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53节

  性情,婉转温和。

  容貌,上上之佳。

  才学,擅长兵法韬略。

  内定的名额,却是李秀宁…

  也就是,李世民之姐,李建成之妹。

  想起这一次的采选,下次的皇后采选,其中的原因较为明显。

  合起内定名额的名册,杨政了然于心。

  唐国公李渊过于谨慎,也借着此事,彻底表达自己毫无保留的效忠。

  看到天子已经翻阅完,又注意到太后的示意,一位宦官当即会意。

  “参见太后,陛下…”

  那一道娇影落落大方,风姿绰约的行上一礼。

  并且,姿势极为标准和迅速,颇有一股军人的利落。

  “平身…”

  又是拥有军人风范的家人子…

  联想起裴翠翠,杨政看得出来,李秀宁更加具备军人的基本水准。

  不过说起来,李秀宁出身关陇军事贵族,也比较正常。

  要知道,关陇军事贵族无论男少,从小都会接受军事化的训练。

  “谢陛下。”

  拜谢一声,李秀宁盈盈起身,坐在还有的位置边。

  从下首的位置看过去,可以无比清晰的看到……

  秀美之中透露出一股英气,当真是丽若春梅绽雪,神如秋蕙披霜。

  其中,增添着一道英姿飒爽,又有女子特有的柔性。

  北国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可…”

  没一会儿,杨政移开目光,缓缓开口道。

  内定的名额基本会通过,再者,也确实不错。

  听闻,有关的宦官走出来,将太后早已经准备的诏数拿出来。

  “李氏秀宁,宜封为美人,正四品。”

  由于出身关陇军事贵族,宣读出来的品级,自然比较高。

  “臣妾谢过太后、陛下之册封。”

  再次起身,李秀宁行上叩拜大礼,以示礼成。

  不过,或许是有些紧张,李秀宁并不像刚才那么自然。

  伴随着李秀宁的正四品册封,无言宣告着,这一次的采选已经落幕……

  PS;正常更新,第一更!

  另外,祝各位读者,端午节快乐.

第七十三章将来的政治风向(2/4)

  王楚楚,封为御女,正六品…

  阴若汐和裴翠翠,封为采女,正七品…

  李秀宁,封为美人,正四品…

  包括,其余两名任意挑选而出的家人子,同样封为采女。.

  前后加起来,一共有六名家人子入选至后宫,成为天子的妃嫔之一。

  至此,这一次的采选家人子迎来落幕,宣告已经结束。

  在采选的那些女子当中,至少十五岁起,十六岁不等。

  按照大隋律法明确规定,礼记里的礼仪明确阐述。

  凡女子十三岁以上,男子十五岁以上,可以选择娶嫁。

  根据历朝历代的法令…

  凡是女子二十岁至二十二岁,如果还没有婚配,官府是有权指定并干涉女子嫁人。

  通常来说,女子二十岁还没有嫁出去,相当于现代的老处女。

  听起来很不合理,感到不符合一切的娶嫁年龄。

  然而…

  实际上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今天,实行差不多的娶嫁措施。

  那么多年沿用下来,整整好几千年之久,已经深入人心。

  要不然历史上的那么多女子,怎么十三至十六岁便嫁出,这就是时代的背景。

  因此!

  别说是女子,男子到二十岁还不娶亲,放在古代就是大龄的单身狗。

  内经素问之中有回答,古代先贤也是依照这一个方式,以此来决定相关的礼法。

  男子二八年龄,十六督脉通,可以娶妻生子。

  女子二七年华,十四任脉通,可以直接受孕。

  所以,六名家人子除了到适龄的阶段,这才入选之外。

  还有着,另外一个主要的职责……

  那就是,在后宫之中,好好照顾天子的一切起居!

  否则,也不会挑选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女子入宫。

  也就是说……

  十五岁以下的女子不推倒,还算不是太过于下作,也没有那么的龌龊。

  十五岁以上的女子选择推倒,还可以勉强接受,也符合大隋的礼法和律法。

  待采选家人子的事落幕,天色已经临近傍晚,过去大半天的时间。

  当采选结束的消息传到宫外,密切关注风向的朝中大臣反应不一,却是不约而同的松上口气。

  为什么?

  皇后尚未册立,也没有展开采选,对于大臣们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皇后!

  身为六宫之主,统管整个后宫的妃嫔,拥有着太后之外的重要地位。

  同样还是天子的正室,亦或者称作正妻,无人可以撼动其超然地位。

  天子明媒正娶之妻,一生唯有那么一次,这才叫皇后。

  足见皇后之尊贵,地位之无上!

  “看来天子及冠时的采选,在太极宫内,不会太过于平静。”

  听着宫内传开的消息,李渊已经觉察出其中,将来的政治风向。

  这一次采选的家人子,朝中的文武大臣,包括地方的官员都较为关注。

  地方官员关注,大多数人是由于朝廷首次采选家人子,意义不可谓不大。

  再加上不失为政绩的表现,自然而然,都尽心尽力的去采选民间适龄女子。

  朝中文武大臣的话,那就不同了……

  比起此次的采选,天子及冠之际册立皇后,才是重中之重。

  皇后地位的超然,及其尊贵的身份,只不过是表面因素。

  既然皇后身为天子的正室,也是唯一明媒正娶的妻子,意义自然会大不相同。

  但凡皇后所出,也就是正室所出,都会是嫡子的身份。

  而拥有嫡子的身份,特别是嫡长子,往往都是帝位的优先继承人。

  其余庶出皇子,一出生便和皇位无缘,更别说争夺。

  有资格争夺太子之位的,仅仅是嫡出的皇子。

  像是废太子杨勇,为嫡出长子。

  而前太子杨广,则为嫡出次子。

  所以,当时在废立的时候,才会变得较为顺利。

  相应的,也有那一份争储的资格,及其那一层身份。

  既是关乎到皇后地位的尊贵,同样,也直接关乎到将来的太子。

  无疑,皇后的册立显得十分重要,形成非常深远的影响。

  倘若皇后背后是世家门阀,名门望族,以及关陇军事贵族。

  那么所在的家族,无论是名望还是地位,都会水涨船高。

  其家族的兴盛程度,也会达到另外一个高度。

  毕竟皇后嫡出之子,相当于是将来的太子殿下,跟其背后家族的亲戚关系不会改变。

  从而,在时间对不断推移中,形成朝中的外戚。

  也就是说……

  天子及冠之际的采选,朝堂中必定是风云涌动,文武大臣纷纷暗中争斗。

  为的便是,使自家女儿送入宫中,成为天子明媒正娶的皇后。

  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升在天下之中的名望,让整个家族更加的兴盛。

  “爹,阿妹怎么不到下次采选的时候,再送入宫内。”

  听说过这一件事,李建成感到十分不解,问道。

  此次妹妹李秀宁应采选入宫,根本就不是好时机,对李家而言划不来。

  “建成,爹问你,现在我们李家影响力怎么样?”

  听到长子还看不出其中的关键所在,李渊有意指点一番,便反问道。

首节上一节53/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