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59节

  这由不得他不怀疑。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刘三,通知下去,三日后,大朝!在朝七品以上官员,必须上朝!”琢磨了片刻,李承乾这才说道。

  刘三闻言也是一愣,大明王廷可没大朝的习惯,大明建国两年有余,好像都没开过几次大朝。

  ……

  吐蕃,逻些,松赞干布的王宫之中。

  年约十七八岁的松赞干布倒是看上去要比李承乾更显得成熟一些。

  也许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虽然松赞干布实际上还只有十七八岁,但看上去却要显得老成很多。

  大殿之中,其叔父轮科耳和宰相尚囊分坐两旁,尚且才算初出茅庐的禄东赞则是站在几人的中间。

  “前些时日,军中来报,说是此番大举进攻,我吐蕃勇士伤亡惨重,诸位怎么看?”松赞干布放下手中的信函,问道。

  “这日子行军的确是艰难了一些。”尚囊闻言说道,“不过这事关我吐蕃生死存亡,岂可因为区区伤亡就轻易放弃?”

  “大论说得在理。”轮科耳也是点了点头,说道,“虽然如今的大明并未对我吐蕃构成威胁,但他李承乾一直援助苏毗便已经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若是任由如此下去,苏毗在大明源源不断的物资及军械支持之下,就算拖不垮我吐蕃,但也一定会使得我吐蕃的发展受阻。

  届时,大明必定会协助苏毗,大军南上!

  这可不是我吐蕃想看到的一幕。”

  松赞干布摇了摇头,说道:“叔父和大论说得都有道理,但有一点儿你们想错了。”

  “额,不知老臣哪里错了,还请赞普指点。”尚囊问道。

  哪怕他年纪比松赞干布大了不少,但他从来不敢小觑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笑道:“李承乾是不会允许苏毗坐大的,如果在与苏毗的作战之中,我们吃了大亏,你们信不信,李承乾援助的对象立马就会从苏毗变成我们?”

  “嗯?”尚囊闻言,说道,“赞普的意思是李承乾其实是在利用我们自己,相互制衡着彼此?”

  “对。”松赞干布说道,“他大明虽然强势,但我吐蕃有地势之优,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他李承乾是不愿意贸然对我吐蕃出兵的。

  反之,我吐蕃于他大明而言,居高临下,只要我吐蕃一统,随时都能对他大明构成威胁。

  所以,李承乾其实不是在支援苏毗,只是不想我们这片土地统一而已。

  我们但凡一统之后,必定会将战略目光放在大明的身上。

  这才是李承乾不愿意看到的。

  可惜啊,苏毗那些蠢货,居然连这个都看不明白。”

  说到这里,松赞干布没来由的骂了一句。

  不过他这句话可就骂错了。

  芒波杰孙波可不是没看明白,人家早早就看明白了,只是同样作为王,谁又愿意臣服谁呢?

  “确实。”轮科耳说道,“如果我们吐蕃一统之后,必定会和大明直接冲突。不过这也说明李承乾还是忌惮于我们的。”

  “忌惮是必然的。”松赞干布说道,“不过我们同样也忌惮于他们。”

  “赞普,要不微臣出使苏毗,和苏毗王谈谈?”就在这时,禄东赞出言说道。

  在这个场合下,禄东赞一般都是多听少说,毕竟他如今的身份,还不够资格在这里挥斥方遒。

  “出使苏毗?”松赞干布闻言笑道,“算了,芒波杰孙波那人比茅坑里的石头还顽固,你说服不了他的。

  真要那么容易说服他,他早就率领苏毗一部归顺我吐蕃了。

  而且,你要去了他的地盘,他可不会跟你讲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对于这一点儿,松赞干布太清楚了。

  不过禄东赞倒是不想放弃,坚持道:“微臣愿意试试。

  我吐蕃若是继续被他苏毗这么耗着,对我吐蕃自身的发展来说,终究是个麻烦。

  而且,此番苏毗正是最艰难的时候,搞不好就会引来大明的腹背受敌,这时候我们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难说不能说服他们。

  说到底,这片土地上,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绝对不是李承乾那等汉人的。

  在这个大前提下,微臣还是有把握说服他们的。”

  “你可能还有所不知。”松赞干布笑道,“就在不久之前,大明的使团已经出使了苏毗,听说是一个叫做王玄策的家伙。

  所以说,你之前的计策,早就被人看破了。

  而且,进犯大明的苏毗大军并没有将大明的军队引出城。

  你的那些计谋啊,已经没用了……”

第519章 卷五 大封天下,群臣大喜

  听松赞干布这么说,禄东赞也是一惊。

  “这就看破了我们的计谋么?”禄东赞自言自语道。

  说实话,他对于比之松赞干布还要略小几岁的李承乾并不怎么看得上眼。

  纵使李承乾在短短时间就建立起了一个足够让他们忌惮的王朝,但他就是看不上。

  无他,李承乾的先天条件太好了,作为当今天下最强大的帝国太子,哪怕他不从大唐借力,单单他的身份就能帮他解决很多困难!

  最直观的说,如果不是李承乾的身份,铁勒部岂会轻易投靠他?

  “其实堪破我们的计谋也无妨。”想了想,禄东赞说道,“哪怕他们堪破了我们的谋划,但这也必然在苏毗和大明之间留下了一处难以愈合的嫌隙。

  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撕裂这道伤口,将这道伤口撕得越大越好。

  国与国之间,哪来的情谊?

  更何况,那芒波杰孙波但凡愿意屈居人下,又岂会和我吐蕃不死不休?”

  针对大明王廷的各种谋划基本上都是出自禄东赞之手,包括之前引诱苏毗大军北上犯边,都是他在暗中勾连的。

  松赞干布只是尽可能的配合他罢了。

  “这话倒是没错。”松赞干布点了点头,“国与国之间,从来就不存在友谊,国与国之间友谊的基础,都是利益在维系。

  只要没有了足够的利益,这眼前的友谊不过都是镜中、水中月罢了。”

  对于这一点儿,松赞干布最是了解。

  当初那些背叛他的,难道他们之间就没情谊么?

  扯淡,背叛他的人中,有一人甚至是他情同手足的兄弟,曾经他们的感情多深厚?最终不还是因为利益而背叛了他?

  “赞普。”一听松赞干布认可了自己的说辞,禄东赞再次躬身说道,“微臣还是请命出……”

  “这样。”他话都没说完,松赞干布就摆了摆手,打断了他,“你可以出使。”

  “微臣谢赞普成全,定当不……”

  “不急。”松赞干布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你可以出使,但不是去苏毗。”

  “不是苏毗?”禄东赞一愣,“赞普的意思是让微臣出使大明?”

  他还以为松赞干布的意思是让他出使大明,游说李承乾出兵,内外夹击苏毗。

  “不不不。”松赞干布还是摇了摇头,道,“此番你出使大唐,替本王向大唐求亲。听闻汉人最喜欢用和亲来解决问题,不管是之前的吐谷浑还是东西两突厥,都有和汉人和亲的先例。

  我吐蕃若是能和大唐和亲,那好处可就多多了,一来可以表明我们的态度,二来也可以缓和与大明的关系,三来……”

  不得不说,松赞干布这脑子是真的好使。

  于他而言,和亲的确是一个良策。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这一年,贞观八年,禄东赞还真就替松赞干布跑了一趟长安,为其求亲过一次。

  只是那一次,他失败了。

  当然,最终名传千古的文成公主进藏,也是这家伙一手促成的。

  而那座名动天下的布达拉宫,也正是吐蕃和大唐和亲的象征性建筑。

  “赞普想与大唐和亲?”一听松赞干布这么说,尚囊也有些意外,“按照汉人的一贯作风的话,就算是答应与我吐蕃和亲,估计也只是宗室之女吧,这会不会委屈了赞普?”

  站在他们的立场,这的确是委屈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何许人也?就是李二的嫡长女嫁过来,那也就勉勉强强。

  不过松赞干布倒是不在意这些东西,笑道:“无妨,我们要的本身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公主,只要大唐愿意赐婚,哪怕随便给一个民间女子安插一个公主的身份,又有何妨?

  女人而已,不用太过介意。”

  众人点了点头。

  这倒是实话,和亲本身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娶一个怎样的妻子,就算李二真把自己最疼爱的闺女送来了又如何?

  还真能因此就和大唐是一家人了不成?

  “那微臣这就去准备。”禄东赞明白松赞干布的意思,当下就点了点头。

  也好,出使大唐的效果,也许比出使苏毗更有用。

  ……

  大明王廷,日月山。

  贞观八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今天是大明王廷新的一年第一次的大朝会,也是大明建国以来的第五次大朝会。

  一大早,在朝的官员便聚集在了宫门之外,等候宫门大开。

  李承乾说了,不论文武,在朝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上朝,所以这一次的大朝会,也是大明王廷建国以来最为隆重的。

  卯时三刻一到,宫门守将伊原骁一个眼神,值守在侧的一个内侍便当即大喝一声:“大开宫门,迎百官上朝!”

  那极具特色的公鸭嗓,一开口就打破了一夜的宁静。

  紧跟着,嘎吱嘎吱的声音响起,宫门大开。

  随即,候在宫门外的众人鱼贯而入。

  等他们来到大殿之外时,常驻宫内的张二牛、方铁匠、陈升等人早已恭候多时。

  按照品阶,他们也有资格上朝。

  简单的打了个招呼,众人便在大殿之外依次等候。

  也没让他们等太久,袁公公便从大殿之中走了出来,清了清嗓子,高声道:“上……朝……”

  这两个字,他拉得特别长。

  纵使站在人群的末尾,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等众人按照官职依次入殿之后,李承乾才缓缓走了出来。

  今日的李承乾,倒是要比平日穿戴得正式庄重一些,一身赤黄衮服,上有星辰日月、下有龙游九天,头顶通天冠,脚踩步云履,看上去倒是有了一些君王的威严。

  “臣等参见殿下。”

  “免礼。”李承乾挥手道,“今日,乃我大明王廷开年第一朝,也是我大明建国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朝会。

首节上一节65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