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43节

  同时,也不会前往长安朝见天子,属于不听宣。

  整整二十多年之久,大隋中央和燕王罗艺之间,一直保持着当时的约定。

  一个不追究,也没有计较,一个则是心安理得的不听宣。

  然而,在当今天子登基后,燕王罗艺却是极其罕见的主动出现在太极宫内。

  相当于,前来朝见天子!

  怎么可能…

  还以为是年龄已大,老眼昏花的缘故,杨林还是不能相信,罗艺会出现在长安,而且是在太极宫内。

  看样子,正是要前去两仪殿的方向,令杨林错愕不已。

  最后,杨林还是不相信,燕王罗艺会前来长安城。

  “可能是看错了吧…”

  摇了摇头,杨林第一次感到自己已经老了,都出现了幻觉。

  也好,前去看上一看,到底是不是燕王罗艺…

  Ps;第二更!.

第六十章陛下,臣愿为前驱!(3/10)

  燕王罗艺专门前来长安,还要朝见天子,根本不可能的事。

  杨林遥想起以前,饶是以高祖皇帝的威望,尚且无法做到使燕王前来长安,一直奉行着那听调而不听宣的约定。

  纵然天子已经初步掌握大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只是登基时日过于短暂,不足够让燕王特意进京。

  如果登基的岁月稍微久一点,或许,杨林相信天子有这一份手腕。

  现在的话,威望达到极点的高祖都不曾做到,压根不可能的事!

  也许是自己看错的缘故,杨林不再继续猜测下去,直径往那一道身影走去。

  迈起脚下的步伐,杨林快步上前,朝着侧面望去。

  只见眼前的男子相貌堂堂,月匈膛横阔间,可谓是身躯凛凛,透露出一道令人心悸的凶猛气息。.

  这是…

  燕王罗艺!

  当彻底看清楚那一张当年的面孔,一个名字呼之欲出,杨林的眼瞳里闪过一抹很明显的惊讶。

  还真没想到,那一道身影真的是罗艺,之前并没有看错。

  二十多年不进京朝见高祖皇帝的罗艺,在大业元年却是破荒天的出现,实在是颠倒以往的印象。

  “燕王,近日可好,倒是好久没碰上。”

  经历过南北朝和大隋的许多事,只不过是短暂感到惊讶,杨林率先说起话,恢复原来的泰然自若。

  “靠山王,别来无恙。”

  转过身,罗艺倒没有自恃功高,同样是客气的说道。

  “靠山王也是要朝见天子?”

  觉察出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外,罗艺自是知道什么,也没有点明,直接绕过这一个话题。

  他相信,靠山王明白自己的意思,不询问自己首次来长安的缘故。

  “没错,正要前往两仪殿朝见天子。”

  听出话中的意思,杨林也没去问其中的具体原因,继而回答道。

  “靠山王,请,一同朝见天子。”

  当说到这里,罗艺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杨林。

  一个是杨林年事已高,年长于自己,基本的尊敬。

  一个则是当年争取到的招安,不然,也没那么容易就让大隋答应那三个条件。

  “燕王,请。”

  脸上一笑,杨林也是说出个请字。

  说起来,燕王罗艺还是首次抵达长安!

  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主动前来长安的太极宫,并入太极宫朝见天子,足以说明其中的态度。

  很快,两人来到两仪殿主殿前…

  看着眼前的这一座属于内朝的殿宇,罗艺双眼一微,心底里有些百感交集。

  在有生之年中,大隋终究出现一代明君,值得自己前来朝见。

  北进之战由天子策划,彻底一改大隋之前的被动防御政策,还有那令人看不惯的窝囊和亲。

  这一场北进之战,前后击败三十多万骑兵,还是突厥的精锐部队。

  意味着,大隋以往对外的形象彻底改变,大扬国家天威。

  作为长年镇守在燕山一带的罗艺,更是迫切希望大隋可以硬气一回,打出军人的风采来。

  要不然,早在之前也不会组建燕云十八骑,连同驻军对抗突厥三十年。

  光是凭这一点,足够让罗艺以军人的身份,向当今天子致敬行上军礼。

  其中以战养战的策略,更是符合罗艺的意想。

  或者说,十分接近军人内心的想法,以报那些年来结下来的深仇大恨。

  包括受过的耻辱,丢失掉的尊严…

  在当今天子采用的策略上,罗艺可以看出有类似汉武帝甚至秦始皇的影子,代表大隋将会迎来十分强势的局面。

  结合起来,这才是罗艺决定舍去当年的三个条件约定,选择进京朝见天子的最大一个原因。

  “二位王爷,请进。”

  当即,有相关的宦官上前,摆出一个请的手势。

  收回脑海里的思绪,罗艺并无答话,跟杨林一同踏入殿内,往里边开始走去。

  “参见陛下…”

  本来是不用的,不过还是按照朝会的礼仪,罗艺行上叩拜大礼。

  其实早在决定进京朝见天子的时候,无形中无疑意味着,那三个条件已经结束,成为效忠大隋的一份子。

  看到罗艺的举动,杨林的笑意更加浓厚,一改之前的想法,以臣子的身份朝天子叩拜起来。

  “二叔和燕王,快快请起,不必行此大礼。”

  一位是高祖皇帝的亲生兄弟,现在的靠山王二叔,今世的长辈。

  一位则是听调不听宣二十多年,现在的燕王罗艺,首次进京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这次,杨政直接走过来,亲自扶起两人。

  “谢陛下…”

  帝王如此礼遇,臣子如此大礼,一副君臣和睦的画面。

  站起身,两人一左一右,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燕王此次能前来,实为大隋之利,百姓之福,善。”

  待各自落坐,杨政的语气不紧不慢,缓缓的说道。

  “此为臣之本份,愧不敢当。”

  天子的意思,罗艺也知道,那是对自己的肯定。

  肯定则意味着,天子会重用起自己,担负大任。

  正因为如此,罗艺联想起现在才真正归顺中央朝廷,确实是不敢当,实话实话而已。

  在左侧的杨林并无说话,正是想现场观察天子的为君之道。

  结果显而易见,一句话下来使罗艺更加心服,认识到没白来长安城。

  杨林暗暗点了点头,天子可以做到这些,可以真正的放心了。

  “燕王带领骑兵经验丰富,曾创过幽云十八骑,朕略有所闻。”

  “有此将才,不失为国家栋梁。”

  当说完第二句话的时候,杨政并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既是一种试探,看看燕王罗艺是不是真的要归顺中央,还是在表面假装一番。

  也是一个机会,带领骑兵颇有一套,眼下的突厥战局正是需要这些栋梁的时候。

  另外一层意思,何尝不是让罗艺表个态,效个忠。

  “陛下,臣愿为前驱,为大隋扫平突厥。”

  一听这话,罗艺稍加思索便已经明白,没有过多的犹豫,朗声说道。

  事实上,可以参与到对突厥的战争中,跟突厥打交道三十年的罗艺自然愿意北进草原。

  相应的,既然前来长安朝见天子,效忠大隋是板上钉钉。

  选择效忠天子,又有什么区别,也是迟早的事。

  一张一驰之下,天子的御下之道,已是毫不逊色于高祖皇帝。

  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杨林知道自己不必再加以协助,天子完全有能力处理掉。

  心下又感叹,这一次,先帝皇兄的眼光没有再看错…

  PS;第三更!.

第六十一章来到晋王府(4/10)

  殿内,随着君臣之间的交谈,时间正在快速流逝着。

  “陛下,臣等告退。”

  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半个时辰,罗艺和杨林拱起手,朝天子告退道。

  稍微点点头,杨政十分轻微的斜挥衣袖,算作是一种无声的回礼。

  这便是君臣之间,特别是帝王的威仪,一个规定的礼数。

  因而,各自都必须要加以遵守,哪怕对方是自己名义上的二叔杨林。

  当踏进太极宫的时候,无论是在哪一座宫殿,仅仅只有君臣。

  “燕王,献俘仪式结束后,打算回去幽州么?”

  离开两仪殿的主殿,杨林一边走着,一边随意的问道。.

首节上一节43/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