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异世召唤全史名将 第164节

  大玄方面也迅速反应过来。

  开始调兵遣将,南下支援杨坚。

  以及派出植入为大玄门阀杨氏一族。

  杨坚兄弟的杨素率领着二路大军其中的一路。

  北上迎击远道而来的黄巾军。

  另一路则由大玄皇室的铁杆死忠,赤凤神将-彭凤君率领。

  而且这位赤凤神将率领的军队。

  大部分都是大玄朝廷手中掌握的精锐之师,战斗力极强。

  其中甚至还夹杂着一支由彭凤君直属率领的道兵!

  与杨素兵分两路,形成了钳形攻势。

  意图合击黄巾军,将其一举歼灭!

  此时大玄北方的黄巾军营地。

  大量的老弱病残混杂其中,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助。

  孩童的哭嚎声、青壮的呼喊声、妇女的抽泣声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曲凄凉的悲歌,回荡在营地的每一个角落。

  杂乱无比。

  营地的地面上,随处可见丢弃的武器和破损的帐篷.

  这些都是黄巾军一路南下在战斗中留下的痕迹。

  一些伤员躺在简陋的床铺上,痛苦地呻吟着。

  他们的伤口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鲜血已经染红了床单。

  而医护人员则忙碌地穿梭在伤员之间,尽力为他们提供救治。

  但面对如此众多的伤员,他们的努力显得杯水车薪。

  营地的中心,一群黄巾军的将领围坐在一起。

  脸上充满了焦虑和疲惫。

  战争已经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们仍然不愿意放弃。

  聚在一起商讨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希望能够找到一条突破困境的道路。

  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无奈。

  他们面临着粮草匮乏、兵力不足、士气低落等诸多棘手的问题。

  这些问题像沉重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黄巾军的行动和战斗力。

  刨除了孟章依旧率领的近三十万大军坚守在潞州之外。

  朱元璋与张天璇二人所带领的兵力,与这些老弱病残相比,显得无比渺小。

  更加就是杯水车薪。

  仿佛是一滴水融入了大海,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粮草的匮乏让黄巾军陷入了饥饿的困境。

  士兵们每天只能依靠有限的口粮维持生命。

  而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他们的体力逐渐下降,战斗力也随之减弱。

  面对进入大玄以来,大玄守军的不断抵抗。

  他们越来越难以抵挡。

  兵力的不足更是让黄巾军雪上加霜。

  在连续的战斗中,他们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士兵。

  而新招募的士兵往往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而他们两个又不能抛下这些累赘不管。

  不说黄巾军本来就是靠着底层穷苦人士起家的。

  就单单以朱元璋与张天璇二人的出身以及性格。

  他们二人,绝非那种可以轻易抛弃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穷苦人士之人。

  他们的出身,本就扎根在底层民众之中,深知民间疾苦。

  对穷苦人士有着天然的同情和责任感。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

  真正的一路从草根崛起,历经磨难,最终摘得天下王座。

  他深知如今自己离不开那些与他并肩作战、共渡难关的穷苦民众的支持和牺牲。

  因此,对于他来说,抛下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人,独自逃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会做出这种背信弃义之举。

第210章 黄巾对策

  张天璇亦是如此。

  身为本土之中的五大帝星。

  他是跟原本历史上的朱元璋一样。

  都是一路从一介流寇逐渐问鼎天下。

  这样的背景和经历,塑造了他们坚韧不拔、重情重义的性格。

  想要让他们独自抛下这些跟随他们出生入死的穷苦人士离开。

  根本不可能!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位英雄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轨迹和坚守的信仰。

  朱元璋与张天璇,这两位在黄巾军中崭露头角的将领。

  同样会经历从青涩到成熟,从软弱到坚强的蜕变。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或许,在遥远的未来,当他们真正成长为一代雄主。

  手握重权,决策千里之外时。

  他们的心肠可能会变得更硬,能够在必要的时刻做出冷酷而理智的抉择。

  但现在,他们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境界。

  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荣誉、信仰、甚至生命,都与黄巾军紧密相连。

  因此,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公心,他们都无法主动抛弃这些累赘。

  在黄巾军中,朱元璋与张天璇早已将自己的命运与众多将士紧紧捆绑在一起。

  他们清楚。

  一旦抛下这些从穷苦之际就誓死跟随他们的人。

  那他们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粮草的匮乏、兵力的不足、士气的低落等问题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他们的心头。

  每一次战斗,都是生死未卜的考验;每一次决策,都关乎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存亡。

  如果不能尽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毁灭的命运。

  在这座混乱的黄巾军营地中,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着。

  他们不知道未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命运。

  但他们仍然坚持着,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夜色渐浓,黄巾大营内灯火通明。

  中军大帐中,朱元璋与张天璇二人相对而坐,桌子两边各自摆放着他们的兵器与令旗。

  身后,常遇春、汤和、乔峰、洪七公等人分列左右。

  他们或低头沉思,或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前方的地图。

  平日里,因为自身帝星的原因。

  朱元璋与张天璇同为张角的亲传弟子,为了黄巾的大权一直明争暗斗。

  两人之间的争斗,早已成为了黄巾军内部公开的秘密。

  然而,如今大敌当前,黄巾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们都知道,自己等人已经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朱元璋与张天璇二人的心性。

  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搞什么幺蛾子。

  他们都清楚,如今的黄巾军只有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够走出困境。

  因此,尽管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矛盾和隔阂。

  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暂时放下恩怨,共同商讨对策。

  “如今粮草匮乏,兵力不足,士气低落,我们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的眉头紧锁,显然对当前的形势感到十分担忧。

  “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才能够扭转战局。”

  “我们可以从周边地区筹集粮草,同时加强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张天璇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此外,如今的大玄朝廷不是在南方跟那些反王打的挺火热的吗?”

  张天璇语带深意地说道。他顿了顿,双眼微微眯起,一抹精光在其中闪烁。

  “想来,他们应该不介意支援我们一些物资。”

首节上一节164/18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