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479节

  他知道长孙今天要敲打哪些人,跟他关系不大。

  不管怎么折腾,他和李道宗这些家伙是不可能效仿李承乾或者李元景的。

  能效仿李承乾和李元景的,要么是李承乾的那些兄弟,要么是李二的那些兄弟。

  他们要是敢这么做,呵呵,后果难料。

  长孙闻言,叹了口气,说道:“是啊,盛世就在眼前,可有些人他就是看不到大唐的光明,总觉得大唐的粮食养不活他们这些人一样。”

  这话可就很重了,像李元昌他们,一个个都闭口不言,不敢轻易插嘴。

  李恪看了看李泰,李泰当即也是无奈地说道:“母后多虑了,我们终究是大唐宗室,哪能不念大唐的好。

  纵使是皇兄如今远在西北,可总有一天,他还是会回来的。”

  李泰现在的态度很明显,李承乾要是一直这么牛逼下去,他就打定主意做一个太平王爷了。

  没办法,争不赢!

  当然,李承乾要是突然栽了个大跟头,那你也别怪他搞风搞雨。

  毕竟那个位置永远都是能者上,庸者下,这没啥好说的。

  “青雀说得对。”李恪也是连忙贴着笑脸说道,“纵使是皇兄,早晚也会回来的。”

  说完,他们兄弟就一起看向了李元昌等人,心说,赶紧的,到你们了。

  李元昌见状,得,不表态是躲不过去了,当下也只好起身说道:“对,我等毕竟是大唐宗室,与大唐荣辱与共,岂能轻离大唐。”

  他其实在得知李元景拿下了清水川后,也动过心思,不过这心思还没付诸行动,长孙就将他们请了过来。

  见他都开口了,李元嘉、李元礼等人也是纷纷起身表态。

  今天,长孙就是要他们一个态度。

  “都是知理的。”长孙点了点头,道,“不像高明,那孩子,就不是个知理的,身为大唐皇室后裔,居然一个人跑到西北苦寒之地说要给大唐打下吐谷浑甚至整个西域。

  虽然他做得还行吧,可大唐名臣良将这么多,需要他去抛头颅洒热血么?

  简直就是胡闹。

  开疆拓土哪儿有那么容易?

  真以为那点儿兵马就能纵横西北了,要是没有大唐给他撑着,没有宗室的身份给他傍身,哼,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众人闻言,不吱声了。

  这他妈哪儿是骂李承乾啊,就差点名道姓的骂李元景了。

  不过这事儿,他们也是真不好说什么,要说,只能说李元景倒霉。

  李二不跟你计较,那是人家大度,长孙跟你计较,你还真是一点儿不冤枉。

  谁让你把人家儿子逼上了一条绝路呢?

  “对了,你们和西北那边可还有联系?有联系的帮本宫问问那忘恩负义的家伙,他到底想做什么!”长孙又说了一句。

  这话一出,众人都明显感受到了长孙的怒意。

  好家伙,李元景这是把长孙得罪死了啊。

  得,这家伙最好能在清水川真的站稳脚跟,但凡一个站不稳,再回大唐,怕是没他好果子吃。

  当然,这会儿众人也不敢搭腔,这腔可没那么好搭的。

  见众人没有言语,长孙又说道:“河间郡王、任城王,你两位在宗室中都是长辈,本宫倒是有个建议,不知诸位愿不愿意听听?”

  “皇后娘娘请讲。”李孝恭和李道宗连忙起身说道。

  长孙也没客气,当即就说道:“本宫觉得吧,高明既然已经在吐谷浑自立为国了,那他在宗室的一应待遇就应该免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他早晚会回来,可这个先例可不能开,要不然,以后都效仿高明,大唐难道还要替他国国君支付俸银?

  没这个道理不是。

  纵使高明是本宫和陛下的孩子,也不能例外。”

  这话一出,众人都呆住了。

  长孙是真的狠啊。

  消除了宗室的一应待遇意味着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可她真的是想消除李承乾的宗室待遇么?

  不,不是,她是在为后面做准备。

  李元景摆明了要效仿李承乾,虽然现在还没有传来他立国的消息,但结果是肯定的。

  这会儿,长孙在李元景消息传来之前,先拿李承乾开刀,事后李元景还能有什么例外不成?

  “高明毕竟还是东宫之主,这样做不妥吧?”李元昌小声地说了一句。

  当然,他之所以这么说,倒不是为了李元景,平心而论,他和李承乾的关系,还算不错,说这话,都是为了李承乾。

  长孙却无所谓地说道:“无妨,没什么不妥的。

  左右他不在长安,等他哪天回来了,再还他就是。”

  她很清楚,李承乾如今能坐稳东宫的位置,还真不是靠这个,他靠的是自己如今的实力。

  只要李承乾保持现在这个势头,他东宫之主的位置就跑不了。

  不管是李二,还是满朝的文武,都不会眼睁睁看着如此优秀的一个太子、以及一片唾手可得的国土从他们手中溜走。

  更重要的是,你不选李承乾,难道想给未来的皇帝再树一个强敌么?

  这种典型的赔本买卖,有几个人会做?

  可如此一来,李元景就尴尬了啊。

  “太上皇驾到!”就在这时,内侍高声喊道。

  众人闻言一愣,好家伙,大戏来了啊!

  (这段免费……先睡了,最近太累了,你们也知道,我几乎都是十二点前更新,不是不想早点儿,实在是最近工作太忙了,早上6点20起,晚上8-9点才下班,今天好不容易下了个早班,太累了,先睡,没改错别字,明天改,抱歉。)

第394章 卷四 长孙皇后VS李渊!

  “见过父皇……”

  “见过阿祖……”

  “见过太上皇……”

  李渊一到,众人齐齐起身施礼。

  众人也好奇,李渊怎么来了?

  不过李渊来的还真是时候啊。

  “免礼。”李渊一脸和煦地说道,“听闻今日宗室有宴,吾刚好闲来无事儿,就过来转转。没打扰你们吧?”(之前弄错了,李渊退位后,自称应该是吾,抱歉。)

  瞧你这话说得,就算有打扰,谁敢说啊?

  长孙连忙安排了一下后,这才说道,“是妾身的疏忽,忘了让人去请父皇,还望父皇海涵。”

  “没没没!”李渊笑道,“吾自退位以来,深居简出,也甚少参与宗室的酒宴,倒是怪不得你,来来来,都坐。”

  他这话可就有意思了,这不明摆着在指责某些人把他给忘了么?

  可这话谁敢接茬儿?就连长孙也只能陪着笑脸说道:“父皇,还请上坐。”

  既然李渊来了,这主座之位自然是他的,哪怕李二在这里也没办法。

  说到底,大唐还是以孝治国,李渊虽然退位了,但他终究还是老子。

  李渊一脸慈祥地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左右是我皇室内部的酒宴,倒也坐得!”

  “父皇自然坐得。”

  “太上皇当然坐得。”

  众人尴尬地赔笑着。

  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谁还能说个不是?

  其实大家都清楚,李渊只要不是脑子有坑的要闹着复辟,那他在大唐还真就是谁都不怂,哪怕李二也拿他没辙。

  李二敢杀所有人,自己兄弟也好,儿子也罢,只要有足够的理由或者足够的利益,他都敢杀,但唯独李渊,他是一点儿招都没。

  哪怕当初李二登基之后,李渊赖在太极宫不挪窝,他不也只能干看着?

  “观音婢,今天这宗亲酒宴可有什么议题?”李渊突然问道,“说起来,这些年倒是苦了你了,一个人苦苦支撑着入不敷出的皇室内帑,不容易啊!”

  一听他这话,众人都是一惊,心说你该不会是想打内帑的主意吧?

  想想其实也有可能,毕竟内帑不是某一个人的内帑,那是整个大唐宗亲的内帑。

  说白了,这就是皇家的小金库,以前穷得都能饿死耗子,管理内帑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但今时不同往日啊!

  随着精盐生意逐渐铺开,内帑也算有了个日进斗金的好买卖,这时候管理内帑,那就是个肥差了。

  “都是妾身应该做的。”长孙倒是明白李渊真就是有感而发而已。

  哪有太上皇亲自打理内帑的道理?

  再说了,众人都知道精盐的生意是李承乾孝敬长孙的,这要是换个人,李承乾可未必还会继续孝敬。

  现在谁不知道内帑是个金窝窝啊?可真就没人敢打这个主意,明显竭泽而渔的事儿,谁会干?

  “干得不错!”李渊赞赏了一句,“内帑交到你手上,宗室这些家伙也都放心,谁要是敢来找你事儿,告诉父皇。

  你不好收拾他们,父皇来,还反了他们了!”

  听李渊这话,众人也松了口气,心说,只要你不找事儿,谁敢造次?

  大家又不是傻子,内帑能有今天,那是因为长孙是李承乾他娘,你换个人看看?李承乾会管才怪。

  当然,李渊这么说,倒也是事实,确实没人敢招惹他。

  不过长孙却听出了李渊这话里的意思,当即笑道:“父皇说笑了,宗室这些王爷都是明事理的人,哪会来找事儿。”

  宗室当然不单单只有王爷,可连个王爵都没混上的宗亲,又有几个敢来长孙这里找事儿?

  “你就别替他们打掩护了。”李渊说道,“别人我不知道,元昌这小子老实么?这小子,从小就蔫坏蔫坏的,父皇岂能不知?”

  李渊说完,李元昌都呆住了,啥情况?这就烧我身上来了,他正准备起身反驳,长孙却是说道:“汉王年幼,不过贪玩罢了。”

  她知道李渊什么心思,但这个心思,她得给其掐死了。

  别看李渊嘴上说的都是称赞她的话,可他是想要存在感啊!

  但你一个太上皇,要什么存在感?

  一个优秀的、合格的太上皇,那就跟死了没两样,你还想发声?

  难道想复辟?

  而且,李渊最近可做了不少事,难说他是不是后悔当年的决定了,作为李二的贤内助,长孙怎么可能让他得逞。

  李渊闻言也不恼,这种事儿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有个结果,他不急,如今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他急什么?

首节上一节47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