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 第74节

随着开门声响起,只见户部尚书刘德林愁眉苦脸,从御书房内走了出来。

看到宋桓站在门外,刘德林努力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

“拜见四皇子!”

宋桓略一颔首:“刘大人,这是遇见什么问题了?”

刘德林长吁短叹:“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就是微臣刚刚多说了两句,提起二皇子前去梁州平乱花了些银子,害怕举办朝贡大典预算不够,就让陛下不高兴了。”

“陛下最近正烦心梁州那马匪之乱呐,您要是进去面圣,可要小心伺候,千万可别触了逆鳞!”

宋桓点点头:“多谢刘大人,本王知道了。”

小心伺候?

不存在的!

皇帝老爹心情不好,那更是抓紧时间搞事的时候。

在这个节骨眼上,谁要是再来添堵,绝对会让皇帝老爹瞬间爆炸!

宋桓清了清嗓子,在太监薛海的引领下,走入了御书房内。

“儿臣拜见父皇!”

看见是宋桓来了,梁帝放下朱批,终于露出了一个难得一见的笑颜。

“你这臭小子,才恢复了十天,就到处乱跑!”

“现在伤口感觉怎么样了?”

宋桓咧嘴一笑:“多谢父皇关心!”

“儿臣本就没有伤在要害,再加上陆太医医术精湛,给儿臣调理的极好。”

梁帝淡淡点头,对宋桓的话表示赞同。

“不错,你带回来的这位陆太医,的确有些水平在身上。”

“朕手腕上这旧疾,在她的医治下,几乎已经快要痊愈了!”

“不过,你让朕缠的这绷带,也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说着,梁帝伸出手来,向宋桓展示着自己手腕上缠着的丝帛。

第88章 和梁帝微服私访

看着梁帝露出那一脸狡黠笑容,跟刘德林口中描绘的严厉帝君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宋桓随意来到梁帝对面坐下:“对了父皇!”

“刚刚在门外碰见户部刘大人了。”

“听刘大人说,下个月夏国使臣即将前来朝贡?”

提及此事,梁帝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了一些。

“不错!”

“夏国本是我大梁西南边陲的小国。”

“在过去的百年来,一直对我大梁俯首称臣,年年上供,祈求庇佑。”

“但三年前,夏国新王即位,突然中断了每年举行的朝贡。”

“彼时我大梁与北元交战正酣,朕也就无心顾及此事。”

“没想到,就在今年,夏国却突然前来示好,表示下个月会如期前来朝贡。”

听到这里,宋桓忍不住对夏国这种墙头草的行为发出深深的鄙夷。

“呸,这个夏国的新王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前几年咱们大梁与北元交战,夏国不表明态度,就是不知道这场战役究竟谁会取得胜利。”

“最终见咱们大败北元,这才又重新回来示好。”

“这不妥妥的小人行径!”

梁帝闻言,亦是淡淡地笑了。

“不错,夏国这个新王的居心实在有些昭然若揭。”

“但我大梁身为泱泱大国,既然他主动俯首称臣,朕也就乐得给他这个机会!”

“但,若是他反复横跳,吃里扒外,那就别怪朕不给面子了。”

梁帝这一番话说的轻描淡写,举重若轻,却展示出无尽的自信与威严。

这,就是身为帝王的霸气吧!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接下来,宋桓就该进入主题了。

“父皇,既然下个月夏国使臣来朝,京中肯定要好好治理一番的,绝不能让外国人看到咱们大梁不好的一面。”

“不错,”梁帝点头道,“几天前,朕已下旨,命开封府尹郑朝栋将京城内外好好治理一番。”

“最近这段时间,京城决不能出任何差池。”

“就像你小子所说的,丢人还能丢到外国人面前去了不成?”

听到梁帝这话,宋桓心中更是乐得像朵花。

郑氏父子这次惹出的事,还真是完美无缺地往枪口上撞啊!

“如今我大梁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实在是多年未有此时一般的昌盛景象了。”

“儿臣看您天天在宫中处理政务,处理得焦头烂额,身子骨也越发不好了。”

“今日天色不错,不如儿臣随您去民间走走,咱们微服私访一通,看看大梁如今的面貌!”

“如何?”

听到宋桓的提议,梁帝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光亮。

“微服私访?”

“对!”宋桓点头如捣蒜,“您久居庙堂,对于市井的那点了解,完全都是来源于朝臣的奏章。”

“他们说什么,您便看到什么。”

“倒不如您直接微服私访,更能了解到如今大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啊!”

梁帝本就有点动摇,听到了宋桓的一番怂恿,不由更加心动了。

上次出宫,还是自己初登九五那一年,前去江南体察民情。

一眨眼的功夫,竟已过去二十五年之久了。

就像这臭小子所说的一样,对于民间所有的了解,完全是来源于朝臣们口中的描述。

这么多年来,京城变成了什么模样,自己倒还真没有亲眼见过!

“好!”

梁帝思忖片刻,当即拍板。

“薛海!”

“奴才在!”

“立刻给朕备便衣,朕要微服出巡!”

“微服……出巡?”

薛海有那么片刻的迟疑,但见梁帝一脸兴奋,只能将忧心再度咽了回去。

“是!奴才遵旨!”

“对了。”梁帝再度开口道,“朕微服出巡的事,不许告诉任何人。”

“是!”

……

一个时辰后。

一辆神秘的黑顶马车自皇宫而出,向着京城汴京的闹市驶去。

不多时,只见一老一少自马车而出,身后跟着两名孔武有力的年轻人,以及一名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

这一老一少身着锦袍,虽都是普普通通的长衫,但却见此二人气度不凡。

一看便知,并非寻常普通老百姓。

城南乃是汴京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段,三步一摊贩,五步一商户。

路上行人更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极其热闹。

在两名影卫如炬一般的鹰眼巡视下,梁帝像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到处兴奋地打量着。

“老四,这是什么?”

“回父……啊不是,爹,这是冰糖葫芦啊!”

“老四,那又是什么?”

“爹,那是簸箕啊!扫地用的!”

宋桓一一回答着梁帝的问题,只觉的这小老头身上的反差感,实在有些好笑。

身为无所不能的九五之尊,竟对民间处处可见的物件儿充满了好奇!

不知道要是把这位帝王独自丢在民间,他会不会变得生活不能自理?

宋桓想的正出神,却见梁帝已经放弃了对这些小物件儿的好奇,转而向着前面的一处茶摊上走去。

茶摊前,一名说书人正吐沫横飞,慷慨激昂,讲述着一件趣闻。

“话说前一晚,当今丞相大人举办寿宴,邀请一众亲朋好友前来参加。”

“丞相素来平易近人,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皆可入府参加寿宴……”

一听这说书人竟然说的就是当今丞相家中发生的事,梁帝瞬间来了兴趣,随意捡了张桌子坐了下来。

太监薛海极有眼色,连忙走向茶摊老板身边,变戏法似地掏出了一张茶饼。

“老板,就给我家老爷沏我们自带的茶吧。”

茶摊老板有些不耐烦:“你们事儿怎么这么多啊!”

“哪有出来喝茶还自带茶饼的道理?”

但见薛海手中赫然出现的那一锭银元宝,茶摊老板的眼睛瞬间都看直了。

“得嘞客官!您请好吧!”

“我这就备好上好的山泉水,给您泡茶!”

薛海那边刚刚交代好了茶摊老板,另一边的梁帝和宋桓,已经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听起了说书人的讲述。

“……话说丞相府内是鱼龙混杂,上有一、二品的朝中大员,下有名不见经传的贫苦书生。”

首节上一节74/5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