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做藩镇 第125节

  而从金国和燕云的地形上看,刘陵近两年来始终在北面全力修筑关城堡寨,几乎从东到西把金国南方整个包围起来,形成一道半圆形的坚固防线。

  宋国北面的雁门关和井陉都在刘陵手中,等于是刘陵想南下就南下。

  现在其实也是一样,当山海关和周围城寨防线落成的时候,金人就没法再主动骚扰刘陵,而是后者想什么时候北上就北上。

  燕云的地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至少在晚唐五代时候,凭著这地方割据称王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境内的兵马调动肯定没办法瞒过南北两国。

  相比于宋金两国不约而同紧张起来的朝堂,燕云军民只感觉到兴奋,毕竟三年以来刘陵给他们灌注的思想就是:有战功者发财。

  大堂内,刘陵将密信和舆图放在书案上,继而几名侍女和兵卒走过来,替他先换上新的王服,继而穿戴起玄色甲胄。

  穿著甲胄的刘陵伸手抖开身后血色的披风,缓缓坐在椅子上,目光看向下方的三十五名正军将领。

  后者纷纷低头,感觉到一股冷冽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扫过,此刻,哪怕是才从军营里回来的韩世忠,都不由得颤抖一下,头随即低的更深。

  “千年以前,”

  刘陵开口了。

  “曾经有一个吴王孙权,他和他的子孙想要划江而治,但他最后还是被灭了,他的靠山不是吴国臣子,而是他面前的一道长江。往后数百年,晋亡而分南北,隔著江淮对峙,南方历经四代,却依旧亡于北方。

  而今,燕云夹在宋金两国中间,乃是一块四战之地,金国可以南下,宋国可以北伐,夏国敢对我们喊著要东进,咱们三年来多少次大战,全都是被迫应承

  多少将士,多少黎庶,多少咱们的父兄,咱们的兄弟姊妹,死在了外人的手里!”

  “都抬起头来,看著本王!”

  刘陵嘶吼一声,迎著众将的注视站起来,霍然拔出佩剑,一剑插入面前的书案中,把一封封关于宋金夏的密信和军报钉穿。

  “燕云,非吴国,非两晋,非江南四代朝廷;咱们北面没有长城,南面没有长江黄河,但咱们还是撑过了这三年,撑过了这贼老天要咱们死的三年!

  三年啦,他们还是会说,燕云只是一块随时都要臣服的四战之地。他们想打就打,想走就走,他们的朝廷理所当然地把咱们认作藩属,”

  刘陵顿了一下,随即沉声道:“甚至于那些只知道养畜生的草原人,现在居然也敢私底下瞒著本王,与其他人串通。他们是什么心思?他们这是看不起咱们!”

  “而你们呢,是不是觉得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一个个的真以为天下太平啦,是不是觉得自个,可以像吴国两晋江南四代朝廷那样关起门来舒舒服服过日子了?”

  刘陵伸手攥住剑柄,将剑刃一寸寸重新拔出来,然后挑起,指著底下那些将领。

  “本王告诉你们,宋金,亡我之心,自始至终未灭,金国境内百万燕云旧民意欲归乡之心,至今犹存。

  咱们得做点什么,让他们望见回家的盼头,让他们在十年,百年内,还想著自己的根在燕云!”

  刘陵喝道:“韩世忠何在?”

  “末将在!”

  刘陵收剑入鞘,将整只剑递给韩世忠,后者微怔,上前一步接剑,想要收回手时,却发觉刘陵依旧攥著剑鞘。

  “本王已经懒得再去求什么三年五年的太平,此战,本王要草原人三代之内,不敢再生心思!”

  汉王松开手,眼神里流露出的神情,让韩世忠不由看愣了。

  片刻后,他接著剑,躬身施礼。

  堂中三十多名将领全都跟著他,对汉王抱拳躬身。

  刘陵朗声道:“此战让天下知道,燕云,乃是四出之地。”

  靖康元年五月,燕地山海关筑成,金人遣使怒斥汉王。

  六月,

  汉王发檄文通告天下,称,草原私下通金,是故他将兵十万,北伐草原!

  

第188章 夏国内乱始末

  宋金两国其实都没过好年,至于夏国就更不用谈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只有跟随耶律太后那一拨夏人,算是跟在她身后小小发了一波财。

  燕云,今年过的最殷实,内外都感念汉王,感念那些出征的将士,但就算是心再大的人,也不可能去感念宋人。

  修整三个月,燕云军队再度开始调动,因为最开始喊的口号是北伐,金国上下顷刻开始拼命备战,至于说大宋,这时候其实也有点心思,但朝廷上,赵官家很是罕见的发了一通脾气,把那些主张趁机偷袭燕云的大臣全部痛骂一顿。

  直到檄文传出,宋金才知道刘陵这般大张旗鼓居然只是为了再度攻打草原,当下,宋国更是乐得看热闹。

  北伐草原,作为先锋军的两支军队分别是曲端率领的义武军,以及耶律大石率领的卢龙军。

  两军都是新建番号,前者主力兵源是当初跟随童贯北伐的精锐宋军,后者兵源来自于从西北路招讨司撤回来的一万五千辽军,前军都统制,也就是主帅,由韩世忠担任。

  刘陵率领再度补充过的永清、镇远两军作为中军,后军主官是云中知府蔡靖。

  全军上下,此次参与远征的战卒超过五万,再加上辅兵民夫已经超过实打实的十五万之巨,相比之下,草原人不能说望风而逃,大多数部族就算仓促会盟,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汪古部在知道汉军矛盾居然直接对准自个的时候,当天爆发了一场内乱,随即又是周围不少小部族的直接背叛,半个月内,草原就爆发了三场以上的内战。

  帅帐内,几个部族的使者跪在韩世忠面前,连连磕头。

  “大王对草原的恩情,奴等都是铭记在心的,又如何敢背叛汉王?实在是那汪古人背信弃义,私下与金人”

  韩世忠坐在帅帐内,平静道:“本帅,不管尔等说什么。既然无罪,尔等全族不得搬迁逃避,沿途为大军提供粮秣战马,各族出民夫青壮。

  大军抵达时,全族上下,每家每户之前悬挂汉旗,一家不遵者,灭家,一族不遵者,灭族!

  不挂,可以,本帅等你们死后,亲自为你们悬挂白幡发丧!”

  当几个使者跌跌撞撞走出帅帐的时候,军中鼓声大作,他们正茫然的时候,外面陡然传来一阵阵欢呼声。

  杨可世手里拎著两颗头颅,骂骂咧咧地朝回走,抱怨著曲端专门派他率军去啃硬点子。

  大军出征第七日,前军抵达丰州青冢城,大概在今日的呼和浩特一带。

  在当地有两个小部族没打算响应汪古人,但也不想在汉王治下做牛马,打算举族搬迁,哨骑前日哨探到消息,随即飞马传递到中军,紧接著韩世忠下来曲端指挥追击。

  层层下达后,最后是杨可世领下差事,亲自率领七百骑兵追击一天半的时间,缀在两个部族的迁徙队伍后面拼命追杀。

  一开始那两个部族的青壮还组成队伍反抗,但杨可世部下宋军都是西军精锐,跟夏人骑兵互啃可能有些困难,但要是追杀身无片甲的牧民,那真是势如破竹。

  沿途,伏尸无数,俘虏的民户牧民约莫有一千出头,两个部族的头人,直接变成了“人头”。

  自己多少年没这么快活的打过仗了?

  杨可世心里默默算著,旁边副将忽然戳了戳他,指著不远处几个正在发抖的使者。

  当即,杨可世晃了晃腰间两颗首级,大大咧咧道:“尔等只要尊奉汉王号令,便是咱治下良民,军中律令,严禁骚扰良善百姓,不知尔等良善否?”

  “将军,我等都是良民啊!”

  “娘娘,该用膳了。”

  耶律太后从书案上抬起头,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旁边的女官立刻走过来替她擦拭著脸,整理一下发饰。

  “几时了?”

  “未时过二刻了,娘娘,奴这就去吩咐进膳。”

  “好。”

  耶律太后点点头,伸手揉著眉心,叹息道:“听说燕地汉王从早到晚几个时辰全都在看这些劳什子文书军报,他怎么能耐得住性子的?”

  女官哪敢回答,在旁边默默听著,继而外面小宫女慌慌张张跑进来,低声道:“国相来了。”

  耶律太后眯起眼睛,旁边女官立刻呵斥道:“放肆,娘娘没有召他,他岂敢擅自入宫?”

  还没等小宫女说话,紧接著,一道沙哑的男声传进来,说的是党项话。

  “召,还是诏?”

  国相李遇昌已经年过半百,身上流露出一股子阴柔的气质,站在宫门处,抬头看向坐在龙榻上的耶律太后,目光平静。

  后者没有开口,依旧是旁边的女官呵斥道:“速速退去,太后娘娘无旨,你岂敢擅自入宫?”

  “旨本官,只认陛下的旨意。”

  李遇昌缓缓道:“臣,想和太后娘娘说几句话,还请屏退左右。”

  耶律太后微微皱眉,继而挥手示意其他人退去。

  殿门依旧开著,但外面已经是傍晚,李遇昌披著一身夜色站在殿门处,面前殿中灯火昏暗,看不清他的脸。

  “你想说什么?”

  耶律太后缓缓道。

  “臣想问,娘娘为何忽然将两个军司的兵马全部调动到兴庆府,把东北黑山威福军司和兀剌海城的地面全部都让给了晋王?”

  耶律太后,国相李遇昌,晋王李察哥,乃是夏国朝堂上的三派势力,现在耶律太后似乎是主动让出了一个大头的好处,隐隐有和李察哥联手的趋势,李遇昌自然是坐不住了。

  三方势力,说好听点是让朝廷平衡,说难听点,其中无论哪一方落势,都会迅速遭到另外两方的吞噬。

  前者这时候似乎没有否认的意思,反倒是笑了笑,回答道:

  “本宫做事,需要你来指点?国相,先帝已崩,本宫要好好抚养太子长大,没闲心思再去争权夺利,晋王乃是国家的大将,多让给他一些地方也是应该的。”

  “可是”

  李遇昌很想骂一句,你特么的不要可以给我啊!

  耶律太后有些好奇地看著他,疑惑道:“国相不是一向与晋王友善么,怎么今日似乎有点不忿?莫不是觉得本宫做错了?”

  “娘娘!”

  李遇昌对著她躬身施礼,一时间,迅速声泪俱下。

  “晋王实乃狼子野心之徒,收拢国中势力部族,图谋不轨,臣愿为娘娘杀之!”

  “岂可如此!”

  耶律太后勃然大怒,道:“晋王乃是朝中大臣,你岂敢如此胡说八道,滚,滚出去!”

  离开皇城后,

  李遇昌伸手召来一个心腹,脸色阴沉道:“为我回报汉王,说左厢军司此次不会驰援黑山。再告诉他,耶律太后欲背叛汉王,我李遇昌,可以为他收拢夏国,为其效力!”

  

第189章 宋军优良传统

  中军营帐内,当曲端知道走进来的人名字叫什么时,立刻笑道:“我还以为你会哭呢。

  宋人,俘虏,太学生。

  这些标签没有哪一个能让曲端生出同情心,尤其是最后那一个身份,让他更是从头到脚都感觉到不舒服。

  汉王打发一个侏儒过来都比这个昂著头明显还没被现实毒打过的年轻人要有意思,所以曲端立刻对他更有些看不顺眼了。

  毕竟在来到云中后,燕云军中官吏和大宋官吏明显不是同一层面的做事态度,在习惯前者后,曲端就总是跃跃欲试地想狠狠整一整后者。

  “头抬高腰腰站直,说,叫什么名字。”

  “下官陈东,任军中正军司马,奉汉王命,入将军帐下,总管粮秣辎重。”

  “话说的倒是顺溜。”

  曲端今天没什么事,索性就逮著陈东折腾,他放下毛笔,示意陈东坐在自己旁边,然后问道:“识字么?”

  这问题就像是后世抓著大学生让他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纯纯就是为了羞辱,曲端承认自己的心思很多很杂,但他现在乐于替汉王做事,所以他临时决定今天只是小小的言语挑衅,而不是把这位新来的宋人司马给气哭。

  “识字。”

首节上一节125/1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