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74节

  改造仍在继续,有很多人都将目光看向了这处新开辟的土地。

  长春郡。

  这个名字是否真如其名?

  ……

  咸阳是热闹的。

  黑色道路贯通了几个主干道。

  良好的交通,带来的是愉悦的心情。

  秦始皇坐在车中,再也体会不到那种坎坷颠簸的感觉。

  车马一行越过长街,四周时有欢呼之声。

  那些早就听惯的溢美称赞,似乎有了些许的真诚。

  车驾一路南行,过了渭水上的大桥,便来到了一处开阔的水域。

  秦始皇走下车来,来到码头。

  早有一众人等在那里,有朝中大臣,也有农、墨、公输、医家、阴阳一脉的传人。

  “一同去看看,朕为百家打造的学院!”

  众人躬身,随着秦始皇一同登上了一艘楼船。

  水面宽阔,远望过去,一座座巨大的岛屿在远方隐现。

  “陛下,过了海峡水域,很快便到大秦海域。咱们是由东北港口登陆还是由琅琊港口登陆?”

  “东北吧!”

  将世界地图呈现在真正的大地上,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上林虽是皇家之地,没有农户,水草也算丰茂。

  但地球上的水域面积太大,要挖的地方还有很多。

  因为此事,秦始皇停掉了自己的陵墓修建,全都调来这里挖坑。

  为什么要这么做?

  秦始皇希望,在这里的学子,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世界的广大。

  以及前往陌生地域的艰辛。

  船上的人感慨着这处工程的巨大,也对自己一脉的传学之地,充满期待。

  在过了一处狭窄海峡之后,众人登陆。

  秦始皇率先上岸,“此地港口还未营建啊!”

  东北港口算是在计划之内,因为靠海岸的地方,还不是大秦势力范围。

  “陛下,东方这几座岛屿是何处?”

  “暂未有名,不过朕打算将其称为秦东门。”

  众人不解。

  “以此岛为大秦东方门户,可称东门群岛。”

  这名称起的朴素无华,几个文学大佬听得直摇头。

  秦始皇笑了笑,没有说话。

  有个名字就不错了,秦始皇本来根本没有想给此岛起名字。

  “好一片丘陵之地!”

  种言感慨,他听老农头讲过东北土地的肥沃。

  农家其中一处重要的分所就建立在这里。

  匠人们将这里的地貌表现的很贴近现实,众多人一眼便看出,这里的土地非常适合耕种。

  “这处地方,对于你们农家可是一处宝啊!”

  公输合一脸的艳羡,但是一旁的墨承却是带着笑意。

  “何兄,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这地方对你们公输墨家来说,也是一块宝地啊!”

  夏无且开口,众人了然。

  这片土地的矿产定然超出想象。

  秦始皇就在那看着这几家互夸。

  身为医家的夏无且自然也在此地设了分所。

  东北之地的药材可是数一数二的。

  其中的人参和鹿茸在商路打通后源源不断的涌入内地。

  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药材类商品。

  “几位,咱们再往前看看如何!”

  鼎辰早就看到远处高耸的山脉,既然是合四极地势建造,他很难想象,那处山脉在现实中究竟得有多高。

  “怎么,鼎辰兄看中了那处高山!”

  王绾笑着问一脸兴奋的鼎辰。

  “此地非阴阳一脉莫属!”

  “唉!咱们先说好,要想在这里圈地传学,须有传人到达!你们阴阳家不能说是你的就是你的!”

  有人开头,争吵声顿时响起。

  秦始皇皱着眉,深深呼气。

  这就是百家争鸣啊!恐怖如斯,恐怖如斯!

  这一刻他有点怀念老农头在的日子。

  那老头的大嗓门,一定能力压群雄。

  正打算开口止住几人争执,便见一艘小舟轻帆而来。

  蒙毅掏出望远镜看去,然后来到秦始皇身边。

  “陛下,加急信件!”

  一群人不再争吵了,他们都看到了那艘快船,知道是有要事来临。

  “陛下,东北急信!”

  听了这话,秦始皇心中咯噔一下,自己那个儿子在东北,是不是又惹祸了?

  打开信件,快速看过上面内容。

  秦始皇笑了起来。

  看向四周关切的目光。

  “好事,长春郡大丰收!”

第185章 关于上林学宫的展望

  有心人听出了秦始皇的意思。

  长春郡丰收了,而且是大丰收。

  这对一个刚刚移民过去只有一年的新郡来说,是个不可思议的好消息。

  那是个遍布沼泽,冬季苦寒的荒蛮之地。

  头年能有收成就不错了,怎么还能大丰收。

  众多百家之人无法想象,只有农家的人知道内幕消息。

  秦始皇显然不想过多透露内幕,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说。

  而是笑着对众人道:“今日在上林学宫得到这好消息,看来是天意如此!诸位,未来这学宫的教育和管理,朕也想听听你们的建议,如何?咱们边走边聊。”

  碎石铺就的小道蜿蜒向前,在各处山坡间穿行到了远方。

  “陛下,臣适才所言,凡占据一地之学,必须有其传人登临本土!”

  说话的李斯,他脸色涨红,对于阴阳家要占据远处那座高山的言语有反对意见。

  “卿为何有此提议?”

  秦始皇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他本意是将中原之地作为大规模的建筑区域,其他地方由探索者带回当地物种,再行布置。

  “百家相聚此地,必然要有所建树。陛下先前有言,要百家学问,教化四极万民。上林学宫既然是取四极地势,当有登临四极之事,才可在那处圈地立学。”

  鼎辰没有说话,公输合,相夫厘,匠承三人互看一眼,同声道:“我等附议!”

  秦始皇看向医家和农家的人,这两家之人各自转过头,或议论或远望,明显不愿参与这场争辩。

  秦始皇将终南山划给了医家,对于上林之地,他们只需要有个院落便可。

  农家之人不需要争,不管何家之人,都得吃饭。他们目前的关注点也只需聚焦于大秦之地,

  王绾笑着道:“陛下,此建议极好,进入上林学宫,成为百家传人,当有踏遍四极的勇气。”

  秦始皇看向鼎辰,带着询问的眼神:“先生以为如何?”

  鼎辰躬身,“诸位所言,老夫也觉可行。但如何才算登临本土,诸位也要拿个准则才是。”

  此问一出,诸位百家之人都看向了秦始皇。

  “请陛下定夺。”

  得,这绕了一圈又到了自己头上。

  秦始皇想了一会,“带回当地物品,无论牲畜,动物,种子,还是苗木。置于上林学宫,那处地方便可为一家之地。”

  “彩!”

  众人齐声应和,鼎辰则是抚须而笑,“陛下,老夫明日便派弟子去往蜀中,还请陛下牵线,让其跟随巴清商队,进入戎人之地。”

  此话一出,四周众多唏嘘之声。

  “我说鼎辰兄,你这也太急了些!”公输合打趣了一句。

  鼎辰笑了笑,“上林之内,此山最高,观星一脉,定然不能错过!”

  说完,朝周围之人拱了拱手,“还请各位手下留情,将这山留给老夫。”

  其余人并没有反对的说法,倒是蒙毅觉得,最高的地方应该留给陛下。

  秦始皇笑道:“上林学宫,无有高低贵贱之分,朕在此地,也是一个学生。

  这里是百家之地,你们的若有能耐,遍地开花,朕倒是乐得给你们多建几处学舍。”

  此话说完,王绾眼睛一亮。

首节上一节174/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