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29节

  因为这是一个统一的王朝,所有的政令都能够通达底层。

  而王守阳也知道,人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琅琊大营内,一行二十几人,身穿布衣,脚踏草鞋,背上背着包裹,为首三人年纪已经老迈,负着手,细细观看远处高耸的巨舟骨架。

  眼神中充满着期待,那从未见过的巨舟,验证了他们的选择。

  此行定然会有所收获。

  “老师,您看那几艘小船!”

  有个十三四岁的年轻女子指了指海岸边,张起风帆的三角帆船,眼神中露出好奇神色。

  “莫要大呼小叫。”

  女子前方,一个中年男人看了这女子一眼,出言呵斥。

  为首之人,身侧一个老者扭头看了看两人,淡淡开口,“兰儿性情天真,活泼一点总是好的。”

  “父亲!您太宠她了。”

  中年人看着这个右侧回首的老者,言语中有些无奈。

  女子冲着父亲吐了吐舌头,老实了不少,一双眼睛却是滴溜溜乱转。

  相比于无尽的田野,女子是第一次见到大海。

  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令她惊奇,无论是海边的那还只有骨架的大舟,还是热火朝天忙碌的众人,都是看惯了草木的她未能想象的景象。

  众人等了两刻时间,也没见秦始皇命人来引见。

  几个年轻人显然是按捺不住心情,小声议论了起来。

  就在这时,前方门口转过一个年轻小吏,一身短袖短摆,显得很是精干。

  正是在琅琊待了几日的嬴高。

  这些日子跟随琅琊郡守学了很多东西,然后便成为了曹参的副手,日子过得忙碌并充实,相比于在国都皇宫之内的时光。

  在这里嬴高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今天本来是跟父皇一起见看望赢成的,但在得知农家之人前来之后,秦始皇和诸多大臣显得很激动,纷纷回到自己屋内,梳洗打扮。

  最后还是冯劫找人通知嬴高,提议公子前去迎接。

  秦始皇希望这次会见能够一举收服这群农家之人。

  迎接之人却不好选,皇室公子的嬴高却是不错的选择。

  被派来接人的嬴高本来以为只有几个人,却没想到一下十几个,年龄各不相同。

  竟然还有一个女子。

  只是瞥了一眼,嬴高没有细看,立即朝着为首的老农装扮之人行了一礼。

  “父……额,陛下请诸位前方大帐等候!”

  叫习惯了,一脱口差点露馅。

  他现在化名高兴,是秦始皇给取的。

  “有劳上吏!”

  嬴高憨笑,在前方带路。

  兰儿看向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心中有些奇怪,这人与她平时见到的秦吏好不一样。

  所以仔细打量着这个人。

  嬴高在前头带路,总觉得身后有一道似有若无的目光,回头看去,却又没有什么发现。

  有些纳闷的皱了皱眉头。

  兰儿看到这小吏细微表情,脸上有些笑意。

  帐中诸人坐定,几个老者和中年人坐在一侧,其余十几个年轻人没有桌子,嬴高吩咐仆从去添加席位。

  然后亲自为坐在左侧席位的诸人倒上茶水。

  几个人显然对这个小吏的周到表现很满意,同时也对未曾见面的秦始皇多了一些好感。

  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足够了。

  为首老农对杯中清淡茶水产生了好奇,仔细询问了嬴高此为何茶。

  “此为陛下南巡之时,于云梦所得,近日用上了炒茶技艺,更添风味。如今各郡均有售卖,价格实惠,味道也不错。”

  “我等多年未曾挪窝,如今天下巨变如此?”

  老农看向起于众人,脸上有自嘲神色。

  其余众人脸上也有认同之色,七国纷争多年,农家之人四散,流落各地,他们为其中一支,本想着天下归一之后,能够安心生活。

  可是接连巨变,特别是年前两个农具的推广,让他们意识到新的秦国似乎有能够推动农事进步的能力。

  接连许多的利民之策,让这些还在观望的农家人很纠结。

  虎狼之国的名头让他们畏惧。

  一纸告天下万民书,让为首之人看到了秦始皇的展望。

  一句‘让大秦粟米满仓,庶民有余粮可食’,彻底打消了他们的担忧。

  所以他们便收拾行囊,打算面见这位雄主。

  农家之人务实,所求不过就是这句话。

  一声宣告。

  一位身穿华服之人由帐外而入。

  “朕来迟,让诸位久候了!”

  秦始皇仪态庄重,由帐外进来之后,便向诸人施礼。

  “惊扰陛下,吾等惶恐。”

  为首老农开口,见到仪态如此庄重的始皇帝,心中有些赞叹。

  太过正式了,他们只是想问几个问题。

  陆续进来的大臣纷纷见礼,秦始皇一一介绍。

  “老夫名讳种言,见过诸位!”

  老者也没有丝毫慌张,一一见过,并介绍所带之人。

  安坐之后,秦始皇开口。

  “先生此来,何以教朕?”

  秦始皇直入主题,让这群不善交际的农家人感觉好了不少。

  “农家有问,请陛下解惑!”

  说完,兰儿出席,将自己背上包裹展开,上面放着诸多稻穗和麦穗。

  嬴高走来接过,这才仔打量这女子。

  兰儿丝毫不惧,见他眼神无礼,暗暗还白了他一眼。

  嬴高撇了撇嘴,不跟这小女子一般见识。

  转身将包裹呈给了秦始皇。

  “这是什么?”

  看着上面被牢牢固定的稻穗,麦穗,秦始皇有些疑惑。

第132章 出问,农乙解题

  种言也不拖沓,立即开口解释。

  “此为水稻,冬麦连种之后,穗头逐年递减之状。首年良种可得六十粒,之后,逐年减少。直至麦粒,米粒便为干瘪之状。”

  看着由右侧依次变小的穗子,秦始皇恍然。

  “原来这就是种子连种多年的状态!”

  谁都知道良种不可连年种植,最多三年,便要从其他地方换种种植。

  谁都知道连种种植会减产,也知道换种之法可以改变这种状态。

  但是这是众人第一次见到到连种多年之后作物的状态。

  秦始皇让嬴高传阅众人。

  王绾看过之后,笑着问道:“农家之人是想问为何如此?”

  “丞相所言,正是老夫想要问的话语。”

  秦始皇眉头舒展,这问题他就能解,可是他不能开口。

  “此问朝中有人可解,但需诸位等上几日,朕命此人立即东来。”

  种言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等上几日自无不可。”

  秦始皇点了点头,看向王绾,“绾卿速书信一封,令东工农学之人东来,为先生解惑。”

  种言听闻秦始皇言语之中‘农学’二字,心头一颤,脸上有些动容。

  其余诸人皆都有些惊异神色。

  “陛下所言农学,真是要为农家单开一脉学问?”

  农家之人,遍布天下,所有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都在是通过黔首间口耳相传,渐渐流传。

  大秦虽然有农人从政,所行之法也不过是这些东西,有时因地区差异,气候变化,往往推行一两年之后,效果不好便被弃之不用。

  告万民书中有言,他要给百家学问一次传播四极的机会。

  种言觉得这句话太大,很难做到。

  将农家所授传播大秦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

  年前所授农具,法子甚好,他仍听到了许多地方弃之不用的言语。

  秦始皇嘴角微翘,“朕亲口允诺天下,农事为举国之重。

  农学不只是一脉学问,朕想让其成为大秦根基。只是缺少善于此道之人,若先生愿入农学为钻研之事,朕求之不得!”

  种言老脸皱在了一起,看了看座位上摊开的包裹。

  那眼神之中的意思在明白不过了。

  陛下,您先解了老夫的题再言拉拢之语吧!

  王绾种言脸上纠结神情,立即开口岔开话题。

  “诸位也知先前报纸所言,其中农事,有水稻育秧之法,如今已有成效。”

  秦始皇立即想到了那稻穗,让嬴高去取。

首节上一节129/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