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298节

  “子婴那小子去了蜀中,夏日当会回来,到时便会东行查访商路。

  你的一些问题可以直接问他,既要有商路畅通,也要保函谷关塞之能。”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商队经函谷东行,西进,给守关之人添了诸多的繁琐事务。

  关都尉一职在这太平的时候,便变成了处理政务的官吏,让武卒出身的他们颇多不适应。

  以往都是非黑即白,现在更多琐碎却需要周旋,委婉的处理。

  所以内史的关隘守卒压力很大,特别是几处重要的关口。

  关都尉年前曾经上过奏疏,其中关于关隘商队管理,增设商舍,增加书吏的想法都呈了上去。

  听这言语陛下应当是已经看到了其中内容,此次来函谷,竟直接告诉自己他的意见。

  心中更多感动,脸上却仍旧郑重应诺。

  秦始皇虽然将担子甩手,但对于关内的一些事物还是很关心的。

  “冬季商队出入可有记录?”

  这是要问冬季商队往来次数,其实也就是随口的考校,无需报具体数字,因为陛下想要知道这个,直接去看平准府的统计便是。

  “冬季相比春秋二季要更加萧条一些。

  因有腊祭,很多都是由关内东出,晴日最多能有近百,风雪之日几无。

  入关晴日也能有十几队。”

  抬头瞥见陛下颔首,关都尉轻松了不少,看来这见面的第一次考校算是通过了。

  “看来你奏疏中所说,增设商舍确实有必要。

  商舍与传舍也确实要分开。”

  秦始皇像是在回答,也像是在喃喃自语。

  他想的更多,不只是一处关隘的建设。

  城墙上人没有注意到,关隘之内。

  一处能够看到城墙的传舍内。

  有一人正提着酒壶,看着城墙上隐约的人影。

  “季兄,还看呢!”

  刘邦挑了挑眉,笑了笑,“如此场面,难得一见,既然遇到了,当然要看够本才行。”

  “这也看不到什么,不都是旗子吗?也没有秦皇身影。”

  “要叫陛下。”刘邦纠正了身边人的称呼。

  “我看的可不仅仅是陛下的身影。”

  那人更加好奇,大冬天的站在外面看旗子却是好笑。

  “大丈夫当如此啊!”

  刘邦悄声感叹了一句。

  “什么?”

  身旁的人却没有听清,下意识问了一声。

  “没什么,这次出关可能要缓几日了,给兄弟们买些肉食,不能只啃干饼,账目便由我那份出。”

  似乎是见到了始皇帝的原因,刘邦没由来的想要大方一次。

  他的商队再次扩充,借着这次役夫调换的机会,他再次收了一批农产。

  腊祭前的物价上涨太多,商队因此多赚了一些钱财。

  很多人都很高兴。

  特别是那两百多个县中的徭役之人,对待刘邦的态度更加恭敬。

  他们经历过近些日国都的大事,对于商贾的看法已经不同以往。

  好几个人都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刘邦的商队。

  刘邦并没有立即同意,同时也没有拒绝。

  这里面的人他又不熟,得回去好好查查再做计较。

  “兄长大气!”

  “滚吧!”

  刘邦没好气的踢了那人一脚。

  商队吃喝花费皆由公账出,刘邦每十日都会大放一次,这点很多手下人都清楚。

  如今要在关隘停留两三日,便到了亭长请吃肉的时候,这人心思,刘邦自然知晓。

  役夫二百多人的日用不用他操心,那些人在国都劳役三个月,比他们一次商贸差不了多少,日常饭食都是众人凑钱,今日却可以免了。

  舍中顿时传来一声欢呼之声,刘邦又喝了口酒。

  这次进国都让刘邦大涨了见识。

  那高耸的钟楼,日益繁华的都城,隐没在树林间的巨大学宫。

  这些种种都让他有些意动。

  特别是见到了久违的萧何。

  身为朝中大吏,这人的气质都不同以往。

  萧何得知刘邦借自己儿子的名义组建了一个商队,却并没有表现的很高兴。

  反而告诫他,此事有违商律,若想长久,二者必舍其一。

  刘邦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但对于萧何的告诫还是记在了心中。

  毕竟两人的阶层已然不同,他萧何能够知道的内幕肯定比刘邦要多。

  同时刘邦也很担忧,商人地位历来不高,若没了官职,只是经商,那还不是任人拿捏。

  若只是为吏,小小亭长,终其一生也无升迁可能,那微薄岁俸,可养活不了一家人。

  席间他将这些问题问出,萧何在自己的角度作了解答。

  “如今在乡间为吏,是不看政绩的,因为政绩需要看上头意思,给你就是你的。

  但之后或有不同,陛下有意改动底层吏员的晋升,小吏未尝没有出头之时。

  如今商贾势头正盛,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若能抓住,未尝不比为吏更加好。

  秦有巴清、乌氏倮前例,成一方大商贾,便是大功。

  更加之如今上林学宫开设,日后学问大兴,子孙后辈,若能出头,不止一条路。”

  刘邦眼前有了两条路。

  他看了看城头的旗帜,心中却没有定论。

  便像是这眼前关隘,不越过去,终不知前路如何。

第326章 两王终不可相见

  日暮之后。

  小院内灯盏依旧明亮。

  秦始皇饮了一杯温酒,阅完了最后一页奏。

  这是南方来的,赵佗在冬日对五岭之地来了一次探查。

  摸清了南越人的一些聚居之地。

  秦士自成立之后,引起了很多将领的关注。

  特殊的训练项目就是让很少的人,成为一支军队。

  最先付出行动的是屠睢,他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也是为之后的秦士北上提供人才。

  当然这批人在之前的针对月氏的行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被镇守西北的冯毋择给扣下了。

  这是秦始皇默许的,为此屠睢没少跟秦始皇念叨。

  到最后,秦始皇几张图纸拍他脸上才变成了歌功颂德。

  琅琊的任嚣组建了航海士、五岭前线的赵佗成立水蛭。

  两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所针对的目标也很清晰。

  水蛭只是一个名字,看样子赵佗是想让自己手下的这批士卒成为真正的水蛭,在南方那湿热的雨林里,悄无声息吸血。

  “陛下,有密信。”

  蒙毅从门外而来,脸上有些凝重。

  秦始皇抬起头,接过一个黄豆大小的金属小球。

  这是手下暗中力量的传讯手段。

  秦始皇用手揉搓,小球打开,里面是一卷纸条。

  看完后他皱起了眉头,然后将信递给了蒙毅。

  “刘季?”

  这是秦始皇命人监视的人之一,最近很少有密信传来,没想到此刻竟然在此地遇到。

  见还是不见。

  秦始皇搓了搓脸。

  不见了吧,免得再改变什么事情。

  看了看窗外的夜幕,他心中有了决断。

  ……

  两日后,庞大的队伍再次东行。

  离开函谷关后,道路便变得平顺了许多。

  “李由这些年做的不错。”

  秦始皇笑着对坐在车中的李斯道。

  “全赖陛下倚重,这小子这些年总算出了些政绩。”

  之前百人丘的刺杀,正是在三川郡内。

  李由因此担了罪责,秦始皇并没有免去其职位,而是令其重新治理郡内治安。

  经过几年时间,算是有了些成效。

首节上一节298/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