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108节

  尤其是,现在对苏曜来说,他对这个游戏世界和环境的变化理解还不够深刻,会不会有一些和他类似经历的游戏玩家,出生在其他地区呢?

  眼下的游戏进程又已经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而现在听袁绍突然凑上来,说了很多关于洛阳的事情,苏曜便发现莫非自己忽略了什么信息?

  这难道不只是个单纯的邀约路线?

  会不会还暗藏了游戏的主线剧情?

  袁绍摇了摇头,这情况他哪里见过.

  好家伙,封官的人还没到,你自己就高升到位了,还擅自打起来了。

  袁绍虽然人设是好谋无断又自负多疑,但其在家世加成的威望下也一直做着礼节下士,广交豪杰的事情。

  这样当苏曜真正拥有了大义名分,或者天下大乱秩序崩溃的时候。

  苏曜都不知道。

  “都督也请放心,此番大胜,朝廷来日必有隆重嘉奖,唯盼都督能尽快克贼平乱,我等好一同返京。”

  当然,更关键的就是苏曜这一路都在赢赢赢,这就很微妙了。

  袁绍就只能半路把军情上报朝廷,等侯新令了:

  “只不过实在是没想到,门下督竟如此威武,短短月余时间就又立这连番大功,倒是让我等努力彷如儿戏了”

  对此苏曜没什么意见,倒不如说与他的规划完全相合。

  封官封了个寂寞不说,现在苏曜又一路大胜,从雁门赢到了朔方,席卷黄河北岸,旌旗所指,所向披靡。

  能自己单干,他又何必寄人篱下。

  战时动员,战后解散是其一大特点。

  对此袁绍只能笑着打两声哈哈。

  正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虽然他之前一直以立足并州为战略目标,但,若是有机会介入一下洛阳的事件,他也不会拒绝。

  刨除掉那些他用“神装”节杖擅自征调的战士,真正依附于苏曜的私人武装目前约有三百余人,这个数量苏曜不确定是否可以都带走。

  真是见鬼了,像他袁绍一向折节下士,广交天下豪杰,自问什么奇人没见过?

  毕竟这些胡人现在看起来对他敬若神明,若是他领着这么一帮义从回京献俘,即便是只能在城外驻扎,但就那些骄兵悍将的架势,怕是京里有好些人都要睡不安稳了吧。

  是啊,朝廷本来是要封苏曜假司马,着其率部入京觐见,听候任命的。

  袁绍有点意外,还是点头应是,这是常例。

  他以为自己只能独个或者最多带几个亲信。

  这个NPC已经多次触发了来邀请他事件,苏曜当然知道,不过是刻意屏蔽掉了。

  于是他只得无奈再讲了一下,苏曜杀小黄门后朝廷的下达的敕令,以及大将军与他袁绍是如何为苏曜作保等等等等的。

  但是现在嘛.

  对系统自由度的理解越高,苏曜便越确信,自立的系统怕是已经实装了。

  简单来说就是靠潜行者技能,利用机制提前爽了一把比两千石使匈奴中郎将的大权。

  正所谓百多人不嫌少,千余人不嫌多。”

  然而真的领教后袁绍还是只能高呼一声,自己见识少了。

  苏曜之所以排除掉胡人,纯粹是因为这不属于他的私兵,而是他通过节仗以大汉使匈奴中郎将名义动员节制的义从。

  涓.涓浜.浜.涓

  还有这种好事?

  现在的苏曜已经开始稍稍的认真对待剧情事件,对于袁绍的来意他也猜了个大概。

  “这”

  虽然在来的路上,他便已听王柔说了这位门下督的特立独行,有了心理准备。

  当然,说严重点,讲难听些,苏曜这行为就是擅自出征,无令行事。

  不过还好,苏曜的回答是否定的。

  这苏都督整日高来高去飞檐走壁的模样,别说没点朝廷命官的样子,那些游侠豪杰们怕是都要拱手道声大哥。

  不过这些对苏曜没什么意义。

  “这么说来,袁御史此次是来干嘛来的?”

  其在河北建立的势力堪称汉末天崩后最强军阀之一,在官渡之战失败前其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定鼎天下的诸侯。

  和平时期若要强行保持动员,则将消耗大量物资钱财,还会增加厌战度。

  故此,苏曜眼下更关心的还是他手上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的部曲武装。

  “那我能带多少呢?”

  苏曜又问道

  在真三世界里,这属于附庸那里临时征召的事件或动员兵的类型,而不是常备军。

  “是了,都督还不知道吧。

  无非就是剧情出现了新的路线选择。

  这才是他一直屏蔽袁绍邀约事件的原因。

  “御史怎么会问这种常识性问题?”

  可以说在大汉崩溃前,他就已经在不停的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了。

  只要他再次来到这里,一声呼唤便可轻易召出一支忠诚于己的力量。

  “什么??”

  若不是看他打仗和为政管理皆有一把好手,袁绍还直道这怕是哪个山里跑出来的野人吧。

  苏曜很清楚眼前此人。

  “大功?募兵?”

  因此,在本地作战和异地作战时能够动员调动的数量差别也很大。

  “若是提及这些汉家儿郎,都督自可放心带上,倒不如说是多多益善才是。

  “临阵换将乃是大忌,既然都督现在进军顺利,绍便暂且随都督同行吧。”

  能够有机会带兵入京,这是苏曜没想到的。

  袁绍袁本初,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先是鼓动何进诛杀十常仕,后在董卓专权时逃奔冀州,开始了自己的割据之路。

  苏曜突然抬起头来,只见艳阳高照,他这才想起自己似乎已经很久没关心过时间了:

  “今天这是几月几日了?”

第131章 久候多时

  188年5月初。

  换算完这个时间后,苏曜在系统大事纪中立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为何朝廷在募兵,并且还说什么多多益善。

  怕是除了为补充近些年来战斗中的损失外,最大的原因便是在八月份,朝廷将要成立的一支新军

  话说一半被莫名其妙打断的袁绍直接懵了。

  涓.涓浜.浜.涓

  西园军。

  鲜卑人对朔方的掠夺大获成功,忙于内斗的汉胡两方完全忽略了背后的杀手,他们轻而易举的就取得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收获。

  “什么?!”

  他必须抓紧把这波军功刷满,解决掉并州的叛军,然后尽快回京举办那个能加大量声望的献俘仪式才行。

  是的,阶级门槛,如前文所说,两千石,是汉朝的阶级的分水岭,是真正的高官。

  故而,即便平时里你功劳再大,若没有空缺,或者无人运作,那经常是赏钱封爵有之,而官职则难封。

  毕竟汉朝的官职可不比后世大宋后那一堆乱七八糟不明所以的冗官闲官,是真正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当上了那便是有大权在握的。

  他们是来趁火打劫,想要的是战利品和好日子,可不打算在这里拼命。

  终于,日过当午时。

  甚至有人贿赂花钱买了三公,没当多久就被找理由下了,便正是因为这高官职位太少的缘故。

  在他们四周是数不尽的牛羊,中间则是一个个被绳索捆住双手,套成一串的妇女们。

  这些人有汉民也有匈奴人,但他们现在共同的身份都是鲜卑人的奴隶。

  故而,在大肆劫掠之后,鲜卑人便一路北行,准备穿过鸡鹿塞遗迹,返回阴山以北的漠南草原。

  利用手上这些胡人附庸武装,把最基础的军功和声望门槛满足,至于剩下还有什么隐藏条件没有,那就只能以后再看了。

  “他们来了多少人,什么时候出发的?”

  现在突然听到汉兵提前出击的消息可把他吓了一跳,这家伙怎么不守信用啊。

  若非灵帝突然暴毙,何进和十常侍同归于尽,董卓进京又篡夺了这支力量,那大汉怕是还能挺上相当一段时日。

  朝阳初升。

  此时,距离苏曜下达的最后通牒,还有两天时间。

  这才刚打完几天?

  这苏都督,都不需要休整的么?

  真就是不停在战斗?

  “汉,汉旗?!”

  于是赶忙问道:

  此地距五原城有近六百余里,算算时间,汉兵大概还要两三天能到。

  苏曜心动了,不过他知道这一切还需要努力。

  达到了这个标准,那便是在朝为将军校尉,在地方则为一地诸侯。

  随着命令下达,一丝紧张弥漫在这支游牧大队的上空。

  而历史上的西园校尉不是皇帝亲信,就是世家英杰,像这位袁绍和曹操便都是以这比两千石的西园校尉为晋升阶梯。

  “是谁,是谁在那里??”

  此时的朝廷应该就是在为这新军的建立做准备。

  像使匈奴中郎将王柔便是秩比两千石,而各地郡守甚至州牧,则是秩二千石,再往上还有秩中二千石的卫尉、廷尉和前后左右等将军。

首节上一节108/1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