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320节

  偶然间的相遇,他以为通古这个小老头会是自己的伯牙或者子期。

  哪曾想这是大秦的廷尉。

  “我能不去吗?”

  这是多日前自己的答复。

  “可以。”

  李斯那没有任何意外表情的面庞却让虞阅有些意外。

  “可……可以?”

  李斯随手拿起一卷竹简,边看边道:“陛下不想强迫百家之人,你若是不愿,陛下说便随你。”

  这让虞阅有些意外,他本已抱着与这屋子书简共焚的心态来对抗皇帝的诏令。

  没想到却得到了这么一个答复。

  “不过陛下想要在东北筹建印刷工室,之后还会开放面向黔首的书肆。

  你写的这些若是没人传看,真的很可惜啊。”

  李斯看似无心的感慨了一句,随后便打算走人。

  不过走出门后,他又扭头说了一句。

  “陛下说你若是不愿意见他,那印刷工室便不会承接你送来的刊印,你可要好好想一想啊!”

  虞阅有些不知所措。

  他不明白什么是刊印,但觉得能够开放面向黔首的书肆必然是件震惊世人的举动。

  所以准备了一番后,他打算见见这位如今天下的君主。

  毕竟不吃亏。

  秦始皇没有想到这位李斯口中自由洒脱的小说家是个如此注重礼仪的人。

  他身着最传统的周礼服饰,朝着自己行了一礼。

  “入座吧。”

  秦始皇很是随和的说了一句。

  等到虞阅入座后才发现,这位陛下案上那堆积起来的纸张已经如同小山一般。

  “没想到你今日会来,朕便处理了一些政事。”

  “是我唐突,没有与陛下相约。”

  秦始皇笑了笑,“是印刷工室让你来见朕的?”

  这句话虽是疑问,但虞阅却听到了肯定的语气。

  “是,但不全是。”

  虞阅看着这位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帝王,心中充满着疑惑。

  这是人们口中的秦始皇吗?

  他没有得到答案,因为他眼中的人和任何人口中的都不一样。

  “哦?说来听听。”

  “我很好奇陛下为何会开放书肆,甚至打算印刷我的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记述。”

  秦始皇看着这位小说家那疑惑的面容,神态轻松且真诚。

  “朕是个务实的人,我所做的事情也是对大秦有利的事情。

  长春郡是个不缺吃穿的地方,黔首们也应该有跟高的追求。

  可惜百家的经典他们很少有人能够看懂。

  你写的那些事情到很合适。”

  “您,您很让我意外……”

  虞阅不知如何描述,这事情有不对劲,却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故事对人很重要。”

  秦始皇笑了笑,“甚至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故事。”

  虞阅满脸惊骇。

第350章 故事的力量

  这间临时的办公之地安静下来。

  坐在秦始皇身侧不远的燕良听着陛下与那位胖乎乎的中年人的对话,一脸懵圈。

  “人们之所以能够凝结在一起,其实全都是一个个故事。

  大秦是这样,甚至从上古时期都是如此。

  远古的先民们相信,草丛的晃动是因为后面有只未知的野兽,也会相信那里有一只受困的麋鹿,这要看为首的人如何猜测。

  但最终他都会鼓舞士气,因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困难或者捕获猎物。

  他们相信族群中有共同的祖先,那是能够补天裂的神明。

  各个部落走到了一起,不仅仅是因为黄帝的武力,还有一条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的龙。

  这是过往的故事,人们已经听腻了。

  七国纷乱多年,这条龙已经七零八落。

  朕希望能够重新拼凑起来,讲一讲大秦新的故事。”

  “所以陛下登临泰山,获得神人启示也是一个故事?”

  虞阅听着这位皇帝陛下的言语,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假的小说家。

  若按照陛下这套理论,那这个世界还真是由各种各样故事聚集起来的。

  新兴的长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人们相信大秦陛下的言语,便冒着寒风北上。

  那漫长的冬季在长春并不明显,人们守在温暖的房间里,其实很难感受到外面的寒冷。

  “人们不喜欢真实的记述,因为真相往往会令人错愕。”

  秦始皇掏出了手机,扬了扬。

  “所以神人启示是真的,这是一个事实。”

  虞阅看着那奇特的造物,看着上面发出的不同于灯火的光芒彻底陷入呆滞。

  这让他如在梦中。

  “这件神物其实来自两千多年后,朕不知道它为何而来又如何而来。

  但此物可以沟通未来,却是真实的。”

  秦始皇盯着那明亮的镜面,眼神中带着困惑。

  “这才是陛下改变的开始吗?”

  虞阅良久才嘶哑开口,就算是他脑袋破了个洞也想不出如此奇幻的事情。

  “漫长的时光累积下来的故事足以让朕改变了。

  那是无数人前赴后继走出来的路,朕又怎能不去靠近。”

  秦始皇笑了笑,想到各种已经改变的结果,心中有了一些成就感。

  “如今朕的这个故事加入了很多人,可愿成为执笔者?”

  在虞阅最无措的时候,秦始皇发出了邀请。

  写了半生故事的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前半生白活了。

  有什么能够比起执笔天下来的畅快淋漓呢?

  “陛下,我还有拒绝的理由吗?”

  虞阅脸色涨红,“不过我天生懒散,恐难承担太多事务,陛下若是委以重任……”

  秦始皇连连摆手,“还是做你擅长的事情。你的那些手卷也该整理一番,最好能出一个长篇的记述。

  比如一个黔首在故乡如何活不下去,一路北上,然后到了长春后的各种改编等等。

  朕写了小素材,你拿去参考一下。”

  秦始皇从桌案一侧拿出了一个小册子。

  燕良急忙起身,接过那册子递给了虞阅。

  虞阅接过那仅有几张纸的手稿。

  这刚来就送大礼!

  很快他便被上面的文字吸引。

  说实话这位皇帝陛下写故事的词句还是很斟酌,并没有放开。

  “这是智诚乡的那位三老。”

  “对,就是诚的故事,他们一家三口北上很是波折,其中半路还遇到了百人丘的刺杀,算是与朕也有些交情。

  后来北上分了田地,辛勤劳作成为了一郡粮产榜首。

  如今儿子又入了长春农学。

  从他身上,朕看到了很多北上长春的黔首们的影子。”

  秦始皇在诚的家中听到了这位黔首的讲述自己北上的过程。

  其实一个皇帝和一个黔首能够聊的话题不多。

  秦始皇并不是长春郡建设的见证者。

  诚才是。

  乡间的事务在他看来是些可有可无的小事,所以寒暄之后厅堂上其实很尴尬。

  直到秦始皇谈起那场刺杀,诚才打开了话匣。

  这位木讷的中年人脸上多了些怀旧的神情。

  讲起自己故去的妻子,讲起故乡,讲起自己视角下的大秦。

  秦始皇听着听着,发现自己渐渐对这些黔首之人有了了解。

  人是有阶级的。

  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多人是懵懂的。

  所以他们看到的世界完全不同。

首节上一节320/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