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125节

  “呵……”李二陛下看着都要把这句话变成口头禅的某竖子,他发现,这小兔崽子自打出了长安,那真是,日日忘乎所以,处处原形毕露啊。

  “来来来,父皇,请上座!”楚王殿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屁股,觉得这个时候得知礼了。

  于是他一边嚷着“父皇上座,”一边小跑到李二身边,准备扶着老爹一把。

  “臭小子,朕自己有腿!”李二陛下瞪了儿子一眼,但到底是没甩开对方扶着自己的那双手,可李二陛下嘴上却依旧凶得很:“你小子的罪状,在朕这已经厚厚一摞了,等回到长安,朕再跟你好好算!”

  “爹,您这就离谱了啊,这次儿臣御驾亲征,儿子再怎么说也是功劳一大把,大不了我将功抵过还不成吗?”李宽撇撇嘴,有些不以为然道。

  “你的几个好弟弟,早已经将你的功劳拿来朕这里为自己折罪了。”李二陛下已经懒得挑这臭小子话里的僭越了,他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位自家的头号竖子,语气幽幽道:“青雀最近为你亲手揍了李纲的孙儿,至于李和李,则是为了给你报仇,在魏征入宫赴宴之时,一前一后,不约而同的往他碗里下了泻药……”

  “……”李宽没想到,自己不在长安的日子里,弟弟们竟然把日子过得这么精彩。

  好好好,都是本王的好弟弟啊……

  “我说父皇,”突然,李宽好似抓住了机会,只见他神情有些受伤地望着自家老爹道:“儿子在外拼命与敌人搏杀,你们在长安酒池肉林……这……这合适吗?!”

  “好好好……”李二陛下发现,今天哪怕自己想给这小兔崽子脸面,对方也丝毫不打算兜住:“元正日,朕举办一次宴会,想着君臣同乐,到你这就成酒池肉林了是吧?你小子拿朕跟纣王比?!”

  “爹!你这说的什么话?!”楚带王是懂得怎么极限拉扯的,只见他在李二陛下的神情稍稍缓和下来时,就冷不丁的送上一记补刀:“他魏征,也不是闻太师啊……”

  “合着朕还是纣王?!”李二陛下虎目一瞪,某竖子顿时就吓得松开了他的手。

  “爹……您别这样,我害怕……”当李宽眼角的余光瞥见最后走进来的洪三和云裳时,楚王殿下觉得熟悉的压迫感,算是全都回来了。

  “朕问你,传国玉玺呢?”坐回主位的李二陛下,一开口,就是众人都得沉默的话题。

  “传国什么?”事关正统之事,“李小二”开始装傻。

  “传国玉玺!”李二陛下黑着脸,他还真想看看这小子打算装傻到什么时候。

  “什么玉玺?”不得不说,楚王殿下那真是装糊涂的高手。

  “洪三!”李二陛下皱起眉头。

  “姜去!”楚王殿下闪身到一旁。

  洪三:“……”

  姜去:“……”

  这俩是真不想掺和这场闹剧。

  “臭小子,你最好想清楚啊,那可是传国玉玺,始皇帝留下来的正统大印!”李二陛下看着继续胡闹的儿子,发出了最后的严重警告。

  “爹,那玩意儿迟早都会到你手里的。”李宽眨眨眼,算是提前给了一个交代。

  “呵……你小子难不成还想提前准备几个空印文书?”李二陛下闻言也不着急了,只要这小子没把东西弄丢就成,他实在是怕了,毕竟传国玉玺可不是他以前放在武德殿里的那些兵器。

  这个是真不能丢。

  “嘁……”李宽觉得老爹这个曾经驰名太原的纨绔也太没格局了:“儿子想要‘楚王召曰’,还得借用传国玉玺?爹,你小看我了!”

  “好,有志气!”李二陛下点点头,为了向儿子表示他绝对没有小看对方,当即道:“记住咱们有言在先,往后要开玄武门的时候,要跟爹说一声,不然爹害怕!”

  李宽听得出老爹话里的揶揄,但是这帅帐之中的其他人,有一个算一个,皆被吓得连大气不敢喘。

  “爹啊,您这就过分了。”楚带王闻言佯装不满道:“这搞奇袭,哪有光明正大的道理?光明正大那还是奇袭吗?”

  “呵……那你跟朕解释解释,你是怎么用两千余骑,跑去奇袭人家突厥一万精锐的?!”在这件事情上,李二陛下的怒火尤其大:“你个小兔崽子,为了逞能连命都敢不要?四个人就敢陷阵,怎的,你是觉得按照传统,上了战场的‘楚王’就该这么作战是吧?!”

  “……”坏了,坏了坏了……李宽直到此刻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队伍之中……悄无声息的出了一个叛徒啊!

  “父皇,其实儿臣可以解释的……”已经词穷的楚王期期艾艾道。

  “嘿……解释?”李二陛下一直都知道自家逆子的习惯他但凡口称“父皇”的时候,九成九不是因为愧疚,就是因为心虚。

  “父皇,其实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生来素有急智的楚王殿下,突然脑中灵光乍现到:“儿子不是想着您曾受过颉利可汗的渭水之辱么,所以儿子就一直想给您找回场子。当初攻破沙钵罗部落后,儿子苦思冥想,觉得颉利届时向您投降时,只要敬献白马一千一百匹,让您在往后的三年里,一天一匹斩着玩儿,如此,才算替您解了这‘三年之约’啊!”

  楚王的这番话,先前听过一轮的那些个大将军和家臣们,此刻脸上虽然复杂 ,但还是不及尉迟敬德、程咬金这些头回见识到“楚王式雪耻”的大将军们反应大。

  尤其是先前向李二陛下进献过“小小谗言”的独孤彦云,这位大将军的嘴角此时正在疯狂抽搐。

  果然 ,楚王他是懂怎么拿白马整活儿的。

  “……”李二陛下也被儿子的清奇思维给震惊的半晌无言,良久,他才缓缓开口道:“这么说来,朕……还得为此事感动一二?”

  “唉!”自觉危机解除的楚王殿下闻言潇洒地摆摆手 :“爹,都哥……都是儿子应该做的!”

  “好, 很好……”李二陛下已经不知道该说啥了,他发现,臭小子总能用看似极不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让你不知不觉就认可了他的话。

  而这种行为,通俗点来说,就叫忽悠……

  (为三千为爱发电加更。)

第296章 虞师,一定很思念我吧

  可李二陛下到底接不接受楚王殿下的忽悠呢?

  这很显然是一个问题。

  “臭小子!你是懂怎么让朕遗臭万年的……”李二陛下摇了摇头,觉得如果非跟眼前这竖子计较,那纯属是自己找难受。于是他沉吟片刻,随后缓缓开口道:“颉利和莫贺咄可汗在哪里,朕想见一见。”

  “姜盛,去把人带来!”楚王殿下此刻化身父皇的贴心小棉袄,老爹话音刚落,他便转头吩咐下达了命令。

  “唯!”姜盛躬身领命,随后离开了帅帐。

  可他一走,这场上的气氛又尴尬起来。

  尤其是李靖李绩、柴绍这些跟随楚王在外征战已久的大将军们,不光他们,就连李二陛下和凌烟阁的一众武将们,也觉得……大家似乎……有些……不是一个风格了……

  这都是(那竖子)楚王造的孽啊……

  “爹,问你点事儿呗?”趁着等人的当口,李宽问起了他最关心的人:“皇祖父和母后在长安可好?大哥还有青雀小恪、长乐兰陵他们也都还好?还有我的两位老师,唉……特别是虞师,一定很思念我吧!”

  “……”李二陛下看着把自己感动到摇头叹息的儿子,他该怎么解释呢。

  你皇祖父如今又给你添了不少叔叔跟姑姑,而你母后如今最关心的就是宫中采购的鸡毛掸子质量如何,还有你大哥……嗯……这孩子估计都快被他的三位恩师给烦得要撞墙了,至于你其他的兄弟姊妹,确实很思念你,尤其是李李这两个小崽子,总之你不在,朕的束带也没闲着。

  可……最让李二陛下绷不住的,就是眼前这个臭小子居然认为虞世南和萧会思念他。

  “儿啊……”李二陛下难得在李宽面前摆出一副慈父的姿态:“这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啊……”

  “爹你啥意思啊?”不识好歹的楚王殿下闻言把脖子一梗:“请你不要话里有话!”

  哦哟哦哟,楚王殿下这是终于要迎来自己的光辉时刻了啊……

  帐内一众看戏的武将家臣,眼中开始闪烁兴奋的光芒。

  “虞世南在你走后,没多久就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走路都带风,朕观他时常红光满面,大抵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爹,你不懂,这是我家虞师故作坚强的伪装罢了!”不肯接受事实真相的楚王殿下犹自故作坚强道。

  “咳咳……”被虞世南三番五次拒绝了的程咬金觉得自己此时必须站出来狠狠主持公道了:“楚王殿下啊……按照您的说法,虞世南那老儿故作坚强的时间有些久啊……”

  “那萧师呢?!”自觉面子上有些挂不住的李宽,决定最后垂死挣扎一番:“本王都把萧阿婆给解救回去了,萧师不得念着本王的好啊?!”

  “哼!”李二陛下想起这个就来气:“确实,一开始萧是很感激你解救了他的阿姊,可是等你把杨绾绾给送回去的时候,这感激了就变成激愤了你个臭小子,见着漂亮的小姑娘你就上赶着调戏是吧?!也不知道……”李二陛下刚想说也不知道随了谁,但好在先前被长孙皇后当面嘲讽过,所以他这才止住了话头,保住了自己的颜面。

  “父皇,我没有哇!”李宽闻言大声叫屈道:“我就是当时献出一计,企图助她……”

  “企图助她将隋室幽而复明?!”李二陛下微微眯起眼睛道:“臭小子,你为了娶媳妇儿,连掀自家摊子的事儿你都干啊?!”

  “不是,爹……我……关键这事儿您是怎么知道的?”楚王殿下万万没想到,自己在距离长安几千里之外的一时嘴快,都能被他爹知晓。

  “那杨绾绾身边的老嬷嬷认为这件事情很严重,她便私底下跑去禀告了萧,而萧呢,就找到了朕,并且,还特意为你求了一次情。”李二陛下是知道眼前这个时常把“斩白马”、“瓦岗寨插香结义”挂在嘴边的“小李二”,是个什么德性的。

  “你看吧,萧师心里还是有我的!”李宽听话永远只听对自己有用的那一小截。

  “呵……”这时在一旁回过神来的李绩忍不住插了一句嘴:“萧公那是怕被你小子连累,回头全家老小都没了……”

  “咋的,你就不怕啊?”李宽闻言把眼睛一瞪:“别忘了当初可是你陪着本王去千泉城的。”

  “老臣当时可不在场啊陛下……”李绩等着就是楚王殿下这句话,没这小子当场甩锅,自己还真不好主动跟李二陛下解释。

  “唉……”李二陛下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懋功啊,朕自打得知你们在西北是如何作战以后,朕就明白,你们也是有苦衷的呀……”

  “陛下!”李二陛下此话一出,别说李绩了,就连其他的受害者那些个在战场之上叱咤风云的大将们,此刻也不禁热泪盈眶,而这其中,当属李靖和柴绍、李道宗三人最为激动:天可怜见,陛下好歹也是看到他们的苦衷了……

  “爹,您不要搞得我好像在逼迫良家……似的……”李宽发现,自己身边啊,除了祖母留下来的家臣们,真就没啥好人。

  “哼……”李二陛下扫了一眼情绪激动的“楚王党羽”们,他心里才不是滋味呢:李绩倒还好说,但是李靖、柴绍、李道宗是个什么意思?跟了我家竖子这么久,你们也学会以退为进了?还有薛万彻,你他娘的能不能把你的鼻涕泡擦一擦,当初这竖子要砍唐俭的时候,就你老小子响应的最积极!你当朕不知道?!

  必须承认,其实李二陛下虽然平日里很正经,但骨子里的少年感(竖子味),多年以来 ,从未改变过,只不过是隐藏得更深些罢了。

  否则怎么解释楚王殿下这么个顶级乐子人的一身反骨和顽劣,遗传自何人呢……

  “楚王殿下,人带来了!”就在此时,姜盛带人押着颉利可很和莫贺咄可汗进了帐篷。

第297章 报应猛烈

  “盛啊,你可真是害苦了本王啊……”可能是太久不见自家的昏君老爹,所以楚王殿下此时便忍不住在作死的边缘疯狂横跳:“你应该首先向我爹回禀啊……”

  “……”经过楚王殿下的“好心提醒”,姜盛这才反应过来,赶忙补救道:“陛下,人带来了……”

  “……”李二陛下对此还能说啥呢?臭小子这是在跟自己瑟呢。

  行吧……当初是朕决定把你放在母后身边的,这报应……也是朕该得的……就是实在猛烈了些而已……

  “阿史那咄见过大唐皇帝陛下!”颉利可汗自打进帐,深知自己终究是逃不过这一场久别重逢的他,态度格外恭敬。

  “莫贺咄见过大唐皇帝陛下!”莫贺咄可汗跟颉利不一样 ,李二陛下的到来,让他觉得自己有了机会:“陛下,西突厥可是与大唐有过盟约的。”

  “……”李二陛下原本还想跟颉利可汗好好叙叙旧,结果莫贺咄可汗却在此时跳了出来,这让他颇有些不喜,故而群臣们再次见证了楚王殿下那能言善辩的天赋到底从何而来的实际证据:“与朕有过盟约的,是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而你,不过是谋逆犯上的乱臣贼子,所以朕很好奇,你到底有何脸面跟朕提起盟约的事情!”

  “爹,我咋觉得你在拿他点我呢?”突然就变得“生性敏感”的楚王殿下,满脸狐疑地注视着李二陛下道。

  “你不要逼朕在最快……在最严肃的场合抽你!”李二陛下发现,对李宽他就是再喜爱,也最好别给什么好脸色,否则“蹬鼻子上脸“这个五个字对这竖子来说,他不是一个比喻句,而是陈述句。

  “……”好好好,觉得受了委屈的楚王殿下,眼角余光瞥到一个个腮帮子狂抖的诸位大将军,这位在西北放马血战的楚带王,心中不由一酸,他终于体会到了所谓世道炎凉以及人走茶凉……

  嗯……等等……说到茶,楚王殿下难免又想起了自己远在长安的绿茶大哥,不知道大哥这会儿又在干什么呢?

  他该不会是在考虑……自己如今面临的,是不是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吧……可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那么舅舅长孙无忌岂不是很危险?!

  思绪已经彻底放飞的楚王殿下,正准备继续将脑海里的剧情发展下去的时候,突然,颉利可汗的声音从一旁传来,打断了他的畅想。

  “陛下,成王败寇,我颉利认了。”颉利可汗此时并没有对李二陛下表现出一点谄媚,他好似一个输光了一切的赌徒,说话间面无表情,语气中了无生趣,偏偏这副模样看起来又好似有了几分骨气:“可是莫贺咄可汗毕竟代表着西突厥,西突厥内部的王权变更,与大唐无关。楚王更没有资格以‘奉天靖难’的名义将他生擒至此,甚至与我一道参与金山祭天,令先祖蒙羞!”

  “嘿?!”李宽发现,颉利这狗东西是真能藏住心事啊,他到现在还幻想着有人能继承他的意志,跟大唐继续作对呢:“你还想让本王放莫贺咄可汗回西突厥?想啥呢?本王就是要弄你们俩,不行啊?!”

  李二陛下看着一下子就炸毛了的儿子,叹了口气,但是他没说什么,毕竟在他看来,臭小子辛辛苦苦抓来的人,自己还真不好就这么把人给放了,况且他也不想放。

  “西突厥是大唐的盟友,难道如今盟友强大了,就可以随意欺凌我们吗?!”莫贺咄可汗见颉利可汗此时站出来为自己说话,他也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哪怕希望渺茫,也到了孤注一掷的时候。

  “莫贺咄,你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你信不信,本王现在放了你,你都回不到千泉城,就会莫名其妙的死在半路上,最后这口黑锅,还极大可能被你儿子甩到我们大唐身上。”李宽似笑非笑地看着闻言表情一怔的莫贺咄可汗:“你也知道我说的并非谎言,对吧?”

  "楚王殿下,勿要离间我们父子!"莫贺咄可汗在短暂的沉默后,便沉声反驳道:“我的儿子我还能不了解吗?他不过是遭受了奸人蒙蔽而已,如今这阿史那贺鲁已经成为了你们大唐的臣子,楚王殿下,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已经不会出现了。此事说起来,我还得感谢楚王殿下您呢……”

  莫贺咄可汗也是个懂心理博弈的,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德性。

  如果他被大唐放回去,那么他的确大概率会死在归途。

  可即便如此,又有什么关系呢?

  此时的莫贺咄可汗,已经看清了自己的未来与其当个傀儡或者吉祥物老死在遥远的长安,不若真正担负起突厥大汗该担负的责任,让自己的死变得有价值,让自己的死成为突厥子民重新团结起来的契机。

  只要大唐愿意放他回去,他甘心赴死,因为这最终会成为让西突厥继续保持独立的动力之一,唐人不可信,这是莫贺咄可汗直到现在才明白的道理。

  至于临了黑阿史那贺鲁一手,那纯粹是因为莫贺咄想在这位楚王殿下和大唐皇帝这对父子之间,埋下一颗猜忌的种子。

首节上一节125/136下一节尾节目录