意离开。

  但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他们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这就是大明王廷。

  ……

  大明王廷和浇河郡的交界处。

  如今这里修筑了三座城池。

  邱博闻所部就驻扎在最东边的城池之中。

  相对南边的那几座城池,北边的城池可就要强太多了。

  没办法,当初这边的规划要比那边早一些,再加上这边聚集的商人也要多一些,所以城池自然要比那边更完善一些。

  邱博闻他们所驻扎的这座城被取名为,北邱,名字是邱博闻取的,上报后李承乾批了,名字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要说有什么含义没有,估计也就邱博闻自己知道。

  如今,邱博闻担任北邱城镇守将军兼任北邱县县令一职,文武大权都在他一个人手中,倒也算不得辱没他。

  当然,邱博闻其实只想当个县令就好,治理一县其实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将军……”县衙之中,邱博闻正在处理公务,见到麾下急匆匆进来,不悦道:“叫县令,别老将军将军的喊,一听这称呼,本县又想到了昔日战场征伐之事。”

  “邱县令,高昌王派来的商队到了。”来人说道。

  他本就是邱博闻的麾下,也是邱氏族人,对自家这位头人自然是忠心的。

  邱博闻听他这么一说,倒是抬起了头,道:“哦,这高昌王动作倒是够快的,这消息放出去没几天吧,他们的人就到了?嗯,到哪了?”

  “已经进城了,这会儿应该在长明酒楼落脚了。”麾下说道。

  邱博闻问道:“户部那边到了没?”

  “他们今儿一大早就到了。”麾下说道,“这笔生意听说利润不低,不管是户部还是高昌王,都是暴利。”

  哼……邱博闻冷哼了一声,道:“你想干嘛?还是说不止你一个人想动歪脑筋?难道不知道,我们的族人如今还在草原上讨生活?你是想害死他们不成?”

  “县令误会了。”麾下立马说道,“我们怎么会做影响部落安危的事儿?末将是听户部的说,朝廷是允许我们这些人做生意的,不过,我们这些人做生意不能跟高昌王做,且不允许在这北邱城做。

  好像是说朝堂上和高昌王签订了什么协议还是什么来着,双方是什么贸易伙伴,末将不懂。

  但是除了这些,我们是能做生意的,末将就想着,要不我们邱氏一部也做做这生意,不说赚多少,总是能贴补一二就是。”

  听他这么说,邱博闻倒是沉默了。

  这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这么做,既然这么做了,那就一定是有深意的。

  不过,他一时半会儿也没想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深意,当下说道:“这件事儿再看看,不着急,今时不同往日,我们这位明王殿下,也不是大宁王可以比拟的,莫要为了些许钱财,葬送了全族的希望。

  如今,守好边关,建造好边城,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不过既然高昌王的商队来了,你去问问户部那些人的意思,按照他们说的做就好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邱博闻的确有些小心翼翼的意思。

  李承乾这个人,他琢磨不透,也就不敢轻易的下什么结论。

  但相比慕容顺,他更看好李承乾。

  暂且先这么着呗,也没更好的办法。

  麾下点了点头,也就不再多言,当即就出了县衙去寻户部的人。

  户部的人和慕容孝隽的商队交接的很顺利,毕竟是一早就沟通好了的,没什么波折。

  不过当慕容孝隽的人拿到那些精美的货物时,一个二个也是震惊得不行。

  这玩意儿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

  因为这些物什对标的客户都是吐谷浑的那些贵族,历朝历代其实都是如此,想赚大钱,你得将手伸进有钱人的口袋里才行。

  当即,慕容孝隽的人就拉着货物回到了浇河郡。

  而户部的人也拉着钱粮回日月山,大家都需要回去交差。

  当天晚上,高昌王的王帐之中,当慕容孝隽看到商队带回来的这些物什之时,也是叹为观止。

  尤其是那梳妆镜,更是让其王妃爱不释手。

  “这大明王廷的东西,的确是出彩,纵使是妾身,也从没见过如此精致的物什。”王妃一边说着,一边还拿着梳妆镜左右打量。

  慕容孝隽笑道:“别的不说,单说这方面,大明王廷确实比我们要强太多了,不过也好,这样一来,我们能赚不少钱粮,想必今年,浇河郡能熬过这个冬天。”

  连年的雪灾着实把他们折腾了个够呛,谁也不敢保证今年的冬天就一定会比往年好过。

  “听说大明王廷还有一种回风炉子,说是点燃之后,整个帐房里犹如夏日一般。”手下的商贾说道,“若是有了那东西,想必今年冬日再闹雪灾,我们也能熬过去。”

  慕容孝隽一听还有这样的物什,当即问道:“那为何此次没有买回来一些?”

  “大明那边说,一来是时节还没到,二来是价格比较昂贵,再者就是运输不太方便。”商人说道,“这一次,他们也就运来了一个,说是送给王爷的。”

  “还不快快拿进来。”慕容孝隽急切道。

  如果真有这样的物什,那对于冬日的草原来说,定是一大利器。

  商人闻言,立马吩咐人将那回风炉子抬了进来。

  炉子四四方方,像极了一张桌子。

  整个炉子都是用铁皮包裹,在炉子的正中则是一环又一环的铁环,一角处,有个出风口。

  慕容孝隽说道:“快快演示给本王看看。”

  “殿下,这东西用了后,冬日的帐房都堪比盛夏,这日子用这玩意合适么?”商人有些为难。

  慕容孝隽却是说道:“莫要嗦,赶紧,本王要看看它究竟有没有你所说的功效。”

  这回风炉真要是有他说的那个功效,那对于草原上过冬,绝对是神器般的存在,容不得他不重视。

  商人闻言,也就不再坚持,当即按照之前大明官员所教授的操作了起来。

  其实,最麻烦的是把那铁管弄出去,其他的都还不算什么。

  没一会儿,准备工作做完后,商人便喊来仆役在炉子里面点燃了牛粪。

  牛粪作为草原上最常见的燃料,倒是不稀奇。

  待火势起来后,慕容孝隽有些失望道:“也没你说的那么邪乎啊。”

  “大明的人说,这炉子要燃一会儿后才有效果。”商人倒是不着急。

  在炉子燃烧的时候,慕容孝隽又和商人聊了一些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将这些从大明王廷采购回来的物什卖到什么地方,什么价钱之类。

  按理说,慕容孝隽一个王爷,不应该过问这些才对,吐谷浑这些年再怎么困难,也困难不到他的头上。

  可架不住慕容孝隽也必须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啊,这些年,浇河郡虽然损失不大,但也不是没有损失,他也想给治下数十万的牧民一条活路。

  最重要的是,慕容顺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他难道还敢眼睁睁地看着牧民受灾不成?

  真要到了那一步,他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慕容顺。

  这段时间,不单单是他在想,吐谷浑的所有人其实都在想,慕容顺是怎么输的。

  他们想了半天没想明白,最后惊奇的发现,不管慕容顺是怎么输的,但李承乾从大唐带来的人就那么多,哪怕是铁勒部千里来投,但相比慕容顺还是不够看。

  最后他们发现,慕容顺之所以会输,是输在了民心。

  好吧,他们这结论其实也有些强词夺理,因为他们没一个人说,慕容顺之所以输,是输给了慕容伏允。

  可不管是什么原因,慕容孝隽也意识到了,民心很重要。

  所以,他必须忧国忧民。

  就在几人商议着的时候,王妃突然说道:“怎么突然间这么热了?”

  她这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慕容孝隽看向那个炉子当即就兴奋了起来,用手伸过去摸了一下:“哟哟哟,这么烫……”

  不过,他是一点儿不生气,当即哈哈大笑道,“好东西,这的确是个好东西,若是今年冬日我们浇河郡每个部落都多些这个炉子,那这个冬天老天爷就算是大雪不停,我们也不怕了。”

  他哪里知道,李承乾之所以送他这个炉子,就是钓鱼的饵。

  既然要钓整个浇河郡这条大鱼,饵料小了怎么能行?

  “王爷,这回风炉怕是价值不菲啊。”王妃在一旁说道,“一个回风炉,用铁料如此之多,估摸这明王也不会大肆出售。”

  铁料啊,在这个年代属于战略物资。

  “对的,王爷,这物什好归好,但是价值不好估摸。”商人也说道。

  慕容孝隽却是笑道:“放心吧,有的,都会有的,这样,接下来你们多跑几趟大明,赚钱嘛,不寒碜。”

  他其实已经猜到了李承乾的一些意图,但就算猜到了又如何?他们堵不住,只要有条件的,谁会在大冬天拒绝这样一个堪称神器的存在?

  不会的,也不可能会。

  既然如此,他现在只能借助商贸的便利,尽可能的多挣一些钱,为即将到来的冬天提前做准备。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明王廷的一些精美物什,也被慕容孝隽的商队卖到了吐谷浑的各个部落,甚至,他还卖给了途径吐谷浑的西域商队。

  大家就见着慕容孝隽仗着和大明王廷的贸易之便,疯狂的大赚特赚。

  这让吐谷浑其他的部落看着格外的眼红。

  当他们看到慕容孝隽大赚特赚的时候,当即也组织了商队专程赶到了日月山。

  可接待他们的李勤俭却是一脸歉意地说道:“抱歉诸位,我们和吐谷浑的贸易只在北邱城进行,你们是知道的,如今因为大唐对大明王廷禁绝了粮食贸易,我们两国的其他贸易虽然暂且还没问题,但是这种涉及到第三国的贸易,我们也是不敢大意。

  而且,大唐已经针对大明王廷经过大唐境内出口到其他国家的货物,加收了五成的过关税,且是双边征收。

首节上一节30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