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67节

  折磨的已经没了人样了。

  披头散发,浑身污秽,脸上都是青淤。

  这要是直接运到咸阳,让陛下邀请过来观礼的羌族、巴蜀等部族的人看到。

  那不是打陛下的脸吗?

  他看向一脸憨笑的辽西郡尉。

  后者一脸的天真无辜表情。

  “东胡王远来辛苦,本侯今日当设宴款待大王。”

  失魂落魄的东胡王看到这彬彬有礼的老者,心中的委屈之感顿时迸发了。

  感情中原人也有温和的一面啊!

  重新换了一身装束的东胡王彻底没了先前王者的气度。

  十多天的巡游,让他受尽了折磨,心里对那个笼子都有阴影了。

  好在王贲款待一番后并未让其在进入之中。

  只是搞了个四角棚子,让他坐在里面。

  理由给得很好听。

  “中原人没见过东胡王驾,多有瞻仰之意。”

  就这这样,在王贲的加入后,巡游转道进入了广阳郡(治蓟县今首都)。

  这里也属于燕国旧地,因其更靠近内地,黔首们情绪没有那么激动。

  更多的是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东胡王者的好奇。

  “果然就像乡里贴的那张纸一样!”

  “这东胡王看着气度不错,就是有些呆头呆脑的!”

  “那可不,被咱们大秦将士千里追踪,很明显是累的!”

  说什么都有,人群后面都是抬头观望的人。

  树上,山坡上站的都是人。

  “这位领队的大将军看着挺威武,不会是生擒此人的那个壮士吧!”

  “指定是!不然肯定不会让他献俘!”

  ……

  一时间漫山遍野,呼喊出声。

  坐在马上,一脸庄重的辽西郡尉,仔细聆听,扭头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一旁的部将。

  “好像是在叫将军良?”

  良?

  李信手下九什的那个什长?

  “诸位!本将是辽西郡尉,名岩,今日奉陛下令,前去咸阳献俘,诸位尽可欢呼,于公事无碍!”

  “原来是郡尉岩!”

  “领十万大军,于长城之上苦战一月有余的就是他!”

  “也是个大英雄!”

  岩一脸的懵逼,“苦战一月?谁说的!”

  在广阳郡的各县乡,三老正慷慨激昂的解说着辽西郡的防守战。

  闲来无事的乡民们围观在一起。

  对于这种贴在木板上的新奇事物,大都显得无比好奇。

  “报上言,将军岩苦战多日,士卒死伤惨重,正欲拔剑自刎,以谢陛下之时,有秦风自东胡人背后响起……”

  老人唾沫横飞,一旁还有人专门递水。

  这已经不是第一遍了,黔首们却久久未散,反而越聚越多。

  在这个娱乐极度匮乏的时代。

  报纸这种新奇的事物,以及图文并茂的讲述方式。

  让这些信息极度闭塞的人,第一次感受到巨大的冲击。

  来自信息爆炸的冲击。

  “三老,秦风是嘛呀?”

  “秦风啊!诗三百可曾听过!”

  一个青年在人群中晃着手。

  “学室里听吏师提过,子曰:思无邪!”

  “孺子可教也!”

  “秦风啊!就是……”

  北风呼啸,人群里却有股无形火焰缓缓燃烧。

第69章 张良的宿命之地

  东胡王被俘的消息彻底炸开了。

  人们被这前所未有宣传手段给淹没。

  口耳相传间,大秦的黔首这才知道,那东胡有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人。

  以及这一场大战发生的种种事情。

  张良坐在角落里,听着酒肆之中人们对辽西郡一战的吹捧。

  心中有些不忿。

  “燕国之民,难道忘了太子丹旧事!”

  一边闷头喝酒的铁汉抬头看了他一眼。

  “燕地庶民,更恨东胡。”

  张良无法反驳,这件事上他确实没有铁汉更有发言权。

  不多时,门外进了一名老者,看到张良后,便快步走了过来。

  “少主人!老仆以为您再也回不来了!”

  此人为张氏旧仆,多年前张良遣散家财,此人并未离开,帮着张良招待各方来客,忠心无二。

  之后张良四处寻访能人义士,家务皆交由这位老仆处置。

  一去几载,在这个书信往来都很艰难的年代,死讯都收不到是很正常的事情。

  “莫要悲伤,我这不是回来了嘛!”

  张良将老人扶起,然后为他倒了杯酒水。

  “这是我寻到的力士,名唤铁汉。”

  这老头打量了这人一眼,然后拱手作礼:“张氏老仆,见过壮士。”

  铁汉连忙回礼,“我已认先生为主,日后还要仰仗您老一二!”

  张良见两人互识之后,便询问了老者近些年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发生的事情。

  “这些两年各郡郡守忙着驰道修建,耗费粮财颇多。不过自从秦皇出游归来后,驰道竟停工了。”

  “因何停工?”

  张良好奇。

  驰道修建是始皇帝联通天下的手段,一但修建完成,整个帝国便会如同被铁链捆缚,再难分崩。

  “据说是在等神人秘法,好些日子都没有动静了。”

  “现颍川郡守是何人?”

  “上任郡守嬴腾开国后便调任内史,现任是杨氏之人,名熊。”

  张良点头,杨氏一脉有名的便是杨端和,是能够和王翦、桓两人并驾的秦国猛将。

  “此人怕不好相与。”

  老头点头,“杨氏颇得秦皇看重,东巡之时,还特意带上杨家之人,算是秦国死忠。”

  张良敲打着桌子,觉得呆在颍川恐怕不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

  “燕国故人们,过得可还好?”

  “算不上好坏,一群圈里的猪羊罢了。”

  张良默然无语,自己求索多年,始终没有寻得逆转大势之法。

  韩国,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

  “这些日子你寻一处偏僻之所,帮助铁汉打造一柄适合他的武器!”

  老人有些好奇,“壮士擅长何种武器?”

  铁汉一笑,“我擅投掷。”

  老人点了点,“老仆马上安排此事!”

  “那东胡王的车队可会路过颍川?”

  老人摇了摇头,“经三川入函谷,并不会路过颍川。”

  张良点了点头,“你准备些干粮,我和铁汉过几天就去三川郡。”

  他想去看看那所谓的东胡王,也想看看秦国在六国故地的民心。

  故国的城垣依在,但城头却树立着黑色的旗帜。

  在这里待了几天之后,铁汉再次驾着马车出发了。

  天空中飘着小雪,路上行人不多。

  通过城门检查之后,坐在车厢里的张良从那些秦卒身上收回目光。

  他摩挲着手中扁平的酒壶。

  这是那天在辽东郡界,那队秦骑首领所赠。

  壶内装了新酒,但那雪天的烈酒味道依旧,只是很难再御寒。

  “他们究竟是什么人?”

  张良喃喃自语,这一路碰到不少的秦骑,没有一支像那样奇怪的。

首节上一节67/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